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鋼筋工程施工方法(2)

鋼筋工程施工方法(2)

2024-07-11 閱讀 7737

鋼筋工程的施工方法

所有鋼筋工、電焊工必須經上崗培訓合格,持證上崗。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進料嚴格按爐號和每批不超過60t提供出廠質量證明,到達現場后進行復試,合格后方可配料使用。

圖2-2軸線測量示意圖

鋼筋進入現場,要按規格分類碼放在鋼筋棚內,清除浮銹,集中配料。

鋼筋保護層墊塊全部采用輪式塑料墊塊。

1.框架柱鋼筋柱鋼筋連接采用

電渣壓力焊,柱筋接頭每層只留一個接頭,接頭在同一截面內應錯開50%,錯開距離(長度)為35d且>500。第十七層柱及暗柱的箍筋全長加密,其他層

柱及暗柱的箍筋加密按圖集96G101中規定執行。

柱箍筋套在豎筋上后,再接該層柱筋,在接好的柱筋上,用粉筆畫排箍筋間距,然后自下而上逐個綁扎箍筋,箍筋平面應與主筋垂直,且箍筋彎鉤應成135°角,直鉤長度≥10d(d為鋼筋直徑),箍筋開口方向應錯開,綁絲頭應折向柱內側。

柱筋保護層塑料墊塊綁在柱主筋外皮上,墊塊間距1m,梅花型分布。同時保證混凝土柱外皮至柱箍筋外皮的厚度滿足≥15mm。

為保證柱筋尺寸準確,應做定距定位箍(圖2-3)。

2.墻體鋼筋

綁扎鋼筋時,豎筋接頭在同一截面內應上下錯開50%,豎筋接頭采用電渣壓力焊進行連接。按標高立好部分豎筋后,在豎筋上做好水平筋的分檔標志,然后綁好在齊胸處的幾根橫筋,在橫筋上標出豎筋的分檔標志,接著進行其余豎筋的連接,最后綁其余的橫筋。墻鋼筋每個橫豎筋交叉點處均應進行綁扎,火燒絲綁扎頭彎入墻筋內側,在雙排墻筋網之間加綁定距拉筋,型卡具,墻筋網外側按1m間距,梅花型分布卡好輪式塑料墊塊,滿足鋼筋保護層

≥15mm的要求。水平墻筋在轉角、十字節點、端頭處的錨固長度均應按

《96G101》圖集的規定執行。為了防止墻體水平筋位移,綁扎水平筋前,在墻體鋼筋兩端綁

固專用梯子筋(詳圖2-3)。為保證墻體豎向鋼筋不位移,在墻體模板上口400mm處,增設

剪力墻開洞處附加筋按設計總說明要求施工。

3.樓板鋼筋

鋼筋"下鐵在支座處,上鐵在跨中1/3范圍內",板上、下層鋼筋之間加鐵馬凳,確保上鐵位置,鋼筋綁扎后加綁輪式塑料墊塊,確保保護層厚度≥15mm。

4.樓梯鋼筋在樓梯段底模上先綁主筋,后綁分布筋,每個交叉點均應綁扎。

在底板筋綁完后,支好踏步吊幫模板,其接頭數量、位置,墊塊均按設計和規范要求施工。

③/E軸處柱中心設有工字鋼,翼緣bt=600mm×40mm,腹板htw=540mm×40mm,施工中,每3m為一節,為保證工字鋼的垂直度,用纜風繩與翼環拉結,找準、緊固后施焊,焊接時焊縫為坡口滿焊,焊縫用超聲波探傷UT100%。

5.鋼筋焊接

(1)電渣壓力焊對φ16(含)以上豎向鋼筋進行電渣壓力焊,使用卡具時先夾

下鋼筋,然后將上鋼筋扶直卡牢,并使螺紋鋼筋的兩棱對齊,軸線偏差控制在2mm以內;將干燥的焊劑裝入焊劑盒并填滿,盒下口用石棉布塞緊防止焊劑泄漏;焊接后按順序拆除藥盒,回收焊藥,拆除夾具,清除焊渣(敲掉焊劑外皮),對焊好的接頭全數進行外觀檢查,鋼筋表面應無明顯燒傷痕跡,接頭上下鋼筋無偏移、無彎折,

