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66kV消弧線圈裝置運行規范辦法
目錄
第一章總則1
第二章引用標準1
第三章設備的驗收2
第四章設備運行維護管理8
第五章運行巡視檢查項目及要求12
第六章缺陷管理及異常處理15
第七章培訓要求18
第八章設備技術管理20
第九章備品備件管理22
第十章更新改造2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完善消弧線圈裝置設備管理機制,使其達到制度化、規范化,保證設備安全、可靠和經濟運行,特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是依據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規程、制度及《國家電網公司變電站管理規范》,并結合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設備評估分析、生產運行情況分析以及設備運行經驗而制定。
第三條本規范提出了對10kV~66kV消弧線圈裝置在設備投產、驗收、檢修、運行巡視和維護、缺陷和事故處理、運行和檢修評估分析、改造和更新、培訓以及技術資料檔案的建立與管理等提出了具體規定。
第四條本規范適用于國家電網公司所屬范圍內10kV~66kV消弧線圈裝置的運行管理工作。
第二章引用標準
第五條以下為本規范引用的標準、規程和導則,但不限于此。
GB10229-1988電抗器
GB1094.1-1996電力變壓器第1部分總則
GB1094.2-1996電力變壓器第2部分溫升
GB1094.3-2003電力變壓器第3部分絕緣水平、絕緣試驗和外絕緣空氣間隙
GB1094.5-2003電力變壓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
GB1094.10-2003電力變壓器第10部分聲級測定
GB6451-1999三相油浸電力變壓器技術參數和要求
GB6450-1986干式電力變壓器
CEEIA104-2003電力變壓器質量評價導則
GB/T14549-1993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
GB/T17626-1998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
GB50150-1991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
GBJ148-1990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力變壓器、油浸電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驗收規范
DL/T572-1995電力變壓器運行規程
DL/T573-1995電力變壓器檢修導則
DL/T574-1995有載分接開關運行維修導則
DL/T596-1996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
GB/T16435.1—1996遠動設備及系統接口(電氣特性)
國家電網公司變電站管理規范
第三章設備的驗收
第六條新設備驗收的項目及要求
1.產品的技術文件應齊全。
2.消弧線圈器身外觀應整潔,無銹蝕或損傷。
3.包裝及密封應良好。
4.油浸式消弧線圈油位正常,密封良好,無滲油現象。
5.干式消弧線圈表面應光滑、無裂紋和受潮現象。
6.本體及附件齊全、無損傷。
7.備品備件和專用工具齊全。
8.運行單位要參加安裝、檢修中間和投運前驗收,特別是隱蔽工程的驗收。
第七條消弧線圈裝置安裝、試驗完畢后的驗收
(一)一般要求
1.本體及所有附件應無缺陷且不滲油。
2.油漆應完整,相色標志應正確。
3.器頂蓋上應無遺留雜物。
4.建筑工程質量符合國家現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中的有關規定。
5.事故排油設施應完好,消防設施齊全。
6.接地引下線及其與主接地網的連接應滿足設計要求,接地應可靠。
