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意外事件處理報告制度
1目的
明確微生物實驗室人員在發生實驗室意外事件時的處理方法,避免在發生實驗室意外事件時工作出現混亂,確保檢驗工作的順利進行。
2、范圍
適用于進入中心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所有工作人員。
3、職責
3.1中心生物安全領導小組負責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
3.2檢驗科負責人負責實施。
3.3進入中心檢驗科微生物實驗室的所有人員必須以本制度規范自己的工作。
4.要求
4.1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種(皮膚損傷)
實驗過程中,如發生損傷暴露事故,受傷人員應立刻脫去防護服,并立即用流動水沖洗雙手及暴露部位,盡可能擠出受傷處的血液,傷口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包扎傷口,同時報告實驗室主任。實驗室主任視情況要求感染人員停止工作,作出醫療評價。必要時進行醫學觀察和預防性治療及必要的預防接種。處理完畢,應詳細記錄事故經過、損傷部位、程度以及處理過程。
4.2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攝入
實驗過程中不慎攝入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應立刻脫去防護服,送就近醫療機構進行處理,進行必要的醫學觀察和治療。
4.3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氣溶膠的釋放
4.3.1實驗過程中如不慎在生物安全柜中發生污染,少量感染物溢出,產生有限氣溶膠,如瓊脂板掉下但沒破碎,吸管或接種環上滴落傳染性材料等,應立即噴灑適當的消毒劑,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紗布覆蓋污染區域,30分鐘后將紗布放入消毒袋,隨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紗布搽試污染區域。并對污染的器材進行消毒處理。
4.3.2如在生物安全柜中發生大的污染(滴灑大量培養物、離心管破裂等),可能產生大量氣溶膠時,應停止工作,用消毒液噴灑污染區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紗布覆蓋污染區域,打開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燈。1小時后將紗布放入消毒袋,隨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紗布搽試污染區域。并對污染的器材進行消毒處理。如工作人員的皮膚沾上了污染物,須用適當消毒劑清洗消毒,如污染了衣物,應立即更換,并放入滅菌袋中高壓消毒或選擇適當的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
4.3.3在生物安全柜外發生小的污染,產生有限氣溶膠,如落下一些固體培養基,立即用消毒液浸濕的紗布覆蓋污染區,1小時后,按前述步驟清除污染,所有污染的材料放入滅菌袋高壓消毒。
4.3.4如在安全柜外發生大的污染,產生大量氣溶膠,應立即停止實驗,用消毒液噴灑污染區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紗布覆蓋污染區域,打開紫外燈。關上實驗室的門,貼上明顯標志后離開實驗室。報告實驗室主任,嚴禁人員入內。24小時后,由專職消毒人員或在專職消毒人員的指導下實施消毒和清除污染,所有進入實驗室人員應采取適當的個體防護措施。
4.4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溢出
4.4.1感染性和潛在感染性材料濺到實驗服上,應盡快脫去防護服,摘掉手套,洗手并更換防護服和手套,必要時盡快噴淋。將污染的防護服和手套做為實驗廢棄物處理。
4.4.2感染性和潛在感染性材料濺到眼睛里或眼睛周圍等部位,立即摘掉手套,用洗眼器清洗或流動水沖洗眼部,并視情況進行醫學觀察和預防性治療及必要的預防接種。處理完畢,應詳細記錄事故經過。
4.4.3當手套破損,感染性和潛在感染性材料污染手部皮膚時,立即摘掉手套,用適宜的消毒液浸泡,流動水沖洗,更換新手套。
4.4.4實驗室記錄表格或手寫的資料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污染,應立即摘抄這些資料內容,將原件作為實驗廢棄物處理。
4.5離心管破裂
