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的空氣壓縮機安全規則和操作規程4
第四篇壓縮機的操作和維護
履行和遵守本篇的要求是有壓縮空氣系統的工廠和操作人員的責任。
22操作
22.1工廠應選派具有一定資格的人作為壓縮機的安全管理人員,對壓縮機的正確操作和維護負責。
22.2管理人員應保證操作人員得到有關安全預防措施方面的教育,以防止發生事故和人身傷害。
22.3壓縮機應由指定的受過訓練的人員操作。
22.4操作人員應定期溫習壓縮機的開車、停車和應急停車等操作程序。
22.5應以使用說明書或圖表的形式提供清楚的操作指南。
22.6應使用制造廠推薦或同意采用的潤滑油品或種類。
22.7應避免壓縮機因氣缸過分冷卻導致氣缸內部腐蝕,因為鐵銹對壓力測產生積炭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對于水冷壓縮機建議使用溫水№門。
22.8輸入功率大于100kw的壓縮機,應保存其油耗及所有主要項目有測試、檢查、修理以及壓力試驗情況等的記錄。
22.8.1缺油是壓縮機發生事故的常見原因,壓縮機發生故前常出現油耗量增加的現象,因此,定時測定油耗量能幫助操作人員及時發現故。
22.9對于無油壓縮機應檢測耗油量是否反常,因過量潤滑油泄漏而進入空氣流中會產生潛在危險。
22.10開車前,應排除空氣壓縮機和原動機的進氣管道及冷凝收集器和氣缸中的冷凝液。
22.11壓縮機初次開車和改變電力接頭或換向裝置后,應檢查電動機的轉向,以保證其按正確方向運轉。
22.12用浸潤式或油浴式過濾器時,選擇的油應不增加著火的危險。應只使用壓縮機和空氣過濾器的制造廠推薦或允許使用的油。
22.13應注意避免損壞壓力釋放裝置,同樣也應避免由于涂層或塵垢的聚結堵塞,而影響壓力釋放裝置的功能。
22.14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在噪聲超過規定值的壓縮機房內停留時,應帶護耳器。
22.15應保持噴油回轉壓縮機冷卻系統的內部和外部清潔,以避免循環油或過濾器產生過熱現象。
22.15.1根據要,壓縮機在多灰塵的大氣中運轉時,每天或每星期應對冷卻器外表面進行一次清洗。
22.15.2壓縮機在很高的環境溫度下運轉時,應注意避免由油形成的油垢而阻礙冷卻器中油的內循環。
22.15.3應按期檢查超溫停車裝置。
22.15.4潤滑油應按制造廠的規定定期更換。壓縮機在更高的環境溫度下運轉時,建議縮短油的更換期。
22.16輸入功率大于200kw的大型往復式壓縮機,建議操作人員測量冷卻水溫度,排氣溫度以及曲軸箱內油溫。
23維護
23.1安全管理人員(見第22.1條)至少每年對操作人員是否執行有關壓縮機的使用和維護說明的規定以及對帶有附屬設備和安全裝置的壓縮機運轉是否良好,做一次檢查。
23.2維修工作只能由經過適當訓練的人員擔任。
23.3除運行時可以清洗的過濾器外,所有維修工作應停車進行。
23.4拆卸壓縮機中的受壓件前,壓縮機應與所有壓力源隔開,并且把壓縮機中的壓縮空氣完全排入大氣。
23.5壓縮機裝置應盡可能保持清潔、無油、無塵垢。
23.6維修電力驅動的壓縮機時,電源開關應處在斷開位置,或采用其他能斷開電流的措施,如取下熔斷器。
23.7應維護所有安全裝置,保持其正常功能,安全裝置不應發生故,并只能用可提供同樣安全的其他裝置來替換,應定期檢查壓力表和溫度表的精度,一旦它們的精度超出規定要求,應予以更換。
23.8在定期維修項目內應包括檢查壓縮機設備的安全裝置。
23.9應根據制造廠的建議,定期對全部安全№進行試驗,確定功能是否良好。
23.10修理壓縮機時,應采取措施以避免由于疏忽而使壓縮機起動,應斷開起動電源,并在起動裝置上掛一指示牌。
23.11往復式壓縮機在拆卸或大修前,應避免質量大于15kg的運動件的翻轉或移動,拆卸或檢修后,應使壓縮機曲軸至少轉動一圈,以保證壓縮機或其驅動裝置內無機械礙。
23.12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使用易燃液體清洗№、過濾器、冷卻器的氣道、氣腔、空氣管道以及正常工作條件下與壓縮空氣接觸的其他零件,在用氯化烴類的非易燃液體進行清洗時,應預防開車后排出的有毒蒸氣,不應使用四氯化碳作為清洗劑。
23.13對油潤滑壓縮機,應定期檢查排氣口至壓縮空氣溫度為80℃處之間的所有管路、容器和配件,任何積炭應有效地去除,檢查和清除的次數應使積炭的厚度不超過表1的規定。
表1最大允許積炭層厚度
有效工作壓力Mpa≤11<33<5
最大允許積炭層厚度mm321
23.14則當懷疑軸承或其他內部零件過熱,應在停機后經足夠冷卻時間(至少15min),使得過熱部件的溫度降到最低自然溫度(空氣與油蒸氣或油霧混合物約275℃)以下,再打開曲軸箱或其他觀察蓋,以避免曲軸箱發生爆炸。
23.15禁止使用明火察看壓縮機或壓力容器內部。
23.16當壓力釋放裝置的操作條件改變,使其排放壓力超出制造廠推薦使用特定彈簧的壓力范圍,則應更換彈簧,壓力釋放勞置伽.應相應地調敕和重作標識。
23.17定期檢查爆破片是否有疲勞裂紋、腐蝕或者說其他損壞的跡象.
