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資料館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資料館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2024-07-11 閱讀 9717

資料館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法

由于本工程部分為高強混凝土,應選用最佳的混凝土試配方案(施工單位與攪拌站共同制定)。摻粉煤灰,減少水泥用量,摻緩凝劑以延長凝固時間。對混凝土所用原材料:水泥、砂、石、附加劑等均須有合格證,并做復試。

商品混凝土運至現場后,作坍落度測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嚴禁擅自加水,試配單、合格證要齊全。由塔吊及混凝土輸送泵進行垂直運輸。澆筑點混凝土水平輸送加布料桿,以加快澆筑速度,避免踩踏鋼筋。

對混凝土澆筑工作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泵送混凝土管道加以覆蓋保溫。

混凝土在澆筑前,作好模板內的清理工作,用空壓機將模內的碎雜物吹出,個別碎木塊等用鐵釬扎出,細碎物用吸塵器吸凈,所

有模板拼縫均用膠帶粘牢貼平。豎向模板與地面間的縫隙用水泥砂漿勾嚴。先澆筑50~

100mm厚的與混凝土

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圖1-12柱頭處混凝土施工示意圖

對墻、柱混凝土應分層

進行澆筑,每一層澆筑

厚度控制在500mm內,下料點均勻分布,連續進行。用高頻振搗

器振搗密實,梁板澆筑方法為趕漿法。在柱頭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于梁板處,應先澆筑柱頭并深入梁板中的雙層鋼板網分隔處,再澆筑

梁柱節點鋼筋較密處,可用φ30振搗棒。

抗壓板混凝土厚度為0.9~1.8m,屬大體積混凝土。為解決水化熱問題,設置900mm寬后澆帶,按后澆帶劃分三個施工段。每段混凝土需連續澆筑,間隔時間不大于2h。澆筑抗壓板時考慮到鋼筋較密,澆筑時從鋼板網擠出的少量水泥漿及雜物無法清理,故在后澆帶下方設-250mm深的溝槽,使擠出的水泥漿及無法清理的雜物存留在槽中,在澆后澆帶時將此壓在下方無任何影響,細部處理方法,如圖1-11所示。

底板混凝土振搗亦要用高頻振搗器,振搗密實,防止漏振和過振,底板和頂板表面混凝土用平板振搗器振實,并用大杠刮平,木抹搓平。抗壓板變截面處,積水坑、電纜溝底、四壁用木抹拍平。為測定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在澆筑混凝土時,用鋼筋棍留

置出測溫點。測溫點布置:每個自然間中間位置設置一個測溫點;沿施工段四周每間增加一個測溫點;每個測溫點深度為1.7m,每個點讀0.2m、0.9m、1.7m

三個讀數;0.9m厚的抗壓板測溫點深度為0.8m,讀0.2m、0.4m、

0.6m三個讀數。測溫人員:經過培訓的責任心較強的人員專業負責。測溫時間:底板混凝土澆筑以后每兩小時測溫一次。測溫:使用混凝土電子測溫儀進行測溫。測溫人員應在計劃時

間準時進行測溫。測溫時,將保溫材料掀開,放入測溫儀,隨后覆

測溫記錄:使用測溫表格按照測孔編號順序記錄,測溫記錄填

寫完成以后交技術負責人審閱、簽字。測溫后的處理:混凝土表面溫度與空氣溫度差過高時應減少保

溫;混凝土內部與表面溫度差過高時,增加保溫。

在澆筑混凝土12h后,及時進行澆水養護,并加以覆蓋(用三層保溫法,即一層塑料膜,一層防火草簾,外包一層塑料膜),常溫時所有墻、板、柱混凝土的澆水養護時間均不少于15d,澆水次數以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墻頭、柱頭處、頂板也用三層保溫法加以遮蓋,墻體、柱身可用塑料膜包裹。為解決混凝土水化熱及分段的需要,混凝土墻在分段處設后澆帶如圖十。設計給定的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時間按設計要求;增加的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在42d后進行。

外墻混凝土施工縫水平留置如圖十一?;炷猎噳K制作時,數量要較常規做法多1~2倍,制塊后貼上

薄膜,以防失水,及時將標養試塊放入標養室內養護。注意留夠同條件養護試塊以備拆模試壓等使用。

按照目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養護溫度界定數值規定: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75℃;混凝土內部與表面的溫度差<25℃;混凝土表面與大氣的溫度差<25℃。如有一項不符,必須采取降低內部溫度措施。

為此對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熱工計算如下:

混凝土強度等級:C40S6;水泥:琉璃河礦32.5級,單方用量

395kg;砂:門頭溝中砂,單方用量690kg;石子:門頭溝碎石,粒徑25mm,單方用量1025kg;水:飲用井水,單方用量194kg;摻和料:粉煤灰,單方用量69kg;CEA-B:單方摻量44kg。

每立米混凝土原材料重量、溫度、比熱及熱量如下表所示:

混凝土原材料重量、溫度、比熱及熱量表表1-6

材料名稱重量W(kg)比熱C(kJ/kg.k)W×C(kJ/℃)材料溫度T1(℃)T1×W×C(kJ)

水1944.2814..6

水泥3950.84331.8185972.4

砂子6900.84579.

石子10250.

CEA-B440.8436.9618665.28

粉煤灰690.8457..28

合計2682.1250344.56

配合比中,CEA-B因數量較少且如有水化熱出現,出現的時間只在攪拌中及攪拌以后的短時間內,而水泥的水化熱高峰在三天以后,故計算混凝土絕熱溫升中只考慮水泥水化熱對混凝土溫度的影響。

混凝土拌和溫度:TC=50344.56/2682.12=18.77(℃)

混凝土出罐溫度:混凝土溫度損失計算:由于使用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為敞開式,T1=TC=18.77(℃)混凝土澆筑溫度:

裝卸料一次:A1=0.032

攪拌車運輸時間平均為20min:A2=0.0042×20=0.084

則ΣA=A1+A2+A3=0.032+0.084+0.18=0.296

澆筑溫度Tj=18.77+(20-18.77)×0.296=19.13(℃)

混凝土絕熱溫升:

混凝土3d齡期時水化熱最大,混凝土的溫升相對較大,計算

3d的絕熱溫升?;炷翝仓雍穸?.8m,32.5級礦渣水泥的發熱量

Q經查表得知為335kJ/kg,混凝土的最終絕熱溫升是:查表(1-e-mτ)=0.672

Tτ=WQ(1-e-m

)/cρ=[(395×335)/(0.97×2400)]

×0.672=38.20(℃)

澆筑齡期3d,厚度=1.8m,ξ=0.

54

T3=Tτ×ξ=38.20×0.54=20.63(℃)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Tma*=Tj+T3=19.13+20.63=39.76(℃)混凝土表面溫度:

混凝土表面鋪一層農用塑料薄膜、一層草帶子保溫。環境平均溫度20℃。

混凝土的虛厚度:h,=K(λ÷β)β=1/(Σδi/λi)+(1/βq)=1/(0.21+0.007+0.04)=3.89混凝土虛厚度:h,=K(λ÷β)=0.666×2.33÷3.89=0.4m混凝土計算厚度:H=h+2h,=2.6m混凝土最高溫度與大氣溫度差:

ΔT(τ)=Tma*-Tq=39.76-20=19.76(℃)(Tq=20℃)

Tb(τ)=Tq+4[h

,(H-h

)ΔT(τ)]/H2

=20+10.29=30.29(℃)

混凝土的表面溫度:

混凝土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差為39.76-30.29=9.47<25(℃)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差為39.76-20=19.76<25(℃)經上述計算,采用此配比的大體積混凝土在相應大氣溫度下施

工,可滿足混凝土內外及混凝土表面與大氣溫度差均小于25℃和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小于75℃的規定,不采取其他降溫措施可以保證施工質量。

9.2:8灰土回填施工為避免回填土受凍,應在正溫時見縫插針,并應作好如下工作:

(1)土源采用同類土,經過篩去掉雜質后,與經消解過篩(粒徑不大于5mm)的石灰充分攪拌;

(2)使用小推車作為運輸工具,自溜槽向下卸土;

(3)基槽內要清理干凈無雜物;

(4)鋪灰應分步分層進行,并用蛙式打夯機夯實,每層鋪灰土厚度200~250mm,夯打不少于3遍;

(5)每層灰土夯壓后,應用環刀取土,逐層取樣,干密度試驗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上層施工;

(6)入槽的灰土應當日夯打,灰土打完后,應作臨時遮蓋,遇雨雪應將松軟灰土除去并補填夯實;受浸濕的灰土,晾干后再用;剩余3~4m深的填土,待轉暖時再繼續回填;

(7)此項施工前,作好詳細的書面技術交底及口頭交底,并嚴格監督執行。

篇2:混凝土冬期施工規定

冬期施工是指根據當地多年氣溫資料,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溫度低于5C時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及砌體工程的施工。冬期施工,其用料及施工工藝除按一般有關規定進行外,尚應符合下列有關冬期施工的規定和要求:

1、冬期施工的工程,應預先做好冬期施工組織計劃及準備工作,對各項設施和材料應提前采取防雪、防凍等措施,對鋼筋的冷拉和張拉,還應專門制定施工工藝要求及安全措施。

2、冬期施工期間,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抗壓強度達到設計強度40%及5Mpa前,不得受凍。未采取抗凍措施的漿砌砌體,在砂漿抗壓強度達到70%前不得受凍。

3、基礎的地基(永凍地區除外),在工程施工時和完工后,均不得受凍。

4、冬期鋪設防水層時,應先將結構表面加熱至一定溫度,并應按防水層冬期施工的有關規定執行。

5、冬期施工時,應制定防火、防凍、防煤氣中毒等安全措施,并與當地氣象部門取得聯系,做好氣溫觀測工作。

篇3:現澆混凝土施工安全監理細則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達到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根據現場實際操作情況,特提出下列現澆混凝土施工安全技術監理工作要求,望認真執行。

一、施工準備:

1、為了全面達到施工質量驗收和強制性標準條文要求,在混凝土澆筑時應對所用材料、機具、場地、道路等進行檢查,是否具備符合澆筑條件。

2、本工程采用商品砼澆筑,施工項目部對所澆筑部位模板、鋼筋等進行自檢后報監理部復檢,經復檢認可后根據澆筑令,施工項目部按設計及時向商品砼供應單位提出砼強度等級要求,保證不間斷供應。

3、現場管理人員應經常核對所送混凝土等級強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有無錯送現象,并按規定做好砼塊取樣工作。

二、注意事項:

1、澆筑條件:

⑴、復核檢查模板、支模、預埋件、管線、鋼筋等,是否符合施工方案和設計文件要求,并及時辦理隱蔽手續。

⑵、經常復核檢查所用商品混凝土等級強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有無混送現象。

三、操作工藝要求:

1、澆筑前應對模板澆水濕潤,模板內應清掃干凈,不得有雜物和縫隙,模板應嚴密不得漏漿。

2、混凝土起吊運輸和輸送時應有專人指揮。道路、管道應暢通。在樓面上澆筑砼時應鋪設專用橋道,嚴禁人員踩踏鋼筋。

3、澆筑混凝土時,應注意檢查所有預埋件和管線等是否牢固,并在澆筑振動時注意保護,不得有損壞和移位,防止野蠻操作。

?四、混凝土澆筑一般要求:

1、澆筑混凝土時應分段分層進行,每層高度應根據結構特點,鋼筋疏密決定。一般分層高度為插入式振動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cm。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于振動棒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300~400mm),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

2、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如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間歇最長時間應按所用水泥品種及混凝土初凝條件確定。超過2小時應按施工縫處理。振動完畢后,應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3、澆筑混凝土時應派專人經常觀察模板、鋼筋,預留孔洞、預埋件、插筋等有無位移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糾正。

4、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應將原有混凝土施工縫表面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并用水沖洗干凈,排除積水后,先澆一層水泥漿或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然后繼續澆筑混凝土。

5、澆筑樓梯段混凝土應自下而上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時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筑,不斷連續向上推進,連續澆筑完成。

?五、施工注意事項:

由于振搗不實,模板縫隙過大導致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或緊貼模板,主筋保護層墊塊不足,都容易產生蜂窩、露筋、麻面、孔洞等現象。因此要求:①澆筑混凝土時要按規定使用和移動振動器。②模板安裝前應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縫處的黏漿。③鋼筋墊塊厚度要符合設計規定要求,放置間距適當,鋼筋直徑較小時,墊塊間距宜密,使鋼筋下垂撓度減少。④對已澆筑完畢混凝土,應加以覆蓋澆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

六、施工安全措施:

1、砼輸送泵應設置在平坦位置上,用木枋將輪胎墊牢,防止開機時發生移動,操作完畢,隨即將電源切斷。

2、使用振動器的操作人員,必須穿膠鞋,戴絕緣手套,使用帶有漏電保護的開關箱。夜間作業時,應配制足夠的照明設備,并防止眩光。

3、使用手推車傾倒混凝土時,應有擋車措施,不得用力過猛或撒把。所有人員不得穿拖鞋和赤腳上班,并戴有合格的安全帽,遵守現場安全技術操作管理。

4、垂直運輸應有專人指揮。?

成都衡泰工程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藍光·富麗東方項目監理部

監理工程師:

總監理工程師:

200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