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設備安裝的工作
在實際的數控設備使用廠商中,很多設備使用方忽略了設備安裝環境的要求,對重型機床和精密機床,制造廠一般向用戶提供機床基礎地基圖,用戶事先做好機床基礎,經過一段時間保養,等基礎進入穩定階段,然后再安裝機床。重型機床、精密機床必須要有穩定的機床基礎,否則,無法調整機床精度。即使調整后也會反復變化。而一些中小型數控機床,對地基則沒有特殊要求。根據我國的GB50040-1996《動力機器基礎設計規范》的規定,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一般性要求
基礎設計時,設備廠商應該提供以下資料:
設備的型號、轉速、功率、規格幾輪廓尺寸圖等。
設備的重心及重心的位置。
設備底座外輪廓圖、輔助設備、管道位置和坑、溝、孔洞尺寸以及灌漿層厚度、地腳螺栓和預埋件的位置等。
設備的擾力和擾力力矩及其方向。
基礎的位置及其臨近建筑的基礎圖。
建筑場地的地質勘察資料及地基動力實驗資料。
設備基礎與建筑基礎、上部結構以及混凝土地面分開。
當管道與機器連接而產生較大振動時,管道與建筑物連接處應該采取隔振措施。
當設備基礎的振動對鄰近的人員、精密設備、儀器儀表、工廠生產及建筑產生有害影響時,應該采取隔離措施。
設備基礎設計不得產生有害的不均勻沉降。
設備地腳螺栓的設置應該符合以下要求:
帶彎鉤地腳螺栓的埋置深度不應該小于20倍螺栓直徑,帶錨板地腳螺栓的埋置深度不應該小于15倍螺栓直徑。
地腳螺栓軸線距基礎邊緣不應該小于4倍螺栓直徑,預留孔邊距基礎邊緣不應該小于100mm,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該采取加固措施。
預埋地腳螺栓底面下的混凝土厚度不應該小于50mm,當為預留孔時,則孔底面下的混凝土凈厚度不應該小于100mm。
對于數控設備還應該遵循以下的要求:
機床分類可按以下原則劃分:
中、小型機床是指單機重在100kN以下的。
大型機床是指單機重在100~300kN之間的。
重型機床是指單機重在300~1000kN之間的。
在進行數控設備基礎設計時,除了上面的“一般性要求”以外,設備廠商還應該提供以下的資料:
機床的外形尺寸。
當基礎傾斜和變形對機床加工精度有影響或計算基礎配筋時,尚需要機床及加工工件重力的分布情況、機床移動不見或移動加工工件的重力及其移動范圍。
重型和精密機床應該采用單獨基礎進行安裝。
當進行單獨基礎安裝時,應該遵守以下規范:
基礎平面尺寸不能小于機床支承面積的外廓尺寸,并應滿足安裝、調整和維修時所需尺寸。
基礎的混凝土厚度應符合表1的要求。
有提高加工精度要求的普通機床可按表5-1中的混凝土厚度增加5%~10%。
加工中心系列機床,其基礎混凝土厚度可按組合機床的類型,取其精度較高或外形較長者按表5-1中同類型機床采用。
當基礎傾斜與變形對機床加工精度有影響時,應進行變形驗算。當變形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人工加固地基或增加基礎剛度等措施。
加工精度要求較高且重力在500kN以上的機床,其基礎建造在軟弱地基上時,宜對地基采取預壓加固措施。預壓的重力可采用機床重力及加工件最大重力之和的1.4~2.0倍,并按實際荷載情況分布,分階段達到預壓重力,預壓時間可根據地基固結情況決定。
精密機床應遠離動荷載較大的機床。大型、重型機床或精密機床的基礎應與廠房柱基礎脫開。
精密機床基礎的設計可分別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在基礎四周設置隔振溝,隔振溝的深度應與基礎深度相同,寬度宜為100mm,隔振溝內宜空或墊海綿、乳膠等材料。
在基礎四周粘貼泡沫塑料、聚苯乙烯等隔振材料。
在基礎四周設縫與混凝土地面脫開,縫中宜填瀝青、麻絲等彈性材料。
精密機床的加工精度要求較高時,根據環境振動條件,可在基礎或機床底部另行采取隔振措施。
設備使用方的設備管理人員及相關機構的人員,應該配合基礎設計人員進行相關的基礎設計,對于其他的數控設備和精密設備,基礎設計的更為詳細資料可以查閱GB50040-1996《動力機器基礎設計規范》和GB50037-1996《建筑地面設計規范》兩個國家標準進行。總之,設備基礎是設備后續階段良好工作和發揮高水平經濟效益的基礎。
篇2:機械設備安裝檢修操作規程
1.參加檢修各工種,應嚴格遵照各工種安全操作規程操作。較大維修項目,必須由項目負責人統一指揮,設安全負責人,監督檢查,互相配合,工作前必須檢查所用工具,起吊設備的可靠性,嚴禁超負荷帶病運轉。
2.設備在檢修時,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牌制度,(不準用電話聯系)。工作人員如因工作需要,進入機器內部時,必須設專人在外監護,必要時還應將斷電裝置加鎖,然后由進入設備內部的工作人員帶好鑰匙,一切工作準備完成后,方可進入設備內進行工作。
3.設備檢修完工后,應清理工作現場,不得將雜物或工具遺留在設備內,經檢查確認無錯后,方可通知有關部門送電試車。
4.檢修鉗工操作規程
(1)檢修工作中,拆下的零部件應妥善放置,不得丟失,檢修機械零部件的結合面時,應將吊起部件部份整穩,手不得伸入其間,檢查設備內部,應用行燈或手電筒,不得用明火照明,檢查容易傾倒的部件時,必須支撐牢固。