23.18為避免排氣溫度增高,應定期檢查傳熱表面(如中間冷卻器和水套)及清洗,并應規定清洗的間隔時間。
23.17定期檢查爆破片是否有疲勞裂紋、腐蝕或其他損壞的跡象
23.18為避免排氣溫度增高,應定期檢查傳熱表面(如中間冷卻器和水套)及清洗,并應規定清洗的間隔時間
篇2:空氣壓縮機安全操作規范
1、開機前應檢查曲軸箱機油是否達到油位標位,檢查各部件,緊固螺絲是否松動,檢查風扇皮帶緊度并。
2、壓力表、安全閥應保持良好技術狀態。安全閥應調整在規定的壓力值,防止空壓機超壓運行。
3、開機時注意電機,壓縮機的運轉是否正常,有無異響。如發現不正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待運轉正常開機后才離開。
4、定期排放貯氣桶的油、水。停機后要切斷總電源,并清潔整機。
5、貯氣桶應按規定進行水壓試驗。
篇3:空氣壓縮機操作安全交底
1.空氣壓縮機的內燃機和電動機的使用應分別按照內燃機和電動機安全交底要求進行操作。
2.空氣壓縮機作業區應保持清潔和干燥。作為壓力容器,貯氣罐應放在通風良好處,要盡可能降低溫度,以提高儲存壓縮空氣的質量,要遠離熱源,距貯氣罐15m以內不得進行焊接或熱加工作業。
3.空氣壓縮機的進排氣管較長時,應加以固定,管路不得有急彎,以減少輸氣阻力;為防止金屬管路因熱脹冷縮而變形,對較長管路虛設伸縮變形裝置。
4.貯氣罐和輸氣管路每三年應作水壓試驗一次,試驗壓力應為額定壓力的150%。壓力表和安全閥應每年至少校驗一次。
5.為保證空氣壓縮機的正常使用,在空氣壓縮機作業前必須按照以下要求進行檢查:
(1)燃、潤油料均添加充足;
(2)各連接部位緊固,各運動機構及各部閥門開閉靈活;
(3)各防護裝置齊全良好,貯氣罐內無存水;
(4)電動空氣壓縮機的電動機及啟動器外殼接地良好,接地電阻不大于4ω。
6.空氣壓縮機應在無載狀態下啟動,啟動后低速空運轉,檢視各儀表指示值符合要求,運轉正常后,逐步進入載荷運轉。
7.輸氣管道輸送的壓縮空氣如果直接吹向人體,會造成人身傷害事故,輸氣膠管應保持暢通,不得扭曲,開啟送氣閥前,應將輸氣管道聯接好,并通知現場有關人員后方可送氣。在出氣口前方,不得有人工作或站立,防止壓縮空氣外泄傷人。
8.貯氣罐上的安全閥是限制貯氣罐內的壓力不超過規定值的安全保護裝置,作業中貯氣罐內壓力不得超過銘牌額定壓力,安全閥應靈敏有效。進、排氣閥,軸承及各部件應無異響或過熱現象。
9.每丁作2h,應將液氣分離器、中間冷卻器、后冷卻器內的油水排放一次。貯氣罐內的油水每班應排放l~2次。
10.發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機檢查,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作業:
(1)漏水、漏氣、漏電或冷卻水突然中斷;
(2)壓力表、溫度表、電流表指示值超過規定;
(3)排氣壓山突然升高,排氣閥、安全閥失效:
(4)機械有異響或電動機電刷發生強烈火花。
11.運轉中,在缺水而使氣缸過熱停機時,如果立即注人冷水,高溫的氣缸體困驟冷收縮,容易產生裂縫而導致損壞。因此,應待氣缸自然降溫至60℃以下時.方可加永。
12.當電動空氣壓縮機運轉中突然停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等來電后重新在無載荷狀態下起動。
13.停機時,應先卸去載荷,然后分離主離合器,再停止內燃機或電動機的運轉。
14.停機后,應關閉拎卻水閥門,打開放氣閥,放出各級冷卻器和貯氣罐內的油水和存氣,方可離崗。
15.在潮濕地區及隧道中施工時,對空氣壓縮機外露摩擦面應定期加注潤滑袖.對電動機和電氣設備應作好防潮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