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基本要求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各類各級輻射防護技術監督與管理人員資格的基本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核燃料循環各專業系統,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和使用以及射線裝置等運的一切企事業單位的輻射防護技術人員,也適用于各職能部門的輻射防護技術行政管理人員。
兼職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可參照采用。
本標準不適用于輻射防護設計人員、測量方法研究人員、樣品分析與檢測的常規運行人員。
2術語
2.1輻射防護
研究保護輻射工作人員、公眾及環境免受或少受輻射危害與污染的應用性學科。本標準中所用輻射防護一詞,專指電離輻射防護。保健物理、放射防護和放射衛生防護均為輻射防護的同義詞。
2.2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從事輻射防護技術有關的各項具體實踐活動的工作人員。
2.3資格
本標準中資格是對輻射防護技術水平的表述,即執行某工作的人員所需的必要經歷、學歷及實際能力和特殊技能。
2.4經驗
在各類輻射工作場所的裝置或設施的試驗、啟動、運行和維修或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和應用過程中,直接從事一定的輻射防護工作的經歷中所積累的知識能力。
2.5學歷
接受教育的經歷,是?量工作人員文化知識水平的主要標志,包括受過何種教育、文化程度和專業水平。
3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分類與分級
3.1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分類
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按所從事的實際工作領域分為下列八類:
a.放射性地質礦冶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b.核燃料元件加工制造和鈾富集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c.核動力廠及反應堆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d.乏燃料處理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e.加速器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f.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應用及其他射線裝置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g.放射性廢物貯存和處置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h.其他。
3.2各類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分級
根據工作人員具有的所從事的實際工作方面的知識范圍和技術水平,以及技術的訓練程度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將上述各類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分為三級:
a.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b.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c.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各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相應職責見附錄A(參考件)。
4各類各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的基本要求
4.1凡身體健康、工作認真負責、具有一定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并在輻射防護崗位上工作的技術人員,均可授予相應類別和級別的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
4.2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的基本要求。
4.2.1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必須具有中等專科學校畢業以上的學歷或同等文化程度。
4.2.2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每年必須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工作時間從事輻射防護技術方面的實踐活動。
4.2.3根據文化程度和所學專業,各類輻射防護崗位上的技術人員授予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之前,必須有表1所列的輻射防護職業工作時間。
4.2.4考試
4.2.4.1各類輻射防護崗位上的技術人員在授予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時,必須嚴格進行輻射防護考試,并成績合格。大學本科以上輻射防護專業畢業生可以免除考試。
4.2.4.2考試內容分輻射防護基礎知識和實際工作專業知識兩個方面,前者是重點,應至少占70%,輻射防護基礎知識的主要內容見附錄B(參考件)。
4.3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的基本要求。
