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英語外事專員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英語外事專員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5 閱讀 9023

英語外事專員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負責校區人力資源的規劃、招聘、以及入職手續的辦理;

2、根據校區發展的規劃,及時招聘外教老師,對外教進行初試

3、協助外教辦理入職手續

4、辦理外教的其他相關事宜

5、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任職要求:

1、英語口語流利,能跟外國人進行正常溝通

2、有責任心,形象良好,處事靈活,人際敏感度高

3、經常和外國人打交道有經驗者優先

英語外事專員崗位

篇2:意外事件和事故緊急求援措施

1、當電梯在運行中,突然發生停駛或失控時,應立即撳按急停、警鈴按鈕,并嚴肅阻乘客切勿亂動,及時通知維修人員,設法使乘客安全撤出轎廂。

2、運行中的轎廂突然停在兩層樓之間,首先切斷轎廂內控制電源,通知維修人員找出原因,故障排除后方可再投入運行。

3、限速器、安全鉗動作,將轎廂夾持在導軌上時,應切斷控制電源,通知維修人員找出原因,故障排除后,方可再投入運行。

4、發生火災或地震時,應保持鎮靜,盡快將乘客送至安全層站離去。關閉廳門、轎門、切斷電源停止使用或交消防人員使用。

5、電梯的電氣設備發生燃燒時,應立即報告有關部門并及時切斷電源,使用干粉、1211、二氧化碳等滅器滅火。

6、發生人身或設備事故時,應立即停梯并切斷電源,報告有關部門,協助搶救受傷人員,保護好現場。

7、每年組織1至2次摸擬緊急救援演習。

8、演習人員必須熟知各種意外事件和事故的應急處置方法。

10、演習中嚴格按照有關電梯的意外事件和事故緊急救援方法進行。

11、演習結束后進行全面總結,作好下一次演習準備。

篇3:實驗室意外事件處理報告制度

1目的

明確微生物實驗室人員在發生實驗室意外事件時的處理方法,避免在發生實驗室意外事件時工作出現混亂,確保檢驗工作的順利進行。

2、范圍

適用于進入中心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所有工作人員。

3、職責

3.1中心生物安全領導小組負責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

3.2檢驗科負責人負責實施。

3.3進入中心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的所有人員必須以本制度規范自己的工作。

4.要求

4.1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種(皮膚損傷)

實驗過程中,如發生損傷暴露事故,受傷人員應立刻脫去防護服,并立即用流動水沖洗雙手及暴露部位,盡可能擠出受傷處的血液,傷口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包扎傷口,同時報告實驗室主任。實驗室主任視情況要求感染人員停止工作,作出醫療評價。必要時進行醫學觀察和預防性治療及必要的預防接種。處理完畢,應詳細記錄事故經過、損傷部位、程度以及處理過程。

4.2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攝入

實驗過程中不慎攝入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應立刻脫去防護服,送就近醫療機構進行處理,進行必要的醫學觀察和治療。

4.3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氣溶膠的釋放

4.3.1實驗過程中如不慎在生物安全柜中發生污染,少量感染物溢出,產生有限氣溶膠,如瓊脂板掉下但沒破碎,吸管或接種環上滴落傳染性材料等,應立即噴灑適當的消毒劑,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紗布覆蓋污染區域,30分鐘后將紗布放入消毒袋,隨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紗布搽試污染區域。并對污染的器材進行消毒處理。

4.3.2如在生物安全柜中發生大的污染(滴灑大量培養物、離心管破裂等),可能產生大量氣溶膠時,應停止工作,用消毒液噴灑污染區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紗布覆蓋污染區域,打開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燈。1小時后將紗布放入消毒袋,隨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紗布搽試污染區域。并對污染的器材進行消毒處理。如工作人員的皮膚沾上了污染物,須用適當消毒劑清洗消毒,如污染了衣物,應立即更換,并放入滅菌袋中高壓消毒或選擇適當的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

4.3.3在生物安全柜外發生小的污染,產生有限氣溶膠,如落下一些固體培養基,立即用消毒液浸濕的紗布覆蓋污染區,1小時后,按前述步驟清除污染,所有污染的材料放入滅菌袋高壓消毒。

