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礦煤礦防塵管理制度
為提高公司礦井粉塵治理工作的管理水平,進一步改善礦井作業環境,降低粉塵濃度,杜絕煤塵堆積,消滅煤塵事故,防止職業病的危害防治的各項工作。根據《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生產情況,特制定大黃山豫新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礦井綜合防塵管理制度。
一、粉塵治理領導機構及職責:
1、組織機構
組?長:許三姓
副組長:李丁夫?趙云鋒
成?員:陳?朝?歐陽建江?高向東?鄭志明?苗成棟
何澤洪?朱振東?林伯壇?向良文?茍戰榮
何國順?冉景榮?劉?林
2、機構成員工作職責:
組長許三姓:是公司綜合防塵的第一責任者,對防塵工作全面負責;
副組長李丁夫:負責協調管理現場的綜合防塵、安全監督工作;
副組長趙云鋒:負責防塵技術管理工作;
成員陳朝:協助副組長趙云峰做好粉塵防治技術指導工作,組織制定防塵等相關措施及制度;
成員歐陽建江:協助副組長李丁夫負責礦井粉塵治理措施執行情況的安全監察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成員高向東:負責與粉塵從業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依法參加工傷保險工作;負責組織從業人員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前塵肺病體檢,并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情況;
成員鄭志明:協調好大黃山礦各連隊做好粉塵治理工作;
成員苗成棟:負責按國家行業標準購置合格的勞動保護用品;
成員何澤洪:全面負責白楊河煤礦粉塵危害治理工作;
成員朱振東:負責白楊河礦井粉塵治理措施的技術指導和監督落實工作;
成員林伯壇:負責職業健康監護及塵肺病診斷,負責公司職工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成員向良文:負責大黃山煤礦全礦井設施設置(包括防塵管路、防塵安全設施、隔爆水袋)、施工管理及維護管理工作;按照《通風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對大黃山煤礦礦井各巷道定期進行滅塵工作,使礦井各點粉塵濃度降至《煤礦安全規程》允許值以下;負責配備本連隊個體防護用品以及發放、使用和管理;
成員茍戰榮:具體負責大黃山煤礦綜采回采工作面、上下順槽范圍內粉塵治理工作;負責配備綜采一、二隊個體防護用品以及發放、使用和管理;
成員何國順:具體負責大黃山煤礦本連隊掘進工作面附近50米范圍內的防塵治理工作;負責配備本連隊個體防護用品以及發放、使用和管理;負責掘面自動噴霧、捕塵網安裝、使用維護管理工作;
成員冉景榮:具體負責大黃山煤礦本連隊掘進工作面附近50米范圍內的防塵治理工作;負責配備本連隊個體防護用品以及發放、使用和管理;負責掘面自動噴霧、捕塵網安裝、使用維護管理工作;
成員劉林:具體負責大黃山煤礦所管區域運輸線的滅塵工作;負責配備本連隊個體防護用品以及發放、使用和管理;
二、防塵設施的設置
一)掘進工作面
1、要求掘進機內外噴霧完好,且掘進時噴霧常開,能保證正常使用。
2、綜掘工作面在轉載機尾以外5米設置一道移動式凈化水幕,外距此道凈化水幕20-30m處再設置一道凈化水幕。炮掘工作面回風流20-30m范圍內設置一道凈化水幕,距回風口以里30-50m設置一道凈化水幕。要求霧化良好,能覆蓋全斷面。掘進時隨工作面推移而凈化水幕向工作面移動且保持正常使用。
3、綜掘面距掘面正頭50-100m范圍內由施工連隊負責設置兩道全斷面牢固可靠的捕塵網,隨工作面推進而推移。
4、炮掘面距掘面正頭100-150m范圍內由施工連隊負責設置兩道全斷面牢固可靠的捕塵網,隨工作面推進而推移。
5、施工連隊每班對掘進工作面50m內的巷道每班次實施沖洗巷道,無積塵現象。
6、實行放炮作業的采掘面,必須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要對工作面30m范圍內灑水和沖洗巷幫。
