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進入生產區域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進入生產區域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2024-07-10 閱讀 1948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對進入生產區域一般作業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發生,根據集團公司相關要求,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進入生產區域一般作業,是指在運行生產裝置、儲存罐區、系統管廊、公用工程、裝卸臺站、危險化學品倉庫等區域進行的除特殊作業以外的施工、維修作業,主要包括以下6類作業:

(一)建筑施工、設備管線測厚、搭拆腳手架、場地清理、設備清洗、綠化保潔等作業;

(二)設備、管線的外防腐、保溫等作業;

(三)拆裝人孔、盲板、閥門、墊片、螺栓、換熱器等設備維修作業;

(四)在線注膠、打卡等堵漏作業;

(五)儀表儀器等維修作業;

(六)機泵類維修作業。

特殊作業,是指用火作業、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破土作業、起重作業、放射作業、爆破作業、聯鎖保護作業等需要進行特殊作業許可的具有重大危險的作業。

第三條公司進入生產區域的特殊作業和一般作業,遵循以下原則:

(一)節日期間,除裝置檢修和生產急需的項目,不得安排任何作業和新產品開發,嚴格控制產品牌號的切換和生產負荷的調整。

節日期間必須進行的用火作業、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進行升級管理,實行提前報告備案制度。

(二)非生產必需的施工、維修作業,禁止安排在夜間進行。夜間必須進行的施工、維修作業,應落實安全防護措施和應急處置措施,滿足夜間作業的安全條件;

(三)生產區域進行第二條第(五)、(六)項一般作業時,基層車間的項目負責人和監護人,應在作業現場進行全程監控、監護。進行第二條第(一)至第(四)項一般作業和特殊作業時,基層車間領導、項目負責人、監護人應在作業現場進行全程監控、監護。

第二章職責與分工

第四條公司設備管理部負責進入生產區域一般作業(不含綠化保潔作業)的專業安全監管。

第五條公司行政管理部負責進入生產區域綠化保潔作業的專業安全監管。

第六條公司安全環保部負責進入生產區域一般作業的綜合安全監管。

第七條直屬單位設備管理部門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對一般作業現場進行專業檢查,督促基層車間、施工、維修單位嚴格執行設備維修制度、規程;

(二)督促基層車間、施工、維修單位落實質量保證和施工安全措施。

第八條直屬單位安全環保部門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對一般作業現場進行綜合安全檢查,監督基層車間、施工、維修單位嚴格執行安全作業制度;

(二)監督基層車間、施工、維修單位落實施工作業安全措施。

第九條基層車間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作業交底,按作業內容辦理進入生產區域一般作業許可證,安排好監護人員,制定和落實基層車間負責的安全措施;

(二)檢查施工、維修單位安全措施和質量保證措施的執行情況,糾正施工人員不符合安全、質量要求的作業行為。

第十條一般作業所在生產區域的基層車間領導、項目負責人和監護人,主要履行以下職責:

(一)監督檢查安全制度和設備維修制度的執行情況;

(二)檢查落實施工作業的安全措施;

(三)糾正作業人員的違章及不安全行為;

(四)糾正作業人員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行為;

(五)及時發現和消除現場的事故隱患。

第十一條施工、維修單位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嚴格執行公司及直屬單位HSE管理規定、操作規程、與該施工作業有關的技術規范,自覺接受監督檢查;

(二)進入生產區域一般作業應申請辦理許可證,制定和落實施工、維修單位負責的安全措施,并嚴格按安全、質量要求施工作業;

(三)每次施工作業前,施工、維修單位應通知基層車間項目負責人,并在操作室登記人數和安全監護人員到位后方可作業;

(四)施工機具應保持完整有效的安全狀態,符合該生產區域部位的防爆等級要求;

(五)施工過程中發生意外和作業變更時,及時與基層車間聯系,遇到泄漏、著火等異常緊急情況,立即撤離和報告。

第三章一般作業許可證的辦理程序

第十二條凡需在生產區域從事一般作業時,應辦理一般作業許可證。

一般作業許可證只對一般性施工作業有效。進行用火作業、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破土作業、放射作業、爆破作業、聯鎖保護作業等特殊作業,應當辦理相應作業許可證并遵守相關規定。

持用火作業、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高處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破土作業、放射作業、爆破作業、聯鎖保護作業等特殊施工作業許可證作業時,無需辦理一般作業許可證。

