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公司計劃管理制度
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計劃管理制度
1、每個工程項目開工,不但要詳細精確制訂年度施工形象計劃,還要制訂月計劃和周計劃。統一用曲線圖標明工程人員配備、工種分析、用工量情況。
2、繪制好施工現場機械裝置、料具、材料堆放的詳細合理的平面圖。
3、計算出料具使用、材料使用計劃,并報送總部。
4、年度施工計劃要由月計劃去保證實現,月計劃必須詳細定額量、用工量。
5、月計劃的實現要有周計劃去保證,所以周計劃更要詳細標明定額量、用工量。在施工日記中要明確記載每天的上班時間、完成的工作量、是否符合計劃等。
6、計劃完不成是客觀上的延誤可以順延,這是指停電、停水、建設單位缺少資金、工程圖紙拖延以及機械、材料、料具跟不上等客觀原因,以簽字為準。
7、月計劃受到影響屬于主觀原因造成的,必須于周計劃中抓緊,加班加點掙時間,不允許延誤。
8、經檢查,第一次不及時下達計劃任務書,給予工長罰100元,項目經理與施工員罰200元。
9、經檢查,第一次完不成計劃,給予工長罰100元,項目經理與施工員罰200元。
10、如果第二次檢查到未下達計劃任務書或者完不成計劃,說明施工員已毫無計劃概念且管理能力跟不上,已不適應繼續留在所在職位上,一律降職處理。
11、凡是緊急需要的材料、料具,必須于24小時前通知,一般的物資,必須在三天前通知,其他計劃物資應在半月前通知。
12、班組以上管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計劃生產意識,確立按計劃生產的原則。公司總部由施工科長負責成立一個計劃小組專門領導生產計劃工作,各項目部也要指定專人負責,并作為重點工作去抓。
13、制作三塊牌子,掛在辦公室最醒目的位置。一是工程施工月計劃和分項工程計劃表;二是年度計劃表;三是機械、料具、材料進出場時間表。
篇2:企業經營計劃管理制度
企業(公司)經營計劃管理制度
第一章目的
第一條為了促進企業經營活動規范有序地進行,減少經營過程中的盲目性,公司應編制綜合全面的經營計劃。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二條公司綜合辦公室負責經營計劃工作。在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公司總體經營目標,統籌經營計劃的各項具體目標,編制出切合實際的經營規劃草案,報送公司總經理審批。草案審批后成為可實施的正式計劃,對批準的正式計劃,綜合辦公室負責檢查反饋,并對計劃實行滾動調整。
第三條各職能部門將經營計劃作為管理活動的綱領,努力完成計劃中關于本部門的各項計劃指標。在計劃的編制過程中,應積極配合綜合辦公室的工作,提供必要的調研資料,真實反映客觀情況,對于具有特殊內容的計劃指標,相關部門可先擬出草案,綜合辦公室匯總編制。例如對于合同(購貨計劃)的特殊規定,物資設備部負責提交;因質量體系不能完全描述的內容,則由工程技術部負責提交。
第四條公司綜合辦公室由總經理授權,負責公司經營計劃的組織、審核、督導等方面的領導工作。根據各類計劃(長期、中期、短期)的期限,及時地組織編制工作,并開展必要的論證分析,確保核準的各項計劃內容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對計劃的執行過程應加大督察力度,促使計劃任務按預期要求完成。
第三章計劃期限的劃分
第五條中長期計劃、年計劃、月計劃。計劃形式有單項和綜合。
第四章作用
第六條通過綜合平?,統籌安排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保證企業經營的各要素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
第五章經營計劃的內容
第七條長期經營計劃的制訂,應充分體現科技、經濟與公司發展相結合,經濟發展與培養人才相結合,技術改造???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其中提高經濟效益是制訂長期計劃的核心。
第八條年度經營計劃是公司中長期經營計劃的具體細分。它是綜合各項專業計劃形成的年度總體經營計劃,故又稱年度綜合計劃。它是企業全體員工在計劃年度內的行動綱領。其主要內容如下:
(1)利潤計劃。利潤是反映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標。包括計劃期內的利潤目標、稅后利潤的分配和使用等。
(2)生產計劃。它規定公司在計劃年度內完成工程的產量、產值、質量和生產能力的利用程度等。
(3)質量計劃。包括產品質量指標和工作質量指標應達到的水平,產品分類升級計劃以及創建名牌計劃等。
(4)科研和新技術開發計劃。包括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項目計劃等。
