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長管機工操作規程

長管機工操作規程

2024-07-24 閱讀 2760

一、纏繞前

1、檢查工裝夾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工作前必須穿好防護用品,戴好防毒面具。

二、纏繞與烘焙

1、纏繞時必須開動通風機。

2、往復連續纏繞時,要按要求適當調整好加熱器的距離。

3、纏繞后取下浸膠槽,放下保溫擋板,調整好加熱器距離。

4、應在長管轉動情況下進行固化處理,固化處理10~20分鐘后,關閉通風設備

三、烘焙后

1、關閉電熱電源,打開保溫擋板。

2、冷卻到不燙手時停車,取下制品,切斷一切電源。

篇2:臨長管理處交通安全方案范本

衡炎高速公路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的一段重要交通要道,交通流量相當大,因此光纜施工、交通安全至關重要。

一、交通管制方案及維護措施

1、嚴格按《公路養護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GH30-2004進行作業,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和操作規程訓練,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高速公路上進行養護作業的員工,必須著標志服、帶標志帽,掛牌上崗,不得任意橫過公路。

2、上路作業前夕,各施工承包人必須按有關規定到交警、路政等部門辦理好各種上路作業手續,嚴格按照交警和路政部門的作業安全要求進行現場作業。

3、夜間或白天能見度不良時應設置數量足夠且醒目的施工警示牌,在施工路段應設置警示限速、禁行等各種交通標志,以及采用錐形反光路標隔離上下行車流,嚴格控制交通流向。

4、在施工區一側設置警告區、上游過渡區、緩沖區、工作區、下游過渡區和終止區。警告區長度不得小于1600m,警告區內設置前方施工標志,限速標志,向左改道標志等。上游過渡區最小長度為90m,設置向左行駛標志。緩沖區最小長度為50m,作業區的長度一般根據施工需求而定,下游過渡區最小長度為30m,以上標志的具體設置位置見《施工安全設施設置示意圖》。

5、每個管制區端頭,安排2-3個交通安全員協助交警、路政管理維護好通車線路,除施工車輛外,其它車輛嚴禁進入施工區域。

6、施工作業人員必須著反光標志服,作業機械必須按標準涂以桔黃色,且按標準安裝黃色警示燈。

7、施工現場兩頭設置專職交通管制人員,建立工地移動式值班室,防止外來車輛進入施工區域,特別是通車路幅的交通維護。通過手機等通訊方式進行交通管制員間的聯系,確保通車順暢、施工安全。

8、大霧天氣,禁止上路進行養護生產作業。

9、交通管制安全管理辦法,交通標志平面布置示意圖見附件。

二、人員安排

為確保該養護項目在合同工期內完工,我部施工隊進行施工,安排交通管制現場交通維護:1人,交通標志轉運1人。

三、施工時間安排

在施工期間,我司嚴格按照安全作業規程及交警和路政部門的作業安全要求進行現場作業,確保在施工期間不出現安全事故,圓滿完成其施工任務。

項目計劃開始時間計劃完成時間

1.施工準備2013.11.162013.11.20

4.施工安裝2013.12.202013.12.30

4.1外場基礎管線2013.12.202013.12.30

4.2外場設備安裝2013.12.202014.01.04

4.3室外設備安裝2014.01.052014.01.10

5.系統調試與聯調2013.12.302014.01.12

6.測試及交工驗收2014.01.132014.01.16

7.試運行及缺陷責任期試運行3個月,缺陷責任24個月

四、實施養護工程施工的安全保障措施

1、從組織機構上保證安全生產

為了加強項目的安全生產工作,規范施工人員的行為,營造良好的安全施工環境,出臺安全管理辦法,與施工班組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和工程安全生產合同。按要求建立職業健康安全體系并使其良好的運行。

班組設一名專職安全員,對有安全隱患作業點進行監督,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2、施工人員安全教育和管理

(1)經常開展安全生產教育,經理部每月、作業隊每周召開一次安全生產例會,總結上季(月、周)安全生產情況,布置下季(月、周)安全生產措施,并在例會上學習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2)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搞好施工安全,對于施工現場危險區域設立了明顯的警戒標志或安全護欄,拌和場工作人員要求配戴安全帽,對于技術工人要求不超過45歲,且經體檢合格后方才能進入施工現場。作業工人統一著裝施工。