第十三條辦理一般作業許可證,應根據作業對象辦理相應的作業票證,注意核對票證中的適用范圍。

第十四條在涉及硫化氫、氯氣、氨氣、丙烯腈等部位,進行拆裝閥門、墊片、盲板、清掃阻火器及搶修堵漏等作業時,同時執行公司安全生產禁令和防止中毒的相關管理規定。

第十五條拆裝盲板前,對需要拆裝的盲板應做好明顯的標記。作業許可證中應注明盲板位號、材質、尺寸或附上盲板清單。

第十六條施工作業涉及到裝置在用的設備、管線,存在物料泄漏、機械傷害等危險時,由基層車間和施工、維修單位同時指定現場安全監護人。

第十七條注膠、打卡等堵漏作業;拆裝人孔、盲板、閥門、墊片、螺栓、拆裝換熱器等作業;設備、管線外部防腐、保溫作業;建筑施工、設備管線測厚、搭拆腳手架、場地清理、設備清洗、綠化保潔等作業,按以下程序辦理一般作業許可證:

(一)施工、維修單位現場負責人向生產區域所屬基層車間提出作業申請,基層車間設備人員根據作業現場實際,確定或補充工作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并在審批欄確認簽名;

(二)拆裝人孔、盲板、閥門、墊片、螺栓、換熱器以及注膠、打卡等堵漏作業,應同時由工藝人員確認工藝條件,并根據生產實際確定和補充工作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并在審批欄確認簽名;

(三)作業許可證由基層車間設備人員負責填寫,并指定現場安全監護人;

(四)根據“誰確認誰簽字”的原則,對各項防范措施進行現場確認簽字,最后由車間領導審批。

(五)當工藝人員、設備人員、車間領導無法及時趕到現場時,由車間值班人員負責辦理、審批。

第十八條儀表維修、機泵類設備等維修作業,按以下程序辦理一般作業許可證:

(一)施工、維修單位現場負責人向生產區域所屬基層車間的當班班長提出作業申請,基層車間當班班長根據作業現場實際,確定和補充工作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并在審批欄確認簽名。

(二)作業許可證由基層車間當班班長負責填寫,并指定現場安全監護人。

(三)根據“誰確認誰簽字”的原則,對各項防范措施進行現場確認簽字,機泵維修、經當班班長確認簽字后,由基層車間設備人員(車間值班人員)簽字審批。儀表維修由基層車間當班班長簽字審批。

第十九條一般作業項目完成后,應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并由基層車間管理人員和施工、維修單位現場負責人分別對項目進行驗收確認。

第四章一般作業許可證的管理

第二十條進入生產區域一般作業許可證是進入生產裝置、要害部位區域作業的依據,不得涂改、不得冒簽,應妥善保管,保存期為一年。

第二十一條一般作業許可證有效期不超過7天。

第二十二條一般作業許可證一式4份,第一聯由審批單位留存,第二聯由施工(維修)單位現場負責人或監護人留存,第三聯由基層車間安全監護人持有,第四聯由施工點所在操作、控制室或崗位留存,并由當班班長在作業人員姓名一欄,記錄每日實際作業人數。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對直屬單位進入生產區域一般作業管理工作的的檢查考核,執行公司、直屬單位及基層單位任務、責任、實踐考核辦法。

第二十四條對承包商進入生產區域一般作業的檢查考核執行公司承包商HSE管理規定。

第二十五條本規定由公司設備管理部、安全環保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進入生產裝置一般作業安全管理規定》(齊魯分〔2005〕148號)同時廢止。

篇2:船舶與海建電氣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為加強船舶及海工(以下統稱船舶)建造過程中電氣作業安全管理,避免發生事故,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中遠船務各企業船舶建造過程中電氣作業安全管理。

本規定所指的電氣作業是指配電板通電(通岸電)、船舶電氣設備初次送電及高壓(1KV—11KV)電氣作業。其它臨時接電和供配電作業按照《電氣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和《企業供配電安全規程》要求執行。

3.管理職責

3.1企業技術部門應制訂船舶建造電氣系統調試(含送電)工藝,明確電氣系統調試的施工條件、施工步驟和安全技術要求。

3.2企業船舶建造組(項目組)負責合理安排電氣作業,做好施工協調,禁止不相容作業同時進行。

3.3企業應建立電氣系統初次送電及高壓電氣作業審批制度,明確施工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

3.4企業施工部門負責根據工藝要求進行施工,做好作業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3.5企業安監部負責電氣作業的安全監督檢查。

4.管理要求

4.1電氣作業總體安全要求

4.1.1作業人員

a.1KV以下低壓船舶電工要求:年滿18周歲,身體健康,無禁忌癥,經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取得電工作業特殊工種操作證,方可上崗作業。

b.10KV以下高壓船舶電工要求:除滿足低壓電工要求外,還應取得高壓類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方可上崗作業。

c.作業前,按照要求穿戴勞動防護用具;檢查使用工具的完好性;進行專項安全交底,掌握施工要領和安全要求。

d.作業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工藝和操作規程要求,聽從指令逐步、逐項進行操作。

