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蒸壓釜設備安全規程

蒸壓釜設備安全規程

2024-07-10 閱讀 7552

1、蒸養人員需提前10分鐘進入崗位與交接人員進行各項交接,并填寫好交接記錄,交接內容包括設備運行狀況、工具、衛生,其他事項。

2、嚴格執行設備操作和蒸養制度。

3、蒸壓養護過程中應認真觀察蒸壓釜各部位,儀表的工作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4、觀察所有安全附件(安全閥、壓力表、溫度顯示儀、釜蓋連鎖裝置)的工作情況。

5、釜體頂、底部溫差,不應超過40°C,檢查冷凝水的排水系統,使其排水正常。

6、蒸壓釜發生下列異常現象之一時,操作人員有權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停止,進行排汽并報告有關部門:

7、釜內工作壓力,溫度超過許用值,采取各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

8、安全附件失靈,接管斷裂,堅固件損壞等難以保證安全運行。

9、釜蓋關閉不嚴或不正。

10、釜體、釜蓋、集泥筒和各法蘭接管等主要壓充件發生裂紋、鼓包、變形等危及的缺陷。

11、發生威脅到安全運行的其它意外事故。

12、每天清掃釜底殘水,殘渣一次,每周徹底清掃一次,每月清除集泥筒中泥渣雜物一次,確保琉水器暢通。

13、每天對活動支座進行一次檢查,保證清潔,使支座能自由膨脹。

14、操作人員有權拒絕違章指揮。

篇2:蒸壓釜設備安全規程

1、蒸養人員需提前10分鐘進入崗位與交接人員進行各項交接,并填寫好交接記錄,交接內容包括設備運行狀況、工具、衛生,其他事項。

2、嚴格執行設備操作和蒸養制度。

3、蒸壓養護過程中應認真觀察蒸壓釜各部位,儀表的工作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4、觀察所有安全附件(安全閥、壓力表、溫度顯示儀、釜蓋連鎖裝置)的工作情況。

5、釜體頂、底部溫差,不應超過40°C,檢查冷凝水的排水系統,使其排水正常。

6、蒸壓釜發生下列異常現象之一時,操作人員有權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停止,進行排汽并報告有關部門:

7、釜內工作壓力,溫度超過許用值,采取各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

8、安全附件失靈,接管斷裂,堅固件損壞等難以保證安全運行。

9、釜蓋關閉不嚴或不正。

10、釜體、釜蓋、集泥筒和各法蘭接管等主要壓充件發生裂紋、鼓包、變形等危及的缺陷。

11、發生威脅到安全運行的其它意外事故。

12、每天清掃釜底殘水,殘渣一次,每周徹底清掃一次,每月清除集泥筒中泥渣雜物一次,確保琉水器暢通。

13、每天對活動支座進行一次檢查,保證清潔,使支座能自由膨脹。

14、操作人員有權拒絕違章指揮。

篇3:蒸壓釜技術安全規程

一.技術操作規定

1、管樁的裝車及進釜。

(1)管樁常壓養護脫模后運至蒸壓釜養護區。

(2)將管樁吊上釜車,裝車時必須遵守先裝中間,然后對稱地向兩側堆疊的原則,防止偏重而引起傾覆。

(3)裝完第一層,觀察是否有架空現象,如發現個別樁被架空不貼墊木者,必須排除后才能繼續向上堆疊。

(4)向上堆疊時,先放置特制的墊木,然后按第(2)點的要求進行。所放的上、下墊木必須在同一垂直線上。

(5)裝車堆疊完畢,要觀察頂層及兩側的管樁是否符合要求。入釜前,必須將釜車、墊木上的浮料精掃干凈,不得帶入釜內;清掃釜內積料和雜物,保證釜內底部、軌面干凈,冷凝水排放口濾網罩周圍無污物堆積和堵塞。

(6)放好入釜擺渡過橋,將預留的膨脹間隙用準備好的鋼板塞緊。掛好卷揚機的鋼絲繩。

(7)啟動卷揚機,使釜車緩慢、平衡地進釜。同時必須有人觀察小車進釜情況,如有碰擦釜體現象,必須立即停止操作,待處理完畢再繼續進行。釜車拉到預定位置后就停機。必須注意,不要拉過頭,否則極難推回。

