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汽車飾件公司設備工裝管理控制程序

汽車飾件公司設備工裝管理控制程序

2024-07-10 閱讀 5136

汽車飾件公司設備、工裝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和目標

1.1目的

對設備、工裝進行維護、保養及使用管理等活動進行控制,確保設備、工裝處于完好狀態,并滿足工藝技術、產品質量的要求,

1.2目標

設備、工裝完好率100%、事故出現率為0,關鍵設備、工裝的Cmk≥1.67。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本公司的設備/工裝的選型(設計)、外購、加工(外協加工)進廠驗收、安裝、調試、移交、日常維護與保養、預防/預測性維修、封存、報廢及其備件的管理控制。

3、引用標準與術語

3.1引用標準

本程序采用GB/T18305-2003(idtISO/TS16949:20**)、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確立的術語和定義。

3.2應急計劃:組織制定的書面文件,確保在如公用設施中斷、勞動力短缺,關鍵設備故障和使用中退貨等緊急情況下滿足顧客要求。

3.3“四大標準”:維修技術標準、設備點檢標準、給油脂標準、維修作業標準

4、過程指標

設備綜合利用率=設備實際利用時間/需要利用時間×100%

監控部門:生產部

監控頻度:每半年一次

5、職責

5.1技術部負責提出設備、工裝的技術要求或設計;進行設備的選型、選點,并組織設備、工裝的進廠安裝、調試、驗收,負責建立、健全設備、工裝的檔案、資料;負責維修計劃的編制并組織實施。

5.2采購部負責采購、外委制造;

5.3設備、工裝的使用部門負責本部門范圍內設備、工裝的日常維護與保養;

5.5綜合部行政辦公室負責設備使用人員的培訓工作。

6、工作程序

6.1設備、工裝需求策劃

6.1.1新產品、過程所用檢測器具的策劃:APQP小組根掘《工廠、設施、設備策劃控制程序》及《先期質量策劃過程控制程序》的要求對所需的設備、工裝進行策劃,提出《設備、工裝需求清單》;

6.1.2已有過程、產品所增加設備工裝的策劃:過程評估小組、使用部門根扔:過程改進及產量要求,對所需的設備、工裝進行策劃,填寫《設備、工裝需求清單》。

6.2選型、采購

6.2.1采購部收集適合5.1.2所述要求的設備的相關信息及資料,提交技術部、生產部;

6.2.2生產部組織技術部、使用部門、財務部、采購部根據采購部提供的信息、資料進行選型、選點,并制定驗收標準和驗收方式;

6.2.3生產部根據選型結果填寫《設備請購單》,經主管副總審孩、總經理批準后交采購部,采購部負責與廠商簽訂合同采購進而進行采購。

6.3設備、工裝的安裝、調試、驗收

6.3.1設備或外委加工工裝到廠后,采購部及時通知綜合部部,并將設備放在指定地點;

6.3.2設備的開箱:由綜合部會同使用部門、采購部共同開箱驗收,按裝箱單逐一驗收清點,檢查合格證、說明書、零配件、專用工具等是否齊全,檢查設備在運輸過程中是否完好,填寫《設備進廠開箱驗收單》,嚴禁擅自開箱。設備的附件、專用工具由使用部門保管;備件、易損件由綜合部移交倉庫統一保管,技術資料、說明書原件由綜合部行政辦公室負責歸檔。開箱過程所發現的問題由采購部及時與廠商聯系解決;

6.3.3設備的安裝:技術部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內部安裝或聯系外單位安裝:如合同規定由廠商安裝的按合同執行;

6.3.4驗收:安裝后,綜合部組織技術部、質保部、采購部、使用部門嚴格按照說明書及制定的驗收標準和驗收方式進行清洗、檢查、調試、空運轉、負荷實驗、試生產、精度檢驗等技術狀況的檢查與驗收,填寫《設備調試記錄》,合格后填寫《設備安裝竣工驗收證明書》交付設備使用部門;

