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氧化工藝工程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氧化工藝工程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6 閱讀 7724

氧化工藝工程師崗位職責

工藝工程師-表面氧化處理方面欣榮博爾特蘇州欣榮博爾特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欣榮博爾特1、負責公司后道工藝工序(氧化、彩色氧化、電解、噴砂、拋光等)表面處理工序

2、負責后道工序工藝提升

3、協(xié)助生產和質量部門工作調查

4、有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開發(fā)經驗優(yōu)先;

5、.熟悉骨科產品的生產流程和工藝、質量要求;

6、.參與過類似的關節(jié)植入物或者器械產品表面處理程序或過程開發(fā)

微信

氧化工藝工程師崗位

篇2:氧化反應單元操作安全技術措施

氧化反應在化工操作中十分常見。有的化工過程利用氧化反應制取化工產品,有的化工過程也因為不良氧化反應而產生人們所不希望的副產物,甚至會產生影響安全生產的過氧化物。無論是何種氧化反應,都有獨特的安全要求。

(一)異丙苯氧化生產過氧化氫異丙苯

過氧化氫異丙苯工業(yè)上主要用作高分子聚合反應的激發(fā)劑。過氧化氫異丙苯的工業(yè)生產采用空氣氧化生產。由于過氧化氫異丙苯性質活潑,在80℃以上開始分解,在135℃以上會劇烈分解爆炸。遇酸、堿也可分解,劇烈振動會引起爆炸。因此操作中應特別注意。

(1)嚴格控制氧化塔及系統(tǒng)的操作溫度。氧化塔的反應溫度不僅影響反應速度和收率,也直接影響裝置的安全生產。氧化反應在80℃以上進行,一般控制在110~120℃。如果反應溫度降低,氧化反應速度變慢,反應溫度過高,則氧化速度加快,但過氧化氫異丙苯的分解過程也相應加快。特別在系統(tǒng)中過氧化物濃度較高時,超溫引起過氧化物劇烈分解會爆炸著火。

(2)精心控制氧化塔操作壓力,防止超壓引起防爆板破裂。氧化塔反應溫度超過145℃,就會因過氧化氫異丙苯分解反應放出的熱量使塔內物料溫度急劇上升,產生高壓造成防爆板爆破以至爆炸。另外,防爆板腐蝕或儀表控制失靈使塔頂壓力控制過高,會造成氧化塔頂超壓防爆板爆破。處理時一是要停止通空氣,停止加異丙苯,降溫,更換防爆板。二是要在停車更換防爆板后檢查檢修儀表。

(3)要注意氧化和提濃系統(tǒng)的聯(lián)鎖、報警裝置,定期校驗,確保正常投用。

(4)防止過氧化氫異苯在管道內分解。管道內分解會引起整個系統(tǒng)的劇烈振動,甚至發(fā)生爆炸。其原因一是循環(huán)分解液中酸濃度太高,二是過氧化氫異丙苯在分解器上的加料管線止逆閥失效。處理時要降低分解反應溫度和分解器加料量,逐步降低系統(tǒng)中酸含量,更換止回閥。

(二)丙烯氨氧化生產丙烯腈的安全操作

丙烯氨氧化法是最常見的丙烯腈生產方法。是以丙烯、氨、空氣按一定比例進入沸騰床或固定床反應器,在以硅膠作截體的磷鉬系或銻鐵系催化劑作用下,在400~500℃溫度和常壓下進行丙烯的氨氧化反應,生成丙烯腈。然后經中和塔用稀硫酸中和,除去未反應的氨,用水吸收丙烯腈氣體,再經萃取分離、脫水精餾等工序得到丙烯腈產品。反應式為:

在丙烯氨氧化工藝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問題:

1.防止在氧化反應器內形成爆炸混合物

在合成反應器里,空氣、氨和丙烯按一定比例混合,經催化劑床層流化接觸,在400~500℃溫度下反應生成丙烯腈。如果出現(xiàn)加料順序錯誤或加料比例失控,可能會在合成反應器內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發(fā)生火災爆炸事故。為防止爆炸性混合氣體的形成、應特別注意:

(1)反應器升溫投料前認真檢查核準投料程序,嚴格控制投料比。要先投空氣,再投氨,待反應器內氧含量降到7%以下后再逐漸投入丙烯。

(2)在緊急情況(如突然停電、停脫鹽水等)下停車,要按先切斷丙烯,再切斷氨,最后停空氣的停車順序進行緊急停車處理,打開吹掃氮氣,吹掃原料分布器。然后再按正常停車處理。