4.3.1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每年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時間從事輻射防護技術方面的實踐活動。
4.3.2除碩士研究生以上畢業的人員以外,申請者獲取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必須首先具有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資格,并受聘后獲得一定時間的輻射防護職業工作經驗。
根據文化程度和所學專業,受聘的最短職業工作時間如表2所列。
4.3.3考試
4.3.3.1各類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申請獲取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時,必須參加輻射防護知識水平的考試,并成績合格,獲得輻射防護專業研究生畢業資格的人員,可以免除考試。
4.3.3.2考試內容分基礎理論知識和本人所從事的實際工作專業知識兩個方面,以實際工作專業知識為主,至少占70%。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專業知識范圍分別見附錄C(參考件)和附錄D(參考件)。
4.3.4業績
4.3.4.1申請人在經過學歷、學位、職業經驗和考試合格審查后,應提交一份自己承擔的輻射防護評價報告。
4.3.4.2應交的輻射防護評價報告技術內容全面,觀點正確,能體現出申請者輻射防護知識的一定深度與廣度。
4.3.4.3編寫的法規或標準、編著的書籍或公開刊物上發表的有關輻射防護的文章等,與本標準中提及的輻射防護評價報告具有同等效力。
4.4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的基礎要求
4.4.1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應具備大學本科畢業以上的文化程度。
4.4.2申請者要獲取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必須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工作時間從事輻射防護技術方面的實踐活動。
4.4.3申請者要獲取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必須先具備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資格,并在受聘后獲得一定的輻射防護職業工作經驗。
根據文化程度和所學專業,受聘為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時間一般至少5年。博士研究生畢業的人員可酌情減少。
4.4.4持續在輻射防護技術崗位上工作的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在要求獲取高級技術人員資格時,可以免除輻射防護知識水平的考試。如果獲得中級技術人員資格后調離輻射防護技術工作崗位2年以上,且返回輻射防護崗位的時間又不足2年時,應進行輻射防護知識水平的考試。考試內容同4.3.3.2
4.4.5業績
4.4.5.1申請獲取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時有關業績規定的4.3.4.1及4.3.4.2條對申請者獲取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同樣適用。
4.4.5.2作為申請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用的輻射防護評價報告,除應達到4.3.4.2的一般要求外,還應較好地應用國內外輻射防護領域(含非放危害因素)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法規和標準,并充分體現申請者在所從事專業方面的知識深度和廣度。
4.4.5.3放射性質礦冶系統評價報告內容:
a.輻射有害因素全面定量分析;
b.防塵降氡方法的有效性與通風設計的合理性評述;
c.放射性廢渣及其廢液的產生和處理評價;
d.輻射劑量監測及其結果的分析評價;
e.環境影響的定量分析。
4.4.5.4核燃料元件加工制造和鈾富集系統評價報告內容:
a.鈾加工和富集中的危害因素及污染水平評價;
b.鈾加工富集中輻射防護措施科學性的評價;
c.輻射劑量監測及其結果統計評價;
d.核安全分析;
e.“三廢”排放對環境影響的評價。
4.4.5.5核動力廠及反應堆評價報告內容:
a.核電廠和反應堆輻射源的分析評價;
b.核電廠和反應堆輻射和污染控制措施評價;
c.核電廠和反應堆輻射防護監測措施安全評價;
d.輻射劑量監測及其結果分析評價;
e.堆安全運行監控措施評價;
f.核燃料元件貯存的安全分析;
g.核事故應急計劃和準備的分析評價;
h.“三廢”排放的分析評價。
4.4.5.6乏燃料處理系統評價報告內容:
a.乏燃料處理廠輻射源項分析;
b.乏燃料處理廠現場輻射和污染水平及其控制措施安全評價;
c.輻射劑量監測及結果分析評價;
d.核安全控制分析評價;
e.“三廢”排出物分析;
f.乏燃料元件貯存與運輸安全分析評價。
4.4.5.7加速器評價報告內容:
a.輻射源(含現場環境)的特點和強度及屏蔽安全分析;
b.輻射安全系統和輻射防護監測可靠性分析;
c.感生放射性水平和相應防護措施評價;
d.非輻射安全分析。
4.4.5.8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和應用及其他射線裝置評價報告內容:
a.密封源的輻射場水平及屏蔽評價;密封性能要求與檢驗、強源使用中的安全裝置評價;
b.操作開放型放射性物質場所輻射監測及結果評價;
c.各類輻射裝置產生輻射的種類和強度及其相應防護措施評價;
d.其他射線裝置運行中的安全分析;
e.放射性同位素運輸安全性分析。
4.4.5.9放射性廢物貯存和處置評價報告內容:
a.“三廢”的源項分析;
b.大氣和水系擴散的分析;
c.正常排放公眾年度劑量(包括不同核素通過不同途徑產生的器官劑量、有效劑量當量和集體劑量負擔)估算和分析;
d.潛正事故環境劑量估算和分析;
e.廠址適應性分析;
f.環保措施最優化和適應性分析。
4.4.5.10其他
與所從事工作相聯系的有關評價或分析報告。
4.5工作類別變更
