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三進工作制度
街道三進工作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機關制度建設,嚴格行政管理,規范工作秩序,轉變機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嚴格落實區委"領導干部走進基層、社區干部走進群眾、各方同志走進問題"的"三進"工作要求,經街道黨工委研究決定,制定皇城街道"三進"工作制度。
一、領導干部走進基層制度
1.領導干部"三個一"包保制。班子成員每人包保一個社區,要做到每月至少參加一次社區黨委會、參加一次社區活動、召開一次居民座談會,構建零距離的黨群干群聯系網絡,幫助社區及時解決問題,促進干群關系融洽。
2."7+1"工作模式。領導干部采取"7+1"工作模式,即每天辦公7小時,下社區指導工作1小時。每日要保證工作時間、效果,完善下基層臺賬,包括時間、地點、指導的工作范圍、解決的問題以及達到的效果等。
3.督導考核制。黨工委定期檢查臺賬、聽取社區反饋。每名班子成員要根據自己的任務分工,每月匯報工作開展情況、任務的落實情況、是否按期完成并說明原因。
二、社區干部走進群眾制度
1.全能社工培育制。全街各科室定期對全體社區工作者進行全口徑培訓,確保每名社工都能基本掌握居民事務性咨詢、辦理和民政、計生、糾紛調解等基礎社區工作技能,能夠實現首問負責,幫辦到底。
2."三人社工小組"工作機制。將社工分成三人小組,每天由一名"全能社工"坐班,統一受理居民的各類事務,其余二人進行網格化走訪,面對面了解居民訴求,保證社工坐班與走訪的時間與效率。
3.巡視督考制。為確保社區工作者做到進民居、進身邊、進民心,制定每天巡視制度、督考制度、獎懲機制,及時發現、解決社區工作者存在的問題,督促其整改。
三、各方同志走進問題制度
1.分工認領責任制。將領導干部、社區干部"帶上來"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領導班子成員及各科室按照分工認領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到人。科長按照對應主管領導安排包保社區,確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2.協調聯動制。協調好各政府部門、各非公企業力量,形成工作銜接、職能互補、多方聯動的工作格局,組織樓院革命、法律咨詢、醫療保障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營造良好環境,為幸福沈河建設做好支撐。
3.情況反饋通報制。為使各方同志信息靈活、協同到位,在每個隊伍中設立信息員,建立微信群,班子成員要通過微信群掌握第一手信息,用直線溝通和現場辦公來組織推進工作、研究解決問題,達到信息快速傳遞、情況處置及時、經驗充分共享的效果。
篇2:北三進風井使用噴燈安全措施
一、總則
老石旦煤礦北三進風斜井80m坡道落底處壓風管路,每到冬天氣溫驟降時就會發生壓風管路內的冷凝水結冰阻塞壓風氣體的輸送,必須用噴燈將此處壓風管路內的冰塊消融方可保證正常的供風能力。為確保噴燈使用過程能安全、順利的進行,防止使用噴燈不當而引發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本措施。
二、施工時間
2014年?月?日?時---月?日?時
三、人員組織及危險源辨識
現場負責人:?(隊長或書記)
施工負責人:?(班長)
施噴負責人:?(氣焊工)
灑水負責人:?(鉗工)
作業前,必須由施工單位廠長或書記、跟班副廠長、編寫措施的技術員、當班班長以及參與作業的人員進行風險源辨識,辨識內容應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面辨識。
四、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1.噴燈由胡瑞軍從機修廠庫房領取,汽油由尚培山從加油站用鐵桶領取4l。
2、噴燈和汽油分別裝入貨車車斗中,并加以固定由張俊生送入北三進風井井口處。
3.噴燈卸車時嚴禁拋、滑、滾、碰。
4.噴燈必須有防止滾動的措施,要捆綁好,防止撞擊。