6.3.5已驗收為不合格的設備、工裝,一律不得驗收、移交生產,并由主管副總經理組織有關部門,對不合格的設備、工裝做出處理意見,對于價值超萬元以上的設備、工裝,應形成報告,報總經理;

6.3.6對本公司內自制的設備、工裝,綜合部根據使用技術要求負責設計,并以各級責任簽字批準后,交生產部組織加工制造;加工完成后,由技術部參照6.3.4組織驗收,逐項檢定,驗收合格后,交付使用部門試用,并報綜合部行政辦公室備案。

6.4作業指導書編制與培訓

6.4.1技術部對每臺設備編制設備操作指導書(作業指導書),確定設備的操作、設定、保及及預測性維護方法;

6.4.2綜合部行政辦公室組織對設備操作人員的進行培訓。

6.5設備、工裝使用、維護(修)、保養

6.5.1設備、工裝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或有相關專業知識,經考核合格后,取得設備操作證,方能上崗操作;

6.5.2設備(含工裝)操作人員要嚴格按照設備說明書及操作指導書的要求,對設備進行操作、維護、保養,同時在《設備點檢表》上做好記錄;

6.5.3對關鍵設備(工裝)實行定人、定機操作、維護及保養。各使用部門按行政辦公室的規定進行預測性維護保養;

6.5.4技術部在每季度第三個月的上旬編制全公司設備大檢查計劃,經主管副總經理批準后,會同各部門領導進行檢查,同時做好相應的記錄;

6.5.5技術部于每年1月編制下一年度的設備檢修計劃。經主管副總經理批準后下發;

6.5.6技術部根據年度設備檢修計劃、設備運行情況、日常檢查中的問題及設備的維修記錄,在每月18日前編制下月的《設備、工裝預檢修計劃》,經生產部協調后,由維修人員按計劃執行,并在《設備、工裝維修保養記錄》上記錄。

6.6設備、工裝封存管理

6.6.1凡列為封存的設備、工裝,由使用部門填寫《設備、工裝啟用、封存審批單》,經生產部審核(行政辦公室備案),報主管副總審批后執行。

經批準封存的設備、工裝,由使用部門就地封存,并負責日常的維護和保管工作,行政辦公室列入大檢查計劃進行檢查;

6.6.2經封存的設備、工裝,任何單位、個人不得私自啟用,未經批準,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將封存設備、工裝上的配件拆件使用。

6.6.3當需要啟用封存設備、工裝時,由使用部門申請,經生產部審核,報主管副總審批準。設備啟封時,由使用部門配合技術部進行清洗、除油、試運行,證明性能良好后,方可交付使用;行政辦公室負責通知財務部提取資產折舊。

6.7設備、工裝的報廢

>

6.7.1符合報廢條件的設備、工裝,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由技術部會同財務部、生產部及有關人員進行技術鑒定,作出報告,填寫《設備報廢審批單》報主管副總審核,總經理批準后,方可報廢。技術部及時將《設備報廢審批單》轉交給財務部;

6.7.2經批準報廢的設備、工裝,需要更換、更新,或按技術方案需增購的設備按6.1執行。

6.8設備、工裝的事故及處理

6.8.1設備、工裝因非正常損壞造成停產或嚴重影響使用效能的均為設備事故。事故發生后,操作者應立即停止作業,報告部門負責人;

6.8.2一般事故由使用部門組織進行事故分析,采取糾正措施,并填寫《設備事故報告單》,將分析處理結果報綜合部;

6.8.3重大事故,使用部門應立即報綜合部,并保護現場,技術部與使用部門處同進行事故分析,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做出糾正和預防措施及處理意見,報主管副總經理。

6.9設備的日常維修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操作者應立即通知設備維修人員(以電話或口頭方式),設備維修人員接到通知后應立即組織維修,設備所在班組的班組長應填寫《設備維修申請單》,主管審批后,交維修人員進行維修,維修結束且設備正常運轉后,方可正常使用

