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衛生院重點科室安全防范措施

衛生院重點科室安全防范措施

2024-07-18 閱讀 9181

藥房:

1、藥房安裝防盜鐵門。

2、藥房門口掛放干粉滅火器。

3、藥房電源線路安裝控制間閘刀開關。

4、藥房人員參加市消防培訓中心和單位內部培訓,能使用滅火器(干粉、泡沫)原理,撲滅初起火災。

5、藥房人員聯系電話號碼:

藥庫:

1、藥庫內存放藥品安裝防盜鐵門,窗戶加固鐵條。

2、藥庫門口掛放干粉滅火器。

3、藥庫電源線路裝有控制開關閘刀,防爆日光燈照明。

4、藥庫專管人員參加本單位內部培訓,能使用干粉滅火器原理撲滅初起火災。

5、藥庫人員聯系電話號碼:

財務室、收費處:

1、財務室安裝防盜鐵門。

2、收費處安裝防盜鐵門。

3、財務、收費處不留現金過夜,門診收入現金當天村入銀行。

4、財務、收費處門口掛放干粉滅火器。

5、財務、收費處人員參加市消防安全培訓和單位內部培訓能使用滅火器,撲滅初起火災。

6、財務處聯系電話:

收費處聯系電話:

血液化驗室:

1、科室門口配有干粉滅火器。

2、科室人員參加了本院內部培訓和市消防培訓中心培訓,學習使用滅火器,撲滅初起火災。

3、血液化驗室聯系電話:

B超室:

1、科室門口配有干粉滅火器。

2、科室人員參加了本院內部培訓和市消防培訓中心培訓,學習使用滅火器,撲滅初起火災。

3、B超聯系電話:

放射科:

1、科室門口配有干粉滅火器。

2、科室人員參加了本院內部培訓和市消防培訓中心培訓,學習使用滅火器,撲滅初起火災。

3、放射科聯系電話:

發電房:

1、發電房掛放干粉滅火器,安裝防盜門。

2、電工人員參加消防培訓能使用滅火器,撲滅初起火災。

2015年1月27日

篇2:XX衛生院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一、院長為醫院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主管副院長為主管責任人,病區科主任、科室科長為部門安全責任人,班組長為崗位安全責任人。各級領導共同擔負著中醫院安全生產責任。

二、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制,院領導與衛生避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全院中層干部與院長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層層負責,按照領導責任制度實行“一票否決”制。

三、各級領導對所主管部門,做到組織落實,制度落實,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職責,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搞好部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四、各級干部在開展管理工作的同時開展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整改,把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

五、各部門領導要堅持安全生產日查工作,發現安全問題和隱患,及時排查和整改,向領導匯報。

六、特行部門領導,要特別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制度,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加強對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化學藥品、毒麻劇藥品、特種設備的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化管理。

七、事故處理

一旦發生事故,各部門領導積極采取救援措施,消除事故在萌芽中。如果發生重大事故,部門領導在積極組織救援的同時向上領導匯報,向“119”報告,請求支援。事故發生后,由院事故調查小組進行事故調查,真實、準確、及時向上級報告。事故處理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依法追究事故責任。

篇3:衛生院應答信息傳遞制度

(1)醫院建立與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有效的聯系通道,保證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上傳、下達的信息暢通和準確。

(2)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首次按到市生局或市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應急辦:

指令的院辦、醫務科(處)或院行政總值班(夜間),應問清“事件”發生和發展的一般情況(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類別、事故原因)以及傷情或毒物種類,危害波及范圍和程度,下達給本院的具體救援任務及各項要求,認真做好電話記錄,立即向醫院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組長報告。

(3)接到報告,醫院領導小組組長立即通過日常辦事機構(醫務科)向所有領導小組成員發出指令,迅速到指定地點集合;根據指令要求,啟動醫院應急救援預案:組織、部署、指導、協調本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4)領導小組各成員在接受任務后,按各自職責和預案的要求迅速開展工作,并將各自信息及時反饋給領導小組組長;組長綜合所有信息后再向當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報告醫院的準備情況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位預留、技術力量、特殊藥品和設備等,以供其統籌決策。

(5)醫務科應根據應急預案,立即布置應急醫療救治工作。搶救(救治)組成員接到指令后立即趕往指定地點,按預案要求進行各項準備和開展工作。

(6)醫院對參加院內應急救援網絡的所有成員建立有效、暢通的通迅聯絡并宣布相關紀律。

(7)有現場救援任務時,應保證救援小組人員落實,及時掌握所有“一線”及“替補”隊員的通訊信息,隨時能拉得出,用得上;裝備、物品的數量和質量符合應急救援“清單”的要求:平時藥品和器械必須定期檢查,常換常新,保證在有效期的范圍內:急救車輛由醫務科控制,保持常備不懈,車況良好,不得隨意挪著他用。

(8)在醫院附近突發群體急性創傷或中毒(或疑似)等事件,在批量患者涌人后的2小時內向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心報告。并在先期應急處置過程中,及時上報有關情況(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原因、事故性質、危害可能波及范圍和程度、已收治人數、入院者的癥狀與體征、事件發展趨勢和已經先期處理的情況等。

(9)在應急處置過程中,隨時接受市衛生局和市衛生應急處置中心的指令;接受專家組關于診斷的意見、救治的方案等指導。

(10)指定專人對本院應急救治全過程作信息收集和統計匯總工作,全面掌握院內應急救治進展情況:對事件中所有進人本院的診治者都應登記造冊。

(11)每日向市衛生局或市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中心報告在院的患者及醫學留觀者的情況(數量、病情)、醫療救治進展等;重要情況要隨時報告。

(12)遇有下列情況及時向市衛生應急處置中心請求支援:

①請求上級專家組會診及專業技術的幫助;

②需要特殊解毒藥品、特殊設備以及應用方案的支援;

⑧分流部分患者或向上級醫院或專科醫院轉送危重患者及傳染病患者。

(13)突發事件處置結束后,及時將本院應急救治的情況與結果,有關的分析和建議等內容形成書面材料,報市衛生局應急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