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會計報表考核辦法
公司會計報表考核辦法范本
1.目的:為更好的做好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的披露工作,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技能,對各核算單位的會計報表編制和質量以及報送時間作進一步的要求,特制定本會計報表考核辦法。
2.適用范圍:本考核辦法適用于公司及分子公司財務負責人及負責編制會計報表崗位的會計人員。
3.考核內容:
3.1月、季度、半年報、年度報表。
3.2季、年度財務經營情況分析說明。
4.考核辦法及標準:
4.1計分標準:
4.1.1以每張報表計5分值,即月份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費用明細表計15分,8個月份小計120分;季度報表(每年3月31日、9月30日)除按月份報表3張表外,增加:現金流量表、業務地區分部報表、內部銷售統計表、應交稅統計表、合并報表抵銷表、應收預收前五名明細表9張表計45分,二個季度小計90分;半年報、年報(每年6月30日、每年12月31日)除按季度表外增加年度附注各類明細報表、壞帳準備計提明細報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12張表計60分,半年及年報小計120分。全年共計報表分值330分;
4.1.2季度財務經營情況分析說明,每季度5分,全年四個季度共計20分;
4.1.3兩項總計分值350分。
4.2考核情況:
4.2.1報表時間,月、季、年報按規定時間內報送,即月報在次月初6日以前,季報、年報所增加的報表在次月8日以前報送的,每張報表分別按1分計,即在規定時間內報送的得滿分1分,提前不加分;遲報要扣分,遲報一天扣0.5分,遲報二天扣1分,遲報3天扣1.5分,以此類推,可扣到負分。報送方式:先以電子郵件、集團郵箱、RT*發送過來,以確認收到時間為準,然后再將書面加蓋公章的報表報送公司財務部存檔(注:以上規定的報送時間是指一般情況下執行,如有特殊要求以另行通知的報送時間為準。);
4.2.2報表質量,報送報表內容真實、完整、準確,報表與報表之間銜接,沒有錯填、漏填現象得滿分4分;反之,有錯填、漏填每筆扣一分,報表與報表之間不銜接數視同錯填數,按錯填筆數計扣分,以此類推,可扣到負分;
4.2.3季、年度財務經營情況分析說明,能簡明扼要把核算單位的經營情況進行說明,滿分5分,未寫不計分也不扣分。
5.獎懲辦法:
5.1全年累計得分達到330分,為完成本職工作的基本得分。累計超過基本分,每超出一分獎勵20元計,以此類推;反之,累計分未達到基本得分,每少得一分扣款20元,以此類推。
5.2全年得分在280分(含280分)以下,建議核算單位更換經辦人員。
5.3由公司財務部指定專人負責對各分子公司報表報送情況作統一記載,年終進行考核評比。
5.4獎金來源:
5.4.1扣款所得,對未完成累計基本得分的會計扣款,通知其所在單位扣罰責任人工資,由內部銀行劃款交到公司財務總部計入獎金發放額;
5.4.2不足部分由公司財務部向公司申請專項獎金。
6.附則:
6.1本制度由公司財務部負責解釋。
6.2本制度施行后,凡既有的類似規章制度或與之相抵觸的規定即行廢止。
6.3本制度經總經理批準后自頒布之日起執行。修改時亦同。
篇2:車站報表管理制度
1、各項報表必須如實填寫,并注意備份。
2、各項報表必須在規定的上報時間前填寫完畢,不得遲報或漏報。
3、各項報表填寫人必須簽字并反主管領導審查簽字后方能上報。
4、各項報表必須逐月上報,一年后歸檔。
5、各項報表必須妥善保管,以備查驗。
6、各部門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得將報表內容泄漏給無關人員。
7、及時上報公司。
篇3: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表制度
一、為切實加強全國港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做好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分析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參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安全生產事故統計報表》(國統函〔2006〕34號),制定本報表制度,擬報國家統計局批準后執行。
二、本報表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及時、準確地了解和掌握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的相關信息,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減輕和消除事故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港口安全發展。
三、本報表制度統計范圍為全國從事港口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在運營中因安全問題引發的人員重傷及死亡的事故。
四、交通運輸部負責全國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工作,省級交通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工作。各級交通主管部門應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及時上報港口生產安全事故情況和統計報表。
五、本報表制度包括港口生產安全事故快報表和季報表。
港口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若其為特別重大事故或重大事故,應填寫港口生產安全事故快報表,立即逐級上報至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交通運輸部;若其為較大事故,應填寫港口生產安全事故快報表,立即逐級上報至省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交通主管部門,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應將該快報表上報至交通運輸部;若其為死亡1至2人的一般事故,應立即上報至當地的市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當地港口行政部門應將該快報表逐級上報至交通運輸部。總之,港口生產經營單位一旦發生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必須填寫港口生產安全事故快報表,并逐級上報至交通運輸部。
省級交通主管部門必須在每季度后10日前將統計期(即上季度)內本轄區發生的港口生產傷亡事故情況匯總,以報表形式按要求上報交通運輸部,沒有發生事故的省份要報送零事故報告。超過每季度后10日未報,應提前說明情況,如沒有說明情況的,則超過48小時后,視為拖延報告期限,視情節在行業內給予通報批評。
六、上報統計資料須標明單位負責人、填表人、聯系電話、報出日期,并加蓋單位公章。
七、快報表和季報表均以傳真件先期報送,正式文件可以后報,但應確保數據一致性。
八、出現錯、漏報事故報表的情況,發現后應及時報送更正后的報表。如超過48小時,一經發現存在問題,視為謊報,視情節在行業內給予通報批評。
九、有關單位及其統計人員必須按照《統計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要求,如實填報。
十、本制度由交通運輸部水運司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