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一、總則
根據國家《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與防護條例》及《放射診療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要求,為使本單位一旦發生放射診療事件時,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應急響應行動,保護工作人員及公眾及環境的安全,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放射事件應急處理機構與職責
(一)本單位成立放射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織、開展放射事件的應急處理救援工作,領導小組組成如下:
組長:院長
副組長:分管院長
成員:院長、分管院長、放射科主任、技師長
應急處理電話:*****、******
(二)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職責:
1、定期組織對放射診療場所、設備和人員進行放射防護情況進行自查和監測,發現事故隱患及時上報至院辦并落實整改措施;
2、發生人員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應啟動本預案;
3、事故發生后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
4、負責向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告事故情況;
5、負責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具體方案的研究確定和組織實施工作;
6、放射事故中人員受照時,要通過個人劑量計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受照人員的受照劑量。
7、負責迅速安置受照人員就醫,組織控制區內人員的撤離工作,并及時控制事故影響,防止事故的擴大蔓延。
三、放射性事故應急救援應遵循的原則:
(一)迅速報告原則;
(二)主動搶救原則;
(三)生命第一的原則;
(四)科學施救,控制危險源,防止事故擴大的原則;
(五)保護現場,收集證據的原則。
四、放射性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一)事故發生后,當事人應立即通知同工作場所的工作人員離開,并及時上報衛生行政部門;
(二)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召集專業人員,根據具體情況迅速制定事故處理方案;
(三)事故處理必須在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在有經驗的工作人員和衛生防護人員的參與下進行。未取得防護檢測人員的允許不得進入事故區
(四)各種事故處理以后,必須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討論,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采取措施防止類似事故重復發生。凡嚴重或重大的事故,應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放射科危重病人搶救預案
一、對危重患者,應做到詳細詢問病史,準確掌握體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進行搶救。
二、搶救工作應由臨床醫生護士、科主任、護士長負責組織和指揮,并將病情及時報告醫務科、護理部。對重大搶救或特殊情況(如查無姓名、地址者,無經濟來源者)須立即報告醫務科、護理部及分管院長。
三、在搶救過程中,應按規定做好各項搶救紀錄,須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補記。
四、專人保管急救、搶救藥品、器械,隨時檢查,隨時補充。確保藥品齊全、儀器性能完好,保證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搶救時,護理人員要及時到位,按照各種疾病的搶救程序進行工作。護士在醫生未到以前,應根據病情,及時做好各種搶救措施的準備,如吸氧、吸痰、人工呼吸、建立靜脈通道等。在搶救過程中,護士在執行醫生的口頭醫囑時,應復述一遍,認真、仔細核對搶救藥品的藥名、劑量,搶救時所用藥品的空瓶,經二人核對后方可棄去。搶救完畢立即督促醫生據實補寫醫囑。危重病人就地搶救,病情穩定后,方可移動。
六、搶救時,非搶救人員及病人家屬一律不得進入搶救室或搶救現場,以保持環境安靜,忙而不亂。搶救完畢,整理搶救現場,清洗搶救器械,按常規分別消毒以便備用,清點搶救藥品,及時補充,急救物品完好率要達到100%。
七、認真書寫危重患者護理記錄單,字跡清晰、項目齊全、內容真實全面,能體現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確保護理記錄的連續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八、凡遇有重大災害、事故搶救,應服從醫院統一組織,立即準備,隨叫隨到。科室之間支持支援配合,必要時成立臨時搶救組織,加強搶救工作。
輻射事故應急管理預案
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列》、《放射診療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我院成立輻射事故應急管理小組,并制定輻射事故應急管理辦法。現頒布如下:
管理小組組長:業務院長***、
成員:醫務科主任***、器械科主任***、放射ct科室主任***;
現場指揮人放射ct科室主任***、器械科主任***、醫務科主任***。
主要職責為,根據國家相關規定:
⑴組織制定輻射事故等級和應急救援預案;
⑵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
⑶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⑷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
⑸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⑹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
⑺輻射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
⑻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⑼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
⑽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篇2:放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一、目的
x射線穿透人體將產生一定的生物效應,如果劑量過大或接觸時間過長,對人體將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害。因此,為了保證放射安全,特制定本預案。
二、應急組織及職責
醫院成立放射防護領導小組及院放射事故應急組織,其放射事件應急組織職責如下:
全面負責醫院放射事件應急統一協調工作;
負責協調各個科室做好放射防護相關的工作;
定期組織放射工作人員學習放射事件應急知識;
發生放射事件組織應急救援,并向相關部門匯報。
三、放射管理
(一)定期自查和監測制度
在醫院放射防護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指定專人每周一次檢查每一個場所的射線警示標志和安全指示燈是否完好,否則及時更換;每年進行一次射線裝置監測;每個季度進行一次從放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建立個人劑量檔案集中統一保存;每年最后一個季度對本年度射線裝置放射防護安全進行管理評審,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計劃與目標,對存在的內容提出改進措施;每1-2年安排一次從放工作人員的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集中統一保存;每兩年安排從放射工作人員輪訓一次放射防護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在省衛生廳、衛生執法監督總隊和省環保局的領導下,根據輻射劑量的大小與工齡長短,組織相關從放工作人員進行保健休假或療養。
(二)放射事件報告制度
1、如果個人輻射劑量超標應立即向醫院放射防護領導小組及組長匯報,安排超標人員脫崗休息,分析原因,分類處理。
2、發生或發現放射事故的科室和個人,必須立即向醫務科報告(電話82724302)。
3、醫院必須立即向溫江區環境保護部門(電話82722197)和衛生行政部門(電話82722794)報告。
四、應急處置措施
1、如果射線裝置出現故障,應立即切斷裝置電源,并迅速向放射防護領導小組匯報。聯系人:潘勝。聯系電話:80926356。
2、若發生人體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時,醫院應當迅速安排受照人員接受醫學檢查或者在指定的醫療機構救治,同時對危險源采取應急安全處理措施。
3、若放射源發生泄漏、丟失、被盜等,第一發現人應立即報告醫院保衛科或總值班。
4、發生放射事故以后,醫院應立即組織放射防護領導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填寫《放射事故報告卡》(見附件),上報主管部門。
五、保障措施
1、登記預約人員要熱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屬,細心介紹檢查流程,耐心解釋其所關心的問題,告知其x線穿透人體將產生一定的生物效應,對人體將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其產生只是在x線發生器電源開啟的瞬間,與可見光一樣,當開關關閉之后,沒有射線的殘留,檢查的受益(盡早診斷和治療疾病)遠遠超過可能產生損害的風險,而且我們放射科的醫生和技師已經接受過嚴格的培訓,將使用最小的曝射劑量和最小的曝射范圍可得到一幅可供診斷的影像資料;溫馨提示患者在放射科候診期間注意人身財產的安全。
2、照片技術人員或醫生必須經過放射專業培訓合格之后方可進行臨床操作,對所操作的機器應十分熟悉;對遙控診斷床或機架機械臂的操作,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密切注意機件的動作和病人的情況;必須熟悉各機器的應急停止開關,并能對應急情況做出判斷。操作中必須注意對患者敏感部位的防護及家屬的防護,原則上檢查時不需要陪護,確需陪護者請穿鉛衣防護,絕對禁止無關人員停留,杜絕不必要的曝射。如果有疑問,應立即向科主任咨詢。
3、保證全體放射工作人員定期參加培訓,全面掌握放射防護法律法規及其相關知識。醫院放射防護領導小組成員每周檢查一次放射防護警示標志和放射安全指示燈是否正常工作,個人劑量監測儀是否正常佩戴,場所門窗有無關閉不嚴的情況。放射防護領導小組成員的聯系電話必須隨時保持通暢。
4、責任科室應定期對各機器,特別是帶電動步進設備如診斷床、機械臂、機架等的限位開關、鎖死機件和運動情況進行檢查,防止機件意外失靈。定期對球管管套、高壓電纜與高壓易擊穿部件進行檢查,嚴防高壓電擊事故的發生。加強日常維護。如果發現疑問,請立即向科主任匯報,并與總務科聯系維修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