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檔案管理條例
干部人事檔案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干部檔案工作,是黨的干部工作的一部分。它是為貫徹執行黨的干部路線和政策,選賢舉能,知人善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必須不斷加強檔案的建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條 干部檔案是干部個人經歷和社會實踐的記錄,是干部思想品德、業務能力和工作情況的反映,是歷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確選拔使用干部的一個重要依據。它是黨組織按照黨管干部的原則和黨的干部政策,根據培養、選拔和正確使用干部的需要,將干部的有關材料集中整理而成的,
第三條 對干部檔案應根據干部管理范圍,按照集中統一和分級負責的原則進行管理,并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必要的檔案工作人員。
第四條 干部檔案是黨的機密。在管理工作中必須堅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保衛、保密制度,嚴密保密,保證干部檔案的絕對安全。
第五條 干部檔案工作的任務:
(一)保管干部檔案;
(二)收集、鑒別和整理干部檔案材料;
(三)辦理干部檔案的查閱、借用和轉遞;
(四)登記干部職務的變動情況;
(五)通過檔案熟悉干部,為干部工作提供情況;
(六)調查研究檔案工作情況,逐步實現干部檔案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七)搞好干部檔案的備戰工作;
(八)辦理其他有關事項。
第二章 檔案內容及正、副本的劃分
第六條 各級黨組織管理的干部,都應由組織、人事部門建立能夠歷史地全面地反映一個干部情況的檔案。根據工作和備戰的需要,中央管理的干部,每人都應建立正本和副本。省、市、自治區以下各級黨委管理的干部和中央各部委管理的干部,是否需要分建正本和副本,由各省、市、自治區和中央各部委自定。
第七條 干部檔案正本,由全面地反映一個干部的歷史和現實情況的材料所構成,包括下列內容:
(一)履歷表;
(二)自轉;
(三)鑒定;
(四)考核材料;
(五)政治歷史問題的審查材料及甄別、復查材料;
(六)參加中國共產黨或共青團的材料;
(七)獎勵(包括科學技術和業務獎勵)及英雄模范先進事跡材料;
(八)處分、取消處分和甄別、復查材料;
(九)任免呈報表,晉升技術職稱、學位、學銜審批表,出國人員審查表,調整工資審批表,工資級別登記表,離休、退休、退職審批表等;
(十)其他可供組織上參考的材料,如干部個人寫的思想、工作、學結、檢查等。
第八條 干部檔案副本,是概括的反映一個干部的歷史和現實情況。由正本中的部分材料所構成,包括下列內容:
(一)近期填寫的干部履歷表;
(二)各個階段的主要鑒定;
(三)考核材料;
(四)政治歷史問題的審查、甄別、復查、平反結論;
(五)獎勵材料;
(六)處分、取消處分及甄別、復查、平反的決定;
(七)晉升技術職稱、學位、學銜審批表,出國人員審查表,工資級別登記表等。
第三章 管理范圍
第九條 在職干部檔案的管理范圍應和干部管理范圍相一致,其檔案按下列分工保管:
(一)干部檔案正本,由主管這一干部的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保管;
(二)干部檔案副本,由主管和主要協管這一干部的黨委(黨組)組織、人事部門保管;
(三)非主要協管和監管的單位,不保管干部檔案副本,根據工作需要可建立干部卡片;
(四)軍隊和地方互兼職務的干部,其主要職務在軍隊的,檔案由軍隊保管;主要職務在地方的,檔案由地方保管;
(五)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檔案,按中央統-戰部的規定管理。
第十條 干部離休、退休、退職以后,其檔案按下列分工保管:
(一)中央管理的中央、國家機關副部長以上職務,省、市、自治區黨委、副、人大會副主任、政協副主席以上職務(包括顧問)的干部檔案,黨員干部的由中央組織部保管,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人士的由中央統-戰部保管。中央管理的其他干部的檔案分別由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省、市、自治區黨委組織、人事部門保管;
(二)中央管理范圍以外的干部的檔案,就地安置的,由原管理單位或工作單位保管易地安置的,轉至負責管理該干部的組織、人事部門保管。
第十一條 干部死亡以后,其檔案按下列辦法分工保管:
(一)中央管理的中央、國家機關副部長以上職務,省、市、自治區黨委、副、人大會副主任、政協副主席(包括顧問)以上職務的干部檔案,全國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教授和有特殊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知名人士的檔案,由原管理單位保管五年后,移交中央檔案館永久保存;中央管理的其他干部的檔案,由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省、市、自治區黨委組織、人事部門保管五年后,分別移交中央或省、市、自治區檔案館長期保存;
(二)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區未列入中央管理的相當司局級職務的干部檔案,由原工作單位保管五年后,分別移交中央或省、市、自治區檔案館長期保存;
