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治理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數據治理崗位職責
職責描述:
1.負責制定、實施數據治理(管理)整體方案設計,并跟進、推進數據治理(管理)實施方案制定及落地,確保制度和流程的落地;
2、負責制定數據分類分級標準、質量標準、數據管理體系和流程;
3、負責開展大數據平臺、大數據管理系統的建設規劃、制度建設、系統建設、應用推廣等工作;
4、負責管理、分析公司已有數據,并確保有效性、可用性、一致性等;
5、跟蹤大數據行業進展及市場動態,不斷創新完善設計方法論和解決方案,能夠突破創新。
任職要求:
1、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計算機、軟件工程、信息管理學等數據管理相關專業;
2、1-3年以上數據治理經驗,包括數據架構,數據模型,數據標準,數據質量等實施經驗;
3、具備較高水平的解決方案編制、交流撰寫能力,具備良好的溝通和文字表達能力;
4、熟悉掌握數據分析工具,具備良好的SQL能力,有金融行業工作經驗的優先;
5、有數據治理、數據倉庫、大數據平臺建設經驗者優先考慮。
數據治理崗位
篇2:設備漏油形式及治理方法
設備漏油一般分為滲油、滴油、流油三種:
(1)滲油
對于固定連接的部位,每半小時滴一滴油者為滲油。對活動連接的部位,每5min滴一滴油者為滲油。
(2)滴油
每2~3min滴一滴油者為滴油。
(3)流油
每lmin滴五滴以上者為流油。
設備漏油程度等級又分為嚴重漏油、漏油和輕微漏油三等。
2.漏油防治方法
治理漏油的十種方法,即:勤、找、改、換、纏、回、配、引、墊、焊的設備治漏十字法。
(1)勤勤查、勤問、勤治;
(2)找仔細尋找漏油部位和原因;
(3)改更改不合理的結構和裝置;
(4)換及時更換失效的密封件和其他潤滑元件;
(5)纏在油管接頭處纏密封帶,密封線等;
(6)回增加或者擴大回油孔,使回油暢通,不致外溢;
(7)配對密封圈及槽溝結合面做到正確選配;
(8)引在外溢、外漏處加裝引油管、斷油槽、擋油板等;
(9)墊在結合面加專用紙墊或涂密封膠;
(10)焊焊補漏油油孔、油眼。
此外,做好密封工作對防止和減少漏油也會起到積極作用。
篇3:機械傷害專項治理方案
隨著建筑業施工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員工越來越多的和施工機械接觸,發生的機械傷害事故也就越來越多,在建筑施工現場五大傷害事故中,機械傷害事故不但所占比例大,并且具有事故危害性大、人員傷亡多、經濟損失大等特點,現從操作規程和技術角度談談事故發生的類型、原因,并提出安全預防措施。
一、機械傷害事故發生原因分析:
1、安全意識淡薄。
2、工作責任心不強。
3、對機械檢查不細。
4、安全裝置不靈敏。
5、無證上崗操作。
6、員工素質低。
7、違章指揮和違反勞動紀律。
8、安裝、拆卸不按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9、安裝、拆卸沒有安全施工方案或方案未經審批。
10、沒有認真進行安全拆卸前的安全技術交底,安裝拆卸方案實話過程中,無監督檢查。
11、使用無防護的機械設備或淘汰落后的機械設備。
12、機械沒有按要求進行維修、保養。
二、預防和控制機械傷害事故的措施
1、建筑安裝企業及其附屬的工業生產和維修單位的機械應按其技術性能的要求正確使用。缺少安全裝置或安全裝置已失效的機械設備不得使用。
2、嚴禁拆除機械設備上自動控制機構、力矩限位器等安全裝置,及監測、指示、儀表、警報器等自動報警、信號裝置。其調試和胡障的排除應由專業人員負責進行。
3、處在運行和運轉中的機械嚴禁對其進行維修、保養或調整等作業。
4、機械設備應按時進行保養,當發現有漏保、失修或超載帶病運轉等情況時,有關部門應停止其使用。
5、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并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在取得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特殊工種操作證后,方可獨立操作,學員必須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操作。
6、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的命令,操作人員有權拒絕執行,由于發令人強制違章作業造成事故者,應追究令人的責任,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7、機械作業時,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將機械交給非本機操作人員操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和操作室,工作時,思想要集中,嚴禁酒后操作。
8、機械操作人員和配合作業人員,都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長發不得外露,高空作業必須系安全帶,不得穿硬底鞋和拖鞋。嚴禁從高處往下投擲物件。
9、進行日作業兩班及以上的機械設備均須實行交接班制。操作人員要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
10機械進入作業地點后,施工技術人員應向機械操作人員進入施工任務及安全技術措施交底。操作人員應熟悉作業環境和施工條件,聽從指揮,遵守現場安全規則。
11現場施工負責人應為機械作業提供道路、水電、臨時機械或停機場地等必須的條件,并消除對機械作業有妨礙或不安全的因素。夜間作業必須設置有充足的照明。
12在有礙機械安全和人身健康場所作業時,機械設備應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員必須配備適用的安全防護用品。
13當使用機械設備與安全發生矛盾時,必須服從安全的要求。
14、當機械設備發生事故或未遂惡性事故時,必須及時搶救,保護現場,并立即報告領導和有關部門聽候處理,企業領導對事故應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
二OO七年六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