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施工方法(5)
鋼筋工程的施工方法(五)
鋼筋綁扎和安裝前,應先熟悉圖紙,核對鋼筋配料單和料牌,研究與有關工種的配合,確定施工方法。
綁扎時應注意位置是否正確,綁扎是否牢固,搭接長度及綁扎點位置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在同一截面內,綁扎接頭的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比,在受壓區中不得超過50%,在受拉區中不得超過25%;不在同一截面中的綁扎接頭,中距不得小于搭接長度。當采用接觸對焊時,在同一截面內的受力鋼筋,其焊接接頭的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比,如為非預應力筋,在受拉區中不得超過50%,在受壓區中不受限制;如為預應力筋,不論受拉或受壓區均不得超過25%。當采用電弧焊接時,其焊接接頭可不受限制,但也宜盡量錯開。凡在30d(d為受力鋼筋直徑)區域內作為同一截面,但不得小于50mm。不論綁扎接頭或焊接接頭,其與鋼筋彎曲處相距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也不宜放在最大彎矩處。
底板鋼筋
底板鋼筋網片應長向在內,短向在外綁扎,且將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綁扎時應注意相鄰綁扎點的鉛絲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網片歪斜變形。上下層鋼筋網片要用鋼筋撐腳支撐,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鋼筋撐腳間距1m,其直徑選用:當板厚h≤30cm時為8~10mm;當板厚h=30~50cn時為12~14mm;當板厚h>50cm時為16~18mm。如板厚較大,且采用泵送商品砼時,宜采用鋼管支撐。
鋼筋在混凝土中的保護層厚度,采用預制水泥砂漿墊塊墊在鋼筋與墊層、模板間進行控制。墊塊應布置成梅花形,其互相間距不大于1m。
承臺和基礎梁鋼筋
承臺鋼筋綁扎時,先綁扎好箍筋,再綁扎主筋和加固筋,且將相交點全部綁扎牢固。
基礎梁鋼筋下部鋼筋應優先采用閃光對焊連接,如為綁扎接頭時,斷開或搭接接頭位置應在梁跨中1/3范圍內;上部鋼筋采用綁扎連接,斷開或搭接接頭位置應在支座處。綁扎方法同于上部框架梁。
柱子鋼筋
基礎柱子鋼筋,為免軸線偏移,先在底板、承臺或基礎梁鋼筋骨架上綁扎一個定位箍筋,并同底板、承臺或基礎梁鋼筋骨架綁扎牢或點焊牢。
⑵φ18以上鋼筋采用電渣壓力焊連接,φ18以下鋼筋采用綁扎接頭。
⑶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都套在下層處的搭接筋上,然后立主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扎扣不少于三個,綁扎要向里。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與模板成45度,中間鋼筋的彎鉤尖與模板成90度。
⑷焊接、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按設計要求。
⑸下層柱的鋼筋露出樓面或基礎部分,當采用綁扎連接時,宜用工具或柱箍將其收進一個柱筋直徑,以利上層柱的鋼筋搭接。當柱截面有變化時,其下層柱鋼筋的露出部分,必須在綁扎梁的鋼筋之前,先行收縮準確。
⑹綁扎時在立好的柱子鋼筋上用粉筆或石墨條劃出箍筋間距,然后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宜采用纏扣綁扎。
箍筋與主筋垂直,箍筋轉角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式交錯綁扎,箍筋的接頭(即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向交錯布置(見圖1)。
柱箍筋端頭彎成135度,平直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見圖2)
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搭接處應焊接,焊接長度單面焊縫不小于10d,見圖3。
圖1柱箍筋疊合處交錯排列圖2箍筋搭接處焊接圖3柱箍筋彎鉤135度示意
梁柱交接處,箍筋間距應按設計要求加密。
⑺柱筋保護層:墊塊應綁在柱立筋外皮上,間距一般1000mm左右(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立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的正確。
⑻當柱截面尺寸有變化時,柱鋼筋收縮位置,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⑼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拉筋應鉤住箍筋(見圖4)。
剪力墻鋼筋綁扎
⑴綁扎時,先立2~4根豎筋,與下層伸出的搭接筋綁扎,畫好水平筋的分檔標志,然后于下部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出,并在橫筋上畫好標志,接著綁其余豎筋,最后再綁其余橫筋。豎筋、橫筋、在里面或在外面應符合設計要求。
⑵墻鋼筋應逐點綁扎,雙排鋼筋之間應綁扎拉筋或撐鐵,拉筋和撐鐵可用直徑6~10mm的鋼筋制成,長度等于兩層網片的凈距,縱橫間距約為1m,相互錯開排列。鋼筋外皮綁扎墊塊或塑料卡。
⑶墻水平鋼筋在兩端頭、轉角、十字節點、連梁等部位的錨固長度及洞口周轉加固筋等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⑷合模后,對伸出的鋼筋應進行修整,宜在搭接處綁一道臨時橫筋定位,澆筑混凝土時派專人看管。
