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新制度經濟學(精選)

新制度經濟學(精選)

2024-07-30 閱讀 5419

第一篇:新制度經濟學復習題

新制度經濟學復習題

一、名詞解釋

1.新制度經濟學2.完全理性3.交易費用4.市場型交易費用5.產權6.私有產權7.共有產權8.完全契約9.不完全契約10.不完全契約11.道德風險12.逆向選擇13.剩余索取權14.剩余控制權15.公司治理16.正式制度17.非正式制度18.路徑依賴

二、判斷說明

1.斯密看到了人的利己心,認為市場機制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利己心,把人們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動引導到增加社會福利的方向上來,因而是完全正確的。

2.技術進步既會降低交易費用,也會提高交易費用。

3.政府在解決外部性問題上的唯一作用就是界定產權,因為,有了產權的初始界定,當事人可以通過產權交易解決外部性問題。

4.私有產權意味著所有與資源有關的權利都掌握在一個人手里。

5.永遠不可能清楚界定所有權。

6.在學校食堂就餐后餐具必須由同學自己送到殘食臺,而在校外餐館就餐后餐具由服務員收拾,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是校外餐館的飯菜比學校食堂的更貴。

7.在計時工資合約下,工人有趕速度的動機,由此必須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檢查。相比之下,在計件工資合約下,工人有強烈的偷懶動機,必須對工人進行更嚴格的監督和檢查。

8.公共物品一定是公共財產。

9.公司的股權合約是為了節省度量企業家對企業利潤貢獻的費用。

10.人們常說的“朝令夕改”就是說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內廢除。

三、簡答題

1.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2.交易費用的性質

3.科斯第一定理

4.產權的激勵與約束功能

5.如何根據交易的維度對交易進行分類

6.簡述按剩余收入索取結構劃分的企業類型

7.比較誘致性制度變遷與強制性制度變遷的區別

8.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區別

四、論述與案例分析題

1.論述委托――代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和類型

2.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治理機制是什么

3.制度安排和制度結構各具有哪些特征

案例分析題略

試題結構:一、5個名詞解釋二、4個判斷說明三、三個簡答題四、一個論述和兩個案例分析

第二篇:新制度經濟學筆記

新制度經濟學筆記

《新制度經濟學》(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張衛東,華科大教授。

一、文章的主要內容:認為交易費用是新制度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和理論生長點,在其框架下,產權的界定和執行變得非常重要,由此產權理論可看成是交易理論的自然延伸,隨后,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合約進行交易,以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產生合約經濟學(張五常,《佃農理論》《合約的結構性與非專有資源理論》、《企業的合約本質》)。隨著合約形式的不同選擇,組織問題出現,由此新制度經濟學的市場理論、企業理論和國家理論相應產生,最后,當交易費用用來分析法律制度的形成與作用時候,法律經濟學出現。

二、何為制度?制度究竟怎樣理解呢?

新制度經濟學家,安德魯?斯考特《社會制度的經濟理論》:“社會制度,就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贊同的社會行為中帶有某種規律性的東西,這一規律性具體表在各種特定的往復情境之中,并且能夠自行實行或由某種外在權威實行之?!?/p>

諾斯(1990),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制度是一個社會中的游戲規則。更嚴格的說,制度是人為制定的限制,用以約束人類的互動行為?!?/p>

(推薦訪問范文網)新制度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產權結構和交易費用影響激勵和經濟行為。因而制度安排對與人的行為和資源配置以及經濟增長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三、制度經濟學的主要變遷:

科斯1937年《企業的性質》,用交易費用的思想解釋了企業的存在、企業的本質、企業的規模和企業的邊界,建立了現代企業理論。1960年《社會成本》,用交易費用和產權解釋了外部性問題,“科斯定理”――當交易費用為零時,權利的界定與資源配置的最終結果無關。

阿爾欽,產權經濟學,《不確定性,生物進化和經濟理論》。

張五常,合約經濟學,《佃農理論》。

道格拉斯?諾斯,制度變遷理論。《制度變遷與美國經濟的增長》(1971);

威廉姆森,科層(hierarchies)組織理論,《交易費用經濟學:合約關系的治理》(1979);波斯納,法律經濟學,《法律的經濟分析》。

四、制度經濟學主要的例子。

新加坡聯合早報,紅色罰單讓中國人很受傷,國慶結婚。

英國金融時報,緬甸停建伊洛瓦底江米松水電站,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36億美元。英國衛報,中國須防止城市化失控,公共治理,堵車,廢氣。