(三)其他干部的檔案,由原管理單位保存。
第十二條 干部被開除公職以后,其檔案轉至所在縣(區)或相當于縣級人事部門保管。
第十三條 干部在受刑事處分和勞動教養期間,其檔案由原單位保管。刑滿釋放和解除勞教以后,重新安置的,其檔案應轉至主管單位保管。
第十四條 干部出國不歸、失蹤、逃亡以后,其檔案由原主管單位保管。
第四章 材料的收集與補充
第十五條 為了使干部檔案能夠反映干部的全貌,要經常地有計劃地收集和補充干部檔案材料。
(一)通過有關部門收集干部的任免、審查、考核、考績、晉升技術職稱、學位、學銜、調整工資級別等材料;
(二)通過黨團組織和政府機關收集入黨入團材料和對干部的獎勵材料;
(三)通過黨的紀律檢查和有關部門收集干部違紀違法處理情況的材料;
(四)各有關部門應主動將平時形成的應該歸檔的干部材料,及時送交各級主管干部的部門歸檔。
第十六條 各地區各部門可根據工作需要和檔案中缺材料的情況,布置填寫干部履歷表,做鑒定,寫自傳等,并及時將這些材料補充進干部檔案。
第五章 材料的鑒別和歸檔
第十七條 凡歸檔的材料,均應經過認真的鑒別,屬于干部檔案內容,材料完整無缺,需經組織審查蓋章或本人簽字的,蓋章簽字后方能歸入干部檔案。
第十八條 凡歸入干部檔案的材料,均應按照《干部檔案整理辦法》(見附件一)進行整理。不符合歸檔要求的材料,不得歸入檔案。不應歸入檔案的材料,可分別情況予以處理,銷毀的材料,要詳細登記,報請主管部門負責同志批準后處理。
第六章 檔案的保管
第十九條 根據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要求,對干部檔案應嚴密地進行保管。
(一)檔案庫房必須堅固適用,庫房內應保持清潔。要經常檢查防盜、防火、防曬、防潮、防蛀的設施和安全措施;
(二)對保管的干部檔案都應在登記冊或卡片上逐個進行登記;
(三)每半年要核對一次檔案順序號,發現編錯號或放錯位置的要及時糾正;每年要按登記冊或卡片全面檢查一次檔案,發現缺少,及時查找;
(四)嚴禁任何人私自保存任何人的檔案材料,對私自保存他人檔案材料拒不交出或利用私自保存的檔案材料整人的,應視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
(五)要不斷地研究和改進檔案的管理方法和技術,逐步實現檔案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現代化。
第二十條 干部檔案封皮、目錄和檔案袋應做到規格統一、樣式一致。凡新制印的,一律按統一規格、樣式制作(見附件二)。
第七章 查閱和借用
第二十一條 查閱和借用干部檔案,應遵守下列原則和規定:
(一)查閱單位應按照查閱干部檔案的辦法和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二)檔案主管單位,應根據查閱用途,確定是否提供和提供什么材料;
(三)干部檔案只限于查閱單位黨組織派黨員干部到保管單位查閱;
(四)檔案一般不外借。在特殊情況下,經過批準,可以借用,借出時必須嚴格履行登記手續,并應按期歸還;
(五)干部不得查閱或借用本人及其親屬的檔案;
(六)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應設立干部檔案查閱室,并制定查閱注意事項,切實保障檔案材料不受損壞;
(七)查閱檔案,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閱檔規定,嚴禁涂改、圈劃、撤換檔案材料,不得向無關人員泄露或向外公布檔案內容,違犯者應視情節輕重,予以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
第二十二條 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應根據上述原則結合具體情況,對本單位管理的干部檔案的借閱范圍、批準權限、登記、歸還手續等作出具體規定。
第八章 轉遞
第二十三條 干部因工作調動改變了主管、協管單位時,應及時將檔案轉至新的主管、協管單位。轉遞檔案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干部檔案應通過機要交通轉遞,不準公開郵寄或交干部本人自帶;
(二)縣及相當以于縣上的各級黨委組織、人事部門,可以直接轉遞干部檔案;
(三)轉遞檔案必須按摳剎康蛋缸?萃ㄖ??(見附件三)的項目詳細登記,嚴密包封,以機密件發出;
(四)收到檔案的單位,經核對無誤后,應在回執上簽名蓋章及時退回。逾期一個月未退還者,轉出單位應寫信催問,以防丟失;
(五)為使干部檔案能夠隨著干部調動或職務的變動而及時轉遞,干部調配、任免工作與干部檔案工作要密切配合,建立必要的聯系制度。
第二十四條 對撐尥返蛋笖,應采取各種辦法予以處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產生撐尥返蛋笖。
第九章 組織領導
第二十五條 各級黨委組織、人事部門,應加強對干部檔案工作的領導,注意對檔案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養,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對那些為檔案工作做出貢獻的同志,應給予表揚和獎勵;對于危及檔案安全,造成嚴重失密、泄密或損失的,應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
第二十六條 各級黨委組織、人事部門,對下級干部檔案工作,在業務上負有檢查和指導責任。具體任務是:
(一)了解干部檔案工作情況;
(二)研究解決檔案工作中的問題,對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提出建議或制定統一的辦法;