7.儲油柜和有載分接開關的油位正常,指示清晰,呼吸器硅膠應無變色。
8.有載調壓切換裝置的遠方操作應動作可靠,指示位置正確,分接頭的位置應符合運行要求。
9.接地變壓器繞組的接線組別應符合要求。
10.測溫裝置指示應正確,整定值符合要求。
11.接地變壓器、阻尼電阻和消弧線圈的全部電氣試驗應合格,保護裝置整定值符合規定,操作及聯動試驗正確。
12.設備安裝用的緊固件應采用鍍鋅制品并符合相關要求。
13.干式消弧線圈表面應光滑、無裂紋和受潮現象。
(二)交接試驗項目齊全、試驗結果符合要求(根據不同設備選擇以下試驗項目)
1.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電阻。
2.繞組連同套管的絕緣電阻及吸收比。
3.接地變壓器的結線組別和消弧線圈極性。
4.接地變壓器所有分接頭的電壓比。
5.消弧線圈伏安特性曲線。
6.35kV及以上油浸式消弧線圈和接地變壓器繞組連同套管的介質損耗因數。
7.35kV及以上油浸式消弧線圈和接地變壓器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泄漏電流。
8.絕緣油試驗。
9.非純瓷套管的試驗。
10.干式消弧線圈和接地變壓器,以及進行器身檢查的油浸式消弧線圈和接地變壓器,應測量鐵芯絕緣、綁扎鋼帶絕緣。
11.繞組連同套管的交流耐壓試驗。
12.調匝式消弧線圈有載調壓切換裝置的檢查和試驗。
13.檢查相位。
14.控制器模擬試驗。
15.額定電壓下沖擊合閘試驗。
(三)竣工資料應完整無缺
1.消弧線圈裝置訂貨技術合同。
2.產品合格證明書。
3.安裝使用說明書。
4.出廠試驗報告。
5.安裝、調試記錄。
6.交接試驗報告。
7.實際施工圖以及變更設計的技術文件。
8.備品配件和專用工具移交清單。
9.監理報告。
10.安裝竣工圖紙。
(四)驗收和審批
1.消弧線圈裝置整體驗收的條件
(1)消弧線圈裝置及附件已安裝調試完畢。
(2)交接試驗合格,施工圖、竣工圖、各項調試及試驗報告、監理報告等技術資料和文件已整理完畢。
(3)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缺陷已消除。
(4)施工場所已清理完畢。
(5)備品備件已按清單移交。
2.消弧線圈裝置整體驗收的要求和內容
(1)建設單位應在工程竣工驗收之前,與項目負責單位簽訂質量保修書,作為合同附件。質量保修書的主要內容應包括:質量保修的主要內容及范圍;質量保修期;質量保修責任;質量保修金的支付方法。
(2)項目負責單位應在工程竣工前提前通知有關單位準備工程竣工驗收,并組織相關單位、監理單位配合。
(3)驗收單位應組織驗收小組進行驗收。在驗收中檢查發現的施工質量問題,應以書面形式通知相關單位并限期整改,經復驗合格后方可投運。
(4)必須經驗收合格后的設備方可投入生產運行。
(5)在投產設備質保期內發現質量問題,應由建設單位負責處理。
3.審批
驗收結束后,將驗收報告交啟動委員會審核、批準。
第八條檢修后設備的驗收
(一)驗收的項目和要求
1.所有缺陷已消除并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
2.一、二次接線端子應連接牢固,接觸良好。
3.消弧線圈裝置本體及附件無滲、漏油,油位指示正常。
4.三相相序標志正確,接線端子標志清晰,運行編號完備。
7.消弧線圈裝置需要接地的各部位應接地良好。
8.金屬部件油漆完整,整體擦洗干凈。
9.預防事故措施符合相關要求。
(二)試驗項目(根據檢修內容選擇以下試驗項目)
1.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電阻。
2.繞組連同套管的絕緣電阻及吸收比。
3.接地變壓器所有分接頭的電壓比。
4.35kV及以上油浸式消弧線圈繞組連同套管的介質損耗因數。
5.35kV及以上油浸式消弧線圈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泄漏電流。
6.絕緣油試驗。
7.非純瓷套管的試驗。
8.干式消弧線圈和接地變壓器,以及進行器身檢查的油浸式消弧線圈和接地變壓器,應測量鐵芯絕緣。
9.繞組連同套管的交流耐壓試驗(大修后)。