地下金融,錢由股市樓市流向高利貸,溫州地下金融產業鏈值得深思。

第三篇:西方新制度經濟學

名詞解釋:

交易費用:交易費用,就是在法律意義上和有形的意義上的轉移發生時所產生的各種金錢的和非金錢的代價。

產權清晰:所謂產權清晰,指的是不同產權主體之間產權權屬關系的清晰。

機會主義:機會主義行為指在交易過程中不僅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且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自身利益。威廉姆森看來,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總是盡最大能力地保護和增加自己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損人,只要有機會,就會損人利已,這就是機會主義。

資產專業性:資產專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鎖定很難再移作他用性質的資產,若改作他用則價值會降低,甚至可能變成毫無價值的資產。

完全契約:完全契約是指締約雙方都能完全預見契約期內可能發生的重要事件,愿意遵守雙方所簽訂的契約條款,當締約方對契約條款產生爭議時,第三方比如法院能夠強制其執行。

不完全契約: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環境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信息的不對稱性和不完全性,契約當事人或契約的仲裁者無法證實或觀察一切,就造成契約條款是不完全的。

公地悲?。寒斮Y源或財產有許多擁有者,他們每一個人都有權使用資源,但沒有人有權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導致資源的過度使用,即為“公地悲劇”。

代理成本:所謂代理成本,就是資產不同權之間分配時產生的費用。

敲竹杠問題:就是當人們一旦做出專用性資本關系投資后,擔心事后重新談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約條款或擔心由于他人的行為使他的投資貶值。

剩余索取權:剩余索取權是一項索取剩余(總收益減去合約報酬)的權力,也就是對資本剩余的索取。剩余控制權:剩余控制權是相對于合同收益權而言的,指的是對企業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額的要求權。

公司治理:通過一套正式或非正式、內部或外部制度安排協調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合理匹配利益者間的關系,以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性,最終使得各方利益得到保護。

簡答題

1.威廉姆森是如何分析交易費用的決定因素的?

對于交易費用的決定因素,威廉姆森主要是從:1人的因素。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經濟學是建立在新的人性假設基礎上的。在他看來,現實的經濟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人”,而是“契約人”?!捌跫s人”的行為特征不同于“經濟人”的理性行為,而具體表現為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正是“契約人”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行為導致了交易成本的產生。2與特定交易有關的因素。威廉姆森的交易的三個維度: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及交易頻率。3交易的市場環境因素。其指潛在的交易對手的數量。一旦存在了專用性投資,最初的完全競爭市場就被壟斷市場所代替。

2.諾思是如何分析交易費用的決定因素的?

諾思認為,交易費用包括市場型交易費用、管理型交易費用和政治型交易費用。1、商品和服務的多維屬性。作為交易對象的商品、服務具有許多屬性,要對其充分理解和精確計算代價高昂。2、信息不對稱與人的機會主義動機。3、交易的人格化特征。

5.試比較西方學者與馬克思的產權理論

?關于產權的起源于本質

?關于產權結構

?關于產權市場環境

?關于產權變遷

6.不完全契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限理性、交易費用、非對稱信息、語言使用的模糊性。

7.科斯的企業性質觀和邊界觀是怎樣的:企業觀:利用價格機制的成本,企業何以節約交易費用,企業契約觀(長期契約、簽約主體的不平等性、契約的不完全性)。邊界觀:企業的邊界就取決于由于企業代替市場而節約的交易費用與企業存在而引起的內部組織費用在邊際上相等。

8.簡述國有企業產權結構特征:

9.試比較西方學者與馬克思的企業理論

三、案例分析

運輸犯人:(1)提高補貼標準。但對實際費用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

(2)提高船長的機會成本(按死亡率高低給予處罰)。但如何確定處罰標準則面臨高昂的談判成本。

(3)關派員隨行監督。但會不會產生合謀?誰來監督監督者?

