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隱患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加強重大設備隱患的控制管理,實現隱患的預防、發現、控制、處理的閉環管理,同時杜絕設備長期帶病運行,預防各類設備事故的發生,以便為我廠安全生產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特制定此制度,本制度適用所有員工。
二、為促進設備隱患控制管理制度的順利執行,成立以下管理組織組長:副組長:管理成員:各區、科室負責人及專業點檢員
三、管理組織職責
組長:負責設備隱患分級控制的全面工作,對A、B級設備隱患進行跟蹤組織整改、及時上報、跟蹤匯報整改情況和劣化趨勢;
副組長:協助組長安排設備隱患分級控制組織工作,制定隱患控制相關制度和考核細則,組織專項隱患排查和周期性檢查工作,跟蹤C、D級隱患上報、整改和消缺工作;
管理成員:負責本單位所屬區域設備的隱患分級控制工作,制定詳細的隱患排查計劃和整改措施,提供現場隱患數據,為隱患排查工作提供基礎數據和狀態支持;
四、設備隱患的分類
根據隱患嚴重程度、解決難易,事故隱患分為A、B、C、D四個級別:
A類設備隱患:
潛在危險性大,控制難度大,易引發重大設備事故,一旦惡化必定造成長時間停產,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隱患。
B類設備隱患:
潛在危險性較大,較難控制,能引發一般以上設備事故,一旦惡化必須立即停機緊急處理,造成單條生產線停產的隱患或者損壞后可能造成高價值設備損壞或者報廢的隱患。
C類設備隱患:
潛在危險性小,容易控制,一旦惡化會引發設備故障,但不會造成主體生產線直接停產并能夠利用定檢定修機會處理的隱患。
D類設備隱患:
潛在危險性很小,隱患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或需進一步觀察劣化趨勢,隱患劣化后不會影響主體設備生產,并具備隨時處理的條件。如各類設備的非關鍵性部件異常。
說明:在備用設備出現故障時,設備隱患等級自動提升一級;設備隱患得到有效控制后,等級相應降低。
五、隱患檢查控制與處理
1、隱患檢查分為:日常點巡檢、計劃檢修檢查、專項檢查、公司、廠級檢查。
2、隱患檢查人員在進行隱患登記和處理過程中,應根據隱患級別,實行分級管理、逐級上報。
3、對檢查出的隱患,要按A、B、C、D級標準及時登記建檔、及時實施監控整改并及時向上級報告,報告的內容主要有:
(1)隱患的現狀及可能產生的原因;
(2)隱患的危險程度及難易程度;
(3)隱患的初步整改方案;
方案的主要內容:a.整改內容;b.采取的措施和方法;c.備件的落實情況;d.負責單位和責任人,e.時間和要求,f.安全措施和標準要求。
4、A類隱患必須立即上報公司并通知主管廠長,由公司級控制,主管廠長按公司要求組織相關人員制定方案;
5、B類隱患由廠級控制,由我廠主管廠長牽頭,并聯系機動部專業科室科長配合,組織相關人員制定方案;
6、C類隱患由科級控制,由我廠綜合科科長牽頭,并聯系機動部專業工程師配合,組織制定處理方案并控制處理。
7、D類隱患由車間或班組指定人員控制,及時處理,禁止設備長期帶病運行。
六、設備隱患匯報流程及要求
1、A類隱患發現時第一時間由當班調度通知機動部領導并通報相關單位,立即采取特護措施,24小時進行監控,適時通報控制整改情況。
2、B類隱患發現時8小時內由當班調度通知機動部,并由專業工程師到場協助制定特護措施和處理方案,計入開平板廠大型設備隱患治理檔案,每日通報控制整改情況。
3、C類隱患發現時由當班調度通知專業工程師,并由其監督我廠的隱患控制處理措施,定期反饋處理結果,落實控制預防措施,每周進行一次統計并報機動部。