使用離心機時,裝有感染性或潛在感染性材料的離心管破裂或可疑破裂,應關閉動力并保持離心機蓋子關閉30分鐘。如離心機停止運行后發生破裂,應立即關閉機蓋,保持30分鐘。清理時,一次性手套外面再帶一雙厚膠皮手套,用鑷子或墊著棉花的鑷子夾取碎片,所有破裂的試管、碎離心桶和套管應放入利器盒,按廢棄物處理規定進行處理。未破碎的有蓋的管子用含氯消毒液對污染的容器表面消毒。離心機內表面污染可用有效氯濃度為0.5%的含氯消毒劑(5g/l)或75%酒精擦拭兩遍后再用清水進行擦拭,干燥后使用。
4.6儀器設備故障
4.6.1實驗過程中,如發現生物安全柜或其他防護設備的技術指標偏離正常范圍,不符合實驗要求,應立即停止實驗。報告實驗室主任,通報有關部門修理,并做好詳細記錄。
4.6.2如發生停電,應自動啟用備用電源。否則,應立即停止實驗,按操作規程離開實驗室。離開實驗室時應關好實驗室門。電力恢復后,至少等30分鐘才能再次進入實驗室工作。
4.6.3如發生儀器故障,應及時報告科主任,并報有關部門維修。儀器運出前應徹底消毒。
修理冰箱、培養箱時,應取出所有物品,放入備用設備中,用消毒劑徹底消毒內表面及外表面。
若維修人員必須進入實驗區,則應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品。維修工作結束后,所用工具在帶出實驗室前應嚴格消毒。實驗室人員必須幫助和監控維修過程。
4.6.4出現以上異常情況而影響到實驗結果,應停止實驗。待一切恢復正常后重新測試,原測試步驟作廢。
4.7緊急救助
4.7.1實驗室應配備急救箱,在工作中出現意外事件并造成損傷時,先進行自救,根據需要到就近醫療機構進行救護。
4.7.2吸入感染性材料時,立即到定點醫院就診,就診時應由專人專車陪同前往,做好醫療記錄。
4.7.3相關科室應協助完**員隔離、救治、污染實驗室及環境消毒等工作。
4.8記錄
對意外事件的記錄應包括當事人姓名、性別、年齡,所在科室,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過程及處理方法,并要求相關人員簽字。
4.9其他
4.9.1菌(毒)種必須放置在帶鎖的超底溫冰柜或液氮罐內保存,雙人雙鎖管理。如發現毒種丟失或鎖損,應立即報告,迅速查明原因,及時追回。
4.9.2實驗室應避免使用玻璃等易碎品,如發生玻璃器具破碎,應用掃帚、簸萁、鑷子等工具處理,并放入利器盒。禁止用手。
篇2:物理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規范
物理實驗室是學校財產的重要保管單位之一,為了確保國家和學校財產安全,使實驗器材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本實驗室制定安全制度如下:
一、實驗課前應認真預習當日實驗內容,明確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驟。
二、學生進入實驗室后要按老師指定的座位就坐,要保持安靜,不經老師允許,不得隨意亂動實驗桌上的儀器。
三、認真聽老師講解實驗目的、步驟、食品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四、開始前和結束后,學生都要檢查桌上的儀器有無丟失和損壞。如有丟失或損壞要及時匯報給實驗指導教師。
五、做實驗時,不得擅離自己的座位,不得動用其他人桌上的實驗器材,要在認真閱讀實驗手冊的基礎上,按步聚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詳細做好實驗記錄。
六、遇有困難或問題,應舉手向教師詢問,凡違反實驗要求而造成的損失的實驗器材一律賠償。
七、實驗時應愛護儀器,節約用電或其他物品。若損壞儀器,應照價賠償。
八、實驗完畢后,要把儀器整理歸位,桌凳排放整齊,填寫分組實驗記錄本。經教師驗收后,方能離開實驗室。
九、加強實驗安全措施,落實、完善各種安全設備,加強安全工作。
十、認真做好物理食品的保管工作,做到帳物一致,學期及學年結束清點一次,并將清點情況報主管部門。
十一、實驗室管理人員及有關教師要嚴格遵守各項安全措施,認真做好防火、防盜安全工作。
十二、認真落實防火措施,定期檢查防火器材的完好情況,定期更換滅火器材,防止火災發生。
十三、經常檢查實驗室電源及電器設備,保證電源及電器設備安全、完好。無人時,要關閉用電電器、電源,防止事故發生。
十四、下課后關閉門窗,做好防盜工作,確保財產安全。嚴禁私自夾帶實驗室物品出教室。
篇3:實驗室管理制度文本
試驗室管理制度
1、試驗室是進行試驗檢測分析、保存試驗儀器用具和出具試驗資料的重要場所。應保持嚴肅安靜,非本試驗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2、試驗室內應保持清潔、整齊,按指定位置安放試驗器具。
3、正確使用儀器,經常維護,不用時要及時切斷電源。
4、對所委托試驗項目要填寫委托單,并按委托內容填寫派工單交相關組室進行試驗檢測。
5、為保證試驗結論準確,數據真實。試驗人員必須排除各種干撓,做到實事求是。
6、試驗原始記錄應做到詳細、整潔,并用鋼筆填寫及簽名。
7、試驗檢測報告須經主任簽字,加蓋公章后方可有效。
8、試驗委托單、派工單、原始記錄和試驗報告一并歸檔保存。