10.調匝式消弧線圈有載調壓切換裝置的檢查和試驗。
11.檢查相位(大修后)。
(三)竣工資料
1.缺陷檢修記錄。
2.缺陷消除后質檢報告。
3.檢修報告。
4.各種試驗報告。
(四)驗收和審批
1.消弧線圈裝置整體驗收的條件
(1)消弧線圈裝置及附件已檢修、調試完畢。
(2)交接試驗合格,調試報告等技術資料和文件已整理完畢。
(3)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缺陷已消除。
(4)施工場所已清理完畢。
2.消弧線圈裝置整體驗收的內容要求
(1)項目負責單位應提前通知驗收單位準備工程竣工驗收,并組織檢修單位配合。
(2)驗收單位應組織驗收小組進行驗收。在驗收中檢查發現的施工質量問題,應以書面形式通知有關單位并限期整改,經驗收合格后的設備方可投入生產運行。
3.審批
驗收結束后,將驗收報告報請主管部門審核、批準。
第九條投運前設備的驗收內容。
(一)一般要求
1.構架基礎符合相關基建要求。
2.設備外觀清潔完整無缺損。
3.一、二次接線端子應連接牢固,接觸良好。
4.消弧線圈裝置本體及附件無滲漏油,油位指示正常。
5.三相相序標志正確,接線端子標志清晰,運行編號完備。
6.消弧線圈裝置需要接地的各部位應接地良好。
7.反事故措施符合相關要求。
8.油漆應完整,相色應正確。
9.驗收時應移交詳細技術資料和文件。
10.變更設計的證明文件。
11.制造廠提供的產品說明書、試驗記錄、合格證件及安裝圖紙等技術文件。
12.安裝的技術記錄、器身檢查記錄及修試記錄完備。
13.竣工圖紙完備。
14.試驗報告并且試驗結果合格。
(二)消弧線圈裝置投運前驗收的條件。
1.消弧線圈裝置及附件工作已結束,人員已退場,施工場所已清理完畢。
2.各項調試、試驗合格。
3.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缺陷已消除。
(三)消弧線圈裝置投運前驗收的內容
1.項目負責單位應通知運行維護單位進行驗收并組織相關單位配合。
2.在驗收中檢查發現缺陷,應要求相關單位立即處理,必須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產運行。
第四章設備運行維護管理
第十條消弧線圈裝置的日常維護
(一)一般要求
1.消弧線圈、阻尼電阻箱、接地變壓器等均應有標明基本技術參數的銘牌標志,消弧線圈技術參數必須滿足裝設地點運行工況的要求。
2.消弧線圈、阻尼電阻箱、接地變壓器等均應有明顯的接地符號標志,接地端子應與設備底座可靠連接。接地螺栓直徑應不小于12mm,引下線截面應滿足安裝地點短路電流的要求。
3.消弧線圈裝置的引線安裝,應保證運行中一次端子承受的機械負載不超過制造廠規定的允許值。
4.消弧線圈裝置本體及附件的安裝位置應在變電站(所)直擊雷保護范圍之內。
5.停運半年及以上的消弧線圈裝置應按有關規定試驗檢查合格后方可投運。
6.消弧線圈裝置投入運行前,調度部門必須按系統的要求調整保護定值,確定運行檔位。
7.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應運行于過補償狀態。
8.中性點位移電壓小于15%相電壓時,允許長期運行。
9.接地變壓器二次繞組所接負荷應在規定的范圍內。
10.運行人員每半年進行一次消弧線圈裝置運行工況的分析。分析的內容包括系統接地的次數,起止時間,故障原因,整套裝置是否正常等,并上報相關部門。
第十一條消弧線圈裝置的操作
(一)消弧線圈裝置運行中從一臺變壓器的中性點切換到另一臺時,必須先將消弧線圈斷開后再切換。不得將兩臺變壓器的中性點同時接到一臺消弧線圈上。
(二)主變壓器和消弧線圈裝置一起停電時,應先拉開消弧線圈的隔離開關,再停主變,送電時相反。
(三)系統中發生單相接地時,禁止操作或手動調節該段母線上的消弧線圈,有人值守變電站應監視并記錄下列數據:
1.接地變壓器和消弧線圈運行情況。
2.阻尼電阻箱運行情況。
3.微機調諧器顯示參數:電容電流、殘流、脫諧度、中性點電壓和電流、分接開關檔位和分接開關動作次數等。
4.單相接地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5.單相接地線路及單相接地原因。
6.天氣狀況。