4、D類隱患由我廠自主控制處理,每月定期向機動部反饋處理結果。
5、廠內具體上報流程如下:
七、要求與考核
1、設備隱患分級控制管理的主要負責單位是綜合科,其要定期組織召開設備隱患事故分析會,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出考核意見,監督檢查整改措施的完成情況。
2、對C類及其以上級別的設備隱患整改處理后需立即記入相應設備技術檔案,協助主管廠長對相應隱患出具分析報告,制定預防措施報機動部。
3、各科室及生產區域負責人要動員全員參與設備隱患的排查治理,充分調動一線員工的積極性,對A、B類設備隱患及時發現匯報,并妥善處理避免惡性事故發生的班組和個人予以嘉獎100-500元/次。
4、設備管理員每周六向機動部匯報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匯報不及時、不準確的考核50-200元/次,并連帶管理人員。
5、發現隱患刻意隱瞞不報的對責任人及其直接領導處以200-2000元/次的考核。
7、對已經發現的隱患,由于控制處理不當引發事故的,按照事故等級加倍考核責任人。
篇2:六氟化硫電氣設備隱患安全防護措施
六氟化硫氣體具有優良的理化性能、滅弧絕緣性能,抗電強度是空氣的2.5倍,在0.29兆帕壓力時的抗電強度就與變壓器油相近,并且六氟化硫氣體中不含氧氣,不存在觸頭等部位的氧化問題;六氟化硫設備的觸頭即使在大電流下遮斷,其磨損也極少。
六氟化硫氣體作為絕緣介質的缺點
六氟化硫氣體本身雖無毒,但它的比重大,比空氣重5倍,往往積聚在地面附近,不易稀釋和擴散,是一種窒息性物質,有故障泄漏時容易造成工作人員缺氧,中毒窒息。
六氟化硫氣體在電場中產生電暈放電時會分解出氟化亞硫酸、氟化硫酸、十氟化二硫、二氧化硫、氟化硫、氫氟酸等近十種氣體。這些氟、硫化物氣體不但有毒,而且很多還有腐蝕性。如對鋁合金、瓷絕緣子、玻璃環氧樹脂等絕緣材料,能損壞它們的結構;對人體及呼吸系統有強烈的刺激和毒害作用。六氟化硫氣體的這些缺點,構成了六氟化硫電氣設備在安全防護方面的主要問題。
六氟化硫電氣設備適用范圍六氟化硫電氣設備檢修周期長,維護方便,占用地面和空間體積校用六氟化硫氣體作為絕緣介質制成的全封閉組合電氣設備,可以包括斷路器、隔離開關、接地開關、互感器、母線、避雷器等元件,并且高壓帶電部分全部密封于鋼殼之中,無觸電危險,提高了運行的安全性。同時,由于密閉組合,避免了外界環境的影響,適合于大城市、工業密集區、嚴重污穢地區的變電所安裝使用。
六氟化硫電氣設備的安全防護工作人員不應在防爆膜近前停留。六氟化硫設備的氣壓,國產設備一般約在(4.5~6)×105帕壓力范圍之間,這個壓力屬于正常工作氣壓。當電氣設備內部發生故障后,有可能因產生二倍于工作壓力的高壓而使防爆膜破碎,含有二氧化硫、氫氟酸及氟化硫酸等毒腐成分的故障氣體將以很高的沖力噴出,此時,如果工作人員停留在防爆膜附近,無疑將受到侵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巡視六氟化硫配電裝置設備時,即使發現了異常,也不應在防爆膜近前停留,應遵守《安規》和現場運行規程的規定,先向值長或有關人員報告,進行必要的組織和安全防護準備,才能查證原因,采取針對措施。禁止工作人員在發現異常時,擅自盲目測試檢查。
主控制室與六氧化硫設備配電裝置室之間應采取氣密隔離措施。所謂氣密隔離,就是在六氟化硫設備配電裝置室的門與主控通道的間隔處,為防止六氟化硫與空氣混合的氣體在正常情況下向主控方向擴散,將其用特殊結構的門密閉隔離開來的措施,以確保電氣值班人員的健康。