6.10備件、易損件管理

6.10.1技術部根據設備的特性和使用條件,編制《備件、易損件清單》,確定最低庫存量,將清單交庫房;

6.10.2庫房管理備件和易損件,當庫存量少于最低庫指標時,提出采購計劃交采購部采購。

6.11設備、工裝的標識

6.11.1設備、工裝在驗收正式交付生產使用部門后,技術部負責進行分類編號,填寫《設備臺賬》、《工裝模具臺帳》,標出重點、一般設備,作為設備數量及變化情況的總臺賬;

6.11.2制定設備(工裝)統一編號標牌,并固定在商標附近的明顯處,對重點設備還應有“重點”字樣;

6.11.3設備(工裝)臺賬及標牌,不得涂改或丟失,設備(工裝)統一編號不得重復、挪換或交替;

6.11.4對工裝及工具,應按圖紙要求給予編號標識,并根據實際所處情況予以狀態標識(在用、維修、報廢)。

6.12設備資料

6.12.1設備的備件及圖紙的管理

按《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執行

6.12.2設備技術資料及檔案的管理

按《文件和資料控制程序》執行

7、相關的文件和記錄

7.1相關的文件

7.1.1設備、工裝管理制度7.1.2工裝計劃保養規定

7.1.3新設計工裝驗證制度7.1.4設備、工裝事故管理條例

7.2相關的記錄

7.2.1設備、工裝需求清單7.2.2設備、工裝請購單

7.2.3設備、工裝進廠驗收單7.2.4設備安裝竣工驗收證明書

7.2.5設備、工裝調試記錄7.2.6備件、易損件清單

7.2.7設備臺帳7.2.8工裝模具臺帳

7.2.9特殊、重點、一般設備明細表

7.2.10閑置設備臺帳

7.2.11設備點檢表7.2.12設備定期檢查記錄表

7.2.13設備故障分析處理單7.2.14設備能力調查記錄

7.2.15設備能力測定原始記錄7.2.16預測、預防性維護保養計劃

7.2.17設備故障登記臺帳7.2.18設備故障統計分析

7.2.19設備、工裝啟用、封存審批單

7.2.20設備、工裝維修保養記錄7.2.21設備報廢審批單

7.2.22設備事故報告單7.2.23設備維修申請單

7.2.24工裝更改申請單7.2.25工裝狀況卡

7.2.26關鍵工序工裝周期檢定記錄表

篇2:A工廠工裝管理控制程序

工廠工裝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規定了對生產所用模具、夾具、測具進行控制管理的方法,確保符合規定要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廠產品所使用的模具、夾具、測具的管理活動。

3.定義

工裝管理:對模具、夾具、測具進行登錄、監控。

4.職責

4.1技術開發部開發設計室負責工裝圖紙的設計及制定各類工裝技術標準要求。

4.2生產準備部工具工段負責按工裝蘭圖制造及修理各類工裝,保證其技術要求,并負責工裝的外委和入庫保管。

4.3質量保證部理化計量室負責外購夾具、測具及維修后的夾具、測具的計量檢定。生產準備部工具工段檢驗員負責本廠自制新模具及維修后的模具的檢驗。

4.4生產部生產班組負責工裝的使用和日常保養。

5.工作程序

5.1技術開發部開發設計室根據產品設計圖及工藝規程要求設計工裝圖,由主管部長批準后發曬。

5.2生產準備部工具工段根據工裝蘭圖要求與技術條件制造各類工裝。凡超出工具工段設備加工能力之工裝,由工具工段申報主管部長審批后報工廠領導批準外委制造,并將圖紙要求和驗收標準、CAD數據處理要求和進度計劃與被承包方洽談,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源,同時負責進度控制和跟蹤這些活動的體系。

