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電梯維修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電梯維修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24 閱讀 7364

一、總體要求

l.安全帽的充分使用。

2.安全帶的充分使用。

3.出入口安全欄桿設置。

4.禁止帶電作業。

5.在活動部位內作業時必須先切斷電源。

6.共同作業時的聯絡信號與大聲復述。

7.在底坑內作業時必須先切斷底坑急停開關。

8.明火作業時必須采取防火措施。

二、安全基本注意事項

在現場從事工作的作業員,必須遵守下述安全基本注意事項。

(1)現場的規定限制事項:

(a)應遵守在作業現場中規定的事項或用戶要求。在無法確保自己安全的場合,應向上級報告并接受其指示。

(b)應參加早禮(即早會)或班前會。但由于身體狀況不好或睡眠不足等而不適應從事工作時,可以提出申請。

(c)要做好作業現場的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等工作。

(d)要進行動火作業時,事先必須獲得甲方允許,作業過程中必須按規程操作,作業后也必須小心在意現場環境,以防止火災、爆炸等重大事故發生。

(e)應避免不安全的行為,為了消除不安全狀態等潛在隱患,共同作業人員問應積極地合作、相互提醒、督促。

(f)發生事故或發現事故時,即使與自己無關也應該無條件地立即報告上級。

(2)個人的安全注意事項:

(a)著裝要整齊、規范、戴作業帽及根據作業現場情況戴安全帽,使得既安全又便于作業。

(b)吸煙應在設有放置煙頭容器的指定吸煙場所內,不能叼著香煙作業或步行。

(c)人字梯、梯子等使用前應檢查其安全可靠性,不能使用不安全的產品。

(d)應遵守“禁止進入”等安全標志的指示。

(e)不要在易滑倒或落下的物體上行走或逗留。

(f)在2米以上的高空作業時,必須用安全帶;且要有效使用,以防止墜落。

(g)不要站到產品或經臨時焊接的物件上,也不要在上面堆放雜物。

(h)應預先對當月的作業范圍、順序、進度、方法等進行組織安排,不要僅僅根據自己的判斷或根據第三者的言行來進行作業。

(i)指示或聯絡信號,應充分考慮照明、噪音、能見度等因素,切實進行傳達。此外,應進行互相復述確認。

(J)用手舉物或搬物時,應注意安全。

(k)嚴禁從3米以上的高空處片下拋擲物體。

(l)嚴禁酒后作韭、帶病作業、疲勞作業。

(m)駕駛機動車時須取得駕駛證,遵守交通規則.小心駕駛。

(3)工具的使用

(a)在使用工具或器具之前,應先進行檢查,確認是否安全。

(b)不能拆取裝在工具、器具或設備的安全裝置,或損壞后繼續使用。

(c)電動工具應在裝上漏電保護開關及根據需要接地線之后再使用。

(4)駕駛證、資格證(操作證、電工證、焊工證等)的攜帶在從事需要法令規定的駕駛證、資格證等時,應攜帶上能證明資格等的駕駛證及資格證。

(5)特別事項(禁止給用戶帶來麻煩)

(a)絕對不能有對用戶帶來麻煩的行為

(b)應保護工作環境。

(c)應遵守交通規則。

(d)作業前及作業中不能飲酒。

三、服裝和保護用具

作業中應穿戴工程本部指定的工作服、工作帽、安全鞋及根據作業需要佩戴安全帽、安全帶,同時根據備作業的情況對應使用以下的保護用具。適用作業保護器具

焊接、氣割作業焊接面罩、遮光眼鏡、焊接用皮手套

鑿、鏨、鉆孔.保護眼鏡、手套、防塵口盤(操作旋

用砂輪磨削等粉轉沒備不得戴手套)

塵大量發生的作業

搬運重物作業帆布手套

噴漆作業有機氣體口罩

四、防止墜落、落下危險

在2米以上的高空進行有可能會墜落、落下的作業時,務必要遵守下述各項:

(1)應設置腳手架的作業平臺。

(2)應在作業平臺的端部、開口部位等處設置圍欄、覆蓋物。

(3)在以下場合應使用安全帶。

(a)在開口部及周邊(包括在電梯轎頂上防護欄以下位置)的作業。

(b)腳手架的搭建、變更、拆除作業。

(c)在腳手架(作業平臺)上的作業。

(d)由于作業的需要而不得不進行上下交叉作業。同時應采取防止材料、工具等落下的可靠措施。

五、防止臨時用電危險

為了防止用電導致的災害或事故.應遵守以下各項:

(1)禁止帶電操作。

(2)對作業電源,應從規定的地方接電,設置可以上鎖的帶有漏電保護開關的專用配電箱。

(3)專用配電箱的漏電保護開關必須在作業前通過漏電試驗按鈕試驗確認其是否正常。

(4)作業中合上與切斷電源開關時,所有作業者一定要互相進行聯絡,經確認之后再操作。

(5)電動工具、電氣機械設備及移動電線(通稱臨時電纜或稱為作業用電線)等,應確保其內部金屬線無裸露及絕緣部沒有老化損傷。

(6)進行通電回路的檢查、修理等作業時,必須切斷電源,隨即在電源開關處掛上“檢修中(保養中),嚴禁合閘”的標志牌。

(7)不能在潮濕場所或用濕手操作開關、電動工具及電氣機械設備等。此外,在雨天或夏季出汗時,也容易觸電,故應十分小心。

(8)在開關處,應裝上適合回路容量的保險絲或過流保護開關,更換保險絲時,一定要先切斷電源。

(9)井道行燈照明應使用交流36伏或以下的安全電壓,電線不得裸露。

(六)吊裝作業

(1)人員的配置

吊裝時,應配置持有吊裝作業上崗證的人員。

(2)掛重物方法

(a)作業時,應留意吊裝物的重量、重心、掛重物的方法、物體的吊法、導向等。

(b)使用吊裝用具的方法

①應準備與重物的重量相適應的鋼絲繩、鏈條及輔助工具等,并確認其有無損傷。

②吊裝鋼絲繩的掛法有兩種,即用繩眼孔掛入吊鉤及在重物處將繩穿過繩眼孔。

(3)手動葫蘆作業

(a)手動葫蘆的額定負荷應大于被吊物重量。如果是有可能受到沖擊的作業,應使用荷重的4倍以上容量的手動葫蘆。

(b)大樓的吊鉤懸吊點及滑輪的強度應足夠。

(c)要移動已吊起的物體時,應從后面推,而不能往自己跟前拉。

(d)手動葫蘆應在垂直方向上使用。

(e)不能站到正在搬運吊起之中的物體上方或鉆入到其下方。

(f)手動葫蘆的鏈條、索具卸扣等的安全系數應在5以上,且應沒有磨損、變形、裂紋等。

(g)應使用吊鉤處有防脫鉤裝置的手動葫蘆及滑輪。

(h)葫蘆下吊鉤的吊掛鋼絲繩掛法為將繩的眼孔掛入吊鉤或在重物處將繩穿過繩孔。

(i)使用葫蘆時不能將物體吊到半空就任由其吊著不加處置,甚至離開現場。

(k)安裝注意事項

①葫蘆裝上吊鉤時可并用麻繩與人力。

②在開口處輔上腳手架板一定要使用人字梯等。

③一定要使用人字梯等,且人字梯一定要支撐好,不能移動。

(七)維修作業安全規范

1、一般準則

(1)除了安裝和維修作業工藝中明確記載的作業以外,不得只由單個作業員進行。

(2)進行井道作業時,需使用井道照明燈。

(3)進入或退出轎頂時,應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項:

(a)出入轎頂前要清潔鞋底(特別是油污等),防止足下打滑。

(b)出入轎頂時,嚴禁蹬踏轎頂電氣箱及鏈輪連桿。

(c)進入轎頂作業時,必須關閉廳門。

(d)一人進入轎頂操作必須是兩年以上的熟練工人。否則,必須有工作兩年以上的熟練工人在旁指導。

(e)在轎頂作業時,必須按下急停按鈕。

(f)操作電梯運行時要站在轎頂板上,扶穩以外或撐架等凹凸不平位置進行操作。

(g)電梯快車運行時嚴禁進行檢查或作業保安全的情況下可進行檢查,但不得作業。

(h)不能站在轎架上橫梁上運行電梯。

(i)進入或退出轎頂時應充分注意第三者。使用轎頂檢修燈,電筒等,以確保上下時有足移的亮度。

(4)轎頂的進入退出的方法

(a)進入轎頂的步驟:

①電梯正常運行至次高層或以下的任何一層停止。

②置轎內檢修狀態,一人慢車運行電梯使其超平層300~400mm。且轎頂電阻箱平面應與上一層廳外地坎面的高度差在±500mm內。(注意:如不能滿足此要求時,必須兩人必上配合進行,即一人在轎內開電梯,另一人在上一層一邊觀察.一邊保持聯絡.再進入轎頂。)

③按下檢修燈開關。(無次開關時,此項操作取消)

④離開轎廂,關閉廳門。

⑤在上一層、打開演梯廳門,打開廳門時要特別注意確認轎廂的位置,保持廳門開啟狀態。(注意:兩臺以上電梯時,不要開錯另一臺梯廳門。)

⑥按下急停按鈕,小心進入轎頂。

⑦進入后,開著轎頂照明,站好位置后才能關閉廳門。

(b)退出轎頂的步驟:

①將電梯運行至易于出轎頂和便于從下一層進入轎廂的位置,即停止位置是下一層平層±300~400mm,且轎頂電阻箱平面應與上一層廳外地坎面的高度差在±500mm內。

②打開廳門,保持廳門開啟狀態。

③收拾好工具什物放置在廳門外安全位置,放置好轎頂操縱器。

④恢復轎頂檢修開關(轎內檢修位置)及門止動開關。

⑤按下急停按鈕,關掉轎頂照明。

⑥退出轎頂,恢復急停按鈕,關閉廳門。

⑦退出轎頂后要清潔鞋底及樓面。

⑧從下一層進入該梯轎廂。

⑨慢車運行電梯至平層,恢復正常運行。

(5)進入或退出底坑必須遵守下述安全注意事項:

(a)出入底坑前要清潔鞋底(特別是油污等),防止足下打滑。

(b)嚴禁進入(爬出)底坑時踩踏液壓緩沖器。

(c)嚴禁手握廳門邊及隨行電纜攀爬。

(d)如井道與鄰梯相通,則要特別小心。嚴禁踏出本梯主軌底以外的范圍作業。

(e)無底坑爬梯而且無梯子時,嚴禁進入底坑。

(f)進入底坑作業后,必須按下急停按鈕后關閉廳門。

(g)一人進入底坑操作必須是工作兩年以上的熟練工人。否則,必須有工作兩年以上的熟練工人在旁指導。

(h)應先確認坑內有無異常氣味,然后再進入底坑。

(6)底坑作業的進入退出辦法基準。

(a)進入底坑辦法:

①在基站廳門設置“電梯例行保養中,禁止進入”防護欄桿。

②將電梯正常運行至次低層。

③檢修狀態下運行電梯,使電梯超(欠)平層300~400mm,然后按下操縱箱內的急停開關。

④按下檢修燈開關(無此開關時,此項操作取消)。

⑤離開轎廂,關閉廳門。

⑥在最底層打開廳門,使廳門呈完全打開狀態。

⑦底坑有安裝爬梯時則利用底坑爬梯小心進入。穩定重心時,可借助地坎槽(用手)和緩沖器混凝土墩(用腳)。

⑧底坑如果沒有安裝爬梯則要借助梯子或人字梯。

⑨打開底坑照明開關。按下底坑急停按鈕。

⑩關,廳門或在開口部設置安全護欄。

(b)退出底坑辦法:

①在底坑利用廳門內部開門拉繩將廳門鎖打開,使廳門呈完全打開狀態。

②先把工具等什物放置在廳外。

③恢復急停按鈕,關閉底坑照明。

④利用爬梯或梯子退出底坑。

⑤關閉廳門。

⑥將鞋底及樓面清理干凈,將基站的防護欄桿收起。

⑦在次底層進入轎廂,恢復電梯正常運行。

(7)避免在轎頂與轎內同時作業。

(8)轎頂與轎內都有作業員時,不要進行到最頂層的快車直達運行。不得已而需進行快車運行時,上行時應運行到次頂層,在該處暫時停下之后,轉到慢車運行,進行聯絡復唱,確認安全后再運行。但運行操縱者應該保持可以隨時斷開急停開關的姿勢。