4.1.2施工前的策劃和申報

a.電氣作業應進行必要的安全策劃,分析作業過程中的風險以及所采取安全措施的安全可靠性,確保作業安全。

b.電氣作業應在單船VSCC會議上進行申報,明確施工時間和安全要求。

4.2配電板通電安全要求

4.2.1岸電電源線應妥善拉設,并進行有效防護,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識。

4.2.2岸電電源與配電板之間應安裝空氣開關。暫時不用的開關應切斷線路或采取封閉防范措施。

4.2.3配電板裝妥送電前,應進行檢查和確認,滿足安全要求后方可送電。

4.3電氣設備初次送電的檢查和確認

4.3.1需送電系統、設備、線路應完工,并經檢測,符合工藝要求。

4.3.2需送電設備內部、送電線路周邊的雜物和可燃物應清理干凈。

4.3.3需送電系統、設備、線路警示標志和警戒區應設置到位。

4.4配電板及電氣設備送電后的安全要求

4.4.1立即檢查線路、設備有無異常,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

4.4.2指定專人進行值班管理,并做好運行記錄和監控。

4.4.3各類開關應由專職人員操作,其他人員嚴禁進行操作。

4.5高壓電氣作業的安全要求

4.5.1設備的接線

①接線前

a.斷開高壓發電機啟動按扭,關閉啟動空氣閥門,啟動按鈕及主開關上應懸掛禁止送電警示牌,通道口設置臨時遮欄。

b.變壓器、互感器等設備應進行驗電。

c.耐壓試驗后高壓電纜應充分放電和驗電。

②接線要求

設備的接線應先接負載、再接變壓器、最后接至電源。

4.5.2設備的檢修

①先停電

a.經檢修設備電源應完全斷開,確保施工安全。

b.停電后,設備上應懸掛禁止送電警示牌。

②停電后驗電

a.驗電器的電壓等級應滿足驗電需求。

b.驗高壓電時,應戴絕緣手套,并有專人監護。

③驗電后裝設接地線

a.接地線應采用截面積足夠大的多股軟銅線,并使用專用的線夾固定在導體上,確保接觸良好

b.安裝接地線應先接接地端,后接導體。拆除時順序相反。

c.裝、拆接地線時,均應使用絕緣棒和帶絕緣手套。

④檢修

工作負責人(監護人)應在現場做好安全監護,及時糾正違章行為。

⑤完工

a.按要求拆除接地線。

b.檢查檢修設備,清理施工現場,符合要求后,施工結束。

4.5.3高壓設備的運行或試驗

①設備安全要求

a.高壓設備的附屬設施應完整。

b.高壓設備接線應完整,臨時線應拆除,外殼應處于關閉狀態。

c.高壓設備進線處應處于封閉狀態。

d.配電屏前后絕緣墊應鋪設完整。

e.配電屏后隔離室的門應關上,如無門應使用不低于1.5m的柵攔。

f.高壓設備隔離室的門應加鎖。

g.高壓電纜應按要求做好警示標識。

②高壓變壓器送電操作順序應先送電源側后送負載側,斷電操作順序應先斷負載側后斷電源側,隔離開關嚴禁帶負荷進行斷送電操作。

③高壓設備隔離室門應加鎖,進出高壓室應隨手將門關鎖好。

④檢修或巡視高壓設備時應遠離帶電體。10KV以下作業人員與帶電體的安全距離為0.7m。

⑤一次回路有人工作期間嚴禁向二次回路供電或進行耐壓試驗。

5.本規定由安監部負責解釋。

篇3:汽卸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汽車司機必須取得正式駕駛員資格者的證明,并年審合格,政治思想良好,組織紀律強,駕駛作風過硬,安全生產及身體健康良好。

2、汽車應按照核定的載重量裝載,裝載高度,從地面算起一般不得超過4M;裝載寬度不得左、右各不得超過車箱20CM;裝載長度不得超過車箱前后2M,超出部分不得觸地,貨物綁扎要牢固。

3、特殊貨物在運輸中,必須事先報請有關部門批準,簽發通行證,按指定的時間、路線和規定的內容進行裝載和運輸,超寬和超高部分要懸掛標志,白天可以掛紅旗、夜間可以裝設紅燈,必要時申請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車輛通過。

4、運輸的過程中要經常檢查貨物的綁扎貨物情況,要低速行駛,保持汽車的穩定性;對沿線架空的電線、電纜等障礙物要有專人處理。

5、汽車到達卸車地點后要指派勝任人員擔任卸車工作,裝卸人員確保材料堆放穩固,不滾動,不滑落,裝車時由下向上,分層堆放;裝車完畢,綁扎牢固。卸車時由上向下,分層卸貨,保持車輛重心穩定,不偏載。

6、用起重設備配合作業時,嚴格禁止作業人員站在吊物運行線內或從吊起的貨物底下鉆過;禁止站在列角和敞車車幫上;禁止站在起吊物件上;禁止用手校正吊高0.5米以上的物件;禁止用手腳伸入已吊起的貨物下方直接取放墊物。

中鐵四局集團增埗大橋改造工程項目經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