(4)可行的辦法:不按在英國上船時的人頭付費,而是按到達澳洲后下船的人頭付費。

收銀機的發明(意義),

田中路,狗頭稅(第三章)

家禽與老虎(老虎越來越少家禽越來越多),七盞燈(第四章)

四、論述題

1.談談你對科斯定理的理解

2.結合新制度經濟學的有關理論,談談你對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認識和理解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主導力量,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目前國有經濟似乎在經歷全面的困難:國有企業虧損累計額大、資產負債比率高、企業資金短缺、產品科技含量低、發展后勁不足等。同時,大多數企業產品單一,多以一般原材料粗加工為主,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難形成拳頭產品,缺乏市場競爭能力。一,新制度經濟學中產權學派的理論及其分析:科斯認為產權的明晰化是最重要的,新制度經濟學派認為,制度作為一種行為規范,同時也是一種經濟資源,它可以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一方面,制度使人類的經濟交換行為在一系列共享的社會規范制約下成為穩定的和可預期的,從而減少了因非規范經濟行為中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制度作為一種交易各方共享的社會規范,促進人們之間的相互信任與合作,它使經濟行為變成一種超越個體的集體運動,由此形成的規模經濟和外部效果將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在我國,國家是所有國有資產所有者,國企領導人負責管理這資產;在企業的內部領導人與普通員工又形成了另一層委托代理關系,從而形成了委托代理鏈。要保證制度變遷的最后成功,不僅要克服路徑依賴產生的不利影響,而且必須使制度變遷的成本有有效的分攤,償付途徑。

名詞解釋:

格雷欣法則:格雷欣法則指在實行金銀復本位置條件下,金銀有一定的兌換比率,當金銀的市場比價與法定比價不一致時,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高的金屬貨幣(良幣)將逐漸減少,而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低的金屬貨幣(劣幣)將逐漸增加,形成良幣退藏,劣幣充斥的現象。

商業信用:商業信用是指工商企業之間互相提供的,與商品交易直接聯系在一起的信用。

銀行信用:銀行信用是由銀行、貨幣資本所有者和其他專門的信用機構以存、放款等多種業務形式提供給借款人的貨幣形態的信用。

消費信用:消費信用是對消費者個人所提供的用于滿足消費需求的信用。

信用工具:信用工具也稱融資工具,是資金供應者和需求者之間進行資金融通時所簽發的、證明債權或所有權的各種具有法律效用的憑證。

直接融資也稱直接金融,是指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運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的行為,其中,資金供給者是直接貸款人,資金需求者是直接借款人。

間接融資:是指資金供給者與需求者通過金融中介間接實現融資的行為。

利息率:利息率簡稱利率,是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其相應本金的比率。利息率=利息額/本金×100%

中央銀行再貼現率: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短期融通資金的基準利率。它在利率體系中發揮著核心和主動作用。同業拆借市場:是指金融機構之間以貨幣借貸方式進行短期資金融通活動的市場。

貨幣市場也叫短期資金市場,一般是指融資期限在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也叫長期資金市場,一般是指融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場。

國內金融市場:是指融資交易活動的范圍以一國國境為限,不涉及其他國家,即只有本國居民參與交易的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是指融資交易活動并不限于一國國境之內,而是涉及多個國家,即允許外國居民參與交易的金融市場。

投資基金:是通過發行基金股份(或收益憑證),將投資者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由專業管理人員分散投資于股票、債券或其他金融資產:并將投資收益分配給基金持有者的一種集合投資制度。

負債業務:指形成其資金來源的業務,即銀行吸收資金形成其資金來源的業務。資產業務是指將其通過負債業務所聚集的貨幣資金加以運用的業務。

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按會計準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原始存款:指以現金方式存入銀行的直接存款和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派生存款:也稱衍生存款,它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礎上,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而引伸出的超過原始存款的存款。存款貨幣:指在商業銀行使用支票可以隨時提取的活期存款。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服務:指中央銀行作為一國支付清算體系的參與者和管理者,通過一定的方式、途徑,使金融機構之間的債權債務清償及資金轉移順利完成并維護支付系統的平穩運行,從而保證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

存款保險制度:是指由符合條件的各類存款性金融機構集中起來建立一個保險機構,各存款機構作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繳納保險費,建立存款保險準備金,當成員機構發生經營危機或面臨破產倒閉時,存款保險機構向其提供財務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從而保護存款人利益,維護銀行信用,穩定金融秩序的一種制度。

貨幣需求又稱流動性偏好理論,就是指人們寧愿持有流動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現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債券等雖能生利但較難變現的資產。

貨幣供給:是指一國在某一時點上為社會經濟運行服務的貨幣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給的存款貨幣和現金兩部分構成。

貨幣乘數:也稱貨幣擴張系數,是用以說明貨幣供給總量與基礎貨幣之倍數關系的一種系數。

貨幣失?:是指在貨幣流通過程中,貨幣供給偏離貨幣需求,從而使二者之間不相適應的貨幣流通狀態。

通貨膨脹:是指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因紙幣發行過多,從而引起紙幣貶值、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的現象。

