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的空氣壓縮機安全規則和操作規程2
6一般要求
在規定的壓力、溫度和其他規定的工作條件下,設計和制造的壓縮機應可靠,并且操作和維護方便,人身傷害的危險最小。
6.1每臺壓縮機應在明顯而平坦的部位固定上牌,牌尺寸與技術要求應符合JB8的規定。牌上應標出下列內容:
a.產品型號;
b.產品名稱;
c.容積流量(排氣量),立方米/秒;
d.公稱排氣壓力,MPa;
e.軸功率,kw;
f.轉速,r/min;
g.外形尺寸(長X寬?高),mm;
h.凈重,kg;i.出廠編號;
j.出廠年、月;
k.制造廠名稱及制造廠所在地。
6.2所有丁表的功能應清楚地標明。在遙控容積流量的情況下,壓縮機房中應有顯示實№容積流量的丁表。
6.3單人難以搬動的壓縮機零部件,應設計有便于起吊的結構,除非零部件的形狀本身適合吊裝。
6.4為保證進、排氣№的正確安裝,往復式壓縮機的№和№孔止口應設計成進氣№不能在排氣№位置安裝,排氣№不能在進氣№位置安裝。
6.5在設計中應保證當活塞桿從活塞上拆開時,殘留在活塞中的壓縮空氣量不會產生危險。
6.6必要時,對大型壓縮機的曲軸箱應裝有爆炸釋放裝置。
7防護裝置
7.1對人有危險的所有轉動件和往復件應提供防護裝置,飛輪也應有防護裝置。如要時,應在飛輪罩上開一孔,以便盤車和接近所維護的定時標記、飛輪中心和其他部件。
7.2防護裝置應便于拆卸和安裝,應有足夠的剛度承受變形,并能防止因人體接觸而引起運動件和防護裝置的摩擦。
7.3用于室外的帶傳動和鏈條傳動的防護裝置,應不受氣候的影響。
7.4管道和其他熱部件應適當防護或隔熱(見13?2)。
7.5被支承的水平布置或人易于靠近的管道應有防護裝置,或有足夠的強度承受1.5kN的垂直載荷,而不產生有危險的挽曲或損壞。
8管道和壓力容器
8.1連成一體的管道和輔助設備的支撐,應能消除由于振動、熱膨脹和自身重量而引起破壞的可能性。
8.2外露管道(不包括現場安裝的丁表、氣缸潤滑丁器和控制空氣的管路等)應有足夠的管壁厚度,以防止由于偶然碰撞而引起的損壞。
8.3油潤滑壓縮機至后冷卻器或儲氣罐之間的排氣管道,應盡可能布置得使油能借助于重力通過熱區,安裝的級間管道及冷卻器也應作類似的布置。
8.4管道和壓縮機附件(如水套、冷卻器、緩沖器及儲氣罐)都應在低處配置排液裝置,以防止停機時出現凍結事故。
8.5氣缸夾套和壓縮機殼體的冷卻劑出口應是開式的,或至少使冷卻劑不產生過壓。
8.6屬于壓力容器規范范圍的附屬設備應按有關國家標準和規范進行設計。
8.7壓縮腔的壓縮空氣側應在不低于1.3倍的最高許用工作壓力下作水壓試驗。對于有效工作壓力低于1.5MPa批量生產的壓縮機,作抽樣試驗即可。
8.7.1為防止形成氣囊,水壓試驗前,№和有關裝置應進行排氣。
9振動和壓力脈動
由于往復式壓縮機氣缸吸、排氣體的脈沖流動,形成往復式壓縮機具有壓力脈動的固有特性。如果脈動頻率與管路或基礎的固有頻率發生共振,就會使管道、接管、地腳螺栓以及其他部件產生疲勞損壞。可以計算其共振頻率,通過合理布置管路系統,而得到滿意的減振效果。如果無法用以上方法實現減振,應合理設計帶有排液裝置的緩沖器安裝在壓縮機氣缸近處或并入氣缸部件中,使壓力脈動及壓力脈動對壓縮機部件的影響減到最小。當緩沖器用于油潤滑壓縮機時,設計緩沖器應考慮防止積炭(見8.3)。
