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實驗室管理制度
1.臨床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國家頒布的法令、法規,保障工作人員、病人和進入臨床實驗室人員的安全,保證儀器設備、有毒和易燃、易爆試劑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員在安全的環境和條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工作人員須穿工作服,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戴口罩、手套。
3.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后進行無害化處理。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5.無菌物品如棉簽、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6.各種器具應及時消毒、清洗;各種廢棄標本應按醫療垃圾處理。
7.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后應及時洗手。
8.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在進行各種檢驗時,應避免污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后,應及時進行消毒,遇有場地、工作服或體表污染時,應立即消毒處理,防止擴散。
9.菌種、毒種按《傳染病防治法》進行管理。
10.對劇毒化學藥品,壓力設備和貴重儀器責任到人。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1.保證實驗室電、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負荷用電。使用電爐時一定要有人看守。使用電高壓消毒鍋時,一定要遵守操作程序,以防爆炸。下班前一定要檢查水、電開關,關好門窗,注意防盜。
12.使用強酸、強堿、腐蝕、有害、易燃、易爆品時,應在適當的環境中正確操作,防止腐蝕、灼傷、中毒、水災和爆炸等事件的發生。
13.對工作中可能發生的以外事故,如發生醫療暴露等事件,要嚴格按照醫院制訂的應急處理方法處理,不得延誤。
14.保護好防火設施,保持走廊通道暢通,便于火警時人員安全撤離。
篇2:附院臨床實驗室標本核對制度
附屬醫院臨床實驗室標本核對制度
一、檢驗標本核對制度
1、接受檢驗單時,要查填寫是否規范,查臨床診斷、檢驗標本和檢驗目的填寫是否清楚,查交費手續。
2、采集標本時,要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和檢驗目的。
3、收集標本時,查對科別、姓名、性別和標本的數量與質量。
4、檢驗人員不得擅自更改醫師檢驗申請單的內容。發現錯誤或送檢目的不明確應與申請人聯系,由送檢醫師本人或上級醫師更正或說明。
5、實驗室與臨床各科室協商,對各種標本的采集方法、收集、傳遞與送檢方式、送檢時間、檢驗報告單簽發時間、急診項目的范圍、標本容器(含抗凝管)的供應以及對各項檢驗標本的質量要求等作出明確的規定。
6、對不合質量要求的送檢標本,檢驗人員有權拒收并提出改進意見。
二、病理標本核對制度
1、病理學檢查應同時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請單和標本。
2、認真核對每例申請單與送檢標本的姓名、送檢單位和送檢日期是否一致。發現疑問時,應立即向送檢方提出并在申請單上注明情況。
3、認真查閱申請單的各項目是否填寫清楚,包括一般項目、現病史和既往史以及臨床診斷。
4、認真檢查標本的標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標本的容器上。
5、在申請單上詳細記錄患者或患方有關人員的明確地址、郵編及電話號碼,以便必要時進行聯絡,有助于隨訪患者。
6、臨床醫師采取的標本應盡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的容器內,固定液至少為標本體積的5倍。對于需要做特殊項目檢查的標本,應按相關的技術要求進行固定或預處理。
7、病理醫師只對病理科實際驗收標本的病理學診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