(3)遇路面換板施工及障礙物堆放處,均設置帶有照明設備或貼有反光膜的安全標志,設置保護設施,以保護路人與車輛的安全。

(4)配備必要的交通,通訊設施,加強對突發事故的處理能力。

3、周邊環境安全保護措施

(1)沿線水電設施安全注意保障,施工現場布置要符合防火、防爆、防洪、防雷電等安全規定及文明施工的要求。

(2)危險地點應懸掛規定標牌,施工現場設置大幅安全宣傳標語。

(3)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嚴格按照安規執行。

4、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措施

(1)各種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和車輛駕駛員,必須取得操作合格證,不準操作與證不相符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對機械操作人員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

(2)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本機說明規定,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

(3)駕駛室或操作室要保持整潔,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酒后操作機械,嚴禁機械帶病運轉或超負荷運轉。

(4)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停放時,要選擇安全的停放地點,夜間有專人看管。

(5)用手柄起動的機械應注意手柄倒轉傷人。向機械加油時要嚴禁煙火。

(6)嚴禁對運轉中的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調整等作業。

(7)指揮施工機械作業人員,必須站在可讓人了望的安全地點,并應明確規定指揮聯絡信號。

(8)使用鋼絲繩的機械,在運轉中嚴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觸鋼絲繩,用鋼絲繩拖、拉機械或重物時,人員應遠離鋼絲繩。

(9)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問題,按照“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處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

5、交通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經常組織機動車駕駛人員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條例》,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識。所有駕駛員及機械操作手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嚴禁無牌無證車輛上路,嚴格車輛管理制度,對所有在施工現場施工的車輛進行登記造冊備案。

樹立項目經理部人人講安全,個個抓安全,上上下下樹立安全意識,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從而保證項目的安全工作萬無一失,不發生任何安全事故,以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

施工安全設施設置示意圖:

篇3:隧道套拱長管棚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1、套拱安裝

1.1、作業前,必須對工作現場環境、行駛道路、架空電線、建筑物以及構件重量和分布等情況進行全面了解。

1.2、遇有六級及以上大風或大雨、大雪、大霧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作業。

1.3、鋼絲繩采用編結固接時,編結部分的長度不得小于鋼絲繩直徑的15倍,并不得少于300mm,其編結部分應捆扎細鋼絲。采用繩卡固接時,數量不得少于3個。

1.4、每班作業前,應對鋼絲繩所有可見部分以及鋼絲繩的連接部位進行檢查。

1.5、操作人員在進行起重機回轉、變幅、行走和吊鉤升降等動作前,應鳴聲示意。

1.6、起重作業時,重物下方不得有人停留或通過。

1.7、重物提升和降落速度要均勻。嚴禁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動。左右回轉動作要平穩,當回轉未停穩前不得作反向動作。對有可能晃動的重物,必須栓拉繩。

1.8、焊工必須由持有特殊工種證的專職焊工操作,作業時必須戴工作帽,穿工作服、膠底鞋,戴電焊手套、面罩、防護眼鏡等防護用品,以防灼眼和燒傷。

1.9、拱架吊裝時應有專人指揮,必須安放穩固后方可松卸吊裝繩,安裝時必須加派專人保護,防止拱架傾覆。

2、澆注套拱

2.1、鋼管腳手架連接材料應使用扣件,接頭應錯開,螺栓要緊固。立桿底端需使用立桿底座。

2.2、腳手板要鋪滿、綁牢,無探頭板,并要牢固地固定在腳手架的支撐上。腳手架的任何部分均不得與模板相聯。

2.3、腳手架要設置欄桿。敷設的安全設施應經常檢查,確保操作人員和小型機械安全通行。

2.4、腳手架上的材料和工具要堆放整齊,積雪和雜物應及時清除。有坡度的腳手板,要加設防滑木條。

2.5、拆除腳手架時,周圍應設置護欄或警戒標志,并應從上而下地拆除,不得上下雙層作業。拆除的腳手桿、板應用人工傳遞或吊機吊送,嚴禁隨意拋擲。

2.6、用機械吊運模板時,應先檢查機械設備和繩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吊后下面不得站人或通行。模板下放,距地面1m時,作業人員方可靠近操作。

