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蒸壓釜的正確安裝與常見故障2

蒸壓釜的正確安裝與常見故障2

2024-07-24 閱讀 2068

1,其它零部件的安裝

密封圈的安裝:首先應清理釜體法蘭的密封圈內壁并涂石墨粉;在放置密封圈前,再檢查其是否老化、表面是否平整,如果產生老化,必須更換,表面的不平整應該給予修磨且唇邊不應有毛刺。如果有兩只密封圈在同一槽中安裝,還應注意裝配次序。

密封管路的安裝:按圖二所示進行安裝,其中C閥一端與總管相連接。

阻汽排水系統的安裝:該系統又稱排污裝置,由于其對蒸壓釜的安全使用非常重要,建議用戶應按廠家的圖紙要求進行配置和安裝。不要為省錢而采用排污閥和疏水閥的簡易連接來代替。

安全附件的安裝:壓力表、溫度計、安全閥等安全附件在安裝前都應送到有關部門進行校驗,出具合格證并加鉛封。

特別要說明的是手動安全連鎖裝置必須正確安裝并使用,而且與其相連接的泄放管應垂直向上且敞口布置。

按《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有關規定,蒸壓釜必須配置相應的氣電安全聯鎖裝置。所以,此裝置也應按要求進行安裝。

監測屏或電控柜的安裝:請注意安裝熱電阻的連接導線必須用補償導線,而不能用普通導線。否則,測量誤差較大。

閥門及管路的安裝:將相應規格的閥門配置相應規格的連接管路,受壓的管路必須用無縫鋼管。此外,考慮運行期間的熱脹冷縮,管道的連接應設置膨脹節。

為避免熱損失及燙傷,所有的蒸汽管道應進行保溫;排污管道應匯集到總管向外排放。

保溫層的敷設:保溫層的敷設是在水壓試驗結束后進行的。敷設保溫層時應考慮釜體的焊縫處可以拆卸,以便在今后進行全面檢查時能對焊縫作無損探傷;保溫材料可因地制宜地選用,原則上以防止過多的散熱損失和節能為準,一般保溫后最外層溫度不超過50℃。

1,水壓試驗

現場安裝結束后,經當地質量監督部門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水壓試驗。水壓試驗過程中不僅要檢查釜體情況,還須檢查有關管道、閥門的密封性。

上述安裝結束后,即可進行空車試運行。試車正常后,安裝單位應將安裝圖紙、技術資料及安裝質量證明書、安裝測量數據交付給使用單位。使用單位應組織有關部門并邀請當地質量監督部門對設備本身及安裝質量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由當地質量監督部門發放蒸壓釜使用證。

二、蒸壓釜的常見故障及其處理

1.蒸壓釜的釜內腐蝕

釜體的腐蝕就是材料和它所處的周圍環境發生作用而使材料產生損壞或使其性質發生惡化的現象。蒸壓釜的釜內腐蝕已成為影響其安全運行的一個主要因素。

蒸壓釜的腐蝕大致可分為:表面腐蝕、應力裂紋腐蝕、疲勞裂紋腐蝕。

表面腐蝕:這種腐蝕存在在釜的低部冷凝水區域內,它是通過在冷凝水中的腐蝕性電解液和高溫下溶解數量增加了的氧而產生的,在濃縮的腐蝕性電解液里,這種損壞顯著提高。

這種腐蝕的主要原因是從蒸養小車上掉下來的加氣混凝土坯料或磚料粘著在釜體,逐步形成單獨分布的腐蝕孔洞,表面腐蝕也可能有裂紋生存。

應力裂紋腐蝕:這種腐蝕主要出現在釜體的低部,也出現在軌道支座焊接點的周圍,這種腐蝕通過在釜底內表面上焊縫的拉力和內應力與冷凝水中的碳金屬氫氧化物溶液的共同作用而形成。這種腐蝕是最危險的一種,因為從不同部位產生的許多小裂紋會很快地發展并連接在一起,形成導致蒸壓釜爆炸的大裂紋。

這種腐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釜內的冷凝水不能很好及時排除,導致釜頂和釜底內表面的溫差所引起。

疲勞裂紋腐蝕:這種腐蝕的出現范圍同應力裂紋腐蝕相同,不同的僅是以穿過金屬晶粒的形成發展的,它通過機械交變應力和腐蝕性介質的共同作用而形成腐蝕。

這種腐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蒸壓釜一直處在周期性運行過程中,釜壁溫度若是波動或有差異,以及冷凝水的位置有波動,很容易發生晶間的應力裂紋腐蝕和穿晶疲勞裂紋腐蝕。

上述的幾種腐蝕在實際運行的蒸壓釜中并不單獨發生,有時是同時存在的,而且幾種腐蝕形式一再疊加,使蒸壓釜的腐蝕速率加快。這種情況可使釜在投入運行幾個月就會發生嚴重的腐蝕現象。

篇2:蒸壓釜的正確安裝與常見故障3

為避免蒸壓釜發生嚴重的腐蝕情況,在使用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減少進入釜內的氧含量并盡量排除釜內的空氣,提高蒸汽的質量,即減少蒸汽中的含氧量;進出料車時,盡量縮短進出時間;在通入蒸汽前應進行抽真空并適當提高真空度。在蒸壓養護前進行抽真空,不僅能減少釜內的含氧量,而且還可加快坯體的升溫速度、滿足蒸養工藝的要求。

