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技術主管崗位職責潤滑油技術主管職責任職要求
潤滑油技術主管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1、化學、化學工藝與工程、精細化工等相關專業;2、負責潤滑油、切削液項目產品的研發與提升;3、解決客戶及業務部反饋的技術問題,協助促進業務部的市場開拓;4、提供項目研發的方向與目標,具有清晰的技術研發思路,能夠帶領研發團隊快速健康的發展;5、服從公司及上及領導的工作安排;任職要求:1、從事過工業潤滑油、切削液的技術研發3年以上工作經驗;2、熟悉工業潤滑油市場前景與方向,具有獨特的研發策略和模式;3、確立研發產品質量有保證,能夠及時準確解決客戶與業務部反饋的技術問題;4、能夠建立詳細的技術文檔,完善公司技術研發體系并歸檔。
篇2:汽輪機潤滑油防火技術措施
汽輪機油系統的設計、制造和安裝應符合國家有關規范和防火要求。生產現場必須滿足下列要求,否則必須限時整改:
◎汽輪機油系統應盡量減少法蘭、閥門和接頭,除了檢修時必須拆卸的部位采用法蘭連接外,絕大部分應采用焊接結構;
◎汽輪機油系統管路應有足夠多的支吊架,并有一定的伸縮補償,來消除或減少油管路的振動;
◎汽輪機油系統的管道、閥門、接頭、法蘭等部件的承壓等級應高于工作壓力的2倍以上,并且采用鋼制閥門,禁止采用鑄鐵或鑄銅閥門;
◎汽輪機油系統的閥門、法蘭應加裝白鐵皮防護罩,并且法蘭應采用止扣法蘭;
◎油管路與高溫蒸汽管道至少應有150mm的間距,以便采取隔離措施,并且不存在管道與管道的摩擦現象;
◎油管路在安裝時不應存在強力對口現象;
◎汽輪機平臺下及機頭處鋪設的電纜必須采用阻燃電纜,并將電纜孔用防火膠泥嚴密封堵;
◎汽機房應配置足夠數量、使用方便、質量可靠的滅火器材,并定期檢查處于齊全、完好的備用狀態;
◎加強高溫熱體的保溫:汽輪機油系統附近的高溫熱體保溫外必須包白鐵皮,白鐵皮的搭口應咬死,盡量保證嚴密不漏,保證鐵皮表面溫度不超過50℃;
◎嚴格執行檢修過程的防火保安措施:汽輪機油系統動火作業,必須辦理動火工作票,制定安全措施,經有關領導批準,準備好滅火器材并在消防安全人員監護的情況下才允許動工,檢修結束,必須將現場收拾干凈,擦凈油漬,如果有油漏到保溫上,必須更換浸油保溫,檢修后的設備、管道必須進行試壓檢漏,確認沒有問題后,才允許拆除安全措施,注銷工作票;
◎汽輪機運行中要加強運行維護,及時消除火災隱患的安全注意事項:
◎運行過程中嚴密監視機組振動、軸向位移、汽輪機轉速、汽缸膨脹、潤滑油溫度、軸承溫度等參數,發現異常,立即查出原因予以消除;
◎加強對汽輪機油系統的巡檢:包括管路的晃動情況、支吊架是否牢固、閥門、法蘭、接頭有無漏油滲油,發現油漬,及時把油漬擦除,并設法查明泄漏點,及時匯報有關領導;
◎運行人員要經常觀察汽輪機回油窗,質檢人員要定期進行油質化驗,發現油中有水,及時濾油。
◎加強消防管理,建立完善的消防責任制,對各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運行人員和檢修人員進行消防知識培訓,每個人都應掌握各種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定期進行消防演習,提高每個人的消防意識;
發生油系統火災的主要原因
◎油管路漏油到主蒸汽管道等高溫熱體上,引起火災;
◎油管路支吊架不合適,油管路長期摩擦、晃動,造成焊口裂開或相互摩擦漏油,引起火災;
◎汽輪機超速,油壓升高超過油管路、閥門、接頭等承壓等級,造成壓力油大量噴出,引發嚴重火災;
◎檢修過程中油漏到保溫內沒有更換保溫,造成浸油保溫著火,進而引發油系統著火。
篇3:汽輪機潤滑油系統調試技術措施
1.目的及適用范圍
通過調整試運,使潤滑油系統、頂軸油系統及盤車裝置運行正常。滿足機組的啟、停要求,運行安全平穩。
本措施適用于國電陽宗海電廠三期擴建工程2×300MW機組潤滑油系統的調試。
2.系統概述
潤滑油系統主要用于向汽輪發電機組各軸承提供潤滑油,向保安部套提供壓力油,向發電機密封油系統提供密封用油以及為頂軸裝置提供油源。潤滑油系統由交流潤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溢油閥、冷油器、主油箱、畜能器、交流電動排煙風機及潤滑油供排油管路系統等組成。機組正常運行時交流電動主油泵經冷油器后向整個潤滑油系統及發電機密封油系統供油。機組啟、停機過程由交流潤滑油泵向整個潤滑油系統、頂軸油系統、盤車裝置及發電機密封油系統供油。當交流潤滑油泵無法工作時可以由直流事故油泵向系統供油,確保機組安全。