(四)裝置參數設定后應作記錄,記錄設定時間、設定值等,以便分析、查詢。
(五)若巡視中發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向調度和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1.消弧線圈在最高檔位運行,過補償情況下,而此時脫諧度大于5%(說明消弧線圈總容量裕度很小或沒有裕度)。
2.中性點位移電壓大于15%相電壓。
3.消弧線圈、阻尼電阻箱、接地變壓器有異常響聲。
(六)手動調匝消弧線圈切換分接頭的操作規定
1.按當值調度員下達的分接頭位置切換消弧線圈分接頭。
2.切換分接頭前,應確認系統中沒有接地故障,再用隔離開關斷開消弧線圈,裝設好接地線后,才可切換分接頭,并測量直流電阻。
3.切換分接頭后,應檢查消弧線圈導通情況,合格后方可將消弧線圈投入運行。
第十二條消弧線圈裝置的檢修和預防性試驗
(一)油浸式消弧線圈裝置主要檢修項目
1.消弧線圈及附件的外部檢查及修前試驗。
2.檢查阻尼電阻箱、接地變壓器。
3.吊起器身,檢查鐵芯及繞組。
4.更換密封膠墊。
5.調匝式消弧線圈有載調壓切換裝置的檢查和試驗。
6.絕緣油的處理或更換。
7.吸濕器檢修,更換干燥劑。
8.油箱清掃除銹。
9.真空注油。
10.密封試驗。
11.絕緣油試驗及電氣試驗。
12.金屬部件補漆。
(二)干式消弧線圈裝置主要檢修項目
1.消弧線圈及附件的外部檢查及修前試驗。
2.檢查阻尼電阻箱、接地變壓器。
3.主絕緣干燥(必要時)。
4.電氣試驗。
5.金屬部件補漆。
(三)油浸式消弧線圈裝置主要試驗項目
1.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電阻。
2.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絕緣電阻及吸收比。
3.測量接地變壓器所有分接頭的電壓比。
4.測量35kV及以上消弧線圈和接地變壓器繞組連同套管的介質損耗因數。
5.測量35kV及以上消弧線圈和接地變壓器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泄漏電流。
6.絕緣油試驗。
7.非純瓷套管的試驗。
8.交流耐壓試驗(大修后)。
9.控制器模擬試驗。
(五)干式消弧線圈裝置的主要試驗項目
1.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電阻。
2.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絕緣電阻及吸收比。
3.測量接地變壓器所有分接頭的電壓比。
4.測量鐵芯絕緣電阻。
5.交流耐壓試驗(大修后)。
6.控制器模擬試驗。
(六)阻尼電阻箱主要試驗項目
1.測量絕緣電阻。
2.測量直流電阻。
3.交流耐壓試驗(大修后)。
4.其它必要的試驗項目。
(七)接地變壓器主要試驗項目與變壓器項目相同。
第五章運行巡視檢查項目及要求
第十三條例行巡視和檢查項目和要求
(一)對各種值班方式下的巡視時間、次數、內容,各運行單位應在運行規程中作出明確規定。
(二)例行檢查巡視分為正常巡視、全面巡視、夜間巡視。
(三)正常巡視。
1.有人值班變電站的消弧線圈裝置及附件,每天至少一次;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夜間巡視。
2.無人值班變電站內的消弧線圈裝置每月兩次進行巡視檢查并作好巡視記錄。
(四)全面巡視,內容主要是對設備進行全面的外部檢查,對缺陷有無發展作出鑒定,檢查設備防火、防小動物措施以及檢查接地引線是否完好。
(五)每月應至少進行夜間巡視一次,內容是檢查設備有無電暈、放電、接頭有無過熱現象。
第十四條正常巡視的項目和要求。
(一)一般要求
1.設備外觀完整無損。
2.一、二次引線接觸良好,接頭無過熱,各連接引線無發熱、變色。
3.外絕緣表面清潔、無裂紋及放電現象。
4.金屬部位無銹蝕,底座、支架牢固,無傾斜變形。
5.干式消弧線圈表面平整應無裂紋和受潮現象。
6.無異常震動、異常聲音及異味。
7.儲油柜、瓷瓶、套管、閥門、法蘭、油箱應完好,無裂紋和漏油。
8.阻尼電阻端子箱內所有熔斷器和二次空氣開關正常。
