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學校學生騎車安全制度

學校學生騎車安全制度

2024-07-11 閱讀 7158

1.學校規定

為加強對我校學生騎車管理,確保學生騎車安全,保障正常教學秩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制定以下制度:

(1)年滿12周歲的學生方可騎車到校,班主任老師必須把好年齡審核關,嚴格控制騎車學生數量。

(2)所有車輛必須保持車況良好(尤其是車閘)。為加強家長責任心,騎車的學生必須先由家長簽訂好《學生騎車協議》,再辦理有關手續,領取騎車證、認領停車位置后方可騎車到校。

(3)對學生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則,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騎車證必須在胸前顯著位置佩戴。校內禁止騎車,到校門口提前下車推行,尤其上下陡坡更應注意慢行。

(5)按指定地點有序整齊停放,車輛必須上鎖,各班指派專門管理員加強管理。

2.家庭、學校諾守協定

為確保學生騎車安全,保障正常教學秩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特訂以下諾守協定。

(1)年滿12周歲的學生,由甲乙雙方簽訂學生騎車《協議書》,到班主任處辦理有關手續、認領停車位后方可騎車到校。

(2)乙方必須加強對車輛日常檢查、修理,杜絕問題車輛上路。教育學生養成節儉意識,不騎高檔次車輛到校。經常對自己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交通法規,尤其是不闖紅燈、不騎快車、不脫把騎行等,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3)校內禁止騎車,進校門必須下車推行,尤其上下陡坡更應注意慢行。車輛按指定車位有序整齊停放,必須上鎖。

(4)甲方給騎車學生免費提供停車場所,對學生進行安全常識、交通法規教育,并對學生騎車情況加強檢查管理。對于不遵守“協議”規定的學生,甲方有權取消其騎車到校的資格。

(5)學生騎車及車輛發生意外事故,責任由乙方承擔。

(6)本協議雙方簽字生效。自協議生效日起,雙方應自覺履行本協議精神。

篇2:學校學生騎車安全制度

1.學校規定

為加強對我校學生騎車管理,確保學生騎車安全,保障正常教學秩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制定以下制度:

(1)年滿12周歲的學生方可騎車到校,班主任老師必須把好年齡審核關,嚴格控制騎車學生數量。

(2)所有車輛必須保持車況良好(尤其是車閘)。為加強家長責任心,騎車的學生必須先由家長簽訂好《學生騎車協議》,再辦理有關手續,領取騎車證、認領停車位置后方可騎車到校。

(3)對學生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則,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騎車證必須在胸前顯著位置佩戴。校內禁止騎車,到校門口提前下車推行,尤其上下陡坡更應注意慢行。

(5)按指定地點有序整齊停放,車輛必須上鎖,各班指派專門管理員加強管理。

2.家庭、學校諾守協定

為確保學生騎車安全,保障正常教學秩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特訂以下諾守協定。

(1)年滿12周歲的學生,由甲乙雙方簽訂學生騎車《協議書》,到班主任處辦理有關手續、認領停車位后方可騎車到校。

(2)乙方必須加強對車輛日常檢查、修理,杜絕問題車輛上路。教育學生養成節儉意識,不騎高檔次車輛到校。經常對自己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交通法規,尤其是不闖紅燈、不騎快車、不脫把騎行等,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3)校內禁止騎車,進校門必須下車推行,尤其上下陡坡更應注意慢行。車輛按指定車位有序整齊停放,必須上鎖。

(4)甲方給騎車學生免費提供停車場所,對學生進行安全常識、交通法規教育,并對學生騎車情況加強檢查管理。對于不遵守“協議”規定的學生,甲方有權取消其騎車到校的資格。

(5)學生騎車及車輛發生意外事故,責任由乙方承擔。

(6)本協議雙方簽字生效。自協議生效日起,雙方應自覺履行本協議精神。

篇3: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一、目的

  為保證臨床路徑工作持續有效深入開展。

二、范圍

  適用于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成員。

三、內容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由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主任主持。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主要分為日常工作和召開會議兩部分。

  1、 日常工作

  (1)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所有成員在各自崗位上對于臨床路徑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督,負責收集各自崗位上發現的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上報給委員會秘書,由秘書負責匯總整理。

  (2各成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學習,積極參加各相關專業的學術活動及臨床路徑方面的會議,不斷更新知識。

  2、 召開會議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各相關部門工作協調會議;每年組織相關專家,對本院臨床路徑實施效果的評估與分析。

  (1)由主任委員主持會議,如主任委員不能參會,可由主任委員指定副主任委員主持。

  (2)會前成員根據所在醫院分管的工作范圍,收集資料,歸納分析后做出議題。

  (3)議題遞交大會秘書,呈遞主任委員審核,并確定會議時間、地點。

  (4)會議參會委員盡可能全部參加,部分議題范圍確實局限,可按相關成員選擇參會人員。

  (5)建立專門會議登記本,記錄各委員發言,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臨床路徑實施科室。

四、支持性文件

  1、《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細則(2011年版)》

  2、《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衛生部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