梁鋼筋綁扎
⑴綁扎時,首先在主梁模板上按圖紙設計要求劃好箍筋的間距。
⑵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固定彎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彎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梁底主筋與箍筋綁住(架立筋與箍筋用套扣法綁扎見圖5),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箍筋彎鉤的疊合處,在梁中應交錯綁扎,有抗震要求的結構,箍筋彎鉤的為135度(見圖3)。
彎起筋和負彎矩鋼筋位置要準確,梁與柱交接處,梁鋼筋錨入柱內長度應符合要求。
主次梁鋼筋,要在主筋下墊好墊塊(或塑料卡),以保證主筋保護層的厚度。
⑶梁的受拉鋼筋直徑等于或大于25mm時,不宜采用綁扎接頭,小于25mm采用綁扎接頭。
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
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直徑30倍區段范圍內(且不小于500mm),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為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
⑷梁主筋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主梁鋼筋也可先在樓板模板上綁扎,然后入填,其方法是將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稍稍抬高,再在次梁梁口擱兩根橫桿,把次梁的長鋼筋鋪在橫桿上按箍筋間距劃線,套箍筋并按線擺開,抽換橫桿、將下部縱向鋼筋落入箍筋內,可按架立鋼筋、彎起鋼筋、受力鋼筋的順序和箍筋綁扎,將骨架稍抬起抽出橫桿,將梁骨架落入模內(注意:綁扎箍筋時應按設計要求部位間距加密)。
板鋼筋綁扎
⑴清掃模板上的刨花、碎木、電線管頭等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⑵按畫好的間距,先
擺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⑶鋼筋搭接長度、位置的規定見前述梁鋼筋綁扎第3條要求。
⑷綁扎一般用順扣(見圖5)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余各點可隔點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支撐,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
⑸綁扎負彎矩鋼筋,每個扣均要綁扎,最后在主筋下墊砂漿墊塊。
樓梯鋼筋綁扎
⑴在樓梯段底模上畫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
⑵根據設計圖紙主筋、分布筋的布局,先綁扎主筋后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綁扎,如果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后綁板筋,且板筋要錨固到梁內。
⑶底板筋綁完,待踏步模板吊板支好后再綁扎踏步鋼筋。
⑷主筋接頭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及驗收規范要求。
鋼筋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⑴原材質量保證措施
根據項目經理部建立的合格分供商檔案(按東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質量保證體系程序文件要求),選擇信譽可靠的供應商。
所有分批進場鋼材均應有出廠合格證,并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原材料試驗,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進場鋼材分規格、分批量、分時間、分試驗合格與否掛牌標識堆放。
凡經試驗不合格的鋼筋均不得使用,并須進行不合格品標識,立即組織退場。
⑵閃光對焊接頭及電渣壓力焊接頭
必須嚴格保證對焊接頭及電渣壓力焊接頭質量,嚴格按照鋼筋加工規范要求執行。
a、鋼筋加工棚及電渣壓力焊機的電線線路同塔吊、泵車等大型用電設備供電線路分開,保證互不干擾,從而保證充足的電力,保證鋼筋接頭質量。
b、所有操作人員必須有上崗合格證后方可上崗。
c、在大面積施工前,必須提前做好兩種接頭的力學物理試驗合格后方可開展施工。
d、在施工過程中將施工質量控制層層落實。
生產班組自檢→班長檢查→后臺工長檢查(前后工長檢查)→質檢員抽檢→吊至現場(進入下一工序)。
⑶鋼筋綁扎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及施工規范要求扎牢,不得漏扎或錯扎,并必須綁扎牢砼墊塊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使砼構件拆模后,不致露筋。
⑷鋼筋翻樣
鋼筋翻樣總的原則是按設計圖紙、施工規范及結構構造手冊,如業主及監理單位提出特殊要求,只要可行均予接受。
鋼筋翻樣應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a、認真熟悉設計圖紙,精確計算翻樣,方便施工。
b、梁鋼筋翻樣時,應先確定梁與梁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梁、次梁、次次梁,以便控制梁箍翻樣高度,從而避免樓板超厚。
