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鄉衛生院護患溝通制度

鄉衛生院護患溝通制度

2024-07-11 閱讀 7434

鄉村衛生院護患溝通制度

為提高患者對疾病診斷、治療、護理等全過程及其風險性的認識、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識、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維護良好的醫療秩序及廣大護理人員的切身利益。確保護理安全,化解護患矛盾,更深層次提升護理質量,特制訂本制度。

一、護患溝通時間:護患溝通貫穿于患者從門診到住院、出院、出院后整個過程。

1、門診設立服務咨詢臺、健康知識咨詢臺、投訴臺。導診人員負責接受患者咨詢,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問,并行分診、導診等。

2、患者入院,由責任護士介紹病室人員、環境、醫護人員等。

3、在整個住院過程中,護士在患者檢查、治療、護理、手術、處置等前、中、后均應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說明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項等。并有針對性的做好飲食、臥位、藥物、休息等方面的宣教,交待醫藥費用等情況。

4、患者出院時,責任護士做好出院指導,向患者交代休息、飲食、功能鍛煉、服藥、病情觀察、復查及其它注意事項。

5、接受患者出院后的隨訪及電話咨詢,負責對重點患者進行電話隨訪。

二、護患溝通方式:

1、床旁溝通:了解患者的需要及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

2、分級溝通:可根據患者病情輕重、復雜程序及預后的好差,由不同級別的護理人員溝通,尤對已發生或有可能發生糾紛苗頭的,要重點溝通。

3、集中溝通:召開患者及家屬工休會議、征求意見并進行健康教育講課。

4、出院訪視溝通。

三、護患溝通技巧

護理人員應明確溝通的重要性,學習溝通技巧,講究語言的藝術修養,提高溝通的有效性,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真誠、耐心地傾聽患者及家屬的傾聽,盡量讓患者和家屬宣泄和傾訴,對患者的病情盡可能做出準確解釋。

2、溝通前要掌握患者病情、檢查結果和治療情況、醫療費用情況及患者和家屬的社會及心理狀況。

3、溝通語言應通俗易懂、簡單明確、避免過于專業化術語和醫院常用省略句。

4、對有嚴格要求的注意事項,必須明確無誤,一而再、再而三地交待清楚,絕不能含糊不清。

5、使用禮貌性的語言,尊重患者人格,使用安慰性的語言,語言講究科學性、針對性。

6、對喪失語言能力的、需進行某些特殊檢查治療的、實施患者家屬不配合或不理解的行為或一些特殊患者,應當采用書定形式進行溝通。

7、對診斷不明或疾病病情惡化時,在溝通前,醫一護,護一護之間要求相互討論。統一認識后由護士長向家屬進行解釋,避免病人和家屬產生不信任的疑慮心理。

篇2:某區醫院護患溝通制度

附屬醫院護患溝通制度

1、門診設立導診崗位。導診崗位的工作人員要主動迎接病人,熱情給予幫助。根據病人病情和需要,簡要介紹醫院的醫療、檢查、服務項目,并根據病情、病種將病人分診后指引到就診醫生處,同時向前來咨詢者做出恰當的解釋,并向他們宣傳預防保健知識,發放相關的宣傳資料。

2、病區護士應根據病人的病情選擇恰當的時間作入院宣教,主要介紹病區情況(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生、護士、病友等)和環境,技術水平、診療設備及醫院規章制度等。

3、在實施診療護理過程中,護士應根據需要主動告知病人及家屬檢查、治療、護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取得他們的配合。

4、手術室護士需對手術病人作術前訪視,術前接病人、并向病人介紹環境、術中配合事宜,術后護送病人回病房。

5、病人出院前專業護士應做出院指導。

6、建立有效護患溝通制:

一個要求:要求護理人員多聽病人說幾句,多對病人說幾句。

兩個掌握: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檢查結果、治療情況;掌握病人的醫療費用情況。

三個留意:留意病人及家屬情緒的溝通后的變化:留意病人及家屬對疾病認知及醫療的期望值:留意醫務人員精神狀態學會自我控制。

四個避免: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和詞匯;避免使用使對方不易理解的專業詞匯;避免刻意改變和壓制對方情緒;避免強迫對方接受事實。

五個溝通方式:預防性溝通;交換性溝通;集體溝通;書面溝通;協調統一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