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初中師德體會總結

初中師德體會總結

2024-07-26 閱讀 2649

初中師德體會總結

  師德師風是教師隊伍建設最為重要的內容,師德師風教育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法寶。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時刻影響著學生,在工作中我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敬業愛崗,廉潔從教、,在教師隊伍中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下面就自己的學習、實踐和體會進行總結。

一、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

  通過學習,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教育和教學組織能力,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對待學生要耐心、細致、負責,遵紀守法。要做到教書育人,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要熱愛學生,以“學生滿足,家長滿意,自己滿足”為標準,要求學生不能做的我們要做到。對于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應當充分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能力,針對學生的個性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于學生的人格培養、成長過程、知識的獲取、能力培養以及良好的品格培養我們要在學生身上下功夫。

二、關愛學生

  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丑小鴨”同樣也要愛。

三、熱愛教育事業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四、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勢。通過閱讀大量的道德修養書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視自己,提高自身素質。

  總之,本人在這xx年中,有進步也有需要提高,如果再不加強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學識有時不能做到及時反思,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向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經驗,以及對學生的要求。

篇2:育才小學師德培訓計劃

育才小學2010-2011學年度師德培訓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依據,以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為目的,樹立以人為本、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新理念,強化師德素養,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促進學校事業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二、具體目標

通過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在全校教職工中形成“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教書育人,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的崇高師德風尚。以優良的師風,帶動教風,促進學風,優化行風,使教師成為公民道德的楷模,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

三、具體措施

1.健全領導小組。學校抽調一些工作能力較強的教師充實到師德教育活動領導小組中,由支部部署具體工作,分解各層面師德教育活動任務,設定個人師德奮斗目標,保證師德教育活動順利開展。

2.建立師德師風制度。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要求目標明確,個性突出,考核有據,督查有力。

3.廣泛宣傳發動。組織教師學習《中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進一步明確學校師德建設的實施意見,強化教師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的意識,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同時,要求教師深入學習《教育法》、《教師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自覺規范自身的教育行為,不斷提高自身的師德素養。

4、創新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效。學校在組織學習過程中,要結合教師的師德師風現狀,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個人思考與會議交流相結合的方法,堅持“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成長即成果”以問題為中心,以研討為主線,營造濃郁研討氛圍,促進學習反思,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政治學習的組織和管理,嚴肅學習紀律,保證學習時間,嚴格學習考核。每次學習有明確主題,專題學習有專人主講,并結合實際組織討論交流,做好詳細的討論記錄。進一步完善學習的簽到制度、請假制度、撰寫心得體會制度等,不斷提高學習成效。

5、營造濃郁氛圍,宣揚師德典型。開展“做德藝雙馨教師,辦人民滿意教育”主題系列活動。積極開展向身邊的“好集體、好黨員、好教師、好職工”學習活動,通過黑板報、宣傳欄、廣播、校園網等輿論工具,及時宣傳校內外師德動態,通報本校教師的高尚職業道德事跡,構筑師德平臺,樹立師德典型,促進師德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積極開展“幫困助學活動”,開展“育人為本,熱愛學生”演講比賽。

6、按《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教育法》、《教師法》和

《規范》等要求,認真對照檢查,撰寫學習心得體會。制訂“對照檢查”方案,廣泛開展談心活動,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對每一位教師的師德師風進行民主測評。對測評結果認真進行數據匯總分析,對有關當事人及時進行談話,并嚴格獎懲,做到以評促糾,以評促進,以評促創。

7、堅持把師德師風的整改貫穿于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活動的全過程,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對照《規范》的要求,針對整改中查找出來的問題,制定出相關的整改措施,建立更為細致的師德師風要求,建立切實可行的考核機制。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公示學校有關師德教育的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的監督。

8、學校認真總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經驗,對在師德教育活動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先進個人大力宣傳,在此基礎上評出校級“師德標兵”,在教師節慶祝活動中進行表彰,樹立一批師德高尚的先進典型。

師德教育是學校經常性的一項工作必須常抓不放,必須經常對照實施方案,認真總結師德教育活動成果,分析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步打算,不斷反饋,進一步提高我校全體老師的師德水平。

篇3:中小學師德師風師能考核表

福安學校師德師風師能考核表

教師姓名:所在年級:職務:

A級指標B級指標評分說明權重分自評分考核分

A1依法執教(15分)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有違法行為及重大違紀現象的,師德考核不合格。

2.不參加政治學習或升降旗儀式的,每次扣1分。

3.法制考試不及格的,該總項15分不得分。

4.其他要求達不到的,該小項不得分。

5

認真學習法律,特別是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2

運用法律武器保護受教育者合法權益。3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向學生傳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識,使學生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5

A2嚴謹治學(30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不延長學生課堂時間和在校時間,不超量布置家庭作業的。1.延長學生在校時間的每次扣1分。

2.違反以上任意3條要求的,則師德考核不合格。

3.在課堂中不使用通訊工具,每發生一次扣1分。

4.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每次扣3分。造成嚴重后果的,師德考核不合格。

5.教育教學行為嚴重偏向自己所帶學生的扣2分。

6.由于教師原因出現學生轉學的,師德考核不合格。

7.課堂上出現學生吵架、斗毆的,每次扣2分。

8.其他要求達不到的,該小項不得分。

5

注重德育教育,把德育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3

不向學生傳播不健康的思想,不宣揚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說。2

在課堂中不使用通訊工具。3

關心愛護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2

不損傷學生的人格尊嚴,不諷刺、挖苦、歧視、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透露學生個人隱私。5

制訂合理評價體系,科學使用評價方法,公正、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2

不向學生及其家長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名次,不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不按成績排座位。3

不因教師教育教學和管理原因出現流失生現象。3

不弄虛作假,不抄襲剽竊他人學術、科研成果。2

A3團結協作(15分)嚴以律己,具有良好的個人品德。正確對待自己、做到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克己為人。1.惹是生非、制造矛盾的每次扣2分。

2.工作不服從安排,師德考核不合格。

3.其他要求達不到的,該小項不得分。

5

顧全大局,主動為學校排憂解難,工作服從分配。3

既關心自己所教學科,又關心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5

正確處理教師之間的關系。關心、尊重同事,不說有損團結的話,不做有損團結的事情。2

A4尊重家長(15分)

主動與家長聯系,對本班學生每學期聯系1次以上。小項要求達不到的,該小項不得分。

3

任課教師要參加每學期召開的家長會。5

采用多種形式與渠道,加強與學生家長聯系,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5

尊重家長,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家長。5

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藝術。2

A5廉潔從教(15分)

不向學生及家長索要錢物,不利用職責之便搞“學錢交易”。達不到該小項其中要求之一的,師德考核不合格。

5

不向學生亂收費,不擅自征訂復習資料或推銷、變相推銷學習資料及學習用品等。2

端正考風、嚴肅考紀,考試不徇私舞弊。

不搞有償家教,節假日、寒暑假不組織學生補課、上新課。3

在工作期間不參與經商、炒股等。2

A6為人師表(10)言行舉止文明、規范,符合教師職業要求。參加賭博和迷信等活動,師德考核不合格。其他要求達不到的,該小項不得分。

1

衣著服飾得體,打扮莊重。1

堅持使用、推廣普通話,使用規范漢字。3

工作期間不參與賭博、不玩撲克、搓麻將和打電子游戲。3

遵守社會公德,弘揚家庭美德。1

要嚴于律己,不酒后上課、不弄虛作假、不人浮于事,不準搞歪門邪道、不參加“FLG”等邪教或非法組織,從事迷信等活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