c、梁板受力鋼筋接頭錯開位置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執行,無論受拉區、受壓區,如條件許可,均按規范要求錯開長度將接頭位置錯開(受拉區錯開50%以上)。
d、應特別注意本工程的抗震設防設計,翻樣時應特別注意箍筋的135度彎鉤及其平直部分10d長度和頂層梁板鋼筋錨固長度。
e、鋼筋翻樣在接到全部設計圖紙四個月后全部完成,以便及時檢查并向材料分供商及成本控制提供依據。
工程中標后,將編制詳盡的鋼筋工程作業指導書納入項目質量保證計劃。
篇2:住宅樓鋼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安居住宅樓鋼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鋼筋翻樣
本工程鋼筋凡直徑大于20mm的鋼筋接頭,擬采用焊接連接,搭接長度按圖紙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配制鋼筋時必需考慮各部位鋼筋接頭位置,保證頂板和粱上筋接頭位置在跨中1/3范圍內;且接頭位置錯開還應滿足設計要求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中的有關規定。
2鋼筋焊接
本工程橫向鋼筋連接優先采用閃光對焊,豎向鋼筋優先采用電渣壓力焊,焊接施工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焊工必須持有有效的合格證;
電焊機及配套設備符合要求,電源電壓位220/380V;
作業場地有安全防護設施,防火和必要的通風設施,防止發生燒傷、觸電、火災等事故。
每班正式焊接前,應做試件,經檢驗合格后,才能成批生產。
焊接前,鋼筋端頭120mm范圍內的油污和鐵銹用鋼絲刷清除干凈。焊接過程中,粘附在電極上的氧化鐵要隨時清除干凈。
每批接頭隨機切取4個試件,2個做拉伸試驗,2個做彎曲試驗。
3鋼筋綁扎
必須嚴格按設計圖紙及鋼筋加工單、布筋大樣圖進行施工,不得出現少放或漏放現象,嚴禁以小代大。鋼筋表面應清潔,無損傷、油漬、漆污及老銹現象。
本工程鋼筋骨架成型采用現場綁扎。
鋼筋綁扎前應熟悉施工圖,核對鋼筋下料單和料牌,核對半成品鋼筋的品種、形狀、尺寸和數量。
綁扎復雜結構部位鋼筋時應先研究逐根鋼筋的穿插就位順序,并與有關工種研究支模、綁扎鋼筋等的配合次序和施工方法,必要時畫出節點大樣圖。
基礎梁鋼筋下筋在鋪放時應按圖紙鋼筋間距要求在墊層上彈線,并按線擺放鋼筋;梁下筋保護層墊塊采用100×100×70-C30混凝土預制墊塊;梁鋼筋綁扎順序:梁下筋→底板上筋→構造柱插筋。
樓層鋼筋綁扎順序:測量放線→構造柱鋼筋→圈粱鋼筋→現澆板鋼筋位置線→現澆板鋼筋。
構造柱鋼筋綁扎
按照《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執行。
(1)在柱縱筋搭接范圍內箍筋應加密間距為100
篇3:住宅建筑上部結構鋼筋工程施工方法
小區建筑上部結構鋼筋工程施工方法
鋼筋工程的施工必須選擇在設施齊備的加工棚內,按照鋼筋冷加工、剪切、彎曲、成型等工序組織流水作業,操作人員應熟悉機械性能和操作程序。施工前,先熟悉圖紙,檢查模板、墻體等上道工序的質量標準,按照預算好的鋼筋配料單,檢查鋼筋半成品的規格、級別、數量、尺寸、與質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必要的綁扎工具及綁扎用的鐵絲,電焊用電焊條等有無準備好。
1、質量控制要點
1)確保合格鋼材和焊件進入下道工序;
2)焊工(電焊)持證上崗;
3)做好鋼筋工程的隱蔽驗收。
2、鋼筋工程的質量要求
a)各種規格的鋼筋均有產品原廠合格證,同時,還需做母材物理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鋼筋表面應潔凈無損傷,鐵銹等污物,應在使用前清理干凈。
b)鋼筋加工過程中如發現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機械性能異常等情況時,應及時抽樣進行理化分析及其它專項檢測。
c)鋼筋的焊接應先做班前焊件試驗,每批鋼筋的焊接接頭中應按規定抽取一定數量的試樣進行強度冷彎試驗,其機械性能必須符合《鋼筋焊接驗收規范》中的有關規定。
d)鋼筋的規格、數量、形狀、尺寸、搭接、部位及長度,均應滿足施工圖紙及施工規范的要求。鋼筋如需代換,必須辦理正式手續,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監督站認可同意后進行。
3、框架柱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套柱箍筋→機械連接豎向受力筋→畫箍筋間距線→綁箍筋。
(2)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于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
(3)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出箍筋間距線。
(4)柱箍筋綁扎
a.按已劃好的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而下綁扎,宜采用纏扣綁扎。
b.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形交錯綁扎。
c.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并綁扎牢固。
d.根據抗震要求,柱箍筋端頭應彎成1350,平直部分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
e.柱上下兩端箍筋應加密,加密長度及加密區內箍筋間路應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要求箍筋設拉筋時,拉筋應鉤住主筋。