當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業務工作類別變更時,原則上仍可認可變動前的相應級別的資格。
4.6特準
對輻射防護技術工作有特殊貢獻的人員,其資格的評定可以不受學歷、學位和職業工作經驗時間的限制。
5職業崗位要求
5.1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在受聘期間出現技術上嚴重錯誤并造成嚴重后果,或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1年,中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2年以上不從事輻射防護技術工作后,其原級別資格無效。需再授予時,應經過相應級別的輻射防護知識水平考試或提交相應的輻射防護評價報告。
5.2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在取得資格后,仍應每2年參加一次類似于申請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時所進行的輻射防護基礎知識考試,考試成績不合格的應進行補考,補考成績不合格的應暫停其資格,直至下次考試成績合格時為止。
5.3中高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每3年至少應完成一份輻射防護評價報告。該報告應能不同程度地運用國內外輻射防護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深度應與自己的級別相適應。
5.4各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應經常得到多種形式的更新和提高輻射防護知識的機會,以適應工作的需要,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每年參加輻射防護知識培訓時間應不少于40學時,中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每年應參加一次以上的技術培訓、學術交流或防護技術研討活動。
6資格授予
6.1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資格應由國家和省市區所屬的輻射防護行政主管部門,或由它們直接批準的資格評審委員會授予。
6.2初級和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可由本單位行政主管部門授予。
附錄A
各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主要職責(參考件)
A1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主要職責包括進行現場操作監督,按規定程序實施現場輻射防護和各項監測等。
A2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主要職責包括按照規定的輻射防護對策和運行輻射防護大綱,指導和監督輻射工作人員的操作,參與組織貫徹實施輻射防護大綱,制訂輻射防護程序、措施和方法,并評價實用效果等。
A3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主要職責包括對大型核設施或綜合性射線裝置與同位素應用單位的運行提出總體的輻射防護對策,制定運行輻射防護大綱,承擔總體輻射防護對策及運行輻射防護大綱的實施管理與評價等。
附錄B
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輻射防護基礎知識主要內容(參考件)
B1輻射的特點及其生物學效應
a.放射性及其度量單位;
b.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c.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d.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輻射照射。
B2輻射防護法規和標準
a.常用法規的主要內容;
b.國家基礎標準;
c.有關專業標準;
d.豁免和最小可忽略量概念。B3內外照射防護的一般方法
a.輻射防護三原則;
b.輻射場強度的簡單計算;
c.時間、距離、屏蔽防護簡易計算;
d.外照射源操作注意事項;
e.射線裝置的輻射源及其特點;
f.開放型放射性工作場所選址、分級及其要求;
g.廢物處理;
h.個人防護措施。
B4輻射防護監測
a.工作場所和環境監測的一般內容與要求;
b.常規儀表使用知識的注意事項;
c.個人劑量監測及評價的一般方法。
B5事故管理
a.事故分類和分級;
b.事故處理的一般原則。
附錄C
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輻射防護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內容(參考件)
C1輻射防護法規和標準
a.確定基本標準中幾項限值的主要依據,相對危險度范圍;
b.計算導出限值的方法梗概;
c.有關限值之間的主要關系;
d.放射性物質和放射源的管理辦法,射線裝置管理辦法,放射性“三廢”管理辦法等;
e.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
f.輻射危害與可接受性概念。
C2劑量學
a.外照射劑量的估算、有效劑量當量的計算;
b.放射性物質攝入量的估算及體內滯留量的確定方法;
c.由攝入量計算有效劑量當量的一般方法。
C3輻射防護方法
a.各種形狀β、γ、中子輻射源輻射場強度的計算;
b.屏蔽材料的選擇和屏蔽厚度的計算;
c.開放型放射性物質操作中工作場所設計建造要求;
d.開放型放射性物質操作中的輻射防護措施,污染控制技術;
e.設備和人體的一般去污試劑與原則。
C4輻射防護監測
a.操作密封源和開放型放射性物質場所輻射防護監測方案的設計;
b.個人劑量監測方案的設計;
c.環境監測的介質與取樣一般要求;
d.各項監測結果可靠性的初步判斷。
C5輻射防護評價
a.工作場所輻射安全初步評價;
b.環境影響初步評價;
c.輻射防護最優化分析和判斷;
d.風險分析概念。
C6輻射事故管理
a.輻射事故分類分級及報告程序;
b.輻射事故處理的一般原則;
c.輻射事故的應急計劃與準備。
C7其他專業知識