(5)設備維修計劃。規定公司在計劃期內,生產設備的維護保養和修理的種類(如大修、中修等)、期限、工作量等。
(6)勞動工資計劃。包括勞動生產率計劃、職工人數計劃和工資計劃等。
(7)物資供應計劃。規定公司為完成生產計劃,需要的各種原材料、燃料、動力、外購件、設備、工具等的供應數量、供應期限、合理儲量等。
(8)技術改造和技術組織措施計劃。包括技術改造計劃,設備更新和購置計劃,自制專用設備計劃,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的各項措施計劃。
(9)成本計劃。規定公司為完成生產經營所要支出的全部生產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各種物資的計劃成本和降低成本的要求。
(10)資金計劃。包括固定資金計劃、流動資金計劃、專用基金計劃等。它規定計劃期內的財務收入和支出,規定流動資金計劃占用額和周轉速度。
第六章經營計劃編制方法
第九條經營計劃的編制步驟
經營計劃要根據公司的發展和經營決策的要??編制。
(1)進一步調查研究。要深入弄清市場為企業提供的機會和風險,以及企業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特別是要掌握計劃的限制性條件,例如能源、物資供應、資金、設備、技術條件不能實現,或對其他目標構成不利的作用,則應考慮修正。
(2)提出各項具體目標。各部門及項目部根據公司提出綜合整體目標對自己各項經營活動提出具體的單項目標。
(3)統籌安排確定目標。如果某一目標受制于某種條件不能實現,或對其他目標構成不利的作用,則應考慮修正。
(4)編制不同計劃方案。完成任何一個目標,往往可以采取幾種不同的方法,形成幾個不同的計劃方案,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5)選擇最佳方案。通過分析對比,選出能夠實現經營目標的最佳方案。
(6)做出全面規劃。主要是將綜合的經營計劃和單項的經營計劃,編制成正式的文本,報總經理批示后,便于實施。
第十條經營計劃的編制依據。
(1)編制中、長期經營計劃的依據。編制中、長期經營計劃的依據:公司經濟發展的需要,市場需求,公司的生產技術條件,技術的改進、引進和管理、技術水平的提高。
(2)編制年度經營計劃的依據。編制年度經營計劃的依據:公司領導下達的指令及指導性計劃,工程簽訂合同和市場預測資料,前期預計完成數字及公司歷史統計資料,經審定過的各種技術經濟定額。
(3)編制計劃的有關要求。中、長期經營計劃由公司總經理主持。首先由綜合辦公室擬定計劃草案,各業務歸口部門按計劃草案要求,負責搜集、整理資料提出專業規劃草案,綜合辦公室進行匯總后進行綜合平?提出總體方案,報總經理批準。
公司年度綜合計劃的制定,同樣應采取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綜合平衡的方法進行編制,各業務歸口部門負責編制專業計劃,綜合???公室負責擬定編制計劃的總進度,組織綜合平?,于年前一個月上報總經理批準后下達各部門執行。
專業計劃的編制,各部門負責人要親自主持,編制計劃草案時應認真聽取分管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意見,并按規定的時間上報。報送的計劃必須附文字說明,經部門負責人和編制人簽章后方可呈報。
編制計劃過程中需要的各種資料,各部門應主動提供,積極配合,任何部門都不得拒絕,應以全局利益為重。
第七章經營計劃的貫徹實施
第十一條指標管理。
(1)年度綜合計劃所規定的各項計劃任務,是通過一定的計劃指標來表示的。計劃指標就是公司在計劃期內在生產經營活動方面應該達到的目標和水平。為全面反映公司的技術經營活動,必須相應設置各種指標,建立健全公司的指標體系,完善和促進計劃管理工作。
(2)計劃指標按平均先進水平
來確定,一般應高于上期實際達到的水平。
(3)計劃指標實行分級歸口管理,總指標由綜合辦公室負責匯總、平衡、上報和下達,各業務科室負責歸口管理。各部門指標的實行(分指標)以部長為首,組織有關職能人員負責管理。工程指標的實行以項目經理為首,組織管理。
(4)為使計劃任務層層落實,計劃指標必須進行層層分解,堅持誰管什么指標,就分解什么指標。分解指標必須和總指標保持平衡和銜接,分解指標執行情況按規定路線進行反饋。
第十二條反饋控制。
經營計劃強調嚴肅性,一經確定,就應全力組織實施,這就需要加強督導控制,要及時掌握各個指標的完成進度和計劃執行情況。管理者應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對計劃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協調、控制、解決。統計工作是企業的一項基礎工作,是監督檢查計劃執行情況的重要工具,應準確、及時、全面反饋計劃執行情況。
第十三條計劃指標的調整。