f.柱筋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筋外皮為25毫米,墊塊應綁在柱筋外皮上,間距一般為1000毫米,或用塑料卡卡在外豎筋上,以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準確。柱截面尺寸要符合設計要求。
柱子主筋位移的預防措施
Ⅰ、在澆灌砼前應檢查柱插筋或外伸鋼筋位置是否正確,并加以校正。
Ⅱ、插筋要綁扎方正吊直,且要有足夠的箍筋,保持鋼筋骨架本身不變形,底端定位應牢固,必要時可焊在底筋上。
Ⅲ、為保證主筋保護層厚度,主筋外側應加設砼墊塊(用予留在墊塊中的鐵線扎牢)。
Ⅳ、為防止澆灌柱子砼時主筋位移,在柱模板上口,用直徑10毫米鋼筋焊接的井字型套箍撐住模板固定住鋼筋,或在主筋上靠模板的一側焊上一截短粗鋼筋,用以保持鋼筋與模板的相對位置,如柱截面較大,鋼筋多時,可適當增加撐筋。
4、梁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模內綁扎: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及彎起筋→穿次梁底層縱筋并與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模外綁扎(先在梁板上口綁扎成型后再入模內):
畫箍筋間距→在主次梁板上口鋪橫桿數根→在橫桿上央放箍筋→穿主梁上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梁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梁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子于模板內。
(2)在梁板上畫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此梁的架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4)框架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點內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
(5)綁梁上部縱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6)箍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0,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7)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8)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9)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采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于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采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何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各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于50%。梁內縱筋當長度不夠時應采用機械連接(要求A級接頭)。
5、板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2)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3)按劃好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
(4)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后擺放板鋼筋。
(5)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必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相交叉點均要綁扎。
(6)在鋼筋的下面墊好墊塊,間距1.5米。墊塊的厚度等于保護層厚度應為15毫米,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7)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后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即使配合安裝。
(8)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9)本工程施工時應預留孔洞,當受力鋼筋遇
孔洞時,將其繞過孔洞邊,不得切斷。孔洞較大時按圖紙設計要求。
6、質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鋼筋材質符合要求,表面無銹蝕。鋼筋加工下料準確,制作正確。
2)鋼筋焊接必須具有焊接考試合格證的人員進行,并按規定抽樣進行試驗。
3)樓板的負筋綁扎要滿扣,要求一順扣一反扣綁扎,全順扣綁會造成彎鉤水平或向上扭轉,綁完后要加墊保護層,負筋上不得踩踏和堆放材料,澆混凝土時派專人看管,保證負筋位置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