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潤滑系統檢查制度
檢查的要點和程序即用目視、聽覺和手摸等簡單的方法進行外觀檢查,檢查時既要檢查局部也要注意設備整體。在檢查中發現的異常情況,對妨礙潤滑設備繼續工作的應作應急處理;對其他的則應仔細觀察并記錄,到定期維護時予以解決。潤滑設備的異?,F象和故障,應在泵的起動前后和停車前的時刻檢查,這時檢查最容易發現問題。在起動時潤滑設備的操作必須十分注意,特別在冬天的寒冷地區等低溫狀態起動和長期停車后起動更要密切注意。
(1)起動前的檢查
1)根據油位指示計檢查油箱油量。經常從加油口檢查油位指示計是否指示有誤差。液面要保持在上限記號附近。
2)從油溫計檢查油箱的油溫。如采用Nl50汽輪機油或相當的油,其油溫在10℃以下時,須注意泵的起動,起動后要空載運轉20min以上。在0℃以下運轉操作則是危險的。
3)從溫度計了解室溫。即油箱油溫較高管路溫度仍要接近室溫。所以在冬季溫度轉低時,要注意泵的起動。
4)停車時,壓力表的指針是否在0MPa處,觀察其是否失常。
5)溢流閥的調定壓力在0MPa時,起動后的泵的負載很小,處于卸荷狀態;小型設備除溫度外,還要注意溢流閥的調定壓力,然后進行起動。
(2)起動后的檢查
1)在點動中,從泵的聲音變化和壓力表壓力的稍稍上升來判斷泵的流量。泵在無流量狀態下運轉lmin以上就有咬死的危險。
2)操作溢流閥,使壓力升降幾次,證明動作可靠、壓力可調,然后調至所需的壓力。
3)操作上述2)項時,檢查泵的噪聲是否隨壓力變化而變化,有不正常的聲音。如有“格利、格利”的連續聲音,則說明在吸入管側或在傳動軸處吸入空氣。如高壓時噪聲大,則應檢查吸入濾網、截止閥等的阻力。
4)檢查吸油濾網,在泵起動后是否有堵塞情況,可根據泵的噪聲來判斷。
5)根據在線濾油器的指示表了解其阻力或堵塞情況,在泵起動通油時最有效果,同時弄清指示表的動作情況。
(3)運動中和停車時的檢查
用較簡單的檢查,了解清楚泵和控制閥的磨損情況、外漏、內部泄漏的變化、油溫上升等情況。檢查的要點如下:
1)目測檢查油箱內油中氣泡、變色(白濁、變黑)等情況。如發現油面上有較多氣泡或白濁的情況,須研究其原因。
2)用溫度計測定油溫及用手摸油箱側面,確定油溫是否正常(通常在60℃以下)。
3)打開壓力表開關,檢查高壓下的針擺。振動大的情況和緩慢的情況屆異常。正常狀態的針擺應在0.3MPa以內。
4)根據聽覺判斷泵的情況,噪聲大、針擺大、油溫又過高,可能是泵發生磨損。
5)檢查油箱側面、油位指示針、側蓋等是否漏油。
6)檢查泵軸、連接等處的漏油情況。高溫、高壓時最易發生漏油。
7)根據聽覺和壓力表檢查溢流閥的聲音大小和振動情況。
8)觀察管路各處(法蘭、接頭、卡套)及閥的漏油情況,或用手摸檢查;保持管路下部清潔,以使通過簡單觀察即能發現漏油。漏油一般在高溫高壓下最易發現。
9)檢查管路、閥的振動情況,檢查安裝螺栓是否松動。
(4)點檢制
點檢制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是利用人的感觀和儀器、工具按照事先確定的技術標準,對設備定人、定點、定標準、定方法、定周期進行檢查的一種管理方法。使用該方法能夠發現設備的異常現象和隱患,掌握設備的初期故障信息,可及時采取措施將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點檢制從20世紀80年代寶鋼開始引進應用。
篇2:潤滑系統工程師崗位職責要求
1.潤滑系統設計。
2.冷卻系統、節溫器等設計。
3.油底殼設計。
4.潤滑系統和冷卻系統零部件分解、測繪及零部件附圖繪制。
5.配合采購、配套完成產品研發過程中的技術協調,與相關零件設計工程師進行協調,對潤滑油品進行選型。
篇3:潤滑技術管理組工作職責要求
1.制訂潤滑油料、擦拭材料、潤滑工器具的消耗定額,組織各分廠(車間)潤滑站編制年、季、月用油計劃,匯總報送供應部門。
2.制定潤滑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必要時進行修改、完善。組織編制設備潤滑圖表和有關技術資料,指導各潤滑站開展工作。
3.組織編制年度設備清洗換油計劃,檢查計劃實施情況。
4.做好技術服務,協助基層解決潤滑工作中的疑難問題,確定進口設備用油國產化及油品代用,逐步積累潤滑技術資料,總結和推廣有效的潤滑工作經驗。
5.組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