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儲運工程師崗位職責石油儲運工程師職責任職要求
石油儲運工程師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熟悉與本專業的設計標準規范,熟悉各設計階段本專業的設計內容,熟悉與其它專業的條件關系。能勝任中型項目的專業負責人的工作。
2、對項目的技術標文件進行編制;
3、負責協助經濟人員完成估算、概算、預算和決算等;
4、做為主導專業承擔或逐步承擔項目負責人職責。
任職要求:
1、專業要求:石油及天然氣儲運工程等相近專業;
2、工作年限要求:5年以上的石油庫或煉廠儲運及工藝專業設計工作經驗;
3、能勝任項目前期踏勘、定案、與業主溝通交流等能力;
4、項目實施過程中具備決策、組織、領導和溝通能力,能正確處理和協調與業主、相關方之間及企業內部各專業之間的關系;
5、性格開朗,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責任心;
7、能熟練操作電腦及辦公軟件。
篇2:煤儲運輸煤系統棧橋安全動火方案
一、工程概況
【煤儲運】218火車卸煤間,因施工原因進行技改工程接部位該部工程由我單位施工。
二、施工步驟
?218A火車間清掃、切割、剔鑿、鐵件安裝、灌漿找平。
三、作業前準備
1、人員準備:專職安全監護人員3名、工藝負責人2名、氣割焊工2名、輔助人員8名、。
2、工藝準備:焊接設備3套、空壓機1臺、手推車3臺、三相五線電纜600m、兩相電纜600m、機動三輪車1輛、切割機1套。
三、作業過程
由于218A正處于交接階段、內部設施、設備安裝完畢、在施工過程中應進行成品保護。應先對施工現場進行清掃、打斬。鐵件制作完成后進行焊接作業。專職安全監護人員提干粉滅火器在旁監護,施工完畢后工完場清、安全撤離。
第二部分、安全防護
一、作業前準備
1、施工單位、生產單位、現場負責、監護人員、管理單位、工程、技術消防、安全部門監督人員到現場落實措施,施工單位必須有主管領導為現場負責人。
2、落實動火作業單位與生產單位現象監火人,并對監火人進行交底。
3、特殊工種,進場后須檢查作業人員證件。
4、檢查進入施工區域的監護、施工人員勞保護具是否齊全、穿戴是否整齊。
5、準備好消防器材【配備4具干粉滅火器】動火區域用警示帶與生產區域隔離。
二、作業過程中
1、動火區域巡回檢查,隨時監測有無明火飛濺,及時消除隱患。
2、做好現場安全防護措施,動火點有專人監護。
3、作業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聽從生產單位現場負責人安排。
三、作業過程中
檢查施工現場是否清理干凈,是否留下火種,施工人員是否全部撤離現場。
四、安全防護主要事項
1、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嚴禁吸煙,施工時有專人監護。嚴禁攜帶與作業無關的火種和易燃易爆品進入現場。
2、動火現場15m以內應無易燃易爆物、無積水、無障礙物、便于緊急情況下施工人員迅速撤離。非動火人員不得進入動火現場。
3、?準備工作做完后,施工單位安全小組先自檢,報請儲運中心、安質部等相關中心部門進行聯合檢查,措施單位后,簽字確認,辦理特種作業手續,方可施工。
4、?電焊機等電器設備應有良好的接地裝置,氧氣、乙炔氣瓶應保持5m安全距離、與動火點保持10m安全距離。
5、?施工人員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堅守崗位,施工完畢后清理施工現場。
6、?電焊回路線應在焊接件上:把線及二次線絕緣線必須完好,不得穿過下水井或與其它設備搭接。
7、?室內動火,應將門窗打開,必要時做防爆分析。
8、?動火開始與動火結束后,均要認真檢查條件是否變化,不得留有余火。
***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部
2014年3月12日
篇3:高壓氣瓶儲運安全注意事項
高壓氣體容器不論盛裝或空容器,使用上應注意下列事項:
〈1〉確知容器之用途無誤者,方得使用。
〈2〉高壓氣體容器應標明所裝氣體之品名,不得任意灌裝或轉裝。
〈3〉容器外表顏色,不得擅自變更或擦掉。
〈4〉容器使用時應加固定。
〈5〉容器搬動不得粗莽或發生撞擊。
〈6〉焊接時不得在容器上試焊。
〈7〉容器應妥善管理、整理。
〈8〉操作高壓氣體設備時,應考慮該閥之材料、構造及使用狀況,采取必要之措施以防止過巨之力加諸閥上。
高壓氣體容器不論盛裝或空容器,搬運上應注意下列事項:
〈1〉溫度保持在攝氏四十度以下。
〈2〉場內移動盡量使用手推車等,務求安穩直立。
〈3〉以手移動容器,應確知護蓋旋緊后,方直立移動。
〈4〉容器吊起搬運不得直接用電磁鐵、吊鏈、繩子等直接吊運。
〈5〉容器裝車或卸車,應確知護蓋轉緊后才進行,卸車時必須使用緩沖板加輪胎。
〈6〉盡量避免與其它氣體混載,非混載不可時,應將容器之頭尾反方向置放或隔置相當間隔。
〈7〉載運可燃性氣體時,事前檢測有無漏氣后放行,要備帶滅火器。載運毒性氣體時,同時須檢查有無漏氣后放行,要備帶吸收劑、中和劑防毒面具。
〈8〉載裝容器之載運車輛,應有警戒標志。
〈9〉運送中遇有漏氣,應檢查漏出部分,給予適當處理。
〈10〉搬運中發現溫度異常高升時,應立即灑水冷卻,并同時通知制造廠或供貨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