9、儀器與設備應明確責任人,注意維護保養。
10、為滿足用戶的要求,既有明確分工,同時又相互配合,使其準確及時。
檢驗工作管理制度
1.檢驗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通過本公司考核持證上崗。
2.工作時應不少于2人(持證上崗),整個過程應獨立完成。
3.檢驗人員應嚴格按照各檢驗項目的國家標準和本公司制定的儀器操作規程和檢驗實施細則進行,做好完整記錄,不得弄虛作假。
4.檢測室內的設備、安全、衛生等應由檢測室內部專人管理。
5.非本公司人員不經允許不得擅自進入檢測室。
6.當儀器設備處于工作狀態時,檢驗人員不得離開,檢驗人員離開檢測室時,照明電及門窗等要關好。
7.在檢測室內不得做與檢驗工作無關的事。
儀器設備管理制度
1.購置儀器設備,均由檢測室負責人提出書面申請,由技術負責人申核,報經理批準,由供應部統一辦理。
2.對新購置的儀器設備,由設備管理員驗收,安裝、調試、檢驗合格后,建立設備檔案、設備檢定周期表。
3.儀器設備技術檔案做到一機一盒。檢驗設備檢定完畢后,設備管理員應進行設備編號,并根據不同的檢定情況,加貼國家技術監督局統一制訂的(綠、黃、紅)三色標志,分別表示儀器設備檢定結果為合格、準用、停用三種狀態。任何人不得涂改和撕毀有效標志。
4.主要儀器設備須建立設備使用記錄、借用記錄和維修記錄。儀器設備管理員負責定期檢查并存檔。經常檢查、清點,確保配件完整、齊全。檢驗人員必須自覺愛護儀器設備,正確使用儀器。經常保持儀器設備整潔、安全,用后加罩,以防灰塵。
樣品收發管理制度
1.采樣人員將樣品交收樣員,由收樣員驗收樣品。樣品的標簽上,委托編號是否與樣品流轉單一致。
2.收樣員對樣品進行登記,填寫檢驗單,并與樣品一并交給檢測室主管,做好樣品收發登記臺帳。
3.任何人不得將樣品移作它用,檢驗完畢后,妥善處理。
4.樣品堆放要求排列整齊、有序,各種樣品不得混合堆放。
5.丟失或損壞樣品,均按檢驗事故處理。
人員培訓制度
1.凡從事檢驗工作的人員必須定期進行業務培訓。
2.學習專業學習:在自學的基礎上,檢測室組織集體學習和討論,或請專家講座。學習內容主要是專業基礎理論、國家檢驗規范、標準、檢定、調試、測試及檢驗經驗交流等,包括新技術、新方法。非專業學習:學習內容主要是,計量法、標準化法、法定計量單位、數值修約、術語、電腦知識等。由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會同檢測室負責人制定學習的計劃,報經理批準,然后按計劃組織有關人員學習。外出培訓:根據需要在年末填寫次年培訓的申請,業務室主管編制計劃,報經理批準。
3.從事檢驗的人員通過專業培訓或自學互助,經公司考核小組考核,取得上崗證后方能從事檢驗工作。
4.凡從事檢驗的人員,必須通過公司組織的技術考核。其考核內容包括專業操作技能、檢驗知識、誤差理論、本公司制定的《質量手冊》內容等。
安全管理制度
1.全體人員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檢測室負責人全面負責本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每月一次檢查實驗室的安全情況,做好安全檢查記錄,并組織人員學習有關的安全方面的文件、法規,制定有關安全防范措施;
3.安全員應經常檢查不安全因素,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4.使用易燃、易爆和劇毒危險品要嚴格按有關制度辦理領用手續,并制定相應安全措施,有關人員應認真執行;
5.工作人員應熟練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將本室的消防器材放在干燥、通風、明顯和便于使用的位置,周圍不許堆放雜物,嚴禁消防器材挪做他用;
6.檢測室的鑰匙應有專人保管,不得私自配備或轉借他人;
7.經常保持檢測室環境整潔,設備器材擺放整齊;
8.未經檢測室主管許可,任何人不許隨意動用儀器設備,使用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要堅守崗位,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因不聽指導或違犯操作規程,導致儀器設備損壞要追究當事者的責任,并按規定給以必要的處罰。
9.下班后和節假日,要切斷電源、水源,關好門窗,清理檢測室用品和場地。遇較長節假日應做好檢測室的通風和防護,以防儀器設備的銹蝕和霉變。
10.對違犯有關規定忽視安全而造成的重大事故和被盜案件發生時,要保護好現場,并立即向公司經理報告。
標樣室管理制度
1、本室溫度為20±2℃,相對濕度95%以上,并由專人負責檢查每日的溫度、濕度,每日記錄兩次,保證室內符合規定的溫度和濕度??刂苾x器的操作使用,其他人員不得擅自開啟溫、濕度控制裝置或改變已有的設置。
2、試件擺放在支架上有規律,試件間距至少保持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