9.阻尼電阻箱內引線端子無松動、過熱、打火現象。
10.設備的油溫和溫度計應正常,儲油柜的油位應與溫度相對應,各部位無滲油、漏油。吸濕器完好,吸濕劑干燥。
11.各控制箱和二次端子箱應關嚴,無受潮。
12.吸濕器硅膠是否受潮變色。
13.各表計指示準確。
14.引線接頭、電纜、母線應無發熱跡象。
15.對調匝式消弧線圈,人為調節一檔分接頭,檢驗有載開關動作是否正常。
第十五條消弧線圈裝置的定期巡視
(一)巡視周期:由生產運行單位運行規程規程規定。
(二)巡視項目及要求同例行巡視。由于檢修人員對設備的結構、原理比較熟悉,更為準確地發現設備的缺陷,故應當規定由檢修人員進行。
第十六條特殊巡視
(一)巡視周期
1.在高溫運行前。
2.大風、霧天、冰雪、冰雹及雷雨后的巡視。
3.設備或經過檢修、改造,在投運后72小時內的巡視。
4.設備有嚴重缺陷時。
5.設備經過長期停運后重新投入運行后的48小時內的巡視。
6.異常情況下的巡視。主要是指:設備發熱、系統沖擊、內部有異常聲音等。
7.設備缺陷近期有發展時、法定節假日、上級通知有重要供電任務時。
8.站長應每月進行一次巡視。
(二)巡視的項目和要求
1.除正常巡視項目外,還應注意其它的異常情況。
2.必要時用紅外測溫設備檢查消弧線圈、阻尼電阻、接地變壓器的內部、引線接頭發熱情況。
3.高溫天氣應檢查油溫、油位、油色和冷卻器運行是否正常。
4.氣溫驟變時,檢查油枕油位和瓷套管油位是否有明顯變化,各側連接引線是否有斷股或接頭處發紅現象。各密封處有否滲漏油現象。
5.大風、雷雨、冰雹后,檢查引線擺動情況及有無斷股,設備上有無其它雜物,瓷套管有無放電痕跡及破裂現象。
6.濃霧、小雨、下雪時,瓷套管有無沿表面閃絡或放電,各接頭在小雨中或下雪后不應有水蒸氣上升或立即熔化現象,否則表示該接頭運行溫度比較高,應用紅外線測溫儀進一步檢查其實際情況。
第六章缺陷管理及異常處理
第十七條缺陷管理
(一)缺陷及異常的管理和處理應嚴格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和國家電網公司頒布的《變電站運行管理規范(試行)》的有關規定。
(二)發現缺陷應及時處理,缺陷處理采取閉環管理制度。
(三)缺陷指消弧線圈裝置及附件,包括接地變壓器和阻尼電阻箱任何部件的損壞、絕緣不良或不正常的運行狀態,分為危急缺陷、嚴重缺陷和一般缺陷。
(四)發現危急缺陷和嚴重缺陷,運行人員必須立即向有關部門匯報。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密切監視發展情況。必要時可按照調度命令,迅速將有缺陷的設備退出運行。
(五)發現一般缺陷,運行人員將缺陷內容記入相關記錄,由負責人匯總按月度匯報。一般缺陷可在一個檢修周期內結合設備檢修、預試等停電機會進行消除。
(六)投入運行一年內的新設備發生缺陷,施工單位應主動聯系有關單位進行協調、處理。
(七)設備缺陷按年度統計,年底未處理的缺陷,轉移到下年度缺陷記錄內。
第十八條設備缺陷分類:
(一)危急缺陷:設備發生了直接威脅安全運行并需立即處理的缺陷,否則隨時可能造成設備損壞、人身傷亡、大面積停電和火災等事故,例如下列情況等。
1.設備漏油,從油位指示器中看不到油位。
2.設備內部有放電聲響。
3.一次導流部分接觸不良,引起發熱變色。
4.設備嚴重放電或瓷質部分有明顯裂紋。
5.絕緣污穢嚴重,存在污閃可能。
6.阻尼電阻發熱、燒毀或接地變壓器溫度異常升高。
7.設備的試驗、油化驗等主要指標超過相關規定,由試驗人員判定不能繼續運行。
8.消弧線圈本體或接地變壓器外殼鼓包或開裂。
(二)嚴重缺陷:缺陷有發展的趨勢,但可以采取措施堅持運行,列入月計劃處理,不致造成事故者,例如下列情況等。
1.設備漏油。
2.紅外測量設備內部異常發熱。
3.工作、保護接地失效。
4.瓷質部分有掉瓷現象,不影響繼續運行。
5.充油設備油中有微量水分,游離碳呈淡黑色。
6.二次回路絕緣下降,但不超過30%者。
7.若消弧線圈在最大補償電流檔位運行,而此時脫諧度大于5%。
8.中性點位移電壓大于15%相電壓。
(三)一般缺陷:上述危急、嚴重缺陷以外的設備缺陷。性質一般,情況較輕,對安全運行影響不大的缺陷,例如下列情況等。
1.儲油柜輕微滲油。
2.設備上缺少不重要的零部件。
3.設備不清潔、有銹蝕現象。
4.二次回路絕緣有所下降者。
