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齒輪泵的維護與保養制度

齒輪泵的維護與保養制度

2024-07-25 閱讀 7953

一、日常管理

1、每日對泵體衛生進行清潔,表面無油污;

2、齒輪泵每1000小時一保;3000小時二保;10000小時大修;

3、檢查基礎、泵座是否堅固完整,地腳螺絲及其它聯接螺絲是否有松動現象;

4、定時檢查泵、電機運轉是否平穩、有無雜音、軸承溫度是否過高;

5、每班檢查一次密封部位是否有滲漏現象。

6、操作工結合操作規程和檢查要點,每一小時巡回檢查一次作好原始記錄和每班作好交接班記錄;

二、常見故障及維修方法

(1)故障現象:泵不能排料

故障原因:a、旋轉方向相反;b、吸入或排出閥關閉;c、入口無料或壓力過低;d、粘度過高,泵無法咬料

對策:a、確認旋轉方向;b、確認閥門是否關閉;c、檢查閥門和壓力表;d、檢查液體粘度,以低速運轉時按轉速比例的流量是否出現,若有流量,則流入不足、

(2)故障現象:泵流量不足

故障原因:a、吸入或排出閥關閉;b、入口壓力低;c、出口管線堵塞;d、填料箱泄漏;e、轉速過低

對策:a、確認閥門是否關閉;b、檢查閥門是否打開;c、確認排出量是否正常;d、緊固;大量泄露漏影響生產時,應停止運轉,拆卸檢查;e、檢查泵軸實際轉速;

(3)故障現象:聲音異常

故障原因:a、聯軸節偏心大或潤滑不良b、電動機故障;c、減速機異常;d、軸封處安裝不良;e、軸變形或磨損

對策:a、找正或充填潤滑脂;b、檢查電動機;c、檢查軸承和齒輪;d、檢查軸封;e、停車解體檢查

(4)故障現象:電流過大

故障原因:a、出口壓力過高;b、熔體粘度過大;c、軸封裝配不良;d、軸或軸承磨損;e、電動機故障

對策:a、檢查下游設備及管線;b、檢驗粘度;c、檢查軸封,適當調整;d、停車后檢查,用手盤車是否過重;e、檢查電動機

(5)故障現象:泵突然停止

故障原因:a、停電;b、電機過載保護;c、聯軸器損壞;d、出口壓力過高,聯鎖反應;e、泵內咬入異常;f、軸與軸承粘著卡死

對策:a、檢查電源;b、檢查電動機;c、打開安全罩,盤車檢查;d、檢查儀表聯鎖系統;e、停車后,正反轉盤車確認;f、盤車確認

三、定期保養方案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src=""width="485"height="472"border="0"alt="1.JPG"title="1.JPG"/>

篇2:齒輪泵的拆裝檢修辦法

━、實訓目的

能正確使用外嚙合齒輪泵拆裝工具,并掌握其正確拆裝方法級操作規程。

通過對外嚙合齒輪泵的拆裝,了解齒輪泵各零件功能,結構形狀極其之間的裝配關系和運動關系。

通過拆裝弄清外嚙合齒輪泵密封容積的形成極其大小變化的方式,加深理解并掌握其工作原理。

理解為解決油困、徑向力不平衡、軸向泄漏三大問題而提高齒輪泵性能在結構上所采取的措施。

掌握齒輪泵檢修的基本方法。

強化安全知識。

二、實訓工具及設備

內六方扳手、固定扳手、螺絲刀、液壓拆裝實驗臺、柴油。

外嚙合齒輪泵。

三、實訓內容及步驟

工作原理

當吸油口壓油口各用油管與油箱和系統接通后,齒輪各齒槽和泵體以及前后端蓋間形成密封工作腔,而嚙合線又把他們分隔為兩個不串通的吸油腔和壓油腔。在吸油腔,齒輪在嚙合點相互從對方齒槽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間的有效容積不斷增大,完成吸油過程。在排油腔,齒輪在嚙合點相互進入對方齒槽中,密封工作空間的有效容積不斷減小,實現排油過程。齒輪連續轉動,即可實現不斷吸油和排油。

拆卸前準備工作

⑴清理外嚙合齒輪泵的外表面,觀察外部形狀,三片式的連接方式、螺釘及定位銷數目與位置、油口的位置和大小,確定進、出油口,記錄銘牌標記。

⑵用手轉動主動軸。體會轉動的輕重、聲音,正反向轉動,體會齒輪泵嚙合間隙。

拆卸程序

⑴用六方扳手對稱松開(擰松之前在端蓋與泵體的結合處作上記號)并卸下泵蓋上的六個螺栓,連同墊圈一一卸下。

⑵用螺絲刀輕輕沿前端蓋與泵體的結合面處將端蓋撬松(注意:不要撬太深,以免劃傷密封面,因密封主要靠兩密封面的加工精度及泵體密封面上的卸油槽來實現的),卸下前端蓋,取下密封膠圈,注意觀察泵內結構及零件相互位置。

