首頁 > 制度大全 > 干部人事檔案制度

干部人事檔案制度

2024-07-31 閱讀 1255

干部人事檔案制度

一、查檔原則

  1、各級黨委和組織人事部門因干部考察、任免、調動、政治審查、組織處理、入黨入團、出國(境)、福利待遇、治喪等工作需要,準予查閱干部人事檔案。干部親屬入黨、入團、升學、參軍等政審,應由干部本人所在單位黨組織出據證明材料,調查人不得查閱干部人事檔案。編史修志和撰寫人物傳記等,一般不得查閱干部人事檔案,可直接向干部本人采訪;如該干部已經死亡或因年邁失記憶,有病不能口述、書寫,可查閱其履歷和自傳的有關部分。凡因了解干部入黨、參加工作時間等與他人經歷有密切關系,而該干部已經死亡或因病不能口述和書寫,無法直接提供情況以及其他特殊原因,須查閱其人事檔案取得證明材料的,要從嚴掌握,經批準后,只能查閱有關材料。

  2、任何個人不得查閱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親屬的人事檔案。

  3、干部人事檔案一般不外借,如特殊情況必須借出的,時間一般不應超過兩周。

  4、查閱干部人事檔案的人員,必須是黨員干部;非黨領導干部和非組織人事部門不得查閱干部人事檔案,因工作確需了解干部的情況時,需經黨委(黨組)負責人同意由檔案管理部門提供有關情況。

二、查檔手續

  1、查閱單位必須填寫《查(借)閱干部人事檔案審批表》,不得憑借調查介紹信和行政介紹信查閱干部人事檔案。

  2、查閱中央管理的干部人事檔案,由各地級以上市黨委組織部,省直各局以上單位黨組,省屬高等院校、企業黨委負責人簽字并加蓋黨委(黨組)公章,報請組織部審核,并請示中央組織部同意后方可前去查閱。

  3、查閱管理的干部人事檔案,由各地級以上市黨委組織部,省直各局以上單位黨組,省屬高等院校、企業黨委負責人簽字并加蓋黨委(黨組)公章,報請組織部審核同意后方可查閱。

  4、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或本省內跨地區查閱干部人事檔案,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各市黨委組織部互相聯系辦理。

  5、查閱本單位(部門)管理的干部人事檔案,必須是本單位管理干部的部門。查閱時也要健全審批手續和查閱登記。

  6、查閱干部人事檔案的黨員干部,應隨身攜帶工作證,與《查(借)閱干部人事檔案審批表》同時使用。

三、查檔注意事項

  1、查閱干部人事檔案,不得寫劃、涂改、拆散、抽出、增添、污損檔案內容。

  2、注意保密,不得與無關人員談論或泄漏檔案內容。

  3、未經批準,不得復制檔案材料;查檔摘抄或復印的材料應辦理登記手續,且不得給無關人員傳看,用完后應自行銷毀。非保密本不能記錄干部人事檔案內容。

  4、嚴禁在閱檔室內吸煙。

查(借)閱干部檔案審批表

  年月日

  查(借)閱單位 查(借)閱姓名 職務 政治面目 職務 政治面目 被查人姓名(可多人) 職務 查閱理由 查閱內容 審查意見 審批意見 備注

  說明:

  1、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辦理此表,超越權限的,應由上級主管部門領導同意并簽字;

  2、“查閱內容”包括了解哪些內容、需否摘錄和復印等,應在表內寫明;

  3、“審查意見”由所在單位分管領導簽字同意并加蓋單位黨委(黨組)公章;“審批意見”由檔案主管部門確定;

  4、此表可復印使用。

篇2: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規定

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工作,確保為公道正派地選人用人提供真實、全面的檔案信息,為維護干部的合法權益提供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干部檔案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工作遵循真實、全面、及時、規范的原則,重點收集反映干部自然情況和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材料,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組織工作的需要,不斷充實完善干部人事檔案的內容。

  第三條 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形成部門和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必須認真貫徹執行有關的法律、法規和組織人事等工作的政策、規定。收集歸檔工作受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保護和監督。

  第四條 本規定適用于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紀委、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機關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工作。

  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工作參照本規定執行。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工作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章 歸檔范圍

  第五條 履歷材料:履歷表和屬于履歷性質的登記表等材料。

  第六條 自傳材料:自傳和屬于自傳性質的材料。

  第七條 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材料: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發生變化的報告表等材料。

