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爆庫防盜防搶應急預案
民爆庫防盜、防搶應急預案
一、使用范圍
本預案規定了小型民爆庫區防盜、防搶的應急處理措施。
二、應急組織機構
設立指揮部,由礦區領導根據情況設立。
1、指揮:保衛科長
2、聯絡員:保安隊長
3、警戒組:保安隊員
4、救護組:礦區醫護人員
三、職責
1、指揮職責:負責啟動《防盜、防搶應急預案》,指揮各組人員,進行現場應急工作,負責組織員工學習相關制度及管理辦法的落實、執行,負責組織員工安全保衛知識的培訓和預案演練,當指揮不在場時,由保安隊長履行其職責。
2、聯絡員職責:負責及時向上級有關單位、組織請示匯報和通信聯絡工作。
3、警戒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警戒工作。
4、救護組職責:負責及時搶救、轉移傷員。
四、應急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2、一切行動聽從指揮。
五、應急準備
1、應急人員
應急組織機構的全體成員,應急人員要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和對本預案的演練。
2、應急裝備、設施
(1)庫區應按照有關標準安裝監控、報警、周界防護、避雷、防火等設施、設備。
(2)庫區應養犬,進行巡防。
(3)庫區應按照有關規定配備滅火器材和備用沙土、水源等。
(4)庫區應配備應急燈、強光手電、警棍等設施、設備。
(5)庫區應安裝隱蔽通訊裝置和必要的通訊器材。
3、應急聯系電話
(1)報警電話:110
(2)保衛部門值班電話:
(3)保安公司值班電話:0356―4228281
六、應急措施
1、發生被盜應急措施
(1)指揮:接到被盜報告后,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組織應急人員,進行現場的監護工作。
(2)聯絡員:立即報警,并聯系相關領導及時請示匯報。報警時務必報清被盜搶的地點和位置。
(3)警戒組:設置現場警戒線,保護好現場,等待公安部門的到來。
2、發生搶劫應急措施
(1)設備應急措施
關閉庫區大門,切斷電源,防止歹徒沖出。
(2)現場人員的應急處置
現場保安人員要保持冷靜,報警后要竟可能與歹徒周旋,為公安部門現場抓獲歹徒爭取時間;若歹徒逃跑,要盡量記住歹徒的體貌特征,和逃跑的方向,同時保護現場,不要觸摸現場的任何物件,留下目擊證人,等候公安機關到來。
(3)現場緊急處理措施
①指揮:發生搶劫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指揮各組人員,進行搶劫現場的應對工作。
②聯絡員:迅速向110報警,對外聯絡、報告情況。報警時要講清楚搶劫的地點、時間、搶劫方式(是否持刀、槍)、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及報警人的姓名、聯系電話;如有人員傷亡立即與120急救中心聯系搶救傷員,
③救護組:及時搶救傷員。
④警戒組:負責現場警戒工作。
七、善后處理
1、積極配合公安部門的現場調查,提供可能的破案線索。
2、清點被盜物資數量,確認損失并上報有關單位、部門。
八、預案的演練
本預案至少半年演練一次,并將演練過程、結果記錄在案。
篇2:民爆物品庫房安全隱患整改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火災、雷擊、盜竊、人為有意破壞及外部山場火災事故都有可能導致企業民爆倉庫發生爆炸事故。
一、造成火災,爆炸隱患的主要原因是:
1、貯存民爆物品時,安全距離不夠,或周圍居民生活區日漸迫近儲存倉庫,阻止無效,且居民使用明火。
2、建筑物耐火等級低,消防設施不全。
3、防雷、避雷設施老化,陳舊、無力更新。
4、貯存民爆物品時,沒有使用防爆設備或防爆設備老化無力更新。
二、事故隱患整治與評估
單位一旦發現事故隱患,應及時予以處理,單位一時無法處置,應立即報告主管部門和當地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并申請對事故隱患進行初評估分級,切實做好事故隱患的整治,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事故處理應急處理
單位一旦發生災難性事故,在發生事故后,企業應根據事故應急預案開展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要盡快組織搶救,并保護好事故現場。因搶救傷員和防止事故擴大而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作出標志、拍照、攝像、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傷亡事故現場的情況,如無特殊原因,必須經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同意。
四、事故處理
根據事故調查組提出的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建議,由發生事故的企業及其主管部門負責處理。
1、企業及其主管部門執行對事故責任人員的行政處分;2、組織防范措施的實施;3、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
五、做好事故結案材料的歸檔管理,對每起事故,必須建立詳細的、完整的事故檔案,并按規定進行系統整理和編目保管,為今后工作提供參考。
篇3:某民爆企業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充分發揮應急預案的作用,預防和控制潛在的事故,在事故發生時,及時有效進行應急救援,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后果,根據《民用爆炸物品生產銷售企業安全管理規程》,修訂本制度。
第一條應急預案編制范圍為:凡可能影響民爆物品儲存、運輸安全的事故、自然災害、突發事件。
第二條應急和應急管理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公司的董事會統一領導下,建立以法人代表為第一責任人對應急救援工作全面負責的應急管理體制,各級領導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充分發揮應急響應的指揮作用。
第三條應急救援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必須和綜合應急預案銜接嚴密,協調一致。
第四條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由公司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和人員,按照《安全管理規程》11.1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規定的原則、內容進行編制。
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完成后,報公司安全領導小組審核、批準后執行。
第五條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后印發給各部門組織職工學習,使其熟悉應急救援預案以及救援程序和自救措施,掌握具體的處置方法和自救方法。
第六條每年組織一次應急演練,在演練前制定演練方案,并組織員工學習,熟悉演練的內容、程序,確保演練有序開展,取得實效。演練結束,及時總結經驗和找出差距。
第七條為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合理和可操作性,結合演練的經驗、發現的問題,由公司安全領導小組組織評審和修訂。
第八條當發生以下情況時,應立即組織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和修訂:
1、法律、法規、標準及其它要求發生較大變更時;
2、危險源發生重大變化;
3、應急處理過程中和應急演練中發現問題和出現新情況時;
4、發現新的潛在緊急情況或重大隱患時。
第九條各部門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故,開展危險源辨識、環境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告、采取預防措施和妥善處置。
第十條突發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報告公司和有關部門領導,最遲不得超過10分鐘。應急處置過程中,要及時續報有關情況。
第十一條突發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在報告突發事故信息的同時,要根據職責和規定的權限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先期處置,控制事態的蔓延。
第十二條對重大突發事故,要及時啟動相關預案,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同時,上報政府有關部門。
第十三條現場應急指揮機構負責現場的應急處置工作,并根據需要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F場應急救援人員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
第十四條突發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或者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現場應急指揮機構予以撤銷,宣布恢復正常工作。
第十五條積極穩妥、深入細致地做好善后處置工作。協同有關部門做好疫病防治和環境污染消除工作。
第十六條對突發事故應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對遲報、謊報和瞞報突發事故重要情況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而喪失應急的最佳機會造成人員傷亡或重大經濟損失的,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處罰或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送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