7、放炮自動噴霧安裝位置:炮掘工作面必須安裝放炮自動噴霧,自動噴霧裝置安設在離工作面20~30m處,安設在巷道中間部位并固定牢固,要求使用正常霧化良好。
8、放炮前必須打開凈化水幕,要求在放炮時凈化水幕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9、錨噴支護作業,必須采用濕式鉆孔。噴漿回風流側20-30m范圍內必須至少設置一道凈化水幕。
10、工作面掘進、實施防突預測(效檢)時保證工作面20米范圍內噴霧打開一道正常使用。
二)綜采工作面
1、要求采煤機內外噴霧完好,霧化效果良好,并堅持正常使用。
2、采面后溜凈化水幕完好,后溜工作時正常使用。
3、綜采工作面每付支架在放煤時必須打開支架放煤口噴霧,自下端頭開始每15付支架要求安裝一組凈化水幕,在割煤時和放煤時正常打開,霧化良好,能覆蓋全斷面。
4、綜采工作面距上安全出口回風流50至150m處設置兩道牢固可靠的捕塵網。
5、綜采工作面上安全出口以外回風流20m范圍內設置一道凈化水幕,要求霧化良好,能覆蓋全斷面。
6、采面工作面回風流30m內的巷道由采煤隊每班次實施沖洗巷道,確保無積塵現象。
7、采面防塵設施的設置由綜采隊負責實施。
三)運輸線路及其他地點
1、皮帶機頭、刮板機轉載點處由使用單位設置噴霧。
2、皮帶機頭、刮板機轉載點處20m范圍內巷道由使用單位每班次實施沖洗巷道,確保無積塵。
3、皮帶巷與其他巷道交叉點處,在皮帶巷設置一道凈化水幕。
4、采區進風流距巷口100m處設置凈化水幕,在回風流距總回風巷口100m處設置凈化水幕一道,由通風隊負責設置。
6、主要進、回風巷,巷口以里10-20m設置一道凈化水幕,由通風隊設置機運隊使用管理。
7、捕塵網處設置的凈化水幕由通風隊負責設置,由使用單位管理維護。
四)隔爆設施
1、主要入風大巷與回風大巷、相鄰采區間的集中運輸巷道與回風巷道,都要設置主要隔爆設施,用水量按巷道斷面計算,不小于400L/m2,隔爆水棚排距1.2-3.0m,隔爆區長度不小于30m,由通風隊負責設置。
2、采掘進回風巷,都要設置輔助隔爆設施,用水量按巷道斷面計算,不小于200L/m2,隔爆水棚排距1.2-3.0m,隔爆棚區長度不小于20m,由通風隊負責設置。
3、采煤工作面、煤及半煤巖巷掘進工作面,必須安設輔助隔爆水棚,用水量按巷道斷面計算,不小于200L/m2,水棚排距1.2-3.0m,棚區長度不小于20m,由通風隊負責設置。
4、水棚應在距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60-200m和距掘進工作面正頭60-200m內安設。
5、水棚距巷道軌面向上不小于1.8m。水棚應保持同一高度,水棚區的巷道斷面應與前后各20m長度的巷道斷面一致。
6、每處水棚必須使用同一規格的水袋,不得混用。
三、管理規定
一)噴霧管理規定
1、井下各轉載點由使用單位必須安設固定的噴霧裝置,噴頭噴出的水要成霧狀,且噴射位置正確。
2、使用單位在皮帶頭備有不少于20m的膠管,做好本區域的滅塵工作,要求每班次實施滅塵。
3、主要進風大巷、入風(斜井)、采區入風及回風巷道、采煤工作面入風及回風巷道、掘進工作面回風都要安設凈化水幕,由通風隊安設,使用單位管理維護。
4、采煤工作面凈化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大于30m,掘進工作面凈化水幕距工作面不大于50m,由使用單位及時開關,并做好日常維護管理。
5、炮掘工作面安設放炮噴霧裝置,距工作面不大于30m,由施工使用單位管理維護。
6、所有凈化水幕和放炮噴霧必須形成霧狀,應覆蓋全斷面,靈敏可靠,使用正常,通風隊安設后有使用單位及時維護管理。
7、運輸線由通風隊設置凈化水幕;轉載點、卸載點處使用單位設置管理,且在設備運行時要求正常使用。
8、掘進期間,掘面凈化水幕由掘進隊負責打開;采面生產期間,采面凈化水幕由綜采隊負責打開,采掘面責任區域以外運輸線凈化水幕由機運隊負責打開。
二)自動噴霧管理規定
1、使用單位負責安裝、使用維護,根據采掘實際情況移設及回收管理工作。
2、使用單位保管好噴霧的輔助裝置(充電器等)。
3、每班次做好保養工作(清洗傳感器)。
4、使用單位安排專人對自動噴霧的日常維護保養檢修工作。
