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醫院門診注射室護士職責
醫院門診注射室護士職責
一、在護士長領導、指導下進行工作。
二、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正確執行各項注射操作,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匯報解決。
三、負責藥品、器械和其他物品的領取保管,做好治療前的準備。
四、按病歷和醫囑執行注射,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五、進行健康宣教,根據病人用藥特點交代注射后注意事項。
六、注射后密切觀察病人情況,發生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并報告醫師。
七、保持室內整潔和通風。
八、備齊各種搶救物品,定位放置,定期檢查,發生過敏反應立即搶救。
篇2:附院門診注射室工作制度
附屬醫院門診注射室工作制度
門診注射室主要負責門診各科病人的藥物注射治療任務。
1、工作人員應了解常用注射藥的藥理作用、毒性反應和藥物過敏反應的緊急處理,必需具有熟練的技術、高度的無菌觀念和責任心。
2、注射室內應保持整潔衛生、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地面先拖后掃,每日2次紫外線空氣消毒。每月做空氣培養1次,并做好監測登記。
3、工作人員著裝整潔,戴好帽子、口罩,并做好注射治療器和物品的準備工作,向病人做好必要解釋。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和門診"三查五對"制度("三查":查批號,有效期,藥品有無變色、沉淀、裂紋;"五對":對姓名、藥名、劑量、濃度、用法)。叮囑病人保管好注射單。
5、注射部位準確,避開瘢痕、硬結及皮膚患處,掌握無痛注射法,熟練基本技術操作,減輕病人痛苦。
6、對使用過的注射器等一次性物品應進行消毒毀形處理后更換,對每一個病人治療前均應先洗手,后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7、室內應備有急救藥品器械、氧氣等,以備搶救用。
篇3:醫院換藥室注射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換藥室、注射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嚴格遵守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二.室內布局合理,清潔區、污染區分區明確,標志清楚設有流動水洗手設施。
三.無菌物品專柜放置,按滅菌日期依次排列,過期重新滅菌;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四.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操作前后應洗手。
五.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明時間,超過2小時后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裝。
六.碘灑、酒精應密閉保存,每周更換2次,容器每周滅菌2次。常用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并滅菌;置于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
七.治療車上物品應擺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治療車、換藥車應每天用消毒液擦洗。
八.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特殊感染傷口如: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嚴格隔離,處置后進行嚴格終末消毒,不得進入換藥室;感染性敷料應放在黃色有警示標識的防滲漏污物袋(桶)內,及時焚燒處理。
九.各室要保持整潔,每日清潔、消毒2次,地面濕式清掃,拖把、抹布應專用,用后清潔消毒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