此外,六氟化硫設備配電裝置室應遵守以下規定:進入六氟化硫設備配電裝置室之前,應將通風機定時器扭至15分位置,先進行強力通風。通風完畢,須用檢漏儀在規定的檢測地點測量六氟化硫氣體的含量,確證室內空氣新鮮無問題。嚴格執行現場運行規程和規定,必須兩人進入室內巡視,以便于突然發生危險情況時互相救助。為了保護人身和設備的安全,嚴禁一人進入六氟化硫配電室內從事檢修工作。
來源:輸配電設備網
六氟化硫電氣設備中的氣體監測如果六氟化硫電氣設備本身是合格的,那么,運行的安全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安裝和調試質量,以及怎樣對六氟化硫絕緣性能進行合理的監督檢查。六氟化硫氣體到貨后通過質量檢驗可以保證貨源質量水分含量不超過規定標準。但灌氣后,如果設備組裝條件不夠完善,則機器壁上附著的水分,設備的固體絕緣及澆注物中間的水分,以及由于密封效果、填料不同透過的水分,經過一段時間運行后,它們可能釋放出來,使得六氟化硫設備的含水量出現變化。因此,針對實際情況,必須對六氟化硫設備中氣體的質量進行監測。檢驗周期時間是:
灌裝后至投運前的一次總體檢驗,重點檢驗空氣、水分和雜質含量;運行后以三個月為周期的含水量檢驗,一般應連續進行三次周期性檢驗;經過檢驗證明,六氟化硫氣體無變化,運行已經穩定之后,則應轉為以年為周期的含水量檢測。當檢驗出氣體成分有明顯變化時,往往是質量和運行問題的反應,應按規定進行報告,必要時請專家診斷、鑒定或進行有關質量復核。
六氟化硫設備的通風裝置要求為了防止正常或異常情況下泄漏的六氟化硫氣體對電氣工作人員的損害,要求:六氟化硫配電裝置室應有強力通風裝置,所裝設的通風裝置應有足夠大的抽取力量,能達到強力換氣效果;六氟化硫氣體比重大,因此,通風裝置的風口全部設置在各室貼近地面處,以使得六氟化硫氣體及其分解氣體得到快速排出。
六氟化硫電氣設備的事故處理六氟化硫電氣設備發生事故,是指電氣設備絕緣介質嚴重下降使內部出現接地、短路、防爆膜破裂或設備本體密封出現問題使氣體嚴重泄漏的事故。當六氟化硫電氣設備發生緊急事故時,泄漏報警裝置發出光、聲、音響信號,進行處理時在安全方面應注意以下內容:
防止六氟化硫氣體漫延,必須將該系統所有通風機全部開啟,進行強力排換。電氣值班人員應做好處理的組織準備,穿好安全防護服併佩戴隔離式防毒面具、手套和護目眼鏡,采取充分的措施準備后,才能進入事故設備裝置室進行檢查。
設備防爆膜破裂,說明內部出現了嚴重的絕緣問題,電弧使設備部件損壞,引起內部壓力超過標準。因此,必須停電進行處理,查明事故原因,保障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處理。
認真消除故障所造成的設備外部污染,應使用六氟化硫的熔劑汽油或丙酮將其擦洗乾凈。進行這項工作也應按現場運行規程的規定做好安全防護。
篇3:設備隱患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加強重大設備隱患的控制管理,實現隱患的預防、發現、控制、處理的閉環管理,同時杜絕設備長期帶病運行,預防各類設備事故的發生,以便為我廠安全生產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特制定此制度,本制度適用所有員工。
二、為促進設備隱患控制管理制度的順利執行,成立以下管理組織組長:副組長:管理成員:各區、科室負責人及專業點檢員
三、管理組織職責
組長:負責設備隱患分級控制的全面工作,對A、B級設備隱患進行跟蹤組織整改、及時上報、跟蹤匯報整改情況和劣化趨勢;
副組長:協助組長安排設備隱患分級控制組織工作,制定隱患控制相關制度和考核細則,組織專項隱患排查和周期性檢查工作,跟蹤C、D級隱患上報、整改和消缺工作;
管理成員:負責本單位所屬區域設備的隱患分級控制工作,制定詳細的隱患排查計劃和整改措施,提供現場隱患數據,為隱患排查工作提供基礎數據和狀態支持;
四、設備隱患的分類