5.施噴所用的火種必須為安全火柴,由機修廠龐孝平攜帶,并報安監科備案。
五、使用噴燈前的準備工作
1、噴燈儲油桶汽油的灌裝必須在遠離井口20m外處進行。并由安監工作人員進行監督。
2、井施噴作業前,必須把施噴地點前后兩端各10m井巷范圍內,用水管把巷道噴濕,施噴地點應通風系統穩定可靠,風量、風速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
3、施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熟悉汽油噴燈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作業前,由作業現場安檢員確認措施已會簽完畢,作業人員已認真學習本措施,并在措施學習記錄上簽字,如果會簽科室對此次噴燈作業另有要求,作業前由現場安檢員、監督作業單位執行。所有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手指口述安全確認法。
4、作業地點必須配備2臺完好的8kg干粉滅火器,施工人員需熟練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同時在工作地點放置沙子備用,體積不小于0.2m3。作業前必須清理附近周圍20m范圍之內浮煤、雜物、底板積煤、頂幫積巖,必須確認20m范圍內無易燃易爆物品。作業前必須在作業地點前后10m處各懸掛一組瓦斯-氧氣便攜式報警儀和一氧化碳報警儀,做到連續監測;作業前必須接一趟水管至施工地點,并正常供水;由灑水負責人在作業地點20m范圍內進行灑水降塵,使施噴地點周圍環境潮濕。
5、使用噴燈前,瓦檢員對施工地點前后及開關附近20m內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測,當作業地點及附近20m內空氣中瓦斯濃度均小于0.5%時方允許開始噴燈作業。由現場負責人確認現場無隱患,并且作業地點環境和操作人員狀態符合作業條件,經安檢員同意后,現場負責人發布開始作業命令,瓦檢員、安檢員、現場負責人共同監督嚴格執行本措施。(由現場負責人確認現場無隱患,并且作業地點環境和操作人員狀態符合作業條件,經安檢員同意后,現場負責人發布開始作業命令,攜帶火種負責人由施工負責人攜帶,其他人嚴禁攜帶火種,攜帶火種負責人使用安全火柴進行點火,火種使用后由攜帶火種負責人,作業結束后,必須將火種帶到地面。瓦檢員、安檢員、現場負責人共同監督措施嚴格執行。
6、人員必須攜帶ch4報警儀,并有專人在外監護。
六、使用噴燈的安全技術措施
在開始工作前,必須確保現場安全,并由施工負責人和操作人員仔細檢查噴燈設備,操作者必須持證上崗,熟悉噴燈的性能結構和使用方法。
1、使用噴燈作業前必須由通風隊瓦檢員檢測作業地點周圍20m范圍內瓦斯濃度,當濃度不超過0.5%時方可進行噴燈作業。
2、施工負責人、噴燈作業人員必須佩戴便攜式瓦斯-氧氣報警儀。現場負責人或施工負責人必須每隔10min測定一次瓦斯濃度,只有瓦斯濃度小于0.5%時方可繼續作業。當施工地點空氣中瓦斯濃度超過0.5%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關閉噴燈并由施工負責人將高溫壓風管用冷卻水冷卻。現場負責人或施工負責人必須撤出所有作業人員至新鮮風流中,并立即匯報調度室進行處理。
3、噴燈及汽油桶嚴禁漏油,如有漏油立即停止作業。
4、噴嘴與儲油桶連接處必須嚴密牢靠,嘴子如有堵塞,只許用黃銅絲疏通,噴燈儲油桶嚴禁有油污。
5、噴燈,并嚴禁放在靠近熱源的地方。
6使用噴燈前清理工作地點周圍20m之內的雜物,和易燃物品安排專人做好施工范圍20m以內的降塵工作和通風工作,保證工作地點通風良好。
7、使用噴燈時要先往儲氣筒內打壓,再用安全火柴點火。點火時嚴禁噴嘴對準人員。
8、調整噴燈噴口處的火焰大小。
9、噴燈作業時由一處工作地點向另一處工作地點移動時必須關閉噴燈。
10、每隔15min灑水負責人對施工地點進行一次灑水工作,將帶火星的雜物及時熄滅。
11、施噴作業時如果在軌道上作業時必須停止一切軌道活動,并閉鎖絞車開關。
12、施噴地點工作過程中現場負責人、施工負責人、安檢員、瓦檢員必須在現場指揮和監督檢查,確保人員組織合理,分工明確,認真執行安全技術措施,嚴禁閑雜人員在施工現場逗留。