通貨緊縮:它是指由于貨幣供給不足而引起貨幣升值、物價普遍、持續下跌的貨幣現象。

貨幣政策:廣義的貨幣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銀行以及宏觀經濟部門所有與貨幣相關的各種規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響貨幣數量和貨幣收支的各項措施的總和。狹義的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

第四篇:什么是新制度經濟學

什么是新制度經濟學

一、新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什么是制度

《現代漢語辭典》把“制度”區分為兩重涵義:第一,它是指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和行動準則;第二,制度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體系,如封建宗法制度等等。

這與英文單詞“institution”的涵義不盡相同?!癷nstitution”是一個涵義極其豐富的詞,從15世紀以來,西方學者往往把習俗(custom)、慣例(convention)、傳統(tradition)、社會規范(norm)等等都包含在其中,有時也指由一定規則在內的機構、組織或團體。

凡勃倫(t.veblen)首先將制度問題納入科學研究。“制度實質上就是個人或社會對有關的某些關系或作用的一般思想習慣。人們是生活在制度

篇2:新制度經濟學研究規范

新制度經濟學研究

【新制度經濟學研究的是什么】

所謂新制度經濟學,正如科斯所說,就是用主流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經濟學。迄今為止,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初具規模,已形成交易費用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委托―代理理論、公共選擇理論、新經濟史學等幾個支流。新制度經濟學包括四個基本理論:

(一)交易費用理論

交易費用是新制度經濟學最基本的概念。交易費用思想是科斯在1937年的論文《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提出的,科斯認為,交易費用應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產權的費用,發現交易對象和交易價格的費用,討價還價、訂立合同的費用,督促契約條款嚴格履行的費用等等。

交易費用的提出,對于新制度經濟學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交易費用理論表明交易活動是稀缺的,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交易也是冒風險的,因而交易也有代價,從而也就有如何配置的問題。

資源配置問題就是經濟效率問題。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須提高經濟效率,否則舊的制度將會被新的制度所取代。這樣,制度分析才被認為真正納入了經濟學分析之中。

(二)產權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家一般都認為,產權是一種權利,是一種社會關系,是規定人們相互行為關系的一種規則,并且是社會的基礎性規則。產權經濟學大師阿爾欽認為:“產權是一個社會所強制實施的選擇一種經濟物品的使用的權利?!?/p>

這揭示了產權的本質是社會關系。在魯賓遜一個人的世界里,產權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類社會中,人們才必須相互尊重產權。

產權是一個權利束,是一個復數概念,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等。當一種交易在市場中發生時,就發生了兩束權利的交換。交易中的產權束所包含的內容影響物品的交換價值,這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基本觀點之一。

產權實質上是一套激勵與約束機制。影響和激勵行為,是產權的一個基本功能。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產權安排直接影響資源配置效率,一個社會的經濟績效如何,最終取決于產權安排對個人行為所提供的激勵。

(三)企業理論

科斯運用其首創的交易費用分析工具,對企業的性質以及企業與市場并存于現實經濟世界這一事實做出了先驅性的解釋,將新古典經濟學的單一生產制度體系――――市場機制,拓展為彼此之間存在替代關系的、包括企業與市場的二重生產制度體系。

科斯認為,市場機制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企業也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科斯看來,市場機制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并允許某個權威(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

交易費用的節省是企業產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場機制的惟一動力。

而企業與市場的邊界在哪里呢?科斯認為,由于企業管理也是有費用的,企業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其限度在于:利用企業方式組織交易的成本等于通過市場交易的成本。

(四)制度變遷理論

制度變遷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代表人物是諾斯,他強調,技術的革新固然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但人們如果沒有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的沖動,并通過一系列制度(包括產權制度、法律制度等)構建把技術創新的成果鞏固下來,那么人類社會長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是不可設想的??傊?諾斯認為,在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面,制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制度變遷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對節約交易費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

所以,制度變遷可以理解為一種收益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收益較低的制度的替代過程。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構成制度變遷理論的三塊基石。

制度變遷理論涉及制度變遷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問題、制度變遷的動力、制度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徑依賴等。

科斯的原創性貢獻,使經濟學從零交易費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費用的現實世界,從而獲得了對現實世界較強的解釋力。經過威廉姆遜等人的發揮和傳播,交易費用理論已經成為新制度經濟學中極富擴張力的理論框架。

引入交易費用進行各種經濟學的分析是新制度經濟學對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目前,正交易費用及其相關假定已經構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環境的新制度環境,正在影響許多經濟學家的思維和信念。

一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是由科斯的《企業的性質》這篇文章所開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