  第八條 考察、考核、鑒定材料:考察材料;在重大政治事件、突發事件和重大任務中的表現材料;定期考核材料,年度考核登記表,援藏、援疆、掛職鍛煉等考核材料;工作調動、轉業等鑒定材料;后備干部登記表(提拔使用后歸檔)等材料。

  第九條 審計材料: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

  第十條 學歷學位材料:高中畢業生登記表;中專畢業生登記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黨校、軍隊院校報考登記表,入學考試各科成績表,研究生推免生登記表,專家推薦表;學生(學員、學籍)登記表,學習成績表、畢業生登記表,授予學位的材料,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復印件,黨校學歷證明;選拔留學生審查登記表等參加出國(境)學習和中外合作辦學學習的有關材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授權單位出具的國內外學歷學位認證材料等。

  第十一條 培訓材料:為期兩個月以上的學員培訓(學習、進修)登記表、考核登記表、結業登記(鑒定)表等材料。

  第十二條 職業(任職)資格材料:職業資格考試合格人員登記表或職業(任職)資格證書復印件;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等材料。

  第十三條 評(聘)專業技術職稱(職務)材料: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申(呈)報表,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審批表等材料。

  第十四條 反映科研學術水平的材料: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通知;遴選博士生導師簡況表;博士后工作期滿登記表;被縣處級以上黨政機關、人民團體等評選為專業拔尖人才的材料;科研工作及個人表現評定材料,業務考績材料;創造發明、科研成果鑒定材料,著作、譯著和有重大影響的論文目錄。

  第十五條 政審材料:上級批復、審查(復查、甄別)結論、調查報告及主要依據與證明材料;本人對結論的意見、檢查交待或情況說明材料;撤銷原審查結論的材料;各類政審表。

  第十六條 更改(認定)姓名、民族、籍貫、國籍、入黨入團時間、參加工作時間等材料:個人申請、組織審查報告及主要依據與證明材料、上級批復;計算連續工齡審批材料等。

  第十七條 黨、團組織建設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一)中國共-產-黨入黨志愿書、入黨申請書、轉正申請書;整黨工作、黨員重新登記工作中民-主評議黨員的組織意見,黨員登記表,黨支部不予登記或緩期登記的決定、上級組織意見;不合格黨員被勸退或除名的組織審批意見及主要依據材料;取消預備黨員資格的材料;退-黨、自行脫黨材料;恢復組織生活(黨籍)的有關審批材料;

  (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入團志愿書;

  (三)加入或退出民-主黨派的材料。

  第十八條 表彰獎勵材料:縣處級以上黨政機關、人民團體等予以表彰、嘉獎、記功和授予榮譽稱號的審批(呈報)表、先進人物登記(推薦、審批)表、先進事跡材料;撤銷獎勵的有關材料等。

  第十九條 涉紀涉法材料:處分決定,免予處分的意見,上級批復,核實(調查、復查)報告及主要依據與證明材料,本人對處分決定的意見、檢查、交待及情況說明材料;解除(變更、撤銷)處分的材料;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書;法院刑事判決書、裁定書;公安機關作出行政拘留、限制人身自由、沒收違法所得、收繳非法財物、追繳違法所得等的行政處理決定等。

  第二十條 招錄、聘用材料:錄(聘)用審批(備案)表;選調生登記表及審批材料,選聘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登記表;應征入伍登記表,招工審批表;取消錄用、解聘材料。

  第二十一條 任免、調動、授銜、軍人轉業(復員)安置、退(離)休材料:干部任免審批表及相應考察材料;干部試用期滿審批表;公務員登記表,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機關(單位)工作人員登記表;公務員調任審批(備案)表,干部調動審批材料;援藏、援疆、掛職鍛煉登記(推薦)表;授予(晉升)軍(警)銜、海關關銜、法官和檢察官等級審批表;軍人轉業(復員)審批表;退(離)休審批表等材料。

  第二十二條 辭職、辭退、罷免材料:自愿辭職、引咎辭職的個人申請、同意辭職決定等材料,責令辭職的決定,對責令辭職決定不服的申訴材料、復議決定;辭退公務員審批表、辭退決定材料;罷免材料。

  第二十三條 工資、待遇材料:新增人員工資審批表、轉正定級審批表,工資變動(套改)表、提職晉級和獎勵工資審批表或工資變動登記表,工資停發(恢復)通知單;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材料;解決待遇問題的審批材料。