a.本人未專門從事的其他實際工作中的主要輻射危害因素與方式;
b.對主要危害因素的防護原則。
附錄D
各類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實際工作專業知識范圍(參考件)
D1放射性地質礦冶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坑道掘進開采和加工中的輻射有害因素;
b.“三廢”排放和對環境影響;
c.防護一岙原則和防塵降氡措施;
d.輻射監測方法。
D2核燃料元件加工制造和鈾富集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濃縮鈾和鈾轉換生產的危害因素;
b.鈾冶金和元件制造中的主要輻射危害;
c.鈾加工的中的主要防護措施;
d.鈾加工和鈾富集中的“三廢”排放及控制;
e.核安全。
D3核動力廠及反應堆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核電廠及反應堆的輻射源特點;
b.核電廠及反應堆的屏蔽和安全控制;
c.放射性工作場所的輻射防護措施;
d.“三廢”來源及其排放和控制;
e.場所和個人輻射防護監測及數據處理;
f.核安全及其控制。
D4乏燃料處理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乏燃料的輻射特性;
b.后處理廠輻射源;
c.后處理廠放射性排出物及其控制;
d.工作場所的主要防護措施;
e.核安全及其控制;
f.乏燃料元件貯存和運輸安全技術。
D5加速器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輻射源的特點;
b.屏蔽設計原則;
c.輻射安全控制系統;
d.感生放射性輻射水平及對環境影響;
e.輻射防護監測要求。
D6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應用及其他射線裝置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密封源分級及其要求和安全使用技術;
b.操作開放型放射性物質場所的選址和場所內部輻射防護要求;
c.其他射線裝置產生的輻射源種類、輻射水平及其輻射防護措施,潛在照射和安全分析;
d.其他射線裝置安全標準;
e.放射性同位素運輸安全技術。
D7放射性廢物貯存和處置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核廢物處置地址選擇時應考慮的因素;
b.放射性“三廢”處置對環境影響的源項分析;
c.處置廢物對工作人員和公眾的輻射照射途徑;
d.核素在環境介質中的遷移和擴散;
e.劑量估算程序及有關因子。
D8其他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應具備與所從事的實際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
篇2:某醫院輻射防護和安全保衛制度
1.嚴格遵守國家放射性防護,環保規章制度,樹立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2.放射性安全管理的安全員(實驗室安全員),協同學校保衛處安全保衛人員一起定期對放射性實驗室的安全進行檢查。
3.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進入放射性實驗室,必須出示上崗證。
4.從事放射性實驗教學的指導教師和學生,進入實驗室必須佩戴必要的防護用品。
5.放射性實驗室必須有醒目的輻射警示標志。
6.放射性實驗室必須有專職人員負責,其他人員不得進入。
7.放射源暫存庫有專人管理。
8.進入實驗室從事實驗教學和使用放射源必須進行登記。
篇3: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基本要求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各類各級輻射防護技術監督與管理人員資格的基本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核燃料循環各專業系統,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和使用以及射線裝置等運的一切企事業單位的輻射防護技術人員,也適用于各職能部門的輻射防護技術行政管理人員。
兼職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可參照采用。
本標準不適用于輻射防護設計人員、測量方法研究人員、樣品分析與檢測的常規運行人員。
2術語
2.1輻射防護
研究保護輻射工作人員、公眾及環境免受或少受輻射危害與污染的應用性學科。本標準中所用輻射防護一詞,專指電離輻射防護。保健物理、放射防護和放射衛生防護均為輻射防護的同義詞。
2.2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從事輻射防護技術有關的各項具體實踐活動的工作人員。
2.3資格
本標準中資格是對輻射防護技術水平的表述,即執行某工作的人員所需的必要經歷、學歷及實際能力和特殊技能。
2.4經驗
在各類輻射工作場所的裝置或設施的試驗、啟動、運行和維修或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和應用過程中,直接從事一定的輻射防護工作的經歷中所積累的知識能力。
2.5學歷
接受教育的經歷,是?量工作人員文化知識水平的主要標志,包括受過何種教育、文化程度和專業水平。
3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分類與分級
3.1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分類
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按所從事的實際工作領域分為下列八類:
a.放射性地質礦冶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b.核燃料元件加工制造和鈾富集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c.核動力廠及反應堆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d.乏燃料處理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e.加速器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f.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應用及其他射線裝置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g.放射性廢物貯存和處置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h.其他。
3.2各類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分級
根據工作人員具有的所從事的實際工作方面的知識范圍和技術水平,以及技術的訓練程度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將上述各類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分為三級:
a.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b.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c.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各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相應職責見附錄A(參考件)。
4各類各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的基本要求
4.1凡身體健康、工作認真負責、具有一定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并在輻射防護崗位上工作的技術人員,均可授予相應類別和級別的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
4.2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的基本要求。
4.2.1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必須具有中等專科學校畢業以上的學歷或同等文化程度。
4.2.2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每年必須有五分之四以上的工作時間從事輻射防護技術方面的實踐活動。
4.2.3根據文化程度和所學專業,各類輻射防護崗位上的技術人員授予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之前,必須有表1所列的輻射防護職業工作時間。
4.2.4考試
4.2.4.1各類輻射防護崗位上的技術人員在授予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時,必須嚴格進行輻射防護考試,并成績合格。大學本科以上輻射防護專業畢業生可以免除考試。
4.2.4.2考試內容分輻射防護基礎知識和實際工作專業知識兩個方面,前者是重點,應至少占70%,輻射防護基礎知識的主要內容見附錄B(參考件)。
4.3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的基本要求。
4.3.1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每年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時間從事輻射防護技術方面的實踐活動。
4.3.2除碩士研究生以上畢業的人員以外,申請者獲取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必須首先具有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資格,并受聘后獲得一定時間的輻射防護職業工作經驗。
根據文化程度和所學專業,受聘的最短職業工作時間如表2所列。
4.3.3考試
4.3.3.1各類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申請獲取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時,必須參加輻射防護知識水平的考試,并成績合格,獲得輻射防護專業研究生畢業資格的人員,可以免除考試。
4.3.3.2考試內容分基礎理論知識和本人所從事的實際工作專業知識兩個方面,以實際工作專業知識為主,至少占70%。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專業知識范圍分別見附錄C(參考件)和附錄D(參考件)。
4.3.4業績
4.3.4.1申請人在經過學歷、學位、職業經驗和考試合格審查后,應提交一份自己承擔的輻射防護評價報告。
4.3.4.2應交的輻射防護評價報告技術內容全面,觀點正確,能體現出申請者輻射防護知識的一定深度與廣度。
4.3.4.3編寫的法規或標準、編著的書籍或公開刊物上發表的有關輻射防護的文章等,與本標準中提及的輻射防護評價報告具有同等效力。
4.4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的基礎要求
4.4.1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應具備大學本科畢業以上的文化程度。
4.4.2申請者要獲取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必須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工作時間從事輻射防護技術方面的實踐活動。
4.4.3申請者要獲取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必須先具備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資格,并在受聘后獲得一定的輻射防護職業工作經驗。
根據文化程度和所學專業,受聘為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時間一般至少5年。博士研究生畢業的人員可酌情減少。