具體檢修內容:1)檢查個連接膠管有無損壞,如損壞及時維修或更換。2)檢查各種噴嘴狀況,如損壞或堵塞及時更換。3)檢查主控制箱的電源是否安全可靠。4)每班對控制箱實施擦拭。
5、每班次要使用好自動噴霧,在皮帶機、刮板機運行時保證主機處于工作狀態,噴霧霧化良好。
6、噴霧的水源控制開關保持敞開。
7、噴霧傳感器有異常或損壞及時維修處理。
8、噴霧顯示控制箱必須加鎖,安排專人負責管理,嚴禁任何人隨意調設控制數據。
9、使用單位負責人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及時設置噴霧工作時間。
10、聲控噴霧必須保持開關常開狀態。
11、聲控噴霧在升井充電時防止撞擊。
12、聲控噴霧升井充電必須嚴格按照使用說明充電。
13、聲控噴霧使用單位必須做好監督管理工作,防止丟失或損壞。
三)捕塵網管理規定
1、工作面捕塵網必須按質量標準化要求制作安裝。
2、采煤工作面第一道捕塵網,安裝在回風巷距工作面50-100m的位置,由施工單位負責安裝。
3、綜掘工作面第一道捕塵網,安裝在距正頭50-100m的位置,由施工單位負責安裝。
4、炮掘工作面第一道捕塵網,安裝在距正頭100-150m的位置,由施工單位負責安裝。
5、捕塵網骨架制作“方格”不大于600*600mm,特殊地方除外(如門框),使用紗窗規格:8mm紗窗網眼塑料網或金屬網,要求紗窗網繃緊鋪在骨架并固定好。
6、捕塵網骨架可以固定打有錨桿的地方用卡子固定,也可以固定在煤體內。工字鋼支護的地方直接用卡子固定到工字鋼上面,骨架必須牢固可靠,并刷漆。
7、行人及車輛過往處必須安裝向上風側開的且能通車活動門,平時活動門保持關閉。行人過車運送物料過往后必須隨手把門關閉。
8、紗窗網用廢炮線絲或用螺絲固定在捕塵網骨架上,要求網面平整緊繃。如發現一處網面不平整的,必須及時按整改通知單要求整改。
9、捕塵網安裝完畢后,施工單位必須請示相關單位(通風部、安檢部)驗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10、每班施工單位必須設專人(兼職)對捕塵網進行日常維護。
11、對有破損、連接不牢、網面松弛的地方應未及時維修。必須及時按整改通知單要求盡快整改。
12、捕塵網要及時的跟進工作面,必須按規定移設。
四)隔爆水袋管理規定
1、水棚與巷道的交岔口、轉彎處、變坡處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50m。
2、隔爆設施的檢查
1)通風隊必須每周至少檢查一次隔爆設施的質量。
2)發現隔爆水袋有掉鉤、破損、缺水情況及時進行維護。
3)當隔爆水袋距采掘工作面距離超過規定時,必須按要求及時移設。
3、所有隔爆設施嚴禁破壞,在運輸過程中造成隔爆設施損壞的由損壞的單位或個人照價賠償后由通風隊負責掛設。
四、巷道滅塵及要求
1、按《通風安全質量標準化》的要求,傾斜巷道,各水平大巷中的管路要每隔50m設一個三通“閥門,掘進巷道及采煤工作面進、回風巷道中的管路要每隔50m設一個“三通”閥門;采區運輸巷、回風巷道中的管路要每隔50m設一個“三通”閥門。
2、巷道中的浮煤必須定期清掃運出,杜絕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超過5m的煤塵堆積。
3、各井筒及礦井各主要入、回風巷道,每月至少清洗一次積塵。井口、井下各水平碼頭門,每年必須刷白一次。
4、綜采工作面、上、下順槽,每天清洗一次煤塵。綜采工作面和工作面以外運輸順槽、回風順槽30m以內的巷道,由所在單位(綜采隊)負責每班清洗一次。
5、各煤巷掘進工作面50m以內的巷道,生產單位負責每班清洗一次。
6、各掘進工作面、回采工作面50m以外的進風巷道和回風巷巷道由通風隊負責,每周清洗一次。各煤巷掘進工作面,如煤產塵量大時要隨時進行清洗,杜絕煤塵堆積。
五、個體防護要求
1、入井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和使用防塵口罩。
2、所有人員必須加強防塵口罩的清洗和濾紙的更換。
3、其他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定執行。
六、處罰規定
1、主要進回風、采區進回風、采面、掘面及其他巷道不按規定設置凈化水幕,一處一次對責任連隊罰款500元,對主管副隊長一次性罰款100元;凈化水幕使用不正常,一處一次對責任連隊罰款500元,對主管副隊長、責任人一次罰款100元;凈化水幕霧化效果不好,一處一次對責任人罰款50元。