5.非重要表計指示不準者。
6.其它不屬于危急、嚴重的設備缺陷。
第十九條消弧線圈裝置缺
陷處理的閉環管理:
(一)運行單位發現缺陷,由站長或值班長對缺陷進行定性后,記入缺陷記錄,并向上級領導和生產管理部門報告,提出處理意見。
(二)運行單位每月上報一次一般缺陷,發現緊急、嚴重缺陷后應立即上報,以便安排處理。
(三)生產管理部門負責設備缺陷的統一管理,應及時掌握緊急和嚴重缺陷,定期掌握一般缺陷,提出處理意見,督促修試單位或運行單位及時消缺。
(四)缺陷消除時間應嚴格掌握,危及缺陷要在發現的當日立即安排處理,嚴重缺陷應在一個月內安排處理,一般缺陷視實際情況,在一個檢修周期內安排處理。
(五)缺陷消除后,消缺部門應及時向生產管理部門和運行單位報告,由生產管理部門完善消缺的相關手續。運行單位、修試單位、生產管理部門均應做好記錄,用于年度的統計、分析工作。
第二十條事故處理預案及要求:
(一)中性點位移電壓在相電壓額定值的15%~30%之間,允許運行時間不超過1小時。
(二)中性點位移電壓在相電壓額定值的30%~100%之間,允許在事故時限內運行。
(三)發生單相接地必須及時排除,接地時限一般不超過2小時。
第二十一條發現消弧線圈、接地變壓器、阻尼電阻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運。
(一)正常運行情況下,聲響明顯增大,內部有爆裂聲。
(二)嚴重漏油或噴油,使油面下降到低于油位計的指示限度。
(三)套管有嚴重的破損和放電現象。
(四)冒煙著火。
(五)附近的設備著火、爆炸或發生其他情況,對成套裝置構成嚴重威脅時。
(六)當發生危及成套裝置安全的故障,而有關的保護裝置拒動時。
第二十二條有下列情況之一時,禁止拉合消弧線圈與中性點之間的單相隔離開關:
(一)系統有單相接地現象出現,已聽到消弧線圈的嗡嗡聲。
(二)中性點位移電壓大于15%相電壓。
第七章培訓要求
第二十三條技術管理人員培訓要求
(一)熟悉國家及行業有關消弧線圈裝置的技術標準。
(二)熟悉消弧線圈裝置檢修、運行的有關規程。
(三)能夠組織消弧線圈裝置的驗收、質檢工作。
(四)能夠編制各種消弧線圈裝置的技術條件及檢修、運行規程。
(五)能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制訂消弧線圈裝置預防事故措施要求。
(六)掌握消弧線圈裝置及附件的結構、技術參數、試驗項目、制造工藝等有關內容。
(七)掌握消弧線圈裝置及附件的電氣、絕緣、油化學等專業知識。
(八)能審核設備檢修、試驗、檢測記錄,并根據設備運行情況和巡視結果,正確分析設備健康狀況,掌握設備缺陷和運行薄弱環節。
(九)了解消弧線圈裝置技術發展的動態。
第二十四條檢修、試驗人員培訓要求
(一)熟悉掌握《變壓器運行檢修導則》、《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力變壓器、油浸電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驗收規范》、《電力設備交接試驗規程》、《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等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的有關內容,了解消弧線圈裝置預防事故措施要求。
(二)熟悉消弧線圈裝置檢修質量標準及檢修工藝過程。
(三)熟悉《電業安全工作規程》有關內容。
(四)熟悉零部件和備品備件的規格、用途、質量要求。
(五)掌握電工基礎知識及消弧線圈裝置專業技術、能看懂電氣接線圖及零件圖。
(六)掌握常用儀表(如電流表、電壓表、兆歐表表、萬用表等)的名稱、規范、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掌握鉗工工具的使用及保管方法,了解常用檢修材料的名稱、規范、用途、質量要求及使用保管方法。
(七)掌握真空注油工藝,現場絕緣油的處理工藝。
(八)掌握濾油及絕緣油油試驗方法。
(九)掌握高壓試驗方法。
(十)能夠組織消弧線圈裝置的檢修工作,制定檢修施工措施計劃。
(十一)熟悉消弧線圈裝置檢修試驗項目、試驗標準和各項試驗項目的意義。