4.4.4持續在輻射防護技術崗位上工作的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在要求獲取高級技術人員資格時,可以免除輻射防護知識水平的考試。如果獲得中級技術人員資格后調離輻射防護技術工作崗位2年以上,且返回輻射防護崗位的時間又不足2年時,應進行輻射防護知識水平的考試。考試內容同4.3.3.2
4.4.5業績
4.4.5.1申請獲取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時有關業績規定的4.3.4.1及4.3.4.2條對申請者獲取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同樣適用。
4.4.5.2作為申請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用的輻射防護評價報告,除應達到4.3.4.2的一般要求外,還應較好地應用國內外輻射防護領域(含非放危害因素)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法規和標準,并充分體現申請者在所從事專業方面的知識深度和廣度。
4.4.5.3放射性質礦冶系統評價報告內容:
a.輻射有害因素全面定量分析;
b.防塵降氡方法的有效性與通風設計的合理性評述;
c.放射性廢渣及其廢液的產生和處理評價;
d.輻射劑量監測及其結果的分析評價;
e.環境影響的定量分析。
4.4.5.4核燃料元件加工制造和鈾富集系統評價報告內容:
a.鈾加工和富集中的危害因素及污染水平評價;
b.鈾加工富集中輻射防護措施科學性的評價;
c.輻射劑量監測及其結果統計評價;
d.核安全分析;
e.“三廢”排放對環境影響的評價。
4.4.5.5核動力廠及反應堆評價報告內容:
a.核電廠和反應堆輻射源的分析評價;
b.核電廠和反應堆輻射和污染控制措施評價;
c.核電廠和反應堆輻射防護監測措施安全評價;
d.輻射劑量監測及其結果分析評價;
e.堆安全運行監控措施評價;
f.核燃料元件貯存的安全分析;
g.核事故應急計劃和準備的分析評價;
h.“三廢”排放的分析評價。
4.4.5.6乏燃料處理系統評價報告內容:
a.乏燃料處理廠輻射源項分析;
b.乏燃料處理廠現場輻射和污染水平及其控制措施安全評價;
c.輻射劑量監測及結果分析評價;
d.核安全控制分析評價;
e.“三廢”排出物分析;
f.乏燃料元件貯存與運輸安全分析評價。
4.4.5.7加速器評價報告內容:
a.輻射源(含現場環境)的特點和強度及屏蔽安全分析;
b.輻射安全系統和輻射防護監測可靠性分析;
c.感生放射性水平和相應防護措施評價;
d.非輻射安全分析。
4.4.5.8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和應用及其他射線裝置評價報告內容:
a.密封源的輻射場水平及屏蔽評價;密封性能要求與檢驗、強源使用中的安全裝置評價;
b.操作開放型放射性物質場所輻射監測及結果評價;
c.各類輻射裝置產生輻射的種類和強度及其相應防護措施評價;
d.其他射線裝置運行中的安全分析;
e.放射性同位素運輸安全性分析。
4.4.5.9放射性廢物貯存和處置評價報告內容:
a.“三廢”的源項分析;
b.大氣和水系擴散的分析;
c.正常排放公眾年度劑量(包括不同核素通過不同途徑產生的器官劑量、有效劑量當量和集體劑量負擔)估算和分析;
d.潛正事故環境劑量估算和分析;
e.廠址適應性分析;
f.環保措施最優化和適應性分析。
4.4.5.10其他
與所從事工作相聯系的有關評價或分析報告。
4.5工作類別變更
當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業務工作類別變更時,原則上仍可認可變動前的相應級別的資格。
4.6特準
對輻射防護技術工作有特殊貢獻的人員,其資格的評定可以不受學歷、學位和職業工作經驗時間的限制。
5職業崗位要求
5.1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在受聘期間出現技術上嚴重錯誤并造成嚴重后果,或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1年,中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2年以上不從事輻射防護技術工作后,其原級別資格無效。需再授予時,應經過相應級別的輻射防護知識水平考試或提交相應的輻射防護評價報告。
5.2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在取得資格后,仍應每2年參加一次類似于申請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時所進行的輻射防護基礎知識考試,考試成績不合格的應進行補考,補考成績不合格的應暫停其資格,直至下次考試成績合格時為止。
5.3中高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每3年至少應完成一份輻射防護評價報告。該報告應能不同程度地運用國內外輻射防護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深度應與自己的級別相適應。
5.4各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應經常得到多種形式的更新和提高輻射防護知識的機會,以適應工作的需要,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每年參加輻射防護知識培訓時間應不少于40學時,中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每年應參加一次以上的技術培訓、學術交流或防護技術研討活動。
6資格授予
6.1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資格應由國家和省市區所屬的輻射防護行政主管部門,或由它們直接批準的資格評審委員會授予。
6.2初級和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資格可由本單位行政主管部門授予。
附錄A
各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主要職責(參考件)