10電氣設備
所有的電氣設備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11過熱
11.1對于單級噴油回轉壓縮機,在環境溫度為30℃時,最高排氣溫度應不超過110℃。當使用特殊油時,可以允許較高的排氣溫度。
11.2噴油回轉壓縮機應設有過熱自動停車裝置,以防止壓縮機油溫度超過安全極限值,停車排氣溫度應不超過120℃。當使用特殊油時,可以允許較高的排氣溫度。
11.3用浸入式電加熱器加熱潤滑油時,電加熱器最大能耗不應超過25kw/平方米。如果油出現過熱或著火,則應全部更換。
11.4積炭有時出現在高速齒輪傳動中,在某些場合這種現象會導致油過熱甚至著火,所以在齒輪箱中應留有足夠的空間,并應配有適當的排泄裝置。
12材料
12.1壓縮機的密封件和填料,應采用能承受使用中可能出現的壓力和溫度的材料制成。
12.2所使用的材料應與潤滑劑相適應。
12.3在承受沖擊和振動的管道上,應盡量避免使用鑄鐵№和連接件。
第三篇壓縮機的安裝和空氣分配系統
供方和用戶應履行和遵守本篇規定的有關要求。
13一般要求
壓縮機機組以及空氣分配系統組件應按第6章的規定。如對噪聲大小振動量有特殊要求,則應注合同中作出明確的規定。
13.1所有管道、容器以及其他部件都應按有關標準和規范進行設計。
13.2外表溫度超過80℃,且正常操作中人體易觸及的管道和部件。應予以防護或隔熱,其他高溫管件應根據有關標準的規定清晰地作出標記。
13.3當設計的管路系統會使壓縮空氣回流進入壓縮機時,對沒有內裝止回№的壓縮機,在排氣例應安裝防止空氣產生倒流的止回№。上述壓縮機用于并聯運行時,也應安裝止回№。
13.4為了便于手動關閉電動機,應在易于操縱的地方設置一個按鈕,用于切斷電動機的電源。
13.5緊急停車按鈕應呈紅色。
13.6在有些設備中,壓縮后的空氣再被加熱,以增加它的體積或降低相對濕度。當壓縮空氣中含油時,則不應使用直接火焰型加熱器。
13.7當原動機功率顯著地超過所的功率時,應配有適當的防護裝置,防止壓縮機超負荷工作(如原動機為電動機時,采用過電流斷開裝置)。
13.8用變速原動機時,除非證明壓縮機不會產生超速的危險,否則應使用限速器或超速斷開裝置,以防止極端高速度,從而保護壓縮機。
13.9限速器或超速斷開裝置應調整到在突然失載狀態下,軸的瞬時轉速不會超過軸的安全極限轉速。
13.10輸入功率大于200kw的油潤滑往復式壓縮機應裝一個易于讀數的溫度計,用來指示本級的排氣溫度。
14.壓縮機的安裝
14.1壓縮機應安裝在周圍環境清涼的地方,如必須把壓縮機安裝在炎熱和多塵的環境,則空氣應通過一個吸入導管,從盡可能清涼少塵的地方吸入,并應盡可能降低吸入空氣的濕度。
14.2吸入的空氣應不含能導致內燃或爆炸的易燃煙氣或蒸氣,例如涂料溶劑的蒸氣
14.3風冷壓縮機應安裝在冷卻空氣能暢流的地方。
14.4壓縮機組周圍應留有適當的空間,便于進行必要的檢查、維護和拆卸。
14.5為了維修和試車的安全,應能單獨對一臺壓縮機進行停機和開機,而不影響其他壓縮機。
14.6遙控的壓縮機應在工作現場配有起動、停車裝置。
14.7遙控和自控的壓縮機上應有一個指示牌,牌上標明:
篇2:空氣壓縮機安全操作規范
1、開機前應檢查曲軸箱機油是否達到油位標位,檢查各部件,緊固螺絲是否松動,檢查風扇皮帶緊度并。