(三)介紹和推廣干部檔案工作先進經驗;
(四)召開干部檔案工作專業會議。
第二十七條 干部檔案工作人員必須是政治上可靠,黨性強,作風正,能夠遵守黨的紀律,嚴守黨的機密,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黨員干部。
第二十八條 干部檔案工作人員守則
(一)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二)熱愛本職工作,忠于職守,刻苦鉆研業務,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積極為干部工作服務;
(三)保護檔案的安全,不得擅自轉移、分散和銷毀檔案;
(四)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提供檔案或向他人泄露檔案內容;
(五)堅持黨的原則,嚴格按照檔案工作的各項規定制度辦事。
第二十九條 縣以上各級黨委組織、人事部門,可以通過專業會、訓練班等形式,組織檔案工作人員學習檔案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
第十章 附則
第三十條 本條例自下達之日起執行。各級黨委組織、人事部門,可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辦法或工作細則。
附件(略)
篇2:某腫瘤醫院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制度
腫瘤醫院干部人事檔案管理工作制度
(一)干部檔案查(借)閱制度
1、查(借)閱人員必須是*黨員,持有《查閱干部檔案審批表》。不得憑借"調查證明材料介紹信"和其它聯系工作介紹信查閱干部人事檔案。
2、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應根據規定,確定是否提供和提供什么材料,并對提供查閱的檔案進行登記。
3、任何人不得查閱或借閱本人及其直系親屬的干部人事檔案。
4、查閱人員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密或擅自向外公布檔案內容。
5、查閱人員要愛護干部人事檔案,嚴禁在檔案材料上圈畫、批注、涂改、折疊,不得抽換、拆散檔案材料。
6、未經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復制干部人事檔案材料;不允許把檔案內容抄在筆記本上,摘錄的材料要細致核對,經主管部門簽署意見蓋公章后,方可使用。
7、干部人事檔案一般不借出,因特殊需要,須按查(借)閱干部人事檔案的審批手續辦理,并填寫借條,借出的檔案要妥善保管,不得交無關人員翻閱,不得轉借,不得復制,限期歸還。
(二)干部人事檔案計算機管理制度
1、愛護機器設備,熟悉機器性能,按程序規范操作。
2、充分發揮《干部人事檔案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建立完整的檔案信息數據庫,利用該系統完成檔案查借閱、轉遞、目錄及零散材料的管理和"四統一"管理。
3、以干部人事檔案和干部人事工作中形成的正式文件為依據采集信息并及時維護,確保信息內容的準確、完整和新鮮。
4、新進干部檔案和零散材料的信息錄入在三日內完成;干部檔案索引每半年打印一次;日常管理信息每年匯總一次,并做好有關資料的立卷工作。
5、對新維護的檔案管理信息要及時備份,并登記備份的時間和主要內容。
6、不得隨意使用外來磁盤,確需要使用時要進行病毒檢查,防止機器故障造成信息的損壞和丟失。
7、未經批準不得提供、復制干部信息,無關人員不得查看干部信息,貯有保密信息的載體嚴禁外傳。軟件應由專人保管。
8、利用干檔信息對干部隊伍進行綜合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
(三)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補充制度
1、按照中組部《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規定》,經常通過有關部門收集干部任免、調動、考察考核、培訓、獎懲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映干部德、能、勤、績的材料,充實檔案內容。
2、收集的干部人事檔案必須是組織上形成的,或是組織上審定認可的材料,未經組織同意,個人提供的材料不得收集。
3、凡新參加工作的國家干部、地方新安置的部隊轉業干部,都應填寫"干部履歷表",審核后,補充進干部人事檔案。
4、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的形成部門,在材料形成后的一個月內,將材料主動送交主管干部人事檔案的部門歸檔。
5、掌握形成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的信息,及時、主動地向有關部門索要應歸檔材料。
6、注意做好材料收集中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泄露材料內容。
7、認真辦理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收集登記和交接手續。
(四)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鑒別歸檔制度
1、對收集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必須根據中組部的有關規定進行認真鑒別,不屬歸檔的材料不得擅自歸檔。
2、歸檔的材料必須真實、完整,文字清楚,對象明確,手續完備。