選擇焊接參數,在正式施焊前進行試驗,求得理想焊接效果。當環

境溫度較低時,施焊后應待焊接接頭保溫一段時間后再拆除藥盒,以免發生冷淬現象。

(2)水平筋閃光對焊

對焊前應清除鋼筋端頭150mm范圍內的鐵銹、污垢,以免"打火",鋼筋端頭有彎曲應調直或切除掉。夾緊鋼筋時,應使兩鋼筋端面凸出部分相接觸,以利均勻加熱,保證焊縫與鋼筋軸線垂直。焊接后,待接頭變為黑紅色后才可松開夾具,平穩取出鋼筋,以免引起接頭彎曲。遇不同直徑的鋼筋,在對焊時,其截面比應控制在1∶

1.5以內,以保證同軸。同時,大直徑鋼筋應先閃光預熱后,再進行焊接,以保證兩不同直徑的鋼筋在焊接過程中加熱均勻。在加工場地應有防風、雨措施,以免接頭區驟冷,發生脆裂。必要時接頭部位進行適當的遮擋。

(3)水平筋窄間隙焊

根據施工實際情況需要,結構中φ16(含)以上的鋼筋可采用此方法,焊條用E50,直徑3.2~4.0mm,鋼筋間隙尺寸應控制在12mm以內。

6.帶肋鋼筋套筒擠壓連接為保證鋼筋與套筒之間的良好咬合,鋼筋端頭的銹皮、泥砂、

油污等雜物應清理干凈,下料時用砂輪鋸切割整齊,鋼筋端頭劃好定位標記,便于檢查插入套筒內的鋼筋長度,鋼筋端頭離套筒長度

壓機與鋼筋軸線應垂直。

受力鋼筋接頭面積的允許百分率:所有受力鋼筋接頭的位置均應相互錯開,當采用綁扎接頭時,

(接頭中心到1.3倍搭接長度的區段范圍內)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在受拉區為25%,受壓區為50%;鋼筋骨架和鋼筋網在采用焊接接頭時,(接頭中心到長度為鋼筋直徑的35d,且≥500的區段內),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在受拉和受壓區均為50%;受力鋼筋焊接接頭在受拉區為50%、套筒徑向擠壓連接接頭在受拉區為25%,受壓區不受限制;預應力筋的對焊接頭:受拉區為25%,受壓區不受限制。

篇2:住宅樓鋼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安居住宅樓鋼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鋼筋翻樣

本工程鋼筋凡直徑大于20mm的鋼筋接頭,擬采用焊接連接,搭接長度按圖紙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配制鋼筋時必需考慮各部位鋼筋接頭位置,保證頂板和粱上筋接頭位置在跨中1/3范圍內;且接頭位置錯開還應滿足設計要求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中的有關規定。

2鋼筋焊接

本工程橫向鋼筋連接優先采用閃光對焊,豎向鋼筋優先采用電渣壓力焊,焊接施工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焊工必須持有有效的合格證;

電焊機及配套設備符合要求,電源電壓位220/380V;

作業場地有安全防護設施,防火和必要的通風設施,防止發生燒傷、觸電、火災等事故。

每班正式焊接前,應做試件,經檢驗合格后,才能成批生產。

焊接前,鋼筋端頭120mm范圍內的油污和鐵銹用鋼絲刷清除干凈。焊接過程中,粘附在電極上的氧化鐵要隨時清除干凈。

每批接頭隨機切取4個試件,2個做拉伸試驗,2個做彎曲試驗。

3鋼筋綁扎

必須嚴格按設計圖紙及鋼筋加工單、布筋大樣圖進行施工,不得出現少放或漏放現象,嚴禁以小代大。鋼筋表面應清潔,無損傷、油漬、漆污及老銹現象。

本工程鋼筋骨架成型采用現場綁扎。

鋼筋綁扎前應熟悉施工圖,核對鋼筋下料單和料牌,核對半成品鋼筋的品種、形狀、尺寸和數量。

綁扎復雜結構部位鋼筋時應先研究逐根鋼筋的穿插就位順序,并與有關工種研究支模、綁扎鋼筋等的配合次序和施工方法,必要時畫出節點大樣圖。

基礎梁鋼筋下筋在鋪放時應按圖紙鋼筋間距要求在墊層上彈線,并按線擺放鋼筋;梁下筋保護層墊塊采用100×100×70-C30混凝土預制墊塊;梁鋼筋綁扎順序:梁下筋→底板上筋→構造柱插筋。