(十二)熟悉消弧線圈裝置的接線方式和運行規程的有關內容。
(十三)熟悉消弧線圈裝置構造、拆裝的順序及注意事項。
(十四)了解必要的的繼電保護知識。
(十五)掌握緊急救護和人工呼吸法。
第二十五條運行人員培訓要求:
(一)熟練掌握本站現場規程,能及時修改和補充變電站現場運行規程,保證倒閘操作、事故處理正確。
(二)熟悉《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力變壓器、油浸電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驗收規范》、《電業安全工作規程》有關內容。
(三)熟悉消弧線圈裝置正常巡視及特殊巡視項目、內容、要求及方式。
(四)掌握消弧線圈裝置在內部故障、著火等緊急情況下的事故處理方法。
(五)熟悉調度、運行、安全規程和運行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了解檢修、試驗、繼電保護規程的有關內容,正確執行各種規程制度。
(六)了解消弧線圈裝置檢修項目、試驗項目的內容和要求。
(七)了解消弧線圈裝置的一般原理、接線方式。
(八)能熟練正確地進行事故處理。發生事故和異常時能根據儀表、信號指示、繼電保護和設備異常狀況,正確判斷故障范圍,做到迅速、正確的處理事故。
(九)掌握設備的接線和相應的運行方式。
(十)掌握緊急救護和人工呼吸法。
第八章設備技術管理
第二十六條設備檔案管理
(一)原始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產品合格證明書。
2.說明書。
3.出廠試驗報告。
4.安裝、調試記錄。
5.安裝試驗記錄。
6.絕緣油試驗報告(充油設備)。
7.交接試驗報告。
(二)運行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設備銘牌參數。
2.設備修試、定檢周期表。
3.設備大修改造報告。
4.高壓試驗報告。
5.油試驗報告。
6.繼電保護檢驗、調整記錄。
7.缺陷記錄。
8.設備變更、改造情況說明。
第二十七條運行管理評估
消弧線圈裝置運行狀態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缺陷,及時消除缺陷,確保檢修工作做到工效高(檢修工期短,耗用工時少)、用料省(器材消耗少,修舊利廢好)、安全好(不發生人身、電網、設備事故)。提高消弧線圈裝置健康水平,使消弧線圈裝置經常處于良好運行狀態。
第二十八條檢修評估
(一)檢修前評估的內容應包括:
1.根據設備的結構特點、運行評估分折情況,包括絕緣老化情況、與消弧線圈裝置動作有關的系統故障和事故情況、歷次電氣試驗和絕緣油分析結果等,做好檢修內容分析和預想工作,避免盲目性檢修。經綜合分析,確定是否需要檢修以及檢查及修理的項目。
2.根據確定的檢修的項目和內容,編制檢修技術方案,制定安全措施。
(二)檢修后評估的內容應包括:
1.檢修項目和檢修質量達到規定的要求和質量標準。
2.已消除設備缺陷。
3.檢修過程技術記錄正確、齊全。
4.檢修總結和技術文件資料應齊全、填寫正確。
5.消弧線圈裝置質量檢驗己完成驗收。
第二十九條設備評估
(一)消弧線圈裝置設備評估,是指對消弧線圈裝置設備的運行、維護、在線檢測、試驗、檢修、技術、監督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后確定的設備質量狀態水平。
(二)按國家電網公司頒發的“電力生產設備評估管理辦法”,按照消弧線圈裝置設備的總體情況、運行狀況、存在問題、原因分析等來定期進行消弧線圈裝置設備評估。
(三)各級生產管理部門是消弧線圈裝置設備管理的歸口部門,在消弧線圈裝置設備評估中對于發現帶有全局性和基層單位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應及時研究并向上一級單位的生產管理部門反映。
第九章備品備件管理
第三十條為了能及時消除設備缺陷,縮短停運時間,提高設備可用率,確保電網安全經濟運行,各級單位需做好備品備件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條備品備件的管理應遵循“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合理儲備、分散保管”的原則。