3、不屬歸檔范圍的材料,可分別情況,予以處理。凡銷毀材料,必須詳細登記,并報主管負責人審查批準。
4、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必須是鉛印、膠印、油印或用藍黑墨水、碳素墨水、墨汁書寫。凡圓珠筆、鉛筆、紅墨水、純監墨水書寫的材料,必須經過復制方可歸檔。
5、歸入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均應按照《干部檔案整理工作細則》進行整理立卷。
(五)干部人事檔案轉遞制度
1、轉遞干部人事檔案或材料必須做到及時、準確、安全。
2、縣及相當于縣以上的黨委組織、人事部門,可以直接轉遞干部檔案。
3、轉出的檔案必須完整齊全,并按規定經過認真的整理裝訂,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轉出。
4、干部人事檔案應通過機要交通轉遞或派專人送取,不準郵寄或交干部自帶。
5、轉遞檔案必須填寫"干部人事檔案轉遞通知單",辦理登記手續。
6、接受單位收到檔案后,應認真核對,并在"干部人事檔案轉遞通知單"的回執上簽名蓋章,立即退回。逾期一個月未退回,轉出單位要查詢,以防丟失。
7、干部人事檔案應隨著干部的工作調動或職務的變動及時轉遞,避免人檔分離。
8、凡是轉出的干部人事檔案或材料均應嚴密包封,并加蓋機密章。
(六)干部人事檔案檢查核對制度
1、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對所管理的檔案要定期地進行檢查核對,一般每半年核對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凡提供利用的干部人事檔案,在收回時,要嚴格檢查,經核對無誤后,方可入庫。
3、整理好的干部人事檔案入庫前,要逐人、逐卷、逐份、逐頁進行檢查核對,發現差錯,及時糾正。
4、轉出和接受干部人事檔案時,應將材料與目錄檢查核對一遍,防止張冠李戴或缺少材料。
5、凡收集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應檢查是否屬于歸檔材料,是否完整齊全,是否符合歸檔要求,是否手續完備。
6、輸入計算機的干部人事信息須與干部人事檔案核對無誤后,方可使用。
(七)干部人事檔案保管保密制度
1、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秘密法》,做好干部人事檔案的保管保密工作。
2、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應設立專用檔案庫房(室),配置鐵質檔案柜,妥善保管干部人事檔案。
3、干部人事檔案庫房(室)必須備有防火、防潮、防蛀、防盜、防光、防高溫等設施。安全措施應經常檢查,保持庫房的清潔和適宜的溫、濕度。
4、干部人事檔案庫房(房)和檔案拒,應明確專人管理。管理人員工作變動時,必須辦理好交接手續。
5、非管理及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檔案庫房(室)。
6、嚴禁用電話、電報索取或提供有關干部的全面材料和涉及干部政治歷史問題或其它重要問題的材料。
7、不得向無關人員談論泄露有關干部人事檔案的內容。
8、嚴禁任何人攜帶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進入公共場所和娛樂場所。
9、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種草稿、廢紙等,不得亂扔、亂拋,一律按保密紙處理或銷毀。
(八)
送交干部人事檔案材料制度
1、各組織人事、紀檢監察、教育培訓、審計培訓、審計、統戰等部門,應建立送交干部人事檔案材料歸檔的工作制度。
2、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的形成部門,應在材料形成的一個月內,主動送交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歸檔。
3、任何組織與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積壓、滯留應歸檔的材料。
4、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應與各有關部門建立聯系制度,保持收集材料的渠道暢通。
5、干部人事檔案管理部門,對未能按時遞交檔案材料的部門,應主動與有關部門聯系。
6、發現遞交歸檔的材料,不符合歸檔要求的,及時通知有關部門補送或補辦手續。
篇3:某學院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鑒別歸檔制度
學院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鑒別歸檔制度
一、嚴格按照干部人事工作有關文件規定,對收集的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進行認真鑒別審查,確保歸檔材料真實、完整、齊全。
二、對收集到的不屬于歸檔范圍的材料,或轉有關部門,或退還本人,或按規定程序作銷毀處理。對收集到的不規范不齊全的材料,應及時通知提供材料的部門按規定完善。
三、發現偽造、涂改的材料,須清除偽造材料,修復涂改內容,并對當事人做嚴肅處理。
四、鑒別登記的檔案材料,必須裝入干部人事檔案盒內,一般每2年裝訂入卷1次。
五、干部人事檔案材料,須統一使用16K辦公用紙,對不符合要求的,進行技術加工后歸檔。
六、檔案內容不得使用圓珠筆、紅色及純藍墨水和復寫紙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