(2)使用扳手時,扳手與螺帽接觸部份,不得粘有油脂,接觸緊密,不可在扳手上加套筒用力,也不可用扳手當錘使用。
(3)鉗工使用手錘、扁鏟、銼刀、刮刀、虎鉗等專用工具時,應嚴格遵守各工具的操作規程,以免發生事故。
5.起重工作規程
(1)起重工作前,應認真檢查工作場地,以及所用工具,設備的性能是否良好、可靠。
(2)多人操作時,應由一人負責指揮,起重工均應熟悉各種手勢,信號旗語等。
(3)根據物體重量、體積、形狀等,采用適當的吊運方法和選用適當工具設備,不許斜吊,不許吊固定或掩埋不明物件,不許超負荷吊裝以及超負荷使用各類起重工具。
(4)起重物下面嚴禁有人停留或通過,起重物上嚴禁有人站立或人與物一起吊運。
(5)嚴禁將有電纜通過或有滑線電纜的鋼梁,水泥梁作為起重支承點,不得隨意在鋼梁、設備及樓板上焊接吊環和打吊孔,必要時,要經過有關部門同意,經計算后,方可進行,吊環要焊接牢固可靠。
(6)廠房內吊裝孔、每層之間,必須有可靠的信號聯系裝置和自動裝置,各吊裝孔,必須有牢固蓋板或欄桿,臨時吊裝孔眼,必須設置臨時欄桿和蓋板,并加醒目標志,以防行人跌落。
(7)嚴禁工作人員隨吊裝物和吊鉤一起上下吊運,廠房內吊裝孔下嚴禁行人。
(8)嚴禁在運行管道、帶電運轉設備、機械設備以及不堅固的建筑物或其它物體上,固定滑輪、葫蘆、巻揚機等作為起重物的承力點。
(9)各種起重工具都要符合規格,經常檢查,定期檢修,維護電動葫蘆,檢修后,必須作超載20%的試驗,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10)各種設備的起重噸位,必須明確、清楚,以及信號裝置、安全自動裝置等,必須靈活可靠。
(11)各種起重設備,必須有專人負責維護保養,定期檢查,建立設備檔案,各零部件不得隨意拆卸,更換,必須更換時,應經主管部門同意。
(12)吊鉤、吊環禁止補焊,有下列情況應予更換:
(1)表面有裂紋、破口。
(2)危險斷面及鉤環變形。
(3)掛繩處斷面磨損超過高度10%。
(13)自動起重機應符合勞動部、機械部(起重機械安全規程)和技術要求。
(14)鋼絲繩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當報廢:
(1)鋼絲繩燒壞或斷一股。
(2)鋼絲繩表面鋼絲被腐蝕,達到40%(直徑)以上。
(3)受過死角擦扭,部分受壓變形。
(4)鋼絲繩在一個捻距內的斷絲根數達到下列數值的:
①安全系數在6以下的為鋼絲總數的10%。
②安全系數在6以上的為鋼絲總數的1.3%。
6.高空作業
(1)凡離地面2米以上為高空作業,所有高空作業者,不論工程,什么地點,什么時間,不論專職或臨時,均應執行規程。
(2)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手腳殘病,深度近視等,其它不適宜高空作業者,不得從事高空作業。
(3)登高作業前,應先檢查所用的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若有不符合要求,應禁止使用或拒絕登高作業。
(4)高空作業要穿軟底鞋,不許穿拖鞋、硬底鞋和塑料鞋,以防滑倒或摔下,戴安全帽和安全帶,安全帶要高掛低用,并栓在結實,牢固的構件上,不能栓在有尖銳棱角的物件上,以免被其割斷造成事故。
(5)在廠房內進行高空作業時,特別要注意周圍環境,如電纜、電線,各種機械設備,管道、支架等,如有危害工作人員安全現象,應立即排除或停止工作。
(6)使用梯子登高時,梯子中間不得缺層,并應牢固地支撐在墻柱上,梯角要有防滑措施,靠放斜度不小于30°度,使用人字梯必須掛牢掛鉤。
(7)高空作業時,工具應放在工具袋內,不應把工具、器材放在工作點邊緣,傳遞物件應用吊繩,嚴禁上下拋擲工具或器材。
(8)學徒工在沒有專職師傅的帶領下,禁止單獨高空作業。
(9)遇到六級以上大風和大雨時,禁止露天高空作業,若因搶修需要,必須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篇3:機械設備安裝檢修安全操作規程
1.工作人員必須了解軌道衡的工作原理、構造、性能及一般維護保養知識。
2.使用前軌道衡工作人員必須檢查衡器臺面、四周有無雜物,衡面浮煤渡塞、頂卡現象。
3.將大小游砣移到零點位置,打開視準器開關,觀察平衡針是否指在零線上,否則移動平衡線,使其平衡,然后關上開關,以待計量,并
且待車輛停穩,停準時方能開始進行計量。
4.操作計量時,首先將大砣移到予計量位置,再打開視準器開關,移動小砣使其平衡,便可讀取兩砣所指數值的和即所計量的車皮重量,
關閉視準器開關,繼續下一個車輛的計算工作。
5.計量完成后,關好視準器,防止計量杠桿擺動,并且將車輛全部拉出軌道衡。
6.嚴格按軌道衡車皮載重計量,做到計量準確,若不夠規定重量及時發出信號,要求補填。
7.所有過磅車輛,必須按車號填寫清磅單,及補煤數量,寫好交接班記錄和對外聯系情況,并且向車站送一份過磅單。
8.上班時必須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女職工不許穿高跟鞋,要著裝整齊,遵守勞動紀律。
9.確保衡器坑內外及室內外清潔。
10.工作要認真按規程操作,發現衡器有異常及時報告分管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