13、各施工人員應隨時注意施工地點的環境變化情況,發現險情立即通知他人并及時采取措施。現場負責人必須認真負責,發現問題及時通知所有施工人員。
14、工作結束后關閉噴燈氣閥,收拾好工具、材料,將其妥善保管,清理場地,灑水熄滅帶火星的雜物,施工負責人、瓦檢員必須繼續觀察1小時,確保焊接地點附近10m范圍內無熱渣、火點,確認安全無問題方可離開或進行其他作業。
15、及時將噴燈設備回收地面。
七、危險源辨識
1、作業前沒有通知調度、監控擅自施工作業。
2、作業前未檢查作業地點瓦斯濃度。
3、噴燈操作時站位不當。
4、工作地方瓦斯濃度超過0.5%時未停止工作。
5、汽油存放地點距離工作地點安全距離不夠。
6、存放汽油的容器密閉性不好。
7、工作完畢后將剩余汽油隨意丟棄。
8、工作完畢后,未在工作地點用水噴灑。
9、滅火器不完好或失效。
八、應采取的預控措施
1、作業前必須通知調度、監控得到允許后方可施工嚴禁擅自施工作業。
2、作業前由安監檢查作業地點瓦斯濃度必須低于0.5%。
3、噴燈操作時必須站好,防止噴燈內的汽油劇烈晃動。
4、工作地點瓦斯濃度超過0.5%時必須未停止工作。
5、汽油存放地點距離工作地點必須大于10m。
6、存放汽油的容器必須用鐵質油桶密閉良好嚴禁滲漏。
7、工作完畢后應將剩余汽油倒入油桶嚴禁隨意丟棄。
8、工作完畢后,必須對在工作地點用水噴灑。
9、應選擇合格的滅火器。
篇3:街道三進工作制度
街道三進工作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機關制度建設,嚴格行政管理,規范工作秩序,轉變機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嚴格落實區委"領導干部走進基層、社區干部走進群眾、各方同志走進問題"的"三進"工作要求,經街道黨工委研究決定,制定皇城街道"三進"工作制度。
一、領導干部走進基層制度
1.領導干部"三個一"包保制。班子成員每人包保一個社區,要做到每月至少參加一次社區黨委會、參加一次社區活動、召開一次居民座談會,構建零距離的黨群干群聯系網絡,幫助社區及時解決問題,促進干群關系融洽。
2."7+1"工作模式。領導干部采取"7+1"工作模式,即每天辦公7小時,下社區指導工作1小時。每日要保證工作時間、效果,完善下基層臺賬,包括時間、地點、指導的工作范圍、解決的問題以及達到的效果等。
3.督導考核制。黨工委定期檢查臺賬、聽取社區反饋。每名班子成員要根據自己的任務分工,每月匯報工作開展情況、任務的落實情況、是否按期完成并說明原因。
二、社區干部走進群眾制度
1.全能社工培育制。全街各科室定期對全體社區工作者進行全口徑培訓,確保每名社工都能基本掌握居民事務性咨詢、辦理和民政、計生、糾紛調解等基礎社區工作技能,能夠實現首問負責,幫辦到底。
2."三人社工小組"工作機制。將社工分成三人小組,每天由一名"全能社工"坐班,統一受理居民的各類事務,其余二人進行網格化走訪,面對面了解居民訴求,保證社工坐班與走訪的時間與效率。
3.巡視督考制。為確保社區工作者做到進民居、進身邊、進民心,制定每天巡視制度、督考制度、獎懲機制,及時發現、解決社區工作者存在的問題,督促其整改。
三、各方同志走進問題制度
1.分工認領責任制。將領導干部、社區干部"帶上來"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領導班子成員及各科室按照分工認領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到人。科長按照對應主管領導安排包保社區,確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2.協調聯動制。協調好各政府部門、各非公企業力量,形成工作銜接、職能互補、多方聯動的工作格局,組織樓院革命、法律咨詢、醫療保障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營造良好環境,為幸福沈河建設做好支撐。
3.情況反饋通報制。為使各方同志信息靈活、協同到位,在每個隊伍中設立信息員,建立微信群,班子成員要通過微信群掌握第一手信息,用直線溝通和現場辦公來組織推進工作、研究解決問題,達到信息快速傳遞、情況處置及時、經驗充分共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