5.3模具制造完后,由工具工段檢驗員按模具蘭圖要求及技術條件進行檢驗。

5.4夾具、測具制造完后,由質量保證部計量檢定員按夾具、測具總圖要求及技術條件進行檢驗。合格后必須在夾具、測具上涂上天藍色油漆或合格標簽以示檢驗合格。

5.5工裝制造完后必須填寫"工裝合格證",經檢驗合格后加蓋檢驗章。模具合格證由工具工段庫房保管員保存;夾具、測具合格證由質量保證部理化計量室保存。

5.6模具保管員對經檢驗合格的新模具立即進行編號,填寫模具使用履歷卡,經試模合格后方可入模具庫投入使用。

5.7對于新的/維修過的關鍵工裝及在生產新產品和產品開發更改時須對能力進行調查,能力指數Cmk≥1.67,當發生偏差時,必須采取糾正措施,措施完成后須重新測定工裝能力。

5.8工裝借用

5.8.1生產工人憑工藝規程及工藝流水卡片到模具庫借用相應編號模具、夾具、測具并辦理借用手續。

5.8.2生產工人安裝好模具后,必須經過"沖壓調整手"調沖合格后,方可進行作業。

5.8.3產品零件加工完后,必須填寫模具使用履歷卡,登錄加工數量,做好模具保養上油工作,連同末件一起將模具還庫。入庫前,檢驗人員必須對末件產品合格與否進行確認。

5.8.4產品零件在加工過程中,如由于模具原因發現質量問題必須停產。同時在模具使用履歷卡上寫明質量狀態后,連同模具一起送工具工段進行修理。

5.9工裝的維修

5.9.1工裝修理原則:工裝在使用過程中,不能保證產品零件的形狀、尺寸、公差;不能滿足其技術條件的,均應送交工具工段修理。

5.9.2工裝修理依據:工裝蘭圖。凡修理的各項工裝必須保證工裝蘭圖尺寸要求及技術條件。對部分蘭圖要求"符合樣件"的夾具、測具修理后必須符合"樣件"或"標準件"。

5.10工裝維修后檢驗

5.10.1工裝修理檢驗原則:按工裝蘭圖總圖要求進行檢測,在確保符合工裝蘭圖的工裝能滿足產品設計蘭圖前提下,被加工零件合格,則該工裝合格。

5.10.2沖切模具沖切間隙檢查:小間隙模具采取沖切紙片方法鑒定間隙;大間隙模具采取塞尺測量檢驗。

5.10.3沖切模、落料模其工作型面尺寸按工裝蘭圖檢驗。

5.10.4成形模具型面修理后按合格零件著色檢驗,型面間間隙(料厚)按壓鋁絲檢量。

5.10.5夾具、測具修理后必須經由工具工段檢驗后交質量保證部計量檢定員進行復核檢驗。

5.10.6工裝修理后,修理者對工裝修理質量采取跟蹤負責制,確保修后服務。

5.11工裝的保管

5.11.1所有工裝應分類建立臺帳,做到帳、物、卡相符,擺放整齊,符合定置管理要求。

5.11.2工裝庫房要清潔、干燥、通風、無腐蝕性氣體或液體,包括污染物。

5.11.3所有工裝在庫房和生產現場時須明確標識狀態標志(合格、待檢、待修、報廢、封存等)。

5.12工裝的保養

5.12.1模具每次使用完后由操作人員負責清潔、潤滑保養,防止工裝損壞和減少磨損。

5.12.2工具工段根據工裝的使用頻次和狀況編制年度維護保養計劃,由生產準備部主管部長審核,生產經營副廠長批準后,由工具工段執行。原則上工裝使用50000次左右需作定期維護保養,執行結果記錄于《工具使用履歷卡》中。

5.13工裝的報廢

工裝的報廢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并填寫《工裝報廢申請單》,轉質量保證部、技術開發部、生產準備部、生產部驗證會簽后,經生產經營副廠長同意,并在報廢單上簽署意見后,工具工段庫房保管員及時將報廢工裝進行封存,并將有關臺帳及資料歸檔,同時填寫《報廢工裝登記表》。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09.02-01《工裝質量歷史記錄》

QR/SH09.02-02《工具使用履歷卡》

QR/SH09.02-03《工裝報廢申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