為維護計劃的嚴肅性,公司計劃一經批準下達后,必須嚴格執行,各歸口部門和執行單位均不得隨意修改。如確因客觀原因影響,經主觀努力仍不能完成計劃時,請示總經理后,做出必要的調整。
第十四條計劃的檢查和考核。
(1)各級領導必須隨時監督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采取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以保證計劃的順利完成。
(2)檢查計劃執行情況,應充分利用統計報表、會計報表、業務報表資料。檢查計劃的實際完成數,一律以統計報表數為依據。
(3)考核計劃必須與經濟責任制考核相結合。考核的計劃數,一律以公司批準或下達的計劃數為依據。
第八章附則
第十五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公司計劃管理制度
計劃管理制度
一、目的:
1、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為公司的發展方向、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提供依據,制定公司的長遠規劃,并通過近期計劃組織實施。
2、根據市場需求和公司能力,編制公司的年度、月度計劃,使生產經營活動和各項工作在公司統一的計劃下協調進行。
3、充分挖掘及合理利用公司的一切人力、物力、財務,并使之在時間上、數量上、空間上能合理配合,不斷改善公司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果。
4、通過計劃工作的表格化、工具化、量化,推動公司各項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程序化、步驟化,使公司高效有序地運作
二、適用范圍
公司所有部門之計劃工作事務,均適用本規定。
三、責任
1、生產計劃部負責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廢止之起草工作。
2、總經理負責本制度制定、修改、廢止之核準。
四、生效日期
本制度自總經理批準之日起生效執行。
五、正文
(一)計劃管理的基本原則
1、公司的各項計劃是公司管理工作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計劃一經下達,各級各部門都必須發動職員,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計劃的實現。
2、統計工作是企業的一項基礎工作,是監督檢查計劃執行情況的重要工具,應準確、及時、全面反饋計劃執行情況,禁止弄虛作假。
3、生產計劃部是公司綜合計劃管理部門,負責公司綜合計劃的檢查、監控、協調、評估與考核。
4、編制長期計劃必須遵循的原則:
(1)長期計劃(如三年業務計劃)是確定公司未來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的戰略計劃,通過年度計劃的安排逐步實現,其主要內容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產品的發展方向;
●企業生產的發展規模;
●企業技術發展水平,技術改造方向;
●企業技術經濟指標將要達到的水平;
●企業組織、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環保等生產條件的改造;
●職工教育培訓及人力發展計劃;
●能源及原材料的節約。
(2)編制公司長期計劃的主要依據:
●經濟發展的需要;
●市場需要;
●公司的生產技術條件;
●國內外科學技術最新成就和發展趨勢;
●技術改進、引進和改善管理、提高員工技術水平以后所能提供的潛力。
4、年度計劃
(1)年度計劃是公司全體職員在計劃年度內的行動綱領,又是安排月度計劃的重要依據。因此,公司各個生產環節和各個方面的生產經營活動,都必須嚴格按計劃執行。
(2)年度計劃的制定采取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綜合平衡的方法進行編制,由分管計劃工作的副總負責領導,各業務歸口部(室)按"管什么業務,就編什么計劃"的原則組織編制各種專業計劃。
(3)年度計劃編制的主要依據:
●集團主管部門下達的指令及指導性計劃;
●公司總經理提出的年度方針目標;
●產品訂貨合同和市場預測資料;
●長遠發展規劃;
●前期預計完成數字及本公司歷史統計資料;
●各種技術經濟定額。
(4)編制計劃所需資料由各部(室)、車間相互提供,任何單位都不得拒絕。
5、作業計劃
(1)作業計劃是各部門為達成年度工作目標及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而制訂的具體實施計劃,可分為月度計劃、周計劃、日計劃。
(2)作業計劃由各部門組織編制實施。
(3)作業計劃編制的主要依據:
●公司主管部門下達的指令及指導性計劃;