A1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主要職責包括進行現場操作監督,按規定程序實施現場輻射防護和各項監測等。
A2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主要職責包括按照規定的輻射防護對策和運行輻射防護大綱,指導和監督輻射工作人員的操作,參與組織貫徹實施輻射防護大綱,制訂輻射防護程序、措施和方法,并評價實用效果等。
A3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高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的主要職責包括對大型核設施或綜合性射線裝置與同位素應用單位的運行提出總體的輻射防護對策,制定運行輻射防護大綱,承擔總體輻射防護對策及運行輻射防護大綱的實施管理與評價等。
附錄B
初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輻射防護基礎知識主要內容(參考件)
B1輻射的特點及其生物學效應
a.放射性及其度量單位;
b.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c.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d.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輻射照射。
B2輻射防護法規和標準
a.常用法規的主要內容;
b.國家基礎標準;
c.有關專業標準;
d.豁免和最小可忽略量概念。B3內外照射防護的一般方法
a.輻射防護三原則;
b.輻射場強度的簡單計算;
c.時間、距離、屏蔽防護簡易計算;
d.外照射源操作注意事項;
e.射線裝置的輻射源及其特點;
f.開放型放射性工作場所選址、分級及其要求;
g.廢物處理;
h.個人防護措施。
B4輻射防護監測
a.工作場所和環境監測的一般內容與要求;
b.常規儀表使用知識的注意事項;
c.個人劑量監測及評價的一般方法。
B5事故管理
a.事故分類和分級;
b.事故處理的一般原則。
附錄C
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輻射防護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內容(參考件)
C1輻射防護法規和標準
a.確定基本標準中幾項限值的主要依據,相對危險度范圍;
b.計算導出限值的方法梗概;
c.有關限值之間的主要關系;
d.放射性物質和放射源的管理辦法,射線裝置管理辦法,放射性“三廢”管理辦法等;
e.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
f.輻射危害與可接受性概念。
C2劑量學
a.外照射劑量的估算、有效劑量當量的計算;
b.放射性物質攝入量的估算及體內滯留量的確定方法;
c.由攝入量計算有效劑量當量的一般方法。
C3輻射防護方法
a.各種形狀β、γ、中子輻射源輻射場強度的計算;
b.屏蔽材料的選擇和屏蔽厚度的計算;
c.開放型放射性物質操作中工作場所設計建造要求;
d.開放型放射性物質操作中的輻射防護措施,污染控制技術;
e.設備和人體的一般去污試劑與原則。
C4輻射防護監測
a.操作密封源和開放型放射性物質場所輻射防護監測方案的設計;
b.個人劑量監測方案的設計;
c.環境監測的介質與取樣一般要求;
d.各項監測結果可靠性的初步判斷。
C5輻射防護評價
a.工作場所輻射安全初步評價;
b.環境影響初步評價;
c.輻射防護最優化分析和判斷;
d.風險分析概念。
C6輻射事故管理
a.輻射事故分類分級及報告程序;
b.輻射事故處理的一般原則;
c.輻射事故的應急計劃與準備。
C7其他專業知識
a.本人未專門從事的其他實際工作中的主要輻射危害因素與方式;
b.對主要危害因素的防護原則。
附錄D
各類中級輻射防護技術人員實際工作專業知識范圍(參考件)
D1放射性地質礦冶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坑道掘進開采和加工中的輻射有害因素;
b.“三廢”排放和對環境影響;
c.防護一岙原則和防塵降氡措施;
d.輻射監測方法。
D2核燃料元件加工制造和鈾富集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濃縮鈾和鈾轉換生產的危害因素;
b.鈾冶金和元件制造中的主要輻射危害;
c.鈾加工的中的主要防護措施;
d.鈾加工和鈾富集中的“三廢”排放及控制;
e.核安全。
D3核動力廠及反應堆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核電廠及反應堆的輻射源特點;
b.核電廠及反應堆的屏蔽和安全控制;
c.放射性工作場所的輻射防護措施;
d.“三廢”來源及其排放和控制;
e.場所和個人輻射防護監測及數據處理;
f.核安全及其控制。
D4乏燃料處理系統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乏燃料的輻射特性;
b.后處理廠輻射源;
c.后處理廠放射性排出物及其控制;
d.工作場所的主要防護措施;
e.核安全及其控制;
f.乏燃料元件貯存和運輸安全技術。
D5加速器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輻射源的特點;
b.屏蔽設計原則;
c.輻射安全控制系統;
d.感生放射性輻射水平及對環境影響;
e.輻射防護監測要求。
D6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應用及其他射線裝置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密封源分級及其要求和安全使用技術;
b.操作開放型放射性物質場所的選址和場所內部輻射防護要求;
c.其他射線裝置產生的輻射源種類、輻射水平及其輻射防護措施,潛在照射和安全分析;
d.其他射線裝置安全標準;
e.放射性同位素運輸安全技術。
D7放射性廢物貯存和處置輻射防護技術人員
a.核廢物處置地址選擇時應考慮的因素;
b.放射性“三廢”處置對環境影響的源項分析;
c.處置廢物對工作人員和公眾的輻射照射途徑;
d.核素在環境介質中的遷移和擴散;
e.劑量估算程序及有關因子。
D8其他輻射防護技術人員應具備與所從事的實際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