2、對故意損壞人工操作凈化水幕的責任人,一處一次罰款1000元,對責任人一處一次罰款500元。
3、自動噴霧不按照規定設置一處一次對責任連隊罰款500元,對主管副隊長、責任人一次罰款100元;噴霧維護保養不按規定執行者,造成噴霧不工作,對責任連隊一處一次罰款1000元,對責任人一次罰款200元;噴霧霧化不好對責任人一次罰款100元。
4、對故意損壞自動噴霧的連隊一處一次罰款2000元;對責任人一處一次罰款800元,并按規定賠償自動噴霧材料損失。
5、捕塵網不按規定設置,對責任連隊一處一次罰款2000元,對主管副隊長、責任人一次罰款300元;捕塵網門不關,對責任連隊值班干部、班組長一次罰款200元;捕塵網處不按規定設置噴霧,對責任連隊一處一次罰款500元,對責任人一次罰款100元。捕塵網處的噴霧在生產期間由施工單位打開,若在生產期間不打開噴霧,對施工連隊一處一次罰款500元,對當班值班干部一處一次罰款100元。故意損壞捕塵網的單位一次罰款2000元;責任人一處一次罰款500元,并要求在3個班次內及時維修好。
6、隔爆水棚不按規定設置,一處一次罰責任連隊2000元,罰隊長、主管副隊長500元,隔爆水棚區內水袋數量不足、水量不足、衛生差一處一次對責任人罰款20元。
7、對故意損壞隔爆水袋的連隊一處一次罰款2000元,對責任人一處一次罰款500元;并照價賠償損壞的隔爆水袋。
8、滅塵管道不按規定設置三通和閘閥,對責任連隊一處一次罰款1000元,施工班組一次罰款500元,責任人一次罰款100元;噴霧手柄丟失,對責任人一處一次罰款50元,發現損壞噴霧閥門者,對其責任人一次罰款300元。
9、對工作區域不按規定滅塵的對責任區隊一處一次罰款1000元,對值班干部、班組長一次罰款200元,對責任人一處一次罰款100元。
10、在炮掘工作面不使用水炮泥發現一次對施工連隊一次性罰款2000元;當班值班干部一次性罰款200元;班組長一次性罰款100元。
11、在炮掘工作面放炮前后對工作面區域不實施灑水滅塵工作,發現一次對施工連隊一次性罰款2000元;當班值班干部一次性罰款200元;班組長一次性罰款100元。
12、入井不佩戴防塵口罩的人員一次罰款50元,對單位主管領導罰款100元。
13、損壞滅塵管道,對責任區隊罰款2000元,對責任人一處一次罰款500元,并照價賠償損壞管路。
篇2:化工廠防火防爆防塵防毒制度
1目的:
為加強對公司的安全管理,防止火災、爆炸、有毒事故的發生,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2范圍:公司所轄范圍內。
3職責:
3.1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負責公司日常防火、防爆、防毒的安全檢查工作。
3.2生產部負責生產區域的安全操作。
3.3各部門負責人應對本部門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3.4相關部門根據各部門職責,做好防火、防爆、防毒工作。
4.內容:
4.1人員培訓:
4.1.1員工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培訓,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
4.1.2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培訓教育,具體按《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執行。
4.2設施設備符合要求:
4.2.1庫內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安裝、配置避雷和靜電導除設施,每年進行兩次測試。
4.2.2電氣設備必須符合國家電氣防爆標準,電氣設備的配置必須與區域的危險等級配置要求相匹配。
4.2.3監視和測量設備應建立臺賬,并定期校驗。
4.2.4生產設備與裝置必須按國家規定設置安全設施,并定期保養、校驗。
4.3對重點部位、關鍵裝置的管理:
4.3.1對危險化學品倉儲場所要設置明顯的標志,注明品名、特性、防火措施和滅火方法,并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
4.4操作安全管理:
4.4.1裝卸作業前,應了解貨物的理化性質、防護方法和裝卸操作注意事項,并穿戴規定的防護用具。
4.4.2裝卸前,要首先接好靜電接地線,車輛發動機要熄火,雷雨天氣應停止裝卸貨物。
4.4.3裝卸作業時,操作人員應掌握操作程序和防火、防爆、防毒要求,精心操作,防止貨物滲漏、外溢。
4.4.4裝卸時,應根據貨物的性質,控制貨物流速,以防止因流速快而造成靜電荷積聚,產生靜電火花。
4.4.5任何不按操作規程的操作將受到嚴肅處理。
4.5施工管理:
4.5.1所有作業人員應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的規定,不得攜帶火種、手機、BP機等違禁品,不準穿帶鐵釘的工作鞋和易產生靜電的服裝。
4.5.2所有作業人員應嚴格執行公司相關安全管理和制度和規定,如有違犯,按規定進行處理。
4.5.3對重點施工作業,應制定《施工安全方案》,進行重點監護,做到監護人員、消防器材、安全措施“三落實”。
4.6車輛管理:
4.6.1車輛進入庫區,必須佩戴防火帽,安裝靜電導除裝置,并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不準堵塞消防通道,駕駛員不準離開車輛,裝車過程中,車輛的發動機必須熄火,切斷電源。
4.6.2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對入庫車輛進行檢查和抽查,發現違章,及時制止。
4.6.3生產管理部人員在車輛裝卸前應按規定對車輛進行檢查,并填寫檢查單。
4.7消防器材、設施設備管理:
消防器材、設施設備管理應按《消防設備管理程序》執行。
4.8監視、監測和勞動保護:
4.8.1在火災危險性大、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置安全報警系統、安全監視系統。
4.8.2應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毒氣監測,并進行公布。
4.8.3在作業現場應設置必要的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的警示標識。
4.8.4對作業現場的員工應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查體,對接觸劇毒或長期暴露于有毒有害作業環境的員工應根據所接觸化學品種類,增加檢查項目。
4.8.5公司應配備必要的防毒器材、裝備,并對員工定期進行防毒培訓和防毒演練。
4.9安全檢查:
檢查工作一般分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和臨時檢查三種。日常檢查是指作業人員在工作前與工作結束時必須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巡查人員按的事務局巡查方式巡查;定期檢查是公司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成員、部門管理人員應以周或月對倉庫和車間進行重點檢查;臨時檢查是指風雨前后、高溫或惡劣天氣前后、重大節日前,各級管理人員應有針對性的檢查。
篇3:燃料公司防火防爆防塵防毒管理制度
1目的:
為加強對公司的安全管理,防止火災、爆炸、有毒事故的發生,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制度。
2范圍:公司所轄范圍內:
3職責:
3.1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負責公司日常防火、防爆、防毒的安全檢查工作。
3.2生產部負責生產區域的安全操作。
3.3各部門負責人應對本部門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3.4相關部門根據各部門職責,做好防火、防爆、防毒工作。
4.內容:
4.1人員培訓:
4.1.1員工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培訓,經考核合格,方可上崗。