頂軸油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機組在低速轉動時磨損軸瓦。頂軸油系統由頂軸油泵、過濾器、分流器、單向閥、節流閥及頂軸油供排油管道構成。該系統的油源取自潤滑油冷油器出口,其回油和潤滑油回油一起流回主油箱。盤車裝置為低速電動盤車,轉速為4.10r/min,可就地操作,也可以遠方操作。
2.1交流潤滑油泵:
轉速:3000r/min?流量:2200l/min
壓力:0.52MPa?功率:45KW
2.3直流事故油泵
轉速:1750r/min?流量:1550l/min
揚程:32m?功率:15KW
2.4頂軸油泵
型號:PVH98型,德國進口
壓力:16MPa?流量:大于190l/min
轉速:1480r/min?功率:75KW
2.5畜能器
50L共4只,充氮壓力:0.19MPa
2.6盤車裝置
型式:電液操縱擺動齒輪切向嚙入式自動低速盤車
型號:PC-22/4.10型?轉速:4.10r/min
功率:22Kw
3.職責分工
3.1建設單位:參加試運各階段工作的檢查協調、交接驗收、竣工驗收的日常工作;處理試運過程中設備問題和備品配件的供應;組織試運質量驗評。
3.2生產單位:在試運啟動時,負責單機試轉完成后的系統設備代管、監控、啟停、運行調整及事故處理。負責汽機潤滑油系統試運設備啟動前檢查維護工作,根據調試方案、措施及運行規程在調試單位的組織指導下完成汽機潤滑油系統的啟停操作、運行監控。負責提供試運所需要的合格透平油。
3.3施工單位:負責組織完成汽機潤滑油系統的分部試運單機試運及單體調試工作,負責試運設備維護、消缺、檢修及試運現場安全工作。配合調試單位完成汽機潤滑油、頂軸油、盤車系統的聯鎖、保護及性能試驗。
3.4調試單位:參加汽機潤滑油系統的分部試運單機試運工作,負責組織完成啟動試運過程的分系統及整套啟動試運調試工作,編制項目調試報告和機組啟動試運調試工作總結。
3.5設計單位:負責必要的系統設備、功能設計修改,及時提供設計變更通知。
3.6監理單位:負責按相關質量規程及項目監控點計劃進行機組本項目的質量監理。
3.7制造廠:負責按合同規定進行技術服務和指導,完成系統裝置內部調試及功能投用。保證所供設備性能。及時提出消除設備缺陷的意見和措施,并配合缺陷消除工作。
4.編制依據
4.1云南省電力試驗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電力研究院《國電陽宗海電廠三期擴建工程2×300MW機組調試大綱》(YDSY.ZY.TS(YZH3)-01-2006)。
4.2云南省電力設計院圖紙:熱力系統圖(F0313S-J0202-02)。
4.3東方汽輪機廠N300-16.7/538/538-9型汽輪機運行說明書(D300N-000106ASM)。
4.4東方汽輪機廠《汽輪機潤滑油系統說明書》(D300S-000152BSM)
4.5東方汽輪機廠《FQ-5-250-1型切換閥使用說明書》(M765.*03ASM)
4.6東方汽輪機廠《套裝油管路說明書》(D300S-605000BSM)
4.7東方汽輪機廠《冷油器說明書》(D300N-720000GSM)
4.8東方汽輪機廠《頂軸裝置說明書》(D300N-601000ASM)
5.引用標準
5.1《火力發電廠基本建設工程啟動及施工驗收規程》(1996年版),電力部電建[1996]159號文頒發。
5.2《火電工程啟動調試工作規定》電力部建質[1996]40號文頒發。
5.3《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火電工程調整試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2006年版)》。
5.4《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火電機組達標投產考核辦法(試行)》?國電集工[2004]125號。
5.5《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火電機組達標投產考核辦法(試行)條文說明》工[2005]24號。