2.7、高處作業應將所需工具裝在工具袋內。傳遞工具不得拋擲或將工具放在平臺和木料上,更不得插在腰帶上。

2.8、在用斧錘作業時,應照顧四周和上下的安全,防止誤傷他人。斧頭刃口處應配刃口皮套。

2.9、拆除模板時,應制訂安全措施,按順序分段拆除,不得留有松動或懸掛的模板,嚴禁硬砸或用機械大面積拉倒。拆下帶釘木料,應隨即將釘子拔掉。

2.10、拆除模板不得雙層作業。3m以上模板在拆除時,應用繩索拉住或用起吊設備拉緊,緩慢送下。

2.11、使用振動機前應檢查電源電壓,輸電必須安裝漏電開關,保護電源線路是否良好,電源線不得有接頭,機械運轉是否正常,振動機移動時,不能硬拉電線,更不能在鋼筋和其他銳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斷電線而造成觸電傷亡事故。

2.12、振動器使用時,震搗手要穿膠靴戴膠手套。

3、鉆孔

3.1、作業前,應檢查鉆具、推進機構、壓氣系統、風管及防塵裝置等,確認完好,方可使用。

3.2、鉆孔用腳手架,工前應檢查,不符合腳手架規程要求的拒絕使用。在施工中,應設專人對腳手架進行檢查維護,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3、作業時,應先開動吸塵機、隨時觀察沖擊器的聲響及機械運轉情況,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檢查,并排除故障。

3.4、開鉆時,應給充足的水量,減少粉塵飛揚。作業中,應隨時觀察排粉情況,尤其是鉆下向孔時,應加強吹洗,必要時應提鉆強吹。

3.5、鉆進中,不得反轉電動機或回轉減速器,應避免鉆桿脫扣。

3.6、加接鉆桿前,應將鉆桿中心孔吹洗干凈,避免污物進入沖擊器。對不符合規格或磨損嚴重的鉆桿不得使用,已斷在孔內的鉆桿,應采用專用工具取出。

3.7、鉆孔時,如發現鉆桿不前進而不停跳動,應將沖擊器拔出孔外檢查;當發現鉆頭掉下硬質合金片時,對小塊碎片應采用壓縮空氣強行吹出,對大塊碎片可采用小于孔徑的桿件,利用黃泥或瀝青將合金片從孔中粘出。

3.8、發生卡鉆時,應立即減小軸推力,加強回轉和沖洗,使之逐步趨于正常。如嚴重卡鉆,必須立即停機,用工具外加扭力和拉力,使鉆具回轉松動,然后邊送風邊提鉆,直至恢復正常。

3.9、作業完畢后,應將鉆機停放在安全地帶,進行清洗、潤滑。

4、管棚安裝、注漿

4.1、安裝管棚時,鋼管下方及挖掘機回轉半徑內禁止站人,且要有專人指揮。

4.2、回轉時,注意臂桿高度及回轉半徑,不要碰到洞壁或其它物體。

4.3、輸送管道應有牢固的支撐,盡量減少彎管,各接頭連接牢固,管道上不得加壓或懸掛重物。

4.4、作業前,應先用泵將濃石灰水或石灰膏送入管道進行潤滑。

4.5、起動后,待運轉正常始能向泵內放砂漿。灰漿泵須連續運轉,在短時間內不用灰漿時,可打開回漿閥使灰漿在泵體內循環運行,如停機時間較長,應每隔3~5min泵送一次,使灰漿在管道和泵體內流動,以防凝結而阻塞。

4.6、工作中,經常注意壓力表指示,如超過規定壓力應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故障。

4.7、應注意檢查球閥、閥座或擠壓管的磨損,如發現漏漿應停機檢查修復或更換后,方可繼續作業。

4.8、故障停機時,應打開泄漿閥使壓力下降,然后排除故障。灰漿泵壓力未降到零時,不得拆卸空氣室、壓力安全閥和管道。

4.9、作業后,應對注漿泵進行全面清洗和作好場地清潔工作,并

拆洗過載安全閥橡膠球后,變換其安裝位置,以保持均勻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