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公司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建設原則
產品經銷公司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建設原則
1.簡化原則
標準化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應用業務流程的優化原理,精簡組織機構、崗位,簡化管理過程中的非增值過程;簡化企業內、外部的溝通與協調過程;簡化工藝以及物資材料的品種和規格;通過將多個管理體系融合為一體,簡化文件數量和接口。
2.統一原則
每項標準或系列標準內,對于同一個概念應使用同一個術語,對于已定義的概念應避免使用同義詞。系列標準的每項標準的結構及其章節的編號要保持一致。每項標準內數值、參數、物資和材料的規格保持統一。系列標準的每項標準的管理程序、作業方法和工藝統一。
3.協調原則
協調公司各層次、各部門、各專業以及各個環節的管理和技術關系,協調公司目標、過程和績效的相互關系,協調公司內部與外部的關聯關系,以使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及子體系的協調一致,從而達到所有標準整體協調的目的。
4.優化原則
標準化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從整體上優化企業標準范圍和層次;在建立技術、工作標準體系過程中,要優化業務和服務質量,優化組織結構和人員配置,優化管理和作業流程。
5.結合實踐原則
標準化體系建設過程中,要注重標準的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標準化體系是否達到最優狀態。標準體系架構搭建與實踐相結合、相互檢驗;標準編寫與實踐相互驗證;標準更新也要通過具體實踐進行評估。
篇2:產品經銷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動態更新機制
產品經銷公司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動態更新機制
標準體系并非一成不變,而需要結合公司發展實際及行業發展趨勢不斷進行更新調整。因此公司需要建立標準動態更新機制,實現企業標準體系與公司及行業發展的同步適應,保證標準的適用性和先進性。
1、日常更新改進
日常更新改進是以國家(國標、行標等)有關標準的更新(廢止、替代、新增)及與企業生產作業過程中發現的不匹配的標準為對象,在現有標準體系下進行的內部小規模更新改進,以及時調整和優化現有標準,提高標準的適應性和先進性。
(1)信息獲取
由公司標準化專職人員負責跟蹤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管理機構和所甄選的專業標準網站或者訂購本專業標準期刊,實時關注有關國家、行業標準動態信息。同時,開通標準化工作郵箱,動用全體員工智慧在企業內部廣泛收集由于業務變化而引起的標準的適用性問題,以及在生產運行過程中,發現存在缺陷、需要改進的相關信息。由標準化專職人員在每年第三季度末對各類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并及時提交標準化委員會辦公室進行審核。
(2)評價評估
由標準化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對匯總信息進行審核、確認,并擬定更新改進意見,報標準化委員會進行審批。
(3)更新改進
對審批通過的有效條款,由標準化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組織相關人員在年底前完成更新改進工作,并及時發布實施。
2、階段性更新改進
階段性更新改進是從國家標準體系要求、行業發展趨勢及企業發展實際需求角度出發,對公司標準體系、標準內容、相關機制進行整體的評估與改進,以適用行業發展趨勢,滿足企業實際及發展需要。
(1)評價評估
以三年為一個周期,由標準化委員會領導,標準化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組織相關專業人員,以國家相關要求、行業發展趨勢及企業內部實際為依據,分別對公司標準體系架構、各模塊層次、標準內容等方面進行科學、客觀評價。并出具評估報告(包括改進意見)報標準化委員會審批。
(2)更新改進
由標準化委員會辦公室負責,根據評估審批意見,編制標準體系優化方案,并組織相關專業人員進行標準體系的優化調整、標準內容的編寫、更新工作。在優化完成后進行為期三個月的試運行,試運行情況由標準化委員會評估合格后,正式公布執行,標準化委員會辦公室或相關部門監督其執行情況。
篇3:產品經銷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創新建標機制
產品經銷公司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創新建標機制
隨著標準化水平不斷提高,企業在技術、管理、工作活動中的創新成果也將越來越多,通過創新建標機制,可及時將其固化成為標準,納入標準體系之中進行傳承推廣。
1、成果收集
各部門、單位每年年底將本部門的技術創新以及優秀的管理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并匯報到標準化委員會辦公室初審,通過后交由標準化委員會作進一步評審。其中總結要包括具體的方法、流程,創新點和所帶來的效益等。
2、成果評審
標準化委員會對各部門、單位的總結進行評審。對評估結果認為確實符合公司發展要求、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等的技術、管理和工作創新予以確認。
3、建標推廣
將優秀的管理和工作經驗作為推廣復制的基本素材,將技術創新選擇試點進行反復實驗。在推廣復制及實驗的過程中,有關經驗經各單位實際應用或實驗,證明科學實用、效果顯著的,及時將其固化成為標準,向有關單位或上級部門申報,審核通過后納入公司標準體系并在公司內推廣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