●對口部門的實際工作狀況;
●產品訂貨合同和市場預測資料;
●年度綜合計劃;
●前期預計完成數字及本公司歷史同期統計資料;
●經審定過的各種技術經濟定額。
(二)計劃編制的職能劃分
根據公司生產經營要求,分解的各專業計劃及歸口單位如下:
(1)財務預算計劃
財務預算計劃由財務部組織編制,并負責編制、實施、檢查、評估、考核的全過程管理。
(2)銷售計劃及促銷計劃
由銷售部歸口管理。
(3)市場開發計劃及新產品上市計劃
由市場部歸口管理;
(4)生產計劃
由生產計劃部歸口管理;
(5)物資需求計劃
包括:原輔料需求計劃,由生產計劃部歸口管理;
備品備件需求計劃,由設備部歸口管理;
雜品需求計劃,由倉儲部歸口管理;
辦公用品需求計劃,由總經辦歸口管理;
促銷用品需求計劃,由銷售綜合部歸口管理;
(6)采購計劃
由采購部歸口管理;
(7)物資儲備計劃
由倉儲部歸口管理;
(8)設備維修計劃
由設備部歸口管理;
(9)培訓計劃及人力發展計劃
由人力資源部歸口管理;
(10)品質控制計劃
由品控部歸口管理;
(11)新產品開發及新技術推廣計劃
由技術部歸口管理;
(12)能源管理和控制計劃
由能源環保部歸口管理;
(三)計劃的實施
1、計劃前期控制
(1)計劃所規定的各項任務是通過一定的計劃指標來表示的。計劃指標就是公司在計劃期內在生產經營活動方面應該達到的目標和水平。為全面反映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適當設置各種指標,建立健全公司的指標體系,完善和促進計劃管理工作。
(2)計劃指標應按平均先進水平(集團目標)來確定,一般應高于上
期實際達到的水平,并經過努力才能實現的。
(3)計劃指標實行分級歸口管理。公司級指標(總指標)由公司生產計劃部負責匯總、平衡、上報和下達,各部(室)、車間負責歸口管理。工段級指標(分指標)以工段長為首,組織有關職能人員負責管理。班組級指標以班組長為首組織工作人員管理。
(4)為使計劃任務層層落實,計劃指標必須進行層層分解,堅持誰管什么指標,就分解什么指標。分解指標必須和總指標保持平衡和銜接,分解指標執行情況按規定路線進行反饋。
(5)公司級指標的設置,須按上級要求和廠內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指標歸口部門商定。
(6)必須在當年11月底正式下達次年的工作年度經營綜合計劃。
2、計劃實施控制
(1)計劃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及時處理,以不影響生產經營及各項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為首要原則。
(2)接口中出現的問題由相關專業部門主動協調解決。
(3)如果專業部門協調未果,應及時請示分管領導。
(4)公司各種例會制度也是協調解決接口問題的有效途徑。
(四)計劃的調整
為維護計劃的嚴肅性,公司計劃一經上級主管機關及公司領導批準下達后,必須嚴格執行,各歸口部門和執行單位均不得隨意修改。如確因客觀原因影響,經主觀努力仍不能完成計劃時,在有利于調動廣大職員完成計劃積極性的前提下,可調整計劃指標,但必須辦理審批手續。
1、公司級計劃指標的調整,由執行單位提出書面申請,送歸口部(室)簽署意見后,經生產計劃部審核報主管副總審批呈總經理簽批,屬集團公司下達的計劃指標,還要報上級主管機關審批,在未批準前仍按原計劃執行。
2、調整年度計劃指標應提前一個季度申請,調整月度計劃指標應提前十天申請。
3、調整某一項計劃指標,如需同時相應調整其他有關計劃指標時,應一并上報,呈請審批,以保證計劃的平?、協調。
4、調整計劃指標一律以書面批復為準,在未接書面批復以前,一律按原計劃考核。
(五)計劃的評估與考核
1、各種專業計劃應設置相應的檢查、評估、控制、考核體系。
2、各級領導必須隨時監督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采取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以保證計劃的順利完成。
3、檢查計劃執行情況,應充分利用統計報表,會計報表,業務報表等資料。檢查計劃的實際完成數,一律以統計報表數為依據。
4、年度計劃應以月為單位,定期進行檢查、評估、考核,對出現的問題,各級部門及時提出控制措施及考核意見,年底進行全面考核。
5、月度計劃應以周為單位,進行評估、小結,適時監控,月底進行考核。
6、計劃的考核必須與經濟責任制考核相結合。考核的計劃數,一律以上一級部門批準或下達的計劃數為依據。
(六)計劃體系的完善
計劃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果是長期性或系統問題,經請示主管領導后,需組織對相關制度和管理手冊進行修改、完善。
(七)計劃編制流程圖
(八)計劃控制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