(9)井道為通井時,嚴禁站在通井的中間梁上進行作業。

(10)轎頂或轎內有作業員時,不能讓其他人乘搭。

(11)禁止在機房內及作業中吸煙。但在休息時要吸煙的話,應在用戶指定的吸煙場所吸煙,吸完后應熄滅煙頭.煙頭不準隨意丟棄。

(12)作業結束時,應對各個部位進行清理、檢盤,確認過沒有異常之后,再鎖上機房門。

2、機房作業

機房作業時,應遵守下述各項要求:

(1)在活動部、旋轉部周圍作業時,為了避免被卷入或被夾住,應裝上蓋板、護欄等來進行保護,同時禁止使用手套或抹布進行作業。

(2)在開口部附近作業時,應防止將物件碰落井道。

(3)機房電氣柜的蓋板在非作業時應該蓋上,拆下時應從上部開始,裝上時應從下部開始。

(4)機房控制柜、主機及限速器等設備的項部不能放置物品。

3、轎頂作業

轎頂作業(包括轎頂運行)應遵守下述各項:

(1)轎頂作業時應轉換成“轎頂運行”,作業時應先斷開急停開關。

(2)轎頂離開防護欄保護范圍的作業應使用安全帶。

(3)為了不讓工具從轎頂上掉下,應將工具箱放在較穩定的地方,將工具都放在工具箱內,且作業中應小心使用。

(4)越過轎頂橫粱時,應確認腳底下的安全,抓住橫梁、扶手、鋼絲繩等,用穩定的姿勢進行上下移動,移動時轎廂應不準運行。

(5)嚴禁從轎頂移動至其他轎頂。

(6)井道作業應順著下行方向進行。

(7)運行過程中,頭、手及身體不能探出轎頂邊外,應采取穩定的姿勢。(應小心注意不要讓對重塊、隔磁板或撐架等碰傷頭手及身體。)

(8)轎廂運行時,應斷開“門機開關”或“門機閘刀開關”。

(9)運行電梯時原則上應慢車運行。運行操作員應聽從作業責任者的指示,站在能確認到作業者作業姿勢安全的位置,并隨時采取能停止電梯運行的準備姿勢。

(10)應事先確認身體的位置及動作的范圍,以避免在運行過程中頭、手、腳碰到鋼片帶、轎頂反繩輪輪或鋼絲繩(吊掛比非1:1時),防止被卷入。

(11)應先確認過頭頂上方的情況后再運行,以免頭部碰到頂部。

(12)由于調查異常聲音等而不得不進行高速運行時,應充分進行大聲聯絡復述。要求共同作業者果取可阻緊急停止電梯運行的姿勢之后,再開始運行。盡量避免進行一直開到端站的全程站直駛運行。

(13)從轎頂打開廳門時應慢慢打開,確認廳外附近有沒有第三者。打開廳門時,應注意身體的平?及腳底下的狀況,采取穩定的姿勢,注意手不要被門連桿夾住、不要被門套與門之問或門與門之間夾住。

(14)從廳外進入轎頂,要特別注意確認轎廂的位置。

(15)導軌、鋼片帶、曳引鋼絲繩、限逮器鋼絲繩的清掃、加油應該先停下電梯再進行,尤其不能用手接觸鋼片帶邊緣。

(16)運行時平層感應器的上面不能擱手,也不能放置工具或其它物品。

4、轎內及廳外作業

轎內及廳外作業應建守下述各項:

(1)停下轎廂進行作業時,應先將操縱箱內的急停開關置“停止”狀態。

(2)從轎內打開廳門時,應慢慢打開,確認門附近是否有第三者。從廳外進入轎廂,要特別注意確認轎廂在本層。

(3)作業或處理故障時,出入口的開口部為300毫米以上的場合,應采取以下措施:

(a)在該場所進行作業時,為防止第三者進入,應設監視人及安全護欄。

(b)離開該場所時,應確認門已完全關閉,無法從外部打開。

(4)作業樓層???廳門外附近如有小孩等游玩時,應使其遠離該地方。

(5)離開轎廂時,應將操縱箱內的急停開關置“停止”狀態,鎖上操縱箱下部的開關盒蓋,并設置“檢修中”標志牌。

5、底坑作業

底坑內作業應遵守下述各項:

(1)在底坑內作業必須有充足的照明。

(2)在底坑內作業時,應先按下底坑急停開關,使轎廂停止再進行作業。

(3)底坑與轎內或轎頂之間的聯絡,底坑側應掌握主導權,根據需要可使用無線電對講機進行明確的聯絡與大聲復述。

(4)在底坑內的作業者,應確認過自己采取的姿勢是可以通過按下急停開關而使轎廂立即停止的姿勢,之后再開始運行。底坑內作業者在轎廂運行中不應改變位置。

(5)底坑部位的檢查原則上應檢修狀態下進行。應站在既不進入對重架下側,也不接觸到活動部分的位置處,保持隨時都可以斷開急停開關而使轎廂停止的姿勢。

(6)如果電梯之間的底坑貫通時,嚴禁走到處于可動狀態的其他號機的底坑內。

(7)井道首層有關部件的作業,在使用人字梯或搭置腳手架進行作業時,應遵守以下事項:

(a)由共同作業者支持住人字梯下方,以防止翻倒。

(b)在腳手架上作業時.應使用安全帶。

(c)如果電梯之間的底坑貫通時,應停止相鄰的電梯再進行作業。

篇2:電梯公司維修員工培訓考核制度

電梯公司維修員工培訓考核制度

1、電扶梯維修保養質量的好壞,有賴于員工的素質,培訓是提高維修人員技術水平的重要方法。

2、維修員工進場培訓內容:

a、本公司有關規定、規章制度的培訓;

b、電扶梯結構、電氣原理的培訓;

c、本公司電扶梯安全管理的培訓;

d、本公司電扶梯安全技術的培訓;

3、委托市勞動局全面培訓(并取得上崗操作證書)。

4、維修人員必要時參加市職業中專的中級電梯、高級電工培訓。

5、維修人員進場前,必須持上崗證并考核有關電扶梯知識和安全操作知識,合格后方可進場。

6、每年舉行維修員工的維修保養、安全管理、安全操作等有關電扶梯知識的考核,對不合格者,要求重新培訓、考核,對成績優良者,加以獎勵。

篇3:電梯維修保養工作制度

1、目的和范圍

1.1目的

規范電梯維修保養的行為,及電梯維修保養過程中的作業人員應遵守的工作要求。

1.2范圍

1.2.1適用于在用電梯的維修保養。不適用于對電梯的大修與改造工作。

1.2.2電梯的“大修”是指需要通過拆卸或者更新主要受力結構部件才能完成的修理業務,也包括對機構(傳動系統)或者控制系統進行整體修理的業務,但大修后特種設備的性能參數與技術指標不應變更。

1.2.3電梯的“改造”是指改變設備受力結構、機構(傳動系統)或控制系統,致使特種設備的性能參數與技術指標發生變更的業務。

2、電梯維護保養制度

2.1電梯進行維護保養必須遵守電梯維護保養安全操作規程。

2.2電梯的維護保養分為:日常性的維護保養和專業性的維護保養。

2.3日常性的維護保養工作由具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具有相應資格證的人員承擔,專業的維護保養應有與電梯維護保養資格的專業保養單位簽訂維護保養合同。

2.4電梯每次進行維護保養都必須有相應的記錄,電梯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向電梯專業維護保養單位索要當次維護保養的記錄,并進行存檔保管,作為電梯檔案的內容。

2.5日常性維護保養記錄有本單位電梯作業人員填寫,每月底將記錄內容報送電梯安全管理人保管、存檔。

2.6電梯日常性的維護保養內容應按照電梯產品隨機文件中維護保養說明書的要求進行,專業性維護保養按照簽訂合同的內容、周期進行。

2.7電梯重大項目的修理應有經資格認可的維修單位承擔,并按規定向質量技術部門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備案后方可實施。

2.8電梯安全管理人員對在電梯日常檢查和維護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或外委有關單位進行處理,存在事故隱患的電梯嚴禁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