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事故報告分析處理制度范本
設備事故報告分析處理制度
第三十八條設備故障與事故。設備或零部伯失去原有精度性能,不能正常運行,技術性能降低等,造成停產或經濟損失者為設備故障。
第三十九條一般事故:修復費用一般在500~10000元;精、大、稀及機械工業關鍵設備在1000~30000元者;或因設備事故造成全廠供電中斷10~30分鐘以上為重大事故。
第四十條重大事故:修復費用一般設備達1萬元以上;機械工業關鍵設備及精、大、稀設備達30000元以上者,或因設備事故而使全廠電力供應中斷30分鐘以上為重大事故。
第四十一條特大事故:修復費用達50萬元以上或由于設備事故造成全廠停產二天以上,車間停產一周以上者為特大事故。
第四十二條事故發生后,就嚴格保持現場情況,操作工人或班組設備員立即報告車間機械員或車間分管設備工作主任。車間主任應產即報告設備科和有關部門。有關人員應立即到現場察看,檢查分析作出記錄,并及時提案規定上報處理。
第四十三條重大與特大事故發生后,設備科應在24小時內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同時抄報機械電子部。車間在二日內填寫事故報告單一式三份,按程序逐級上報處理,設備科必須在一個月內將處理結果上報主管部門,同時抄報機械電子部。
第四十四條設備事故要做到“三不放過”(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群眾未受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所有事幫都查清原因和責任,按情節輕重和責任大小,分析給予行政處分或經濟賠償,觸犯法律才要依法制裁。
第四十五條對設備事故隱瞞不報或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應加重處罰,并追究領導責任。設備事故頻率應按規定統計,按規定報。
對修復費用低于5百元或全廠供應中斷10分鐘以下的設備故障也要百明原因,分清責任。
第四十六條設備事故分析處理的原則是:一般事故由小組分析,車間和有關科室人員參加;重大事故由車間主任分析,廠主管領導及設備科和有關科室派員參加;大事故由廠主管領導主持分析,主管局派人參加。
第四十七條對事故責任者,如需作經濟制裁,經廠主管領導批準后,通知有關部門執行,如需法律制裁的,按國家法律程序辦理。
篇2:事故樹分析程序
事故樹分析雖然根據對象系統的性質、分析目的的不同,分析的程序也不同。但是,一般都有下面的十個基本程序。有時,使用者還可根據實際需要和要求,來確定分析程序。
熟悉系統。
要求要確實了解系統情況,包括工作程序、各種重要參數、作業情況。必要時畫出工藝流程圖和布置圖。
調查事故。
要求在過去事故實例、有關事故統計基礎上,盡量廣泛地調查所能預想到的事故,即包括已發生的事故和可能發生的事故。
確定頂上事件。
所謂頂上事件,就是我們所要分析的對象事件。分析系統發生事故的損失和頻率大小,從中找出后果嚴重,且較容易發生的事故,作為分析的頂上事件。
確定目標。
根據以往的事故記錄和同類系統的事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求出事故發生的概率(或頻率),然后根據這一事故的嚴重程度,確定我們要控制的事故發生概率的目標值。
調查原因事件。
調查與事故有關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種因素,包括設備故障、機械故障、操作者的失誤、管理和指揮錯誤、環境因素等等,盡量詳細查清原因和影響。
畫出事故樹。
根據上述資料,從頂上事件起進行演繹分析,一級一級地找出所有直接原因事件,直到所要分析的深度,按照其邏輯關系,畫出事故樹。
定性分析。
根據事故樹結構進行化簡,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徑集,確定各基本事件的結構重要度排序。
計算頂上事件發生概率。
首先根據所調查的情況和資料,確定所有原因事件的發生概率,并標在事故樹上。根據這些基本數據,求出頂上事件(事故)發生概率。
進行比較。
要根據可維修系統和不可維修系統分別考慮。對可維修系統,把求出的概率與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的概率進行比較,如果二者不符,則必須重新研究,看原因事件是否齊全,事故樹邏輯關系是否清楚,基本原因事件的數值是否設定得過高或過低等等。對不可維修系統,求出頂上事件發生概率即可。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包括下列三個方面的內容:當事故發生概率超過預定的目標值時,要研究降低事故發生概率的所有可能途徑,可從最小割集著手,從中選出最佳方案。
利用最小徑集,找出根除事故的可能性,從中選出最佳方案。
求各基本原因事件的臨界重要度系數,從而對需要治理的原因事件按臨界重要度系數大小進行排隊,或編出安全檢查表,以求加強人為控制。
事故樹分析方法原則上是這10個步驟。但在具體分析時,可以根據分析的目的、投入人力物力的多少、人的分析能力的高低、以及對基礎數據的掌握程度等,分別進行到不同步驟。如果事故樹規模很大,也可以借助電子計算機進行分析。
篇3:檢測事故分析報告工作制度
1、檢測過程中發生下列情況按事故處理:
(1)樣品丟失,零部件丟失,樣品損壞。
(2)樣品生產單位提供的技術資料丟失或失密,檢測報告丟失,原始記錄丟失或失密。
(3)由于檢測人員、檢測儀器設備、檢測條件不符合檢測工作的要求,試驗方法有誤,數據差錯,而造成的檢測結論錯誤。
(4)檢測過程中發生人身傷亡。
(5)檢測過程中發生儀器設備損壞。
2、凡違反上述各項規定所造成的事故均為責任事故,可按經濟損失的大小、人身傷亡情況分成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
3、重大或大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搶救傷亡人員,并保護現場,通知有關人員處理事故。
4、事故發生后三天內,由發生事故部門填寫事故報告單,報告辦公室。事故發生后五天內,由試驗室負責人主持,召開事故分析會,對事故直接責任者作出處理,對事故作善后處理并制定相應的辦法,以防止類似事故產生。重大或大事故發生后一周內,試驗室應向上級主管部門補交事故處理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