2,正確裝設并使用阻汽排水系統

釜內的蒸汽經過與坯體熱交換后會形成冷凝水,且冷凝水較多時聚集在釜的底部,因而往往造成了釜內上下部分的溫度差異,不僅會使蒸壓釜產生變形,而且還會使釜體產生腐蝕。特別是在蒸壓升溫初期,更應及時地排放過多的冷凝水。

3,應及時清除釜體底部的殘存料渣

4,對暫時停運的釜應妥善保養

5,釜體發生變形

應及時排除釜底的大量冷凝水,特別是在升壓運行初期,保持釜底基本不積水;同時清除影響支座下部滾柱滾動的雜物并定期加潤滑脂。

6,釜蓋無法進入釜體法蘭或無法嚙合

釜體法蘭失圓:即釜體法蘭水平方向的直經大于垂直方向的直經。

如果組裝于釜端的端部立板和端部支座未與法蘭施焊時,先將釜蓋懸空使其重量不再壓在釜體法蘭上;然后視具體情況,卸去或松動端部立板螺栓,采用圖一所示的方法在釜體法蘭的垂直方向加力撐大,使垂直方向直徑大于水平方向直徑5至9mm,具體根據釜體直徑的大小來定,也可按照前面所述的公式來定;然后不放松支撐力的情況下,重新擰緊螺栓,按安裝要求對端部立板和端部支座分別與釜體法蘭進行間斷焊;最后撤去支撐和重新吊上釜蓋。

如果端部立板和端部支座兩者中任意一件或兩件已與釜體法蘭施焊而出現變形失圓時,應先剔出焊縫再按上述方法進行校正。

端部支座承載偏重:可調整端部支座和相鄰支座的承載比例,適當減輕端部支座承重。一般可憑經驗調整兩支座下部墊板的松緊程度達到。

釜體法蘭平面變形:若是釜體法蘭失圓引起,可用上述辦法解決;若是釜體法蘭局部小面積平面變形,可用火焰烘烤待自然冷卻的辦法進行;此外還可用機械方法進行修磨平面。

釜蓋失圓:用機械方法進行修磨。

釜蓋高低沒調好:將擺動裝置上部的吊桿螺母重新調整,釜蓋懸吊高低適中,其外圓和釜體法蘭缺口槽的上下間隙均勻,同時檢查螺母上的緊定螺栓釘是否擰緊。

密封圈問題:如果密封圈太厚,高出密封槽太多時,需更換尺寸符合的新圈;當圈沒有塞到密封圈底部時,需重新安裝,使圈平面與槽口平齊。

1,釜蓋自動飄移或拉推很費力

首先,檢查釜體法蘭端垂直度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如出入較大,應調整垂直度達到標準要求;其次,如法蘭垂直度沒有問題,則應重新調整立軸垂直度(松動立板固定螺栓剔去立板焊縫,調整立板位置,使之與成一整體的立軸垂直度為1mm,以釜蓋不漂移為準,最后重新擰螺栓和焊牢立板)。

5、釜蓋旋費力,甚至無法轉動

嚙合齒的齒面拉毛:用打磨的辦將拉毛的部位修磨光滑至原始尺寸。

釜蓋滑套的鋼球磨損嚴重:更換新鋼球,恢復滾動摩擦。

釜體法蘭平面變形:用修磨的辦法解決。

釜蓋與釜體法蘭端面的平行度偏差太大:重新調整兩端面的平行度。

檔桿滑套的定位螺桿彎曲錯位:重新調直螺桿。

手搖減速器錯位或齒板變形使二者嚙合不良:校正變形齒板或更換齒板;若是錯位應調整安裝位置。

手搖減速器旋轉不靈活:檢查減速器是否有故障。

釜內余汽未放盡:確保余汽放盡,嚴禁帶壓強行開門。

密封圈塞到槽底或密封圈偏厚或密封圈老化或沒及時涂潤滑油:更換密封圈或塞圈到底并在表面抹以潤滑劑。

6、合上釜蓋較費力

如果釜體法蘭垂直度較好,可通過調整釜蓋上檔桿定位螺桿的螺母,使釜蓋端面下端比上端向外傾斜5mm左右(如圖四);如果釜體法蘭端面垂直度較大,應重新調整使之垂直或下部稍許向里傾斜(不超過2mm)。

若是上擺式開門在開關時均費力,可調整頂部平衡塊位置或平衡塊的重量配置。

7、釜內壓力升不上或壓力保不住

密封圈漏汽:更換老化或內外圈質量有差異的密封圈;密封圈與釜蓋法蘭端面接觸處的雜物應及時清理;進汽管路是否被堵塞;密封圈安放不均或出現擰麻花的現象。

管路連接處及閥門漏汽:檢查管路、擰緊螺栓或更換密封墊及修理閥門。

壓力表失靈或壓力表管路被堵塞:修理或更換壓力表及清理壓力表管路。

釜蓋關閉不到位或余汽排放閥沒有關緊:關閉到位。

保溫層大面積脫落:修復脫落的保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