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K礦防塵灑水系統管理制度

K礦防塵灑水系統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9275

第一條礦井必須建立防塵灑水系統。永久性防塵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貯水量不得小于井下連續2h的用水量,并設有備用水池,其容量不小于永久性防塵水池一半。每年必須對水池進行1次清理。第二條采掘工作面防塵用水系統中必須安裝水質過濾裝置或采用其它凈化方式保證水質清潔,采區防塵管路系統中必須安裝管道過濾器,并要定期清理積污。第三條礦井主要進、回風大巷、礦井主要運輸巷、帶式輸送機巷、采區進、回風巷、采掘工作面及巷道、煤倉與溜煤眼放煤口、翻煤點、轉載點等產生粉塵和有可能粉塵堆積的地點必須敷設防塵管路,皮帶斜井、皮帶巷的管路每隔50m設一個三通閥門,其它巷道每隔100m設一個三通閥門。第四條井下防塵供水管路的直徑選擇:主干管路不小于4吋,支管中綜掘、綜采和放頂煤工作面供水管路不小于3吋,其它采掘工作面供水管路不小于2吋。第五條防塵管路要安設平直,吊掛牢固,不拐死彎,接頭嚴密、不漏水。任何灑水管路不得兼作排水管、壓風管。第六條礦井必須繪制防塵系統圖,建立防塵管路臺帳,必須及時修改防塵系統圖,每季度上報公司通風管理部。第七條防塵系統圖基本要求:(一)在1:2000采掘工程平面圖上繪制(報分公司可用1:5000圖紙)。(二)標明主要通風設施及風流方向。(三)標明靜壓水池的位置及容量、防塵管路布置及管徑。(四)標明各主要防塵設施的位置、隔爆設施的布置及規格數量。(五)標明灑水點的布置、動壓設備的型號及臺數。(六)標明煤層注水情況。第八條礦井防塵系統圖圖例序號設備名稱圖例符號顏色圖例尺寸(mm)1靜壓水池藍色底15mm高8mm××標注水池容量2干管棕色標注實長管徑3支管藍色標注實長管徑4三通閥門黑色3mm可簡化標注××標注實際個數5除塵風機籃色直徑8mm6凈化水幕黑色長8mm寬4mm7轉載灑水黑色長4mm寬3mm8過濾裝置黑色長10mm寬3mm9隔爆裝置黃色長8mm寬4mm10

篇2:灑水防塵定期清掃煤塵制度

1、礦井必須采取綜合防塵措施,并建立完善防塵灑水管路系統,沒有防塵灑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產。

2、井下所有煤倉都應保護一定的煤,不得放空。,必須有控制風流防止煤倉煤塵飛揚的通風措施。

3、巖巷掘進必須實行濕式鑿巖、放炮噴霧、沖洗巖原等綜合防塵措施,回采工作面和煤、半煤巖掘進,應使用濕式煤電鉆打眼,采掘工作面放炮必須使用炮泥。

4、對巖巷掘進工作面、煤塵產生的采掘工作面、煤塵飛揚堆積的煤倉眼口,煤塵大的采區回風巷道、運輸巷的溜子機頭應安裝噴霧灑水裝置,并且靈敏可靠。保證其正常使用。

5、井巷中風流速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避免因風速過低微粉塵不易排出,風速過高將落塵吹起。掘進工作面最優風速取0.4~0.7m/3,回采工作面在滿足需風量的前提下選取適宜風速。

6、各有關單位必須定期清掃積塵和沖洗沉積在巷道四壁和支架上的落塵。并做好清掃,沖洗煤塵記錄。

主要運輸巷道要求每季清掃、沖洗一次,各采區巷道要求每月清掃、沖洗一次,煤倉眼口應經常沖洗。

7、各有關單位防塵責任劃分

①采、掘區隊負責所在采區內的噴霧灑水,沖洗巷幫、清掃積塵等工作。

②通風科負責采區外巷道進行灑水降塵、沖洗巷幫、清掃積塵。對本單位修理巷道進行防塵。

③機電隊負責全礦防塵管路的安裝與維修。指定專人采區外巷道中噴霧灑水的安裝與維護,并負責井筒的降塵。

④生技科負責繪制防塵灑水系統圖,并逐月編制防塵管路及其防塵設施的安裝或施工計劃。

⑤生活服務部門負責防塵水源的供給,并保證水質清潔。

8、把防塵灑水管路及其它防塵設施作為每月的工程驗收項目來檢查驗收,對沒有按計劃完成的質量不合格的,必須督促整改。

9、把綜合防塵作為每次安全檢查的重要項目進行檢查,發現問題采取三落實(人員、地點、時間)辦法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