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要點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要點

2024-07-30 閱讀 2031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大力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工作意見》(徐委發〔2018〕27號)和《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徐州市2018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要點的通知》(徐委辦發〔2018〕93號)精神,深入推進我縣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著力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現結合我縣實際,制定2018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堅持審批服務便民化原則,加強大數據分析運用,以企業群眾辦事需求為導向,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核心,以“不見面審批”和“全鏈條一窗辦理”為抓手,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規范審批行為,提高服務效率,推動服務理念、審批制度、工作作風全方位轉變,實現“網上全辦、馬上就辦、窗口代辦”,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等突出問題,加快建設區域“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運營成本最低、政府服務最優、創業創新活力最強”的營商環境。

二、主要任務

(一)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建設改革標準化體系

1.做好權責清單動態調整。落實國務院和省、市政府要求,動態調整權力清單,按照能放則放原則,進一步厘清市縣共有權力職責邊界,制定出臺縣級初審轉報事項清單(2018年版)和運行標準,切實做到一項權力事項由一級政府全程辦結。

2.開展減證便民行動。以高頻審批服務事項為突破口,探索推行“一證通辦”減證便民改革試點,通過無依據取消、信息共享、網絡核驗、信用承諾等方式,全面清理企業群眾辦事過程中需要提交的證明材料。凡能通過網絡共享復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業群眾重復提交;凡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加快電子證照推廣互認,凡是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形成的材料、證書、審批文件、證明等,由數據共享系統提供或審批部門自行核驗,不得要求當事人提供。建立與市級統一的審批前置要件設立標準和審查機制,推進審批材料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建設,解決證明材料不統一、不規范問題。

(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促進改革高質量發展

3.公共服務事項“就近辦”。依托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政務服務平臺,以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事項為切入點,按照“小事不出村(社區),鎮(街道)域一窗辦”的要求,對鎮(街道)、村(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和辦理流程實行標準化動態管理,積極推動事項“異地受理”“異地辦理”“同城通辦”和“就近辦理”。

4.一般業務事項“馬上辦”。對辦件量較大的一般性業務事項,簡化優化審批服務流程,提升網上全程辦結率和現場即到即辦率。對法律法規要求必須現場審批和核驗材料的事項,落實“網上先審、現場后驗”“容缺預審”等措施,實現“最多跑一次”。簡化企業住所登記,探索分行業、分業態釋放住所資源新途徑,允許“一照多址”或“一址多照”,推行集群注冊等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方式。

5.多窗受理事項“一窗辦”。對涉及社保、醫保等民生事項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服務模式,按照多部門辦理事項和低頻辦理事項的業務類別,整合各政務服務大廳窗口,設置綜合受理窗口,各審批部門專職負責后臺審批工作,通過前臺后臺無縫對接,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

6.權證高頻事項“聯合辦”。集成優化調整全鏈條審批服務流程,推動“3550”改革常態化、普遍化。繼續推行開辦企業領域“多證合一”、不動產登記領域“一窗集成服務”、建設項目施工許可領域“容缺預審”“模擬審批”等模式,全面落實“多圖聯審”“多評合一”聯審聯辦制度,推行聯合勘驗、聯合測繪、聯合審圖、聯合驗收等。每個審批階段確定一家牽頭部門,實行“一家牽頭、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大力開展政務代辦服務,確保“3550”改革年底前普遍達標。開展“3550”達標率日常評價,評價結果納入縣直機關和單位績效考評。

7.行政許可事項“集中辦”。按照市統一部署,全面推行“334”改革,深入推進“三集中、三分開、四保障”集中高效審批模式,原則上不再保留各部門自設的服務大廳,全部進駐政務服務中心,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效能。

8.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積極做好對上銜接,及時調整完善縣級“不見面審批”事項清單。按照“事項名稱、申請材料、表單內容、辦理時限、收費標準、辦理流程(業務經辦流程)”六個統一要求,梳理規范辦事指南;除法律法規規定事項以及涉及機構改革領域外,實現“不見面審批”事項標準化全覆蓋。大力推行“網上辦”,凡能夠實現網上全程辦結的事項,不得要求現場辦理;對法律法規規定或暫不具備網上辦理條件的事項,一律建立網上預審機制;對必須要求現場辦理的事項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兩微一端”(微信、微博和移動客戶端)審批結果送達方式,對暫不具備條件的,實行快遞送達。建立完善事項目錄庫、電子證照庫、政務數據庫,加強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等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

9.分類推進綜合執法改革。建立健全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縣級層面,推動同一領域或相近領域執法隊伍實施整合,在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等5個領域綜合設置行政執法隊伍;一個部門設有多個執法機構的,原則上整合為一支隊伍;積極探索開展跨部門跨領域綜合執法體制改革。開發區層面,在經濟開發區設立綜合執法機構,推行“一支隊伍管執法”。鎮級層面,全面推動鎮級綜合執法改革。