5.6《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第一部分:火力發電廠)電力行業標準DL5009.1-20**?國家經貿委發布20**年10月1日實施。
5.7《火電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汽機篇(1998年版),電力部電綜[1998]145號文頒發。
5.8《300MW機組汽機運行導則》電力部,DL/T609-1996。
5.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L-TSA汽輪機油(GBH120-89)。
6.應具備條件及準備工作
6.1設備及系統按要求安裝完畢,并經檢驗合格,安裝記錄齊全。
6.2系統內監測表計齊全,各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經熱工調試合格,動作靈活可靠。
6.3油箱安裝后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過承壓試驗且無泄漏。
6.4交流潤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油煙風機、頂軸油泵、盤車裝置等經單體試運轉證明旋向正確、運行可靠。
6.5主油箱內潤滑油油循環完畢,油質合格,系統油管道無泄漏,機組各軸承進口已加裝100目的臨時濾網,且循環4小時后拆下檢查無明顯硬質雜物。
6.6油箱已經注油至最高油位,油質合格(破乳化時間≤60min,水分≤0.2,顆粒度≤NAS8級)。
6.7準備了足夠的補充油。
6.8畜能器充氮壓力達0.19MPa
7.作業程序
潤滑油系統的調試在鍋爐蒸汽吹洗前完成分系統調試工作。
7.1主油箱油位試驗
7.1.1用手上、下活動油位計指示桿,觀察油位計浮筒及指示桿動作應平穩,無卡澀現象。
7.1.2用鋼尺測量油箱液面至油箱上蓋距離,換算為油位計指示值后應與指示值相符,否則應進行調整。
7.1.3調整好的油位計指示應滿足設計量程。
7.1.4用手撥動油位計指示針,當升高油位計至+100mm時,應有“主油箱油位高”報警信號發出;降低油位至-100mm時,應有“主油箱油位低”報警信號發出。
7.2潤滑油壓的調整試驗
啟動交流潤滑油泵,潤滑油溫達38℃后,調整潤滑油供油母管上的溢油閥,使潤滑油母管壓力為0.18MPa。
7.3頂軸裝置的調整試運
7.3.1打開濾油器進口閥門,引入潤滑油。
7.3.2用手盤動聯軸器,檢查頂軸油泵轉動是否正常。
7.3.3關閉所有節流閥,同時將溢流閥開到最大開度。
7.3.4檢查泵進口壓力是否建立,汽輪機供油系統中交流潤滑油泵應正常供油。
7.3.5啟動頂軸油泵,檢查其運行應無泄漏,振動符合要求。
7.3.6調整溢流閥,整定頂軸油泵出口壓力至16MPa。
7.3.7軸頂起前用千分表抵觸軸頸上部測量位置,然后開啟單向節流閥,逐個調整各軸頸的分管頂起油壓為8~13MPa,頂起高度為0.02~0.05mm,并對各頂起油壓、軸頸的頂起高度作好記錄。
7.3.8各軸頸頂起高度調整完畢,確認合格后,即可投入盤車裝置,并觀察盤車裝置及汽輪發電機轉子轉動應正常。
7.4頂軸油系統聯鎖保護試驗
以頂軸油系統的兩臺頂軸油泵分別作為運行泵和備用泵,試驗確認運行泵發生故障停機時,能聯鎖啟動備用泵。機組轉速降到2000rpm時,頂軸油泵自動投入。
7.5盤車投運調試
調試前啟動交流潤滑油泵及頂軸油泵,系統的潤滑油壓、頂軸油壓已經建立且壓力合格。當機組轉速下降到0r/min時將聯鎖自動投入盤車。
8.質量標準及記錄
8.1質量標準見見附錄1、2:調試質量檢驗評定表
8.2原始記錄見附錄3:原始記錄表
9.安全措施
9.1分工明確,統一指揮,堅守工作崗位。
9.2非工作人員不準擅動試運設備,無關人員遠離待啟動設備。
9.3試運時,對任何承壓部件缺陷,滲漏處不得隨便處理。需辦理工作聯系單。
9.4在處理缺陷時,必須切斷電源,確保安全檢修清理。
9.5帶電后不準亂動各種儀表,開關和按鈕。
9.6試運設備周圍用明顯標識帶圍出。
9.7經常檢查潤滑油泵工作情況,潤滑油系統不應有泄漏。
9.8在汽輪機工況變化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油溫、油壓變化情況。
9.9濾網前、后壓差有明顯增大時,應聯系檢修人員清掃濾網。
9.10經常檢查主油箱油位應在合格范圍內,否則應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