樓層鋼筋綁扎順序:測量放線→構造柱鋼筋→圈粱鋼筋→現澆板鋼筋位置線→現澆板鋼筋。

構造柱鋼筋綁扎

按照《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執行。

(1)在柱縱筋搭接范圍內箍筋應加密間距為100

篇3:住宅建筑上部結構鋼筋工程施工方法

小區建筑上部結構鋼筋工程施工方法

鋼筋工程的施工必須選擇在設施齊備的加工棚內,按照鋼筋冷加工、剪切、彎曲、成型等工序組織流水作業,操作人員應熟悉機械性能和操作程序。施工前,先熟悉圖紙,檢查模板、墻體等上道工序的質量標準,按照預算好的鋼筋配料單,檢查鋼筋半成品的規格、級別、數量、尺寸、與質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必要的綁扎工具及綁扎用的鐵絲,電焊用電焊條等有無準備好。

1、質量控制要點

1)確保合格鋼材和焊件進入下道工序;

2)焊工(電焊)持證上崗;

3)做好鋼筋工程的隱蔽驗收。

2、鋼筋工程的質量要求

a)各種規格的鋼筋均有產品原廠合格證,同時,還需做母材物理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鋼筋表面應潔凈無損傷,鐵銹等污物,應在使用前清理干凈。

b)鋼筋加工過程中如發現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機械性能異常等情況時,應及時抽樣進行理化分析及其它專項檢測。

c)鋼筋的焊接應先做班前焊件試驗,每批鋼筋的焊接接頭中應按規定抽取一定數量的試樣進行強度冷彎試驗,其機械性能必須符合《鋼筋焊接驗收規范》中的有關規定。

d)鋼筋的規格、數量、形狀、尺寸、搭接、部位及長度,均應滿足施工圖紙及施工規范的要求。鋼筋如需代換,必須辦理正式手續,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監督站認可同意后進行。

3、框架柱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套柱箍筋→機械連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

(3)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出箍筋間距線。

(4)柱箍筋綁扎

a.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而下綁扎,宜采用纏扣綁扎。

b.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形交錯綁扎。

c.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

d.根據抗震要求,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0,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

e.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路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主筋。

f.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筋外皮為25毫米,墊塊應綁在柱筋外皮上,間距一般為1000毫米,或用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柱截面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柱子主筋位移的預防措施

Ⅰ、在澆灌砼前應檢查柱插筋或外伸鋼筋位置是否正確,并加以校正。

Ⅱ、插筋要綁扎方正吊直,且要有足夠的箍筋,保持鋼筋骨架本身不變形,底端定位應牢固,必要時可焊在底筋上。

Ⅲ、為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主筋外側應加設砼墊塊(用予留在墊塊中的鐵線扎牢)。

Ⅳ、為防止澆灌柱子砼時主筋位移,在柱模板上口,用直徑10毫米鋼筋焊接的井字型套箍撐住模板固定住鋼筋,或在主筋上靠模板的一側焊上一截短粗鋼筋,用以保持鋼筋與模板的相對位置,如柱截面較大,鋼筋多時,可適當增加撐筋。

4、梁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模內綁扎: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并與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模外綁扎(先在梁板上口綁扎成型后再入模內):

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央放箍筋→穿主梁上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梁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子于模板內。

(2)在梁板上畫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此梁的架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4)框架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點內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

(5)綁梁上部縱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6)箍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0,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7)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8)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9)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采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何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各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于50%。梁內縱筋當長度不夠時應采用機械連接(要求A級接頭)。

5、板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2)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3)按劃好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4)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后擺放板鋼筋。

(5)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必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相交叉點均要綁扎。

(6)在鋼筋的下面墊好墊塊,間距1.5米。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應為15毫米,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7)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即使配合安裝。

(8)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9)本工程施工時應預留孔洞,當受力鋼筋遇

孔洞時,將其繞過孔洞邊,不得切斷。孔洞較大時按圖紙設計要求。

6、質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鋼筋材質符合要求,表面無銹蝕。鋼筋加工下料準確,制作正確。

2)鋼筋焊接必須具有焊接考試合格證的人員進行,并按規定抽樣進行試驗。

3)樓板的負筋綁扎要滿扣,要求一順扣一反扣綁扎,全順扣綁會造成彎鉤水平或向上扭轉,綁完后要加墊保護層,負筋上不得踩踏和堆放材料,澆混凝土時派專人看管,保證負筋位置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