4.1.2定期對員工進行安全、管理、職業健康培訓教育,具體按《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執行。
4.2設施設備符合要求:
4.2.1庫內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安裝、配置避雷和靜電導除設施,每年進行兩次測試。
4.2.2電氣設備必須符合國家電氣防爆標準,電氣設備的配置必須與區域的危險等級配置要求相匹配。
4.2.3監視和測量設備應建立臺賬,并定期校驗。
4.2.4生產設備與裝置必須按國家規定設置安全設施,并定期保養、校驗。
4.3對重點部位、關鍵裝置的管理:
4.3.1對危險化學品倉儲場所要設置明顯的標志,注明品名、特性、防火措施和滅火方法,并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
4.4操作安全管理:
4.4.1裝卸作業前,應了解貨物的理化性質、防護方法和裝卸操作注意事項,并穿戴規定的防護用具。
4.4.2裝卸前,要首先接好靜電接地線,車輛發動機要熄火,雷雨天氣應停止裝卸貨物。
4.4.3裝卸作業時,操作人員應掌握操作程序和防火、防爆、防毒要求,精心操作,防止貨物滲漏、外溢。
4.4.4裝卸時,應根據貨物的性質,控制貨物流速,以防止因流速快而造成靜電荷積聚,產生靜電火花。
4.4.5任何不按操作規程的操作將受到嚴肅處理。
4.5施工管理:
4.5.1所有作業人員應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的規定,不得攜帶火種、手機、BP機等違禁品,不準穿帶鐵釘的工作鞋和易產生靜電的服裝。
4.5.2所有作業人員應嚴格執行公司相關安全管理和制度和規定,如有違犯,按規定進行處理。
4.5.3對重點施工作業,應制定《施工安全方案》,進行重點監護,做到監護人員、消防器材、安全措施“三落實”。
4.6車輛管理:
4.6.1車輛進入庫區,必須佩戴防火帽,安裝靜電導除裝置,并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不準堵塞消防通道,駕駛員不準離開車輛,裝車過程中,車輛的發動機必須熄火,切斷電源。
4.6.2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對入庫車輛進行檢查和抽查,發現違章,及時制止。
4.6.3生產管理部人員在車輛裝卸前應按規定對車輛進行檢查,并填寫檢查單。
4.7消防器材、設施設備管理:
消防器材、設施設備管理應按《消防設備管理程序》執行。
4.8監視、監測和勞動保護:
4.8.1在火災危險性大、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置安全報警系統、安全監視系統。
4.8.2應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毒氣監測,并進行公布。
4.8.3在作業現場應設置必要的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的警示標識。
4.8.4對作業現場的員工應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查體,對接觸劇毒或長期暴露于有毒有害作業環境的員工應根據所接觸化學品種類,增加檢查項目。
4.8.5公司應配備必要的防毒器材、裝備,并對員工定期進行防毒培訓和防毒演練。
4.9安全檢查:
檢查工作一般分日常檢查、定期檢查和臨時檢查三種。日常檢查是指作業人員在工作前與工作結束時必須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事務局巡查人員按的事務局巡查方式巡查;定期檢查是公司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成員、部門管理人員應以周或月對倉庫和車間進行重點檢查;臨時檢查是指風雨前后、高溫或惡劣天氣前后、重大節日前,各級管理人員應有針對性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