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礦民爆物品事故現場處置預案
1事故特征
1、儲存民爆器材的井下存放點發生火災,或存放點以外發生有可能蔓延到存放點的火災。
2、發生燃燒或爆炸,造成人員傷亡。
3、民爆器材被盜、被搶、丟失及其它意外流失。
4、運輸民爆器材途中,發生翻車、燃燒、爆炸或丟失。
2應急組織與職責
a)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應急自救組織以安全科、調度室及火藥發放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安全科長擔任,成員以上全體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①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②帶領全組人員,開展搶救、自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①在組長的帶領下開展搶救、自救工作。
②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應急處置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凡發生本預案所涉及的事故(險情)之一的,公司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應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方式向縣經貿局、公安局、安監局、縣政府辦公室、,并視其情況與消防隊、縣人民醫院等部門聯系救援,并及時做好情況的續報工作。
安全事故(險情)發生后,當事人或在場人立即向公司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勢態發展,盡力自救。公司領導接到發生事故(險情)報告后,立即命令啟動本預案,根據事故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應急救援措施,全力控制勢態的擴大。
現場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安全科匯報。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民爆物品在存放點發生爆炸后,在場人員應立即封鎖現場,并將出事地點、時間、事故情況立即報告調度室、安全科。應急小組趕赴現場,到現場后,待救援組長判斷無第二次爆炸發生的前提下,救援傷員,轉移其它物資,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和物證。并對事故情況和損失如實匯總上報。
(2)若發生爆炸物品失竊、火藥發放人員應立即對現場進行保護,報告公司領導和公安機關(電話:110)。安全科立即趕赴現場了解情況,協助公安機關進行破案,并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3)若運輸民爆物品車輛在途中出現故障以及發生交通事故時,駕駛員和押運員應及時封鎖現場,將民爆物品轉移到安全位置,派專人看守,并在前后安全距離范圍內設立警示牌,迅速采取有效搶修措施,盡快使車輛恢復良好狀態。發生交通事故時,立即向交警部門和公司報告,公司立即派得力人員前往出事地點進行處理。
c)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1、發生事故,應迅速向縣公安局報告。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2、報告內容1、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簡要經過及原因的初步分析。2、采取的搶救措施、人員傷亡情況。3、可能發生的事態發展及擬采取的防范措施。
d)報警電話:
調度室
安全科:
4注意事項
1、事故現場救援工作結束后,要認真做好公司的穩定工作,加強傷員的治療,協調好傷亡人員的處置及家屬的安撫工作。
2、積極配合政府或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工作,在事故救援及事故調查期間,公司主要負責人和與事故相關及知情人員不得離開崗位,并保證聯系方式的暢通。
篇2:民爆物品庫房安全隱患整改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火災、雷擊、盜竊、人為有意破壞及外部山場火災事故都有可能導致企業民爆倉庫發生爆炸事故。
一、造成火災,爆炸隱患的主要原因是:
1、貯存民爆物品時,安全距離不夠,或周圍居民生活區日漸迫近儲存倉庫,阻止無效,且居民使用明火。
2、建筑物耐火等級低,消防設施不全。
3、防雷、避雷設施老化,陳舊、無力更新。
4、貯存民爆物品時,沒有使用防爆設備或防爆設備老化無力更新。
二、事故隱患整治與評估
單位一旦發現事故隱患,應及時予以處理,單位一時無法處置,應立即報告主管部門和當地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并申請對事故隱患進行初評估分級,切實做好事故隱患的整治,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三、事故處理應急處理
單位一旦發生災難性事故,在發生事故后,企業應根據事故應急預案開展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要盡快組織搶救,并保護好事故現場。因搶救傷員和防止事故擴大而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作出標志、拍照、攝像、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傷亡事故現場的情況,如無特殊原因,必須經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同意。
四、事故處理
根據事故調查組提出的事故處理意見和防范措施建議,由發生事故的企業及其主管部門負責處理。
1、企業及其主管部門執行對事故責任人員的行政處分;2、組織防范措施的實施;3、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
五、做好事故結案材料的歸檔管理,對每起事故,必須建立詳細的、完整的事故檔案,并按規定進行系統整理和編目保管,為今后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