2.防止物料泄漏

氧化反應器(包括塔系統(tǒng))高溫物料泄漏,很容易引起著火爆炸。另外回收精制過程中發(fā)生泄漏,丙烯腈及副產物氫氰酸等泄漏,易造成人員中毒事故。操作中要認真巡回檢查,及時消除設備的泄漏;精心調節(jié)、穩(wěn)定操作,防止反應系統(tǒng)超溫超壓。

丙烯氨氧化工藝過程的危險性主要來自于高溫有毒物料泄漏引起的火災爆炸和人員中毒、溫度的失控造成的系統(tǒng)超壓、設備燒毀和物料的爆聚等危害。

篇3:危險化學品一氧化碳安全措施和應急處置原則

特別警示極易燃氣體,有毒,吸入可因缺氧致死。理化特性無色、無味、無臭氣體。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有機溶劑。分子量28.01,熔點-205℃,沸點-191.4℃,氣體密度1.25g/L,相對密度(水=1)0.79,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0.97,臨界壓力3.50MPa,臨界溫度-140.2℃,爆炸極限12%~74%(體積比),自燃溫度605℃,最大爆炸壓力0.720MPa。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學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氣等,及用作精煉金屬的還原劑。危害信息【燃燒和爆炸危險性】極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與血紅蛋白結合而造成組織缺氧。急性中毒:輕度中毒者出現(xiàn)劇烈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惡心、嘔吐、無力,輕度至中度意識障礙但無昏迷,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癥狀外,意識障礙表現(xiàn)為淺至中度昏迷,但經搶救后恢復且無明顯并發(fā)癥,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現(xiàn)深度昏迷或去大腦強直狀態(tài)、休克、腦水腫、肺水腫、嚴重心肌損害、錐體系或錐體外系損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紅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意識障礙恢復后,約經2~60天的“假愈期”,又可能出現(xiàn)遲發(fā)性腦病,以意識精神障礙、錐體系或錐體外系損害為主。慢性影響:能否造成慢性中毒,是否對心血管有影響,無定論。職業(yè)接觸限值:PC-TWA(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mg/m3),20;PC-STEL(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mg/m3):30。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具備應急處置知識。密閉隔離,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生產、使用及貯存場所應設置一氧化碳泄漏檢測報警儀,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tǒng)和設備。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操作人員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靜電工作服。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儲罐等壓力容器和設備應設置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并應裝有帶壓力、溫度遠傳記錄和報警功能的安全裝置。生產和生活用氣必需分路。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強氧化劑接觸。在可能發(fā)生泄漏的場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配備相應品種和數(shù)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患有各種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器質性疾患、明顯的心血管疾患者,不宜從事一氧化碳作業(yè)。【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配備便攜式一氧化碳檢測儀。進入密閉受限空間或一氧化碳有可能泄漏的空間之前應先進行檢測,并進行強制通風,其濃度達到安全要求后進行操作,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要求同時有2人以上操作,萬一發(fā)生意外,能及時互救,并派專人監(jiān)護。(2)充裝容器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并按期檢測。【儲存安全】(1)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曬。庫房內溫不宜超過30℃。(2)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存區(qū)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搬運儲罐時應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3)注意防雷、防靜電,廠(車間)內的儲罐應按《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的規(guī)定設置防雷設施。【運輸安全】(1)運輸車輛應有危險貨物運輸標志、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wèi)星定位裝置。未經公安機關批準,運輸車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限制通行的區(qū)域。(2)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在傳送過程中,鋼瓶和容器必須接地和跨接,防止產生靜電。槽車上要備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溫季節(jié)應早晚運輸,防止日光暴曬。(3)車輛運輸鋼瓶時,瓶口一律朝向車輛行駛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過車輛的防護欄板,并用三角木墊卡牢,防止?jié)L動。不準同車混裝有抵觸性質的物品和讓無關人員搭車。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禁止在居民區(qū)和人口稠密區(qū)停留。應急處置原則【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就醫(yī)。【滅火方法】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泄漏應急處置】消除所有點火源。根據(jù)氣體的影響區(qū)域劃定警戒區(qū),無關人員從側風、上風向撤離至安全區(qū)。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靜電服。作業(yè)時使用的所有設備應接地。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噴霧狀水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流向。防止氣體通過下水道、通風系統(tǒng)和密閉性空間擴散。隔離泄漏區(qū)直至氣體散盡。隔離與疏散距離:小量泄漏,初始隔離30m,下風向疏散白天100m、夜晚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離150m,下風向疏散白天700m、夜晚27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