2、壓力表、安全閥應保持良好技術狀態。安全閥應調整在規定的壓力值,防止空壓機超壓運行。
3、開機時注意電機,壓縮機的運轉是否正常,有無異響。如發現不正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待運轉正常開機后才離開。
4、定期排放貯氣桶的油、水。停機后要切斷總電源,并清潔整機。
5、貯氣桶應按規定進行水壓試驗。
篇3:空氣壓縮機操作安全交底
1.空氣壓縮機的內燃機和電動機的使用應分別按照內燃機和電動機安全交底要求進行操作。
2.空氣壓縮機作業區應保持清潔和干燥。作為壓力容器,貯氣罐應放在通風良好處,要盡可能降低溫度,以提高儲存壓縮空氣的質量,要遠離熱源,距貯氣罐15m以內不得進行焊接或熱加工作業。
3.空氣壓縮機的進排氣管較長時,應加以固定,管路不得有急彎,以減少輸氣阻力;為防止金屬管路因熱脹冷縮而變形,對較長管路虛設伸縮變形裝置。
4.貯氣罐和輸氣管路每三年應作水壓試驗一次,試驗壓力應為額定壓力的150%。壓力表和安全閥應每年至少校驗一次。
5.為保證空氣壓縮機的正常使用,在空氣壓縮機作業前必須按照以下要求進行檢查:
(1)燃、潤油料均添加充足;
(2)各連接部位緊固,各運動機構及各部閥門開閉靈活;
(3)各防護裝置齊全良好,貯氣罐內無存水;
(4)電動空氣壓縮機的電動機及啟動器外殼接地良好,接地電阻不大于4ω。
6.空氣壓縮機應在無載狀態下啟動,啟動后低速空運轉,檢視各儀表指示值符合要求,運轉正常后,逐步進入載荷運轉。
7.輸氣管道輸送的壓縮空氣如果直接吹向人體,會造成人身傷害事故,輸氣膠管應保持暢通,不得扭曲,開啟送氣閥前,應將輸氣管道聯接好,并通知現場有關人員后方可送氣。在出氣口前方,不得有人工作或站立,防止壓縮空氣外泄傷人。
8.貯氣罐上的安全閥是限制貯氣罐內的壓力不超過規定值的安全保護裝置,作業中貯氣罐內壓力不得超過銘牌額定壓力,安全閥應靈敏有效。進、排氣閥,軸承及各部件應無異響或過熱現象。
9.每丁作2h,應將液氣分離器、中間冷卻器、后冷卻器內的油水排放一次。貯氣罐內的油水每班應排放l~2次。
10.發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機檢查,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作業:
(1)漏水、漏氣、漏電或冷卻水突然中斷;
(2)壓力表、溫度表、電流表指示值超過規定;
(3)排氣壓山突然升高,排氣閥、安全閥失效:
(4)機械有異響或電動機電刷發生強烈火花。
11.運轉中,在缺水而使氣缸過熱停機時,如果立即注人冷水,高溫的氣缸體困驟冷收縮,容易產生裂縫而導致損壞。因此,應待氣缸自然降溫至60℃以下時.方可加永。
12.當電動空氣壓縮機運轉中突然停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等來電后重新在無載荷狀態下起動。
13.停機時,應先卸去載荷,然后分離主離合器,再停止內燃機或電動機的運轉。
14.停機后,應關閉拎卻水閥門,打開放氣閥,放出各級冷卻器和貯氣罐內的油水和存氣,方可離崗。
15.在潮濕地區及隧道中施工時,對空氣壓縮機外露摩擦面應定期加注潤滑袖.對電動機和電氣設備應作好防潮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