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離心泵維護與保養制度

離心泵維護與保養制度

2024-07-25 閱讀 4343

1、檢查離心泵管路及結合處有無松動現象。用手轉動離心泵,試看離心泵是否靈活。

2、向軸承體內加入軸承潤滑機油,觀察油位應在油標的中心線處,潤滑油應及時更換或補充。

3、擰下離心泵泵體的引水螺塞,灌注引水(或引漿)。

4、關好出水管路的閘閥和出口壓力表及進口真空表。

5、點動電機,試看電機轉向是否正確。

6、開動電機,當離心泵正常運轉后,打開出口壓力表和進口真空泵視其顯示出適當壓力后,逐漸打開閘閥,同時檢查電機負荷情況。

7、盡量控制離心泵的流量和揚程在標牌上注明的范圍內,以保證離心泵在最高效率點運轉,才能獲得最大的節能效果。

8、離心泵每1000小時一保;3000小時二保;10000小時大修;

9、離心泵在運行過程中,軸承溫度不能超過環境溫度35C,最高溫度不得超過80C。

10、如發現離心泵有異常聲音應立即停車檢查原因。

11、離心泵要停止使用時,先關閉閘閥、壓力表,然后停止電機。

12、離心泵在工作第一個月內,經100小時更換潤滑油,以后每個500小時,換油一次。

13、經常調整填料壓蓋,保證填料室內的滴漏情況正常(以成滴漏出為宜)。

14、定期檢查軸套的磨損情況,磨損較大后應及時更換。

15、離心泵在寒冬季節使用時,停車后,需將泵體下部放水螺塞擰開將介質放凈。防止凍裂。

16、離心泵長期停用,需將泵全部拆開,擦干水分,將轉動部位及結合處涂以油脂裝好,妥善保管。

17、要定期診斷泵的工況,嚴禁泵帶病工作;

18、不允許非本崗人員單獨操作機泵,不允許無證上崗;

19、機泵附件的壓力表,過濾器應及時檢定清洗,以免造成泵帶病工作。

20、每日對泵體衛生進行清潔,表面無油污;

21、操作工結合操作規程和檢查要點,每一小時巡回檢查一次作好原始記錄和每班作好交接班記錄。

篇2:單級多級分段式離心泵維修作業指導書

單級、多級分段式離心泵維修作業指導手冊

為規范離心泵維修工作,提供維修作業指引,特制定此作業指導手冊。

1、全面解體水泵。

1.1先將聯軸器拆下,然后再拆軸承壓蓋。

1.2松開拉緊螺栓螺母,將出水段用"拉馬"一段一段的拆。

1.3用銅棒從外殼內,將導葉、葉輪打出來。

2.清理所有需更換的部件。

3.將密封環分別裝在進水段和中段上。

4.把葉輪裝在導葉內,然后將導葉裝在所有的中段上。

5.將裝好的軸套和鍵軸穿入進水段,推入葉輪,在中段上鋪上防水膠圈(或紙墊)推入第二個葉輪,重復以上步驟將所有的葉輪和中段裝上。

6.將平衡環,平衡套及出水段導葉分別裝在出水環上。

7.將出水段裝在中段上,用拉緊螺栓將出水段中段與出水段緊固在一起。

8.裝上平衡盤和軸套。

9.將防水膠圈(或紙墊)裝到尾蓋上,裝入出水段并將填料及填料環,填料壓蓋順次裝入出水段和尾蓋的填料室內。

10.裝入軸承定位套,滾珠軸承,將潤滑油注入軸承體內,將紙墊套在軸

承壓蓋上,裝到軸承體上用螺栓緊固。

11.裝上聯軸器部件、放氣旋塞及所有的絲堵,清理設備外部。

12.檢測馬達絕緣情況。

13.注入水放空氣試機,檢測水泵軸速,觀察異常振動及噪音。

14.相關工作記錄表格

《設備搶修(大修)記錄表》

篇3:離心泵的幾種常見操作故障排除措施

離心泵由于結構簡單、流量大而且均勻、操作方便等優點,被廣泛使用到化工生產中,我廠也大量采用。為了方便大家的操作,現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離心泵的幾種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離心泵的構造及原理

離心泵主要由轉子、泵殼、軸向力平衡裝置、密封裝置、冷卻裝置以及軸承與機座組成。

離心泵的工作原理:依靠旋轉葉輪對液體的作用把原動機的機械能傳遞給液體。由于離心泵的作用,液體從葉輪進口流向出口的過程中,其速度能和壓力能都得到增加,被葉輪排出的液體經過壓出室,大部分速度能轉換成壓力能,然后沿排出管路輸送出去,這時,葉輪進口處因液體的排出而形成真空或低壓,吸水池中的液體在液面壓力(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葉輪的進口,于是,旋轉著的葉輪就連續不斷地吸入和排出液體。

二、幾種常見故障及排除措施

離心泵出現故障,最主要的后果就是導致泵不上量及損壞泵,下面分析幾種容易導致泵不上量及使泵出現異?,F象的原因:

1、氣縛現象

氣縛主要是由于離心泵在啟動前未充滿液體,泵殼內存在空氣,空氣密度小,所產生的離心力也很小,此時在吸入口所形成的真空度不足以將液體吸入泵內,泵氣動后不能輸送液體的現象。

主要特征:泵出口壓力低或是零,指針擺動大,上量不足,泵體震動大,聲音異常

原因分析:

①啟泵前,未進行灌泵排氣,致使空氣竄入泵殼

②殼體的密封不嚴,致使空氣竄入

比如以前的J0507泵,采用的是柱塞泵,由于回收塔塔底流量不均勻,時大時小,液位不易控制,有時塔底液位調節閥長時間處于關閉狀態,塔底溫度105℃左右,經換熱器冷卻后50℃進入泵內,長時間的小流量運行,但柱塞泵的行程沒有及時調節,一直控制在高行程位置,容易使混在液體中的空氣乘虛而入,集中在泵軸周圍附近,使得葉輪中心處真空度很低,由于被抽容器中的液面與泵入口處的靜壓差很小,無力推動液體流入泵內,從而造成泵不上量,因此時間不長就要對泵進行排氣,這就是氣縛現象。如今更換成了多級離心泵,較以前容易操作,但級與級之間密封不嚴,容易泄漏,也易使空氣竄入,發生氣縛。

主要措施:

①啟泵前,對泵進行灌泵排氣,排除泵殼內積存的空氣。

②定期清洗過濾網

③做好殼體的密封工作

2、氣蝕現象

氣蝕現象主要是由于泵入口流體溫度過高,壓力太低,造成泵內液體汽化,沖擊葉輪,嚴重時出現泵不上量的現象。

主要特征:泵上量不足,嚴重時導致完全不能輸出液體,壓力表指針擺動幅度大,經多次排氣及倒泵仍不能消除,且伴隨噪聲,泵體震動大

原因分析:

①泵進口溫度過高,發生汽化,及循環冷卻水的開度小,不能起到冷卻的作用

②入口液位太低

③入口管路堵塞

④吸入管線有泄漏點

比如:精餾加壓塔進料泵J0502泵在閃停電后恢復使用時,總是出現不上量的情況,而且進口預塔液位高,經過多次排氣,倒泵,都不能連續運轉,經判斷是發生了氣蝕現象,因為閃電時,加壓塔無回流,風機全部停止運轉,造成塔底溫度過高,高達137℃,但又不能降溫太快,以防止脫氧槽安全閥起跳,所以大部分熱源帶入預塔,使預塔塔底溫度也升高,液位迅速下降,由于閃電后,合成停止向精餾進料,且粗甲醇回煉泵起得不及時,預塔液位維持不住,低液位操作,LV-1504常處于微開狀態,在小流量的操作下,易使泵進口溫度升高,使進入JO502泵的少量液體發生氣化現象,導致泵進口溫度過高發生氣蝕現象。

預防和解決這種現象的方法就是降低泵進口的溫度,在閃電后,壓縮跳車,合成保溫保壓的情況下,迅速關閉LV1506前后截止閥,維持加壓塔液位,調節TI-1513的開度來調節加壓塔熱源,開度不能太大,每次調節不超過5%,也可以通過控制調節PI-1507來調節塔頂壓力,同時啟粗甲醇回煉泵,維持進料量在10噸左右,保證連續進液,適當調節J0502泵的出口閥開度,控制流量,等正常后全開,這樣可以消除J0502的氣蝕現象。

在像前段時間由于C0512管程結垢,堵塞,造成表面溫度高達95℃左右,起不到冷卻的作用,致使J0507進口溫度高,常出現不上量,經過沖洗換熱器,使換熱后的液體溫度降至50℃后,泵能正常使用.

主要措施:

①降低泵進口溫度,適當調節循環冷卻水的開度

②調節入口液位至正常范圍

③疏通入口管路

④處理吸入管線泄漏點

⑤清洗入口過濾器

3、軸承溫度過高的原因

一般規定電機軸承溫度≯70℃,軸承箱溫度≯70℃,滑動軸承的溫度≯70℃,滾動軸承的溫度≯80℃。其軸承發熱的主要原因有;

①因為潤滑油位過低,進入軸承的油量少,使軸承不能充分潤滑,所以泵在旋轉后產生的熱量不能被潤滑油帶走。軸承箱進水或進蒸汽,潤滑油被污染,起不到潤滑作用。

②冷卻水少或中斷

③滾動軸承的滾動體卡死,不能滾動。

④泵軸與電機軸不同心,引起摩擦阻力增大

如前段時間J0301B電機軸承溫度突然達到90℃,緊急停下處理,查找原因,首先檢查潤滑油是否變質,在確認油品質量良好后,對電機經過多次調試檢查,發現是軸跑外圓,也即是軸承外圈在轉,軸承內圈是固定不動的.中間的間隙過大,在經過調整安裝后,一切運行正常。

主要措施:

①認真巡回檢查制度,對機泵認真檢查,及時監控電機及軸承溫度,及時加油或更換變質的潤滑油

②加入潤滑油之前,要經過三級過濾,保證潤滑油品質

③設備方面的問題及時聯系維修處理

4、抱軸的原因分析

抱軸指軸扭曲成麻花狀或斷了,其主要原因是:

①潤滑油少或變質

②冷卻水不足或中斷

③贓物多,未盤車而軸卡住就啟動

④零件卡死,發現故障過晚等

主要措施:

①潤滑油加入前要經過三級過濾,定期檢查油位,發現不夠的及時補加,并更換變質的潤滑油

②調節冷卻水開度

③定期對備用泵盤車,泵軸加防護罩

④定期檢查,聽泵的聲音是否正常

⑤設備問題及時聯系維修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