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及關鍵設備管理制度
1.重點及關鍵設備是企業生產設備中的關鍵,是完成生產任務重要物質基礎,因此對設備的使用有特殊要求。
2.嚴格執行憑證操作制度。操作工人須選擇責任心強技術熟練的生產工人,由車間提名,報設備科審核。
3.設備潤滑必須嚴格實行五定(定人、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如采用代用油和新品種潤滑劑時必須經設備科潤滑技術員同意,油質經化驗合格方準試用。
4.維護保養不得隨意拆卸部件,以免影響精度和性能,擦拭材料按說明書規定,不得隨意代用。
5.操作工人要認真操作,精心維護。發生事故,立即停車保持現場,逐級上報。
6.關鍵設備實行定期精檢、精調制度。
7.具有恒溫要求的精密機床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以免影響機床的精度性能。
8.重點及關鍵設備的操作人員其獎懲辦法與一般設備的操作人員應有區別。一般在同等情況下,獎金額可比一般設備高20%左右,而懲罰額則高40%左右。
篇2:運輸處安全風險控制重點控制措施
一、高鐵安全風險險控制重點
1.嚴密高鐵技術規章。嚴格落實鐵道部、鐵路局高鐵技術規章制度,強化設備故障、惡劣天氣等非正常情況下的應急處置和非常站控模式下作業標準,杜絕技術規章漏洞。
2.強化高鐵調度指揮。加強對調度所的業務指導,嚴格落實《高鐵調度規則》,結合高鐵運營安全管理實際和新《高鐵技術管理規程》頒布實施,不斷規范高鐵調度和行車指揮。針對各類行車設備故障和風、雨、雪災害天氣等情況,強化高鐵關鍵環節卡控,完善應急處置,提升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3.提升高鐵隊伍素質。以必知必會、應知應會為基礎,以提高設備故障等非正常情況下應急處置能力為核心,以高鐵CTC接發列車模擬演練設備為平臺,以調度、車站聯合演練為組織形式,加強高鐵干部職工培訓工作,提升高鐵行車干部職工業務素質。
4.規范高鐵車站管理。緊緊圍繞高鐵設備和作業特點,完善應急值守辦法,不斷補充完善《高鐵中間站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高鐵車站的各項基礎管理制度,實現高鐵車站管理一流。
二、基礎管理風險控制重點
1.貫徹鐵道部、鐵路局《技術規章制度管理辦法》,根據新規章、新技術、新設備的變化,及時修訂、完善技術規章制度和《站細》,優化應急處理預案,形成完善配套的車務行車規章體系。每年對技術規章制度進行一次清理。
2.貫徹落實鐵道部《站細編制規則》的規定,負責管內二等及以上車站《站細》的審批,對站段《站細》管理工作進行檢查指導,不斷提高《站細》編制和管理水平。
3.補充、細化、落實基本技術規章及上級專業技術規章,對站段技術規章的培訓、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將技術規章管理工作納入安全評估。
4.嚴格技術規章的擬稿、審核、會簽、簽發程序。對重要的技術規章制度,要廣泛征求現場的意見,保證技術規章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5.以《站細》和技術規章為重要內容,路局每半年組織一次學規、對規活動,確保各項規章落到實處。
6.推行“標準化技術科”建設,明確科室評比標準,以“標準化技術科”為載體,強化規章制度建設。
7.明確中間站站長、運轉車間主任、高鐵車務應急值守人員的任職條件。
8.嚴格落實干部培訓的要求,每年對站段《站細》及規章管理人員進行一次培訓,每兩年對中間站站長、運轉車間主任培訓一遍,提高干部隊伍素質。
9.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重點,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落實路局“十百千”工程要求,加強對技術拔尖人才和現場技術骨干的培養工作,繼續抓好工人技師的選拔、培養工作,提高工人技師的比例。嚴格落實主要行車工種每年培訓不少于5天的要求,指導各培訓基地明確培訓重點、細化培訓方案,提高職工隊伍素質。
10.明確干部紅線制度,對違反紅線制度的,建議站段給予相應的組織處理。
三、現場作業方面風險控制重點
1.強化接發列車安全風險控制。以高速列車、動車組和旅客列車安全為重點,嚴格執行鐵道部、鐵路局有關技術規章和作業標準,做好車務系統接發列車有關技術規章的制訂和完善,保證措施嚴密。加強對多口方向接發列車、非正常情況下接發列車干部盯控、應急處置的檢查,完善分路不良處所接發列車的控制措施,確保接發列車作業安全。
2.強化施工安全風險控制。認真落實鐵道部、鐵路局施工安全管理有關要求,嚴格施工計劃流程,嚴把施工計劃審批、協議簽訂、行車組織方案編制審核、現場作業盯控包保,加強對站段施工安全措施、安全協議、施工會議召開及干部盯控包保的檢查督導、確保施工安全。
3.強化車輛防溜安全風險控制。以太焦、侯月、西隴海、寧西線為重點,加強高坡地段車輛防溜安全,完善防溜辦法,細化防溜措施,加強對防溜關鍵處所的檢查,確保高坡地段防溜萬無一失。
