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液壓滑動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GJ6589)

液壓滑動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GJ6589)

2024-07-25 閱讀 8834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了在液壓滑動模板(以下簡稱滑模)施工中做好安全與技術管理工作,防止事故發生,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特制定本規程。

第1.0.2條本規程適用于以液壓滑模技術施工的混凝土工程,對采用其他方式的滑模工程也應遵守本規程的有關規定。

第1.0.3條滑模工程施工中除應遵守本規程外,還應遵守《液壓滑動模板施工技術規范》和有關專業安全技術規程的規定。

第1.0.4條當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非標準設備等時,應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第1.0.5條滑模工程不宜安排在冬期施工,如必須在冬期施工時,應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第二章一般規定

第2.0.1條滑模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必須根據工程結構和施工特點以及施工環境、氣候等條件編制滑模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作為滑模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一部分,報上級安全和技術主管部門審批后實施。

第2.0.2條滑模工程承建單位的負責人應對安全工作全面負責。

第2.0.3條滑模工程施工負責人必須對管轄范圍內的安全技術全面負責,組織編制滑模工程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及處理施工中的安全技術問題。

第2.0.4條安全與技術管理部門,應認真貫徹實行安全責任制,密切配合做好安全工作。

第2.0.5條滑模施工中必須配備具有安全技術知識、熟悉本規范和《液壓滑動模板施工技術規范》的專職安全檢查員。

安全檢查員負責滑模施工現場的安全檢查工作,對違章作業有權制止。發現重大不安全問題時,有權指令先行停工,并立即報告領導研究處理。第

第2.0.6條對參加滑模工程施工的人員,必須進行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本工程滑模施工特點、熟悉本規范的有關條文和本崗位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通過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工作。主要施工人員應相對固定。

第2.0.7條滑模施工中應經常與當地氣象臺、站取得聯系,遇到雷雨、六級和六級以上大風時,必須停止施工。停工前做好停滑措施,操作平臺上人員撤離前,應對設備、工具、零散材料、可移動的鋪板等進行整理、固定并作好防護,全部人員撤離后立即切斷通向操作平臺的供電電源。

第2.0.8條滑模操作平臺上的施工人員應定期體檢,經醫生診斷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癲癇病及其他不適應高空作業疾病的,不得上操作平臺工作。

第三章施工現場

第3.0.1條滑模施工現場必須具備場地平整、道路通暢、通電、通水的條件,現場布置應按施工組織設計總平面圖進行。

第3.0.2條在施工的建(構)筑物周圍必須劃出施工危險警戒區。警戒線至建(構)筑物的距離不應小于施工對象高度的1/10,且不小于10CM。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

第3.0.3條危險警戒線應設置圍欄和明顯的警戒標志,出入口應設專人警衛并制定警衛制度。

第3.0.4條施工現場的供電、辦公及生活設施等臨時建筑和大宗材料的堆放,應布置在危險警戒區處。

第3.0.5條危險警戒區內的建筑物出入口、地面通道及機械操作場所,應搭設高度不低于2.5m的安全防護棚。

滑模工程進行立體交叉作業時,上、下工作面間,應搭設隔離防護棚。

各種牽拉鋼絲繩、滑輪裝置、管道、電纜及設備等均應采取防護措施。

第3.0.6條防護棚的構造應滿足下列要求:

一、防護棚結構應通過計算確定;

二、棚頂一般可采用不少于二層縱橫交錯的木板(木板厚度不小于3cm)、竹夾板組成,重要場所增加一層2~3mm厚的鋼板;

三、建(構)筑物的內部防護棚,應從中間向四周留坡,外(四周)防護棚應做成向內留坡(外高內低),其坡底均不小于1∶5;

四、垂直運輸設備穿過防護棚時,防護棚所留洞口周圍應設置圍欄和擋板,其高度不應小于800mm;

五、煙囪類構筑物,當利用平臺、灰斗底板代替防護棚時,在其板面上應采取緩沖措施。

第3.0.7條樓板和平臺上的洞口、漏斗口及內外墻上的危險洞口處,應及時設蓋板、圍欄或滿掛安全網封閉。

第3.0.8條樓梯、爬梯等處應設扶手或安全欄桿。

第3.0.9條升降機通道口及地面落罐處等施工人員上、下處應設圍欄。

第3.0.10條現場垂直運輸機構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垂直運輸用的卷揚機,應布置在危險警戒區以外,并盡量設在能與塔架上、下通視的地方;

二、當采用多臺塔吊同場作業時,應防止相互碰撞。

第3.0.11條地面施工作來人員,在警戒區內防護棚外進行短時間工作時,應與操作平臺上作業人員取得聯系,并指定專人負責警戒。

第四章滑模操作平臺

第4.0.1條滑模操作平臺的設計應具有完整的設計計算書、技術說明及施工圖,并必須經過審核報主管技術部門批準。

第4.0.2條滑模操作平臺的制作,必須按設計圖紙加工;如有變動,必須經主管設計人員同意,

篇2:模板施工安全文明管理細則

墻體砌筑高度超過1.2m以上時,必須及時搭設腳手架,不準用不穩定的工具或物體在腳手板面上墊高工作。高處操作時要掛好安全帶,安全帶掛靠點要牢固。

新搭設的砌筑內腳手架上堆碼磚高度不超過3層,操作人員不超過兩人。

不得勉強在超過胸部以上的墻體上進行砌筑,以免將墻體碰撞倒坍或上磚時失手掉下造成安全事故。

運輸車輛不得超載,模板裝載不得超高。小件零配件必須裝箱或裝袋,不得散裝散卸。車輛出場時,沖洗車輪,不準污染道路和大氣。

使用電鋸時,應及時在鋸片上刷油,且鋸片轉速不能過快。產生噪音的電鋸應放置在封閉的木工棚內,圍護墻及屋頂設吸音或隔音板。

所有運輸車輛不產生超標噪音,且嚴禁鳴喇叭。

篇3:立柱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定

1配合立柱模板施工的起重機必須同時滿足起重負載和起重高度兩個要求;起重機械作業面的地基(特別是汽車吊支腿下方的地基),必須經過驗收,地基不符合要求的不能進行施工。

2高處起重吊裝作業時,應設統一的起重指揮,起重指揮和其它作業人員應在腳手架臨邊防護范圍內進行作業。

3起重機作業必須遵守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和起重吊裝“十不吊”規范;當履帶式起重機必須帶立柱鋼模行走時,立柱鋼模必須設溜繩控制平穩不晃動,立柱鋼模起吊高度離地面不得大于50cm、起重機此時的負載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的70%,而且必須緩慢行走,嚴禁起重機長距離帶載行走或在有坡度的路面上行走。

4嚴禁起重機械操作人員采用關閉(電腦)或拆卸起重機安全控制裝置的方法進行超極限吊裝作業。

5立柱鋼模的拆模,應先使立柱鋼模與立柱混凝土結構脫離,再采用起重機配合吊運,不得在鋼模與立柱結構未完全脫離的情況下,采用起重機硬拔。

6立柱鋼模應堆放在堅實平整的地面上,并用墊木墊平墊穩,不得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