⑶用手轉動主動軸,根據進出油口的位置,確定輸入軸齒輪工作的旋轉方向;觀察密封容積的大小變化情況、困油密封容積和大小變化情況,找到困油卸荷槽的位置,明確其作用。

⑷檢查泵體及兩齒輪厚度之差,分析三者厚度相關尺寸對保證泵性能的重要性。

⑸將端蓋板拆下,從泵體中取出主、從動齒輪(取出前將主、從動齒輪與對應位置做好記號),卸下后端蓋,觀察被動軸軸心的通孔、潤滑油的流通通道、軸承狀況。

⑹用煤油或輕柴油將拆下的所有零部件進行清洗并放于容器內妥善保管,以備測量和檢查。

主要零部件分析

⑴泵體

①材料及性能要求:泵體用鑄鐵制成,要求有足夠的強度、剛性和耐磨性,內孔加工精度高才能保證齒輪轉動的準確性。

②結構:泵體內表面成8字形,包容兩齒輪,是密封容積的組成部分,泵體的兩端面開有封油槽,此槽與吸油口想通,用來防止泵內油液從泵體與泵蓋接合面外泄,泵體與齒頂圓的徑向間隙為0.13~0.16mm。

⑵前后端蓋

①材料:泵蓋用鑄鐵制成。

②結構:用螺栓將其與泵體連成一體,主要作用是軸向密封及安裝軸承。

⑶油泵齒輪

是泵油的主要零件兩齒輪精度及粗糙度的要求均高于普通傳動齒輪。兩個齒輪的齒數和模數都相等齒輪與端蓋間軸向間隙為0.03~0.04mm,軸向間隙不可以調節。

⑷端蓋板

起軸向密封的作用,在油壓力作用下軸向浮動,補償軸向間隙,端蓋板內側開有卸荷槽,用來消除困油。

齒輪泵的裝配步驟

⑴裝配前準備工作

裝配前將將全部零件洗凈擦干,所有油道要保證清潔通暢,用適當方法去除零件上的毛刺,消除劃傷,磕碰等造成的損傷。

⑵裝配程序

①將嚙合良好的主、從動齒輪兩軸裝入左側(非輸出軸側)端蓋的軸承中,裝上泵體,裝復時應按拆卸時所作記號對應裝入,切不可裝反。

②裝配密封件,其位置要正確,松緊合適。

③對準定位銷釘與定位孔后,裝右側端蓋,旋緊螺栓,應一邊轉動主動軸一邊擰緊,并對稱擰緊,以保證端面間隙均勻一致。注意:泵蓋緊固螺栓應交替均勻擰緊,內六角螺栓頭部不得凸出泵蓋外端表面。

④裝復聯軸器,將電動機裝好,對好聯軸器,調整同軸度,保證轉動靈活。

外嚙合齒輪的拆裝注意事項

①拆裝實驗一定要在潔凈的環境中進行。

②裝配前,各零件必須仔細清理干凈,用干凈布擦去積油(勿用棉紗,以免線頭掉入),不得有切屑磨粒或其他污物。

③拆裝時元件要輕拿輕放,不能用金屬物件敲打。

④拆卸過程中,遇到元件卡住的情況時,不要亂敲硬砸,請指導老師來解決。

⑤裝配齒輪泵時,先將齒輪、軸裝在后泵端蓋的滾針軸承內,輕輕裝上泵體和前泵蓋,打緊定位銷。擰緊螺栓,注意使其受力均勻。

⑥裝配時,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裝,后拆的部件先安裝的原則,安裝完畢后應使泵轉動靈活平穩,沒有阻滯、卡死現象。

四、實習體會

通過這次拆裝實習,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認真對待,都必須付出汗水和努力。當然這次實習也達到了我預先的目的,讓我對外嚙合齒輪泵有了一個很深的認識,以前只有在課本上的感觀性的認識,這次則是實踐中的深入性的認識。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們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多多少少的使我們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了解。這次拆裝實習不僅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而且還加深了對外嚙合齒輪泵組成、結構、部件的工作原理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拆裝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的工藝線路,同時也加深了對工具的使用和了解。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而且也增進了我們團隊中的合作意識,通過這次實習我們收獲頗豐,不僅是知識方面,而且在我們未來的工作之路上,它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正確面對未來工作中的困難與挫折,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歷。

2011.6.29

篇3:齒輪泵輸出流量不夠原因排除方法

1、產生原因

①內外轉子的齒側間隙太大,使吸壓油腔互通.容積效率顯著降低,輸出流量不夠;

②軸向間隙大大;

③吸油管路中的結合面處密封不嚴等原因,使泵吸進空氣,有效吸入流量減少;

④吸油不暢.如因油液粘度過大,濾油器被污物堵塞等導致吸入流量減少;

⑤溢流閥卡死在半開度位置,泵來的流量一部分通過溢流閥返回油箱,而使得進入系統的流量不夠.此時伴隨出現系統壓力上不去的故障。

2、排除方法

①更換內外轉子,使齒側隙在規定的范圍內(一般小于0.07mm);

②研磨泵體兩端面,保證內外轉子裝配后軸向間隙在0.02~0.05mm范圍內;

③更換破損的吸油管密封,用聚四氟乙烯帶包扎好管接頭螺紋部分再擰緊管接頭;

④選用合適粘度的油液,清洗進油濾油器使吸油暢通。并酌情加大吸油管徑;

⑤修理溢流閥,排除溢流閥部分短接油箱造成泵有效流量減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