(三)建立健全監管機制,確保改革精準化落地

10.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建立以權責清單為邊界、以“雙隨機一公開”為抓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以大數據為支撐的監管體系。推進企業“誠信典型紅名單”和“嚴重失信黑名單”制度建設,完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存儲和應用,與行政許可、處罰和監管有效銜接。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規范化建設,建立獎勵舉報、懲罰賠償、聯合懲戒等制度,切實提高監管效能。持續完善“網上中介超市”服務事項目錄、中介機構庫、信用評價信息庫,規范業務流程、收費標準、服務時限等,促進中介超市與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信用平臺相互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部門要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主動作為、通力協作,持續下功夫,力求新突破。要進一步樹立大局意識,統籌謀劃改革任務,整合行政服務資源,系統化推進改革工作。要組織專門力量,細化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嚴格按照任務分工和進度要求推進。

(二)落實工作責任。縣編辦要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督促,建立健全定期調度機制,推動各部門嚴格按標準和序時落實改革任務。縣各牽頭部門要切實履行牽頭職責,細化推進方案,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困難和問題。各責任單位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推進改革任務落實。各部門要定期將工作進展和典型案例情況報縣編辦。

(三)強化督查推動。縣營商環境督查考核辦公室會同縣編辦、政務辦,要加強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任務落實情況的考核評價和專項督查,將考核評價結果納入縣直機關和單位績效考評。對積極推進改革、成效顯著的單位,予以表揚激勵;對落實不力、推諉扯皮的,嚴肅追究責任。各部門單位也要建立相應的評價督查機制,強化制度剛性約束,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

篇2:住房制度改革委員會辦公室行政審批否定報備制度

一、在行政職責范圍內,對服務對象所提出的行政審批事項,經審查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依法決定不予辦理,并依照有關程序登記、報告、備案。

二、對不能辦理的事項,應如實填寫《否定報備表》,說明其基本情況、否定依據、經有關負責人審核后,報本辦分管領導批準,并由具體經辦人告知相關部門、單位或個人。

三、經辦人對不能辦理而未履行否定報備手續的,或否定不當的,給予批評或誡勉教育。

四、對違反否定報備制的,經查實,將依據本辦《失職追究制度》,視情節對有關責任人和責任科(部)負責人進行處理。

篇3: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殯葬管理條例》、《假肢和矯形器(輔助器具)生產裝配企業資格認定辦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處行政許可工作實際,現將我辦行政許可崗位責任明確如下:

一、組織領導

成立湖北省民政廳行政審批辦公室,負責行政審批事項。省民政廳行政審批辦公室主任由分管行政審批的廳領導兼任,常務副主任由民管處處長兼任,副主任由民管處、福利慈善處、社會事務處分管行政許可的處級干部兼任。明確負責各項行政審批崗位責任制的人員、權限、標準等。

二、崗位職責和工作權限

按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實施行政許可一般要經過受理、審核、復核、審定、辦結和投訴等環節,行政許可各工作崗位要在本制度規定的時限內完成相關工作程序。

設置崗位應遵循內部牽制原則,起著互相監督的作用。無利害關系的崗位人員可適當合并,依據法律法規規定和工作的實際,可以合理簡化,但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且應不得缺少審核環節。

實地踏勘、舉行聽證時,工作人員不得少于2人。

(一)受理崗位

1、負責范本性表格文書的發放,向申請人一次性告知有關事項,對申請人的咨詢進行答復。

2、負責接收、清點、檢查申請人的申請資料,對資料不齊但不能現場補足的,填寫《補正通知書》。

3、對不需取得行政許可的,即時告之申請人不受理;對不屬于本廳職權范圍的,即時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同時出具書面憑證。

4、負責一般性的審查,對提交書面申請材料的申請人作出的受理或不受理的決定,應填寫《受理通知書》或《不予受理決定書》。

(二)審核崗位

及時對申請材料進行核實并實地踏勘,結合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經營資格提出初步審核意見。

(三)復核崗位

對初步審核意見進行復核,提出客觀、公正的復核意見。

(四)審定崗位

對復核意見進行審定,做出是否許可的決定。

(五)告知崗位

行政許可決定的及時告知舉辦者,并下發文件和證書。

(六)投訴崗位

接受有關行政許可的各類投訴。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二)

1、負責制定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的各項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

2、負責服務窗口工作人員的管理和考核工作。

3、負責進入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服務項目的確定、調整,對各類事項辦理情況進行協調、督查。

4、負責為國內外投資者從事各類經濟活動提供相關的咨詢、代理服務,協助有關單位做好項目的規劃、論證、定點、實施等工作。

5、受理有關影響經濟發展的違法違紀行為的投訴,督促有關單位進行查處。

6、工作人員不得遲到、早退、擅自離崗,保證在法定工作時間內,行政審批科有工作人員在崗。

7、工作人員具體負責行政審批科的受理、分辦、送達等工作,協助做好內部督辦和抄告工作。

8、工作人員確需請假的按有關制度執行。

9、監督窗口服務行為并受理投訴。

10、嚴格交接班工作并作好值班記錄,值班記錄應包括日期、申請人姓名、申請事項、辦理情況等。

11、承辦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