4.強化調車作業安全風險控制。細化和完善調車作業規章制度,嚴格審批《企業機車在車站調車作業安全協議》,推行“標準化調車組”創建活動,全面規范調車管理,提高調車人員綜合素質,改善調車人員工作環境,加強對調車作業干部盯控及職工落實調車作業標準化的檢查,確保調車作業安全。
5.嚴格勞動安全風險控制。以調車人員、運轉車長、列尾作業員、助理值班員、車號員等室外作業崗位、現場巡視干部和“三新”人員為重點,強化勞動安全宣傳、培訓及事故案例教育,不斷提高職工勞動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6.充分發揮運輸處值班室作用。通過視頻監控、TDCS、列車運行圖等系統,對現場的關鍵作業及干部盯控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提高運輸處對現場安全的控制能力。
四、設備質量風險控制重點
1.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各類保安設備使用、管理及維修辦法。加強對站段保安設備用管修情況的檢查和調研,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
2.保證列尾、無線調車設備、減速頂、停車器、無線列調對講設備、車站行車作業監控設備、接發列車安全控制及記錄系統等保安設備更新改造投入,不斷提高設備質量,充分發揮設備保安作用。
3.加大保安設備研發力度,推廣“行車設備施工登記簿、行車設備檢查登記簿管理系統”、無線調車監控設備,不斷提高車務系統科技保安水平,
4.加強行車設備故障的調查處理。車務自管設備發生故障時,組織站段認真組織調查、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吸取教訓,制定對策,做到件件分析定責。
五、重點處所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1.以太焦、侯月、西隴海、寧西線等高坡地段為重點,完善高坡地段車輛防溜標準,細化防溜關鍵點的控制措施,加強對高坡地段車輛防溜工作的檢查。
2.完善多口方向接發列車防錯辦措施,積極推廣接發列車安全控制及記錄系統,對多口方向接發列車作業標準落實加強檢查。
3.強化對車站信號樓、站調樓等關鍵行車處所封閉管理的檢查。
六、特殊時段安全風險控制重點
1.春運和暑運期間主要以臨客列車接發為重點,制定好春運暑運、調圖方案,強化關鍵時段的干部包保,加大現場接發列車、勞動安全等關鍵作業的檢查力度。
2.防洪防汛期間以汛期行車安全為重點,對防洪防汛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明確提出要求,檢查站段汛期行車辦法、車機聯控、汛期危險處所的學習培訓情況,對汛期干部的值班盯崗重點檢查。
3.集中修期間,嚴格施工計劃審批流程,嚴把施工計劃審批、協議簽訂、行車組織方案編制審核、現場作業盯控包保,加強對站段施工安全措施、安全協議、施工會議召開及干部盯控包保的檢查督導、確保施工安全。
4.非正常情況及惡劣天氣,完善各種非正常情況及惡劣天氣的行車應急預案,加強信息的溝通,快速反應、快速處置。對站段的應急反應、干部盯控、作業關鍵等加強檢查。
七、應急處置安全風險險控制重點
1.得到現場突發應急行車事件的報告后,運輸處值班室要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加強與列車調度員的聯系,向有關領導匯報。充分發揮TMIS、TDCS、行車作業監控設備等設備作用,加強對現場應急處置作業的指導和監督。保證應急處置快速及時、措施得力。
2.對各類應急預案進行清理和完善,強化各種非正常情況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加強對干部職工的培訓演練,對站段制訂的應急預案加強檢查指導。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篇3:重點及關鍵設備管理制度
1.重點及關鍵設備是企業生產設備中的關鍵,是完成生產任務重要物質基礎,因此對設備的使用有特殊要求。
2.嚴格執行憑證操作制度。操作工人須選擇責任心強技術熟練的生產工人,由車間提名,報設備科審核。
3.設備潤滑必須嚴格實行五定(定人、定點、定時、定質、定量)。如采用代用油和新品種潤滑劑時必須經設備科潤滑技術員同意,油質經化驗合格方準試用。
4.維護保養不得隨意拆卸部件,以免影響精度和性能,擦拭材料按說明書規定,不得隨意代用。
5.操作工人要認真操作,精心維護。發生事故,立即停車保持現場,逐級上報。
6.關鍵設備實行定期精檢、精調制度。
7.具有恒溫要求的精密機床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以免影響機床的精度性能。
8.重點及關鍵設備的操作人員其獎懲辦法與一般設備的操作人員應有區別。一般在同等情況下,獎金額可比一般設備高20%左右,而懲罰額則高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