根據隱患嚴重程度、解決難易,事故隱患分為A、B、C、D四個級別:
A類設備隱患:
潛在危險性大,控制難度大,易引發重大設備事故,一旦惡化必定造成長時間停產,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隱患。
B類設備隱患:
潛在危險性較大,較難控制,能引發一般以上設備事故,一旦惡化必須立即停機緊急處理,造成單條生產線停產的隱患或者損壞后可能造成高價值設備損壞或者報廢的隱患。
C類設備隱患:
潛在危險性小,容易控制,一旦惡化會引發設備故障,但不會造成主體生產線直接停產并能夠利用定檢定修機會處理的隱患。
D類設備隱患:
潛在危險性很小,隱患已經得到有效控制,或需進一步觀察劣化趨勢,隱患劣化后不會影響主體設備生產,并具備隨時處理的條件。如各類設備的非關鍵性部件異常。
說明:在備用設備出現故障時,設備隱患等級自動提升一級;設備隱患得到有效控制后,等級相應降低。
五、隱患檢查控制與處理
1、隱患檢查分為:日常點巡檢、計劃檢修檢查、專項檢查、公司、廠級檢查。
2、隱患檢查人員在進行隱患登記和處理過程中,應根據隱患級別,實行分級管理、逐級上報。
3、對檢查出的隱患,要按A、B、C、D級標準及時登記建檔、及時實施監控整改并及時向上級報告,報告的內容主要有:
(1)隱患的現狀及可能產生的原因;
(2)隱患的危險程度及難易程度;
(3)隱患的初步整改方案;
方案的主要內容:a.整改內容;b.采取的措施和方法;c.備件的落實情況;d.負責單位和責任人,e.時間和要求,f.安全措施和標準要求。
4、A類隱患必須立即上報公司并通知主管廠長,由公司級控制,主管廠長按公司要求組織相關人員制定方案;
5、B類隱患由廠級控制,由我廠主管廠長牽頭,并聯系機動部專業科室科長配合,組織相關人員制定方案;
6、C類隱患由科級控制,由我廠綜合科科長牽頭,并聯系機動部專業工程師配合,組織制定處理方案并控制處理。
7、D類隱患由車間或班組指定人員控制,及時處理,禁止設備長期帶病運行。
六、設備隱患匯報流程及要求
1、A類隱患發現時第一時間由當班調度通知機動部領導并通報相關單位,立即采取特護措施,24小時進行監控,適時通報控制整改情況。
2、B類隱患發現時8小時內由當班調度通知機動部,并由專業工程師到場協助制定特護措施和處理方案,計入開平板廠大型設備隱患治理檔案,每日通報控制整改情況。
3、C類隱患發現時由當班調度通知專業工程師,并由其監督我廠的隱患控制處理措施,定期反饋處理結果,落實控制預防措施,每周進行一次統計并報機動部。
4、D類隱患由我廠自主控制處理,每月定期向機動部反饋處理結果。
5、廠內具體上報流程如下:
七、要求與考核
1、設備隱患分級控制管理的主要負責單位是綜合科,其要定期組織召開設備隱患事故分析會,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出考核意見,監督檢查整改措施的完成情況。
2、對C類及其以上級別的設備隱患整改處理后需立即記入相應設備技術檔案,協助主管廠長對相應隱患出具分析報告,制定預防措施報機動部。
3、各科室及生產區域負責人要動員全員參與設備隱患的排查治理,充分調動一線員工的積極性,對A、B類設備隱患及時發現匯報,并妥善處理避免惡性事故發生的班組和個人予以嘉獎100-500元/次。
4、設備管理員每周六向機動部匯報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匯報不及時、不準確的考核50-200元/次,并連帶管理人員。
5、發現隱患刻意隱瞞不報的對責任人及其直接領導處以200-2000元/次的考核。
7、對已經發現的隱患,由于控制處理不當引發事故的,按照事故等級加倍考核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