  第二十四條 出國(境)材料:因公出國(境)審批表,在國(境)外表現情況或鑒定等材料;外國永久居留證、港澳居民身份證等的復印件。

  第二十五條 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代表會議,民-主黨派代表會議形成的材料:委員當選通知或證明材料,委員簡歷;代表登記表等。

  第二十六條 健康檢查和處理工傷事故材料:錄用體檢表,反映嚴重慢性病、身體殘疾的體檢表;工傷致殘診斷書,確定致殘等級的材料。

  第二十七條 治喪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調查報告等材料。

  第二十八條 干部人事檔案報送、審核工作材料:干部人事檔案報送單;干部人事檔案有關情況說明等材料。

  第二十九條 其他材料:畢業生就業報到證(派遣證),人事爭議仲裁裁決書(調解書),公務員申訴處理決定書(再申訴處理決定書、復核決定),再生育子女申請審批表等有參考價值的材料。

第三章 收集歸檔要求

  第三十條 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形成部門,必須按照有關規定規范制作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建立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機制,在材料形成之日起一個月內按要求送交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歸檔并履行移交手續。

  第三十一條 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應當建立聯系制度,及時掌握形成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的信息,主動向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形成部門、干部本人和其他有關方面收集干部人事檔案材料。

  第三十二條 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必須嚴格審核歸檔材料,重點審核歸檔材料是否辦理完畢,是否對象明確、齊全完整、文字清楚、內容真實、填寫規范、手續完備。

  第三十三條 成套材料必須頭尾完整,缺少的檔案材料應當進行登記并及時收集補充。

  第三十四條 歸檔材料填寫不規范,手續不完備,或材料上的姓名、出生時間、參加工作時間和入黨時間等與檔案記載不一致的,材料形成部門應當重新制作,補辦手續,或者由具有干部管理權限的組織(人事)部門審改(或出具組織說明)并加蓋公章。

  第三十五條 歸檔材料一般應當為原件。證書、證件等特殊情況需用復印件存檔的,必須注明復制時間,并加蓋材料制作單位公章或干部人事關系所在單位組織(人事)部門公章。

  第三十六條 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的載體使用16開型(長260毫米,寬184毫米)或國際標準A4型(長297毫米,寬210毫米)的公文用紙,材料左邊應當留有20—25毫米裝訂邊,字跡材料應當符合檔案保護要求。

  第三十七條 符合歸檔要求的材料,必須在接收之日起一個月內放入本人檔案,一年內整理歸檔。

第四章 紀律和監督

  第三十八條 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應當加強對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工作的監督和檢查,嚴肅紀律、嚴格管理,確保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工作有序進行。

  第三十九條 在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工作中,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形成部門、干部人事檔案工作人員和干部本人必須嚴格執行本規定,并遵守以下紀律:

  (一)不準以任何借口涂改、偽造檔案材料。

  (二)不準將應歸檔材料據為已有或者拒絕、拖延歸檔。

  (三)不準將本規定所列歸檔范圍之外的材料擅自歸檔。

  (四)不準將虛假材料和不符合歸檔要求的材料歸入檔案。

  (五)不準私自、指使或者允許他人抽取、撤換或銷毀檔案材料。

  第四十條 對違反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工作紀律的,視其性質、情節輕重和造成的后果,對負有主要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或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其中,檔案工作人員參與涂改、偽造檔案材料的,要從嚴從重處理,并不得繼續從事干部人事檔案工作。

第五章 附則

  第四十一條 本規定由中共中央組織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二條 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施行,1996年印發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規定》同時廢止。我部此前制定的有關規定,凡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篇3:干部人事檔案保密保管規定

干部人事檔案保管保密規定

  一、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秘密法》和《干部檔案工作條例》的規定,不得在口頭上、通信中泄露檔案內容和其他有關機密事項。

  二、檔案庫房內必須堅固,配制鐵制檔案柜,庫房內保持清潔、安靜,定期檢查防火、防盜、防潮、防蛀、防光、防高溫等“六防”設施落實情況,保證檔案安全,做到萬無一失。

  三、對保管的干部人事檔案應在干部人事檔案名冊上逐個進行登記。死亡人員檔案分開保管。

  四、嚴禁個人私自保存任何人的檔案材料。

  五、人事檔案管理人員調動時,必須嚴格履行交接手續。

  六、非人事檔案管理人員不得進入檔案庫房。

  七、檔案材料不得擅自轉移、分散、銷毀和丟失。

  八、在工作中形成的廢紙需粉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