(8)檢查密封膠圈,如有嚴重破損、變形、老化等現象(漏氣)應給予修復更換。

(9)釜端法蘭嚙合處及各傳動機構,在關釜前需加油潤滑。

(10)平衡地移動釜蓋,釜蓋關閉后,隨即關閉安全手柄。

2、管樁的蒸壓制度及操作。

(1)管樁蒸壓的工藝制度

1)蒸壓釜的工作壓力1MPa,工作溫度179。C。

2)升壓階段2小時,第一個40分鐘的壓力不超過0.3MPa,約133。C;第二個40分鐘的壓力不超過0.6MPa,約152。C;第三個40分鐘升至1MPa。

3)恒壓階段4小時,壓力保持1MPa約179。C,但不得低于0.9MPa,也不得超過1.1MPa。

4)降壓階段2小時,第一個40分鐘緩慢降至0.7MPa。第二個40分鐘也緩慢降至0.35MPa,第三個40分鐘緩慢地降到零。此階段的降壓速度不允許過快,必須按要求進行。

(2)蒸壓的操作制度

1)供汽前應作全面的檢查,各閥門的開關情況都正常無異態,然后通知鍋爐房供汽。

2)排除進釜前的管道內的冷凝水,釜內溫度升至80。C-100。C時,開始排冷空氣。排除時間不應小于20分鐘,然后緩慢地開啟進汽閥供汽。應按規定的升壓時間使壓力和溫度均勻上升。

3)恒壓階段要經常調節蒸汽的進汽閥門,保證管樁在規定的壓力下進行養護。

4)恒壓養護完畢,關閉進汽閥,緩慢開啟排汽閥進行排汽。按規定的降壓速度來降壓。

5)降壓(溫)時,應將該釜內蒸汽輸入待升壓(溫)釜內,以節約蒸汽,減少能耗。操作程序:經排汽分汽缸,先將待升壓(溫)釜閥門打開,再開啟降壓(溫)釜閥門,使兩釜連通,待兩釜內壓力均等時,關閉升壓(溫)閥門。然后開啟降壓(溫)釜對空排放閥門,泄掉釜內壓力,使壓力表指針處于零位。升壓(溫)釜的操作程序仍按(2)條規定。

6)蒸壓養護的全過程,必須密切觀察釜兩端的疏水器工作是否正常,必須保持常開,保證釜內冷凝水能及時排出。

7)表壓力降至零后,最少要等30分鐘后,先將兩端的快速排污閥打開,如有熱水待排清后,才能開啟釜蓋。

3、管樁的出釜及卸車

(1)釜內壓力降至常壓時,開啟安全手柄,排除殘余蒸汽。

(2)搖動減速機構開啟釜蓋,平衡地移動釜蓋,避免大力碰撞。放好出釜擺渡過橋,掛好卷揚機鋼絲繩。

(3)待管樁制品與室外氣溫的溫差降到85。C時才能出釜。如要提前出釜,必須做好保溫措施。尤其大風時更要注意防止制品出現裂紋。

(4)啟動卷揚機,使管樁小車平穩地出釜。

(5)管樁卸車必須遵守先對稱地從兩側向中間卸車的原則,嚴禁偏卸一側。

(6)管樁卸車完后,必須對釜車作好加油及保養工作。

二、安全操作規定

1、蒸壓釜有嚴重缺陷,難以保證安全運行時,操作人員應及時向單位負責人報告。

2、蒸壓釜發生下列異常現象之一時,操作人員有權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停釜,排汽降壓,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1)釜內工作壓力、溫度超過許用值,采用各種措施仍不能使之下降;

2)釜蓋、釜體、蒸汽管道發生裂紋、鼓包、變形、泄漏等缺陷危及安全;

3)安全附件失效、釜蓋關閉不緊,緊固件損壞難以保證安全運行;

4)發生其它意外事故,且直接威脅到安全運行;

3、蒸壓釜運行中冷凝水排放必須流暢,釜內上部溫度與下部溫度之差不得大于40。C。當發生冷凝水排放受阻引起蒸壓釜嚴重上拱變形時,應采取緊急措施排放冷凝水,仍無效時應停釜。

4、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等安全附件,應經常保持完好,并應按計量部門的規定,正常情況每半年送交校驗一次。壓力表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停止使用:

1)指針離零位的數值超過壓力表規定允許誤差;

2)表面玻璃破碎或表盤刻度模糊不清;

3)封印損壞或超過校驗有效期限;

5、開啟釜門時,釜門正面嚴禁站人。操作工應在釜門側面操作。

6、釜蓋的開啟關閉安全聯鎖裝置應經常檢查,確保靈活可靠,對已損壞和不能保證安全的裝置應及時檢查和更換,否則停止使用。

7、蒸壓釜的任何檢修和修理工作都必須在無壓力的情況下進行。蒸壓釜檢修人員在進入釜內工作前,必須做到:

1)切斷汽源,安全地固定好打開的釜蓋,并掛有“正在檢修”的標牌;

2)將釜內認真清理干凈;

3)入釜內檢修時,禁止使用明火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的照明燈或電筒照明。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36伏時,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軟線,并有可靠的接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