4.3.4如在安全柜外發生大的污染,產生大量氣溶膠,應立即停止實驗,用消毒液噴灑污染區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紗布覆蓋污染區域,打開紫外燈。關上實驗室的門,貼上明顯標志后離開實驗室。報告實驗室主任,嚴禁人員入內。24小時后,由專職消毒人員或在專職消毒人員的指導下實施消毒和清除污染,所有進入實驗室人員應采取適當的個體防護措施。

4.4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溢出

4.4.1感染性和潛在感染性材料濺到實驗服上,應盡快脫去防護服,摘掉手套,洗手并更換防護服和手套,必要時盡快噴淋。將污染的防護服和手套做為實驗廢棄物處理。

4.4.2感染性和潛在感染性材料濺到眼睛里或眼睛周圍等部位,立即摘掉手套,用洗眼器清洗或流動水沖洗眼部,并視情況進行醫學觀察和預防性治療及必要的預防接種。處理完畢,應詳細記錄事故經過。

4.4.3當手套破損,感染性和潛在感染性材料污染手部皮膚時,立即摘掉手套,用適宜的消毒液浸泡,流動水沖洗,更換新手套。

4.4.4實驗室記錄表格或手寫的資料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污染,應立即摘抄這些資料內容,將原件作為實驗廢棄物處理。

4.5離心管破裂

使用離心機時,裝有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離心管破裂或可疑破裂,應關閉動力并保持離心機蓋子關閉30分鐘。如離心機停止運行后發生破裂,應立即關閉機蓋,保持30分鐘。清理時,一次性手套外面再帶一雙厚膠皮手套,用鑷子或墊著棉花的鑷子夾取碎片,所有破裂的試管、碎離心桶和套管應放入利器盒,按廢棄物處理規定進行處理。未破碎的有蓋的管子用含氯消毒液對污染的容器表面消毒。離心機內表面污染可用有效氯濃度為0.5%的含氯消毒劑(5g/l)或75%酒精擦拭兩遍后再用清水進行擦拭,干燥后使用。

4.6儀器設備故障

4.6.1實驗過程中,如發現生物安全柜或其他防護設備的技術指標偏離正常范圍,不符合實驗要求,應立即停止實驗。報告實驗室主任,通報有關部門修理,并做好詳細記錄。

4.6.2如發生停電,應自動啟用備用電源。否則,應立即停止實驗,按操作規程離開實驗室。離開實驗室時應關好實驗室門。電力恢復后,至少等30分鐘才能再次進入實驗室工作。

4.6.3如發生儀器故障,應及時報告科主任,并報有關部門維修。儀器運出前應徹底消毒。

修理冰箱、培養箱時,應取出所有物品,放入備用設備中,用消毒劑徹底消毒內表面及外表面。

若維修人員必須進入實驗區,則應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品。維修工作結束后,所用工具在帶出實驗室前應嚴格消毒。實驗室人員必須幫助和監控維修過程。

4.6.4出現以上異常情況而影響到實驗結果,應停止實驗。待一切恢復正常后重新測試,原測試步驟作廢。

4.7緊急救助

4.7.1實驗室應配備急救箱,在工作中出現意外事件并造成損傷時,先進行自救,根據需要到就近醫療機構進行救護。

4.7.2吸入感染性材料時,立即到定點醫院就診,就診時應由專人專車陪同前往,做好醫療記錄。

4.7.3相關科室應協助完**員隔離、救治、污染實驗室及環境消毒等工作。

4.8記錄

對意外事件的記錄應包括當事人姓名、性別、年齡,所在科室,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過程及處理方法,并要求相關人員簽字。

4.9其他

4.9.1菌(毒)種必須放置在帶鎖的超底溫冰柜或液氮罐內保存,雙人雙鎖管理。如發現毒種丟失或鎖損,應立即報告,迅速查明原因,及時追回。

4.9.2實驗室應避免使用玻璃等易碎品,如發生玻璃器具破碎,應用掃帚、簸萁、鑷子等工具處理,并放入利器盒。禁止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