第三十二條備品備件應按需配置,合理定額,及時補齊。
第三十三條消弧線圈裝置備品備件主要包括以下整件或部件:儲油柜、瓷套、硅膠、一、二次設備緊固件、壓力釋放器、生產廠家提供的必需的備件。
更新改造
第三十四條消弧線圈裝置存在以下問題時,應進行更新改造。
第三十五條電氣試驗不合格,存在嚴重缺陷的設備。
第三十六條防污等級不能滿足運行環境的設備。
第三十七條接地變壓器二次繞組容量不能滿足站用電源要求的設備。
第三十八條運行時間較長(30年以上)、絕緣嚴重老化的設備。
篇2:化工裝置生產運行調度管理規定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公司生產運行調度的管理職責、管理內容與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生產運行調度管理。
2?術語和定義
2.1生產事故:由于違反操作規程、違章指揮及管理等原因造成停(減)產、跑料、串料、油氣泄漏、危險品化學泄漏,但沒有人員傷亡的事故。
2.2非計劃停車:公司正常生產運行調整范圍以外的裝置受機電儀設備故障、操作失誤及公用工程(水、電、汽、氮氣、空氣)系統波動等各種主客觀原因影響造成主生產線或主反應器切斷進料(含公用工程類裝置停供水、電、汽、氮氣、空氣)24小時以上(含24小時)的停工。
2.3生產波動:公司正常生產運行調整范圍以外的裝置受機電儀設備故障、操作失誤及公用工程(水、電、汽、氮氣、空氣)系統波動等各種主客觀原因影響造成主生產線或主反應器切斷進料(含公用工程類裝置停供水、電、汽、氮氣、空氣)不足24小時的停工。
2.4生產異常:公司正常生產運行調整范圍以外的裝置受機電儀故障、操作失誤及公用工程(水、電、汽、氮氣、空氣)系統波動等各種主客觀原因影響造成的非穩定運行狀態。
3?管理職責
3.1公司總調度室是公司生產運行調度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日常生產運行調度管理、檢查及考核工作。
3.2在分管副總經理領導下,總調度室負責各種生產要素的綜合平衡。包括公用工程的協調、產供銷的協調、機電儀維護力量、工機具的協調,以及協調各部門之間生產配合,在生產上行使指揮權。
4管理內容與要求
4.1?各裝置在業務上服從總調度室的指揮。
4.2?生產運行調度管理依據
4.2.1?公司綜合計劃。
4.2.2?各裝置工藝規程及操作法。
4.2.3?安全技術規程。
4.2.4?其它有關制度及規定。
4.3?調度會議管理
4.3.1?生產調度會
4.3.1.1?**部、**部、**部根據各部具體時間安排分別在各自會議室召開。
4.3.1.2?會議由分管副總經理主持,部門二級主管及相關人員參加。
4.3.1.3?副總經理傳達上級指示、協調解決相關工作、并就下階段工作做好安排。
4.3.1.4?各參會人員必須準時到會,不得遲到、缺席或無故早退。各參會人員要認真記錄,會后要認真傳達會議精神,迅速落實會議決定。生產調度會會議紀要各部門存檔并報總調度室備案。
4.4?調度匯報管理
a)裝置各生產線及工段投料負荷。
b)主要原料消耗、產品產量完成情況。
c)本班裝置運行及生產異常情況,各公用工程使用變化情況。
d)產品質量情況。
e)產品中間罐區庫存情況。
f)主要工藝條件執行和變化情況。
g)主要設備開停車及運行、檢修情況。
4.4.1.2?遇有下列情況立即向公司總調度室進行調度電話匯報:
a)發生火災、水災、危險化學品泄漏、爆炸、重大人身傷亡及關鍵設備損壞事故。
b)裝置間公用工程、燃料及物料不足或異常中斷、管線脹管或凍堵、原料及產品質量不合格。
c)出現生產事故、非計劃停工、生產波動及生產異常。
d)影響全公司穩定生產的其它情況。
4.4.1.3?裝置在以下調整操作前,必須向總調度室進行請示(危急情況下可以邊調整邊匯報):
a)裝置非事故臨時停車。
b)裝置生產方案及負荷調整。
c)裝置間公用工程及燃料用量的增、減調整。
d)影響全公司穩定生產的其它情況。
4.5?生產調度令管理
4.5.1?公司生產調度令以調度電話形式下達,并留有電話錄音記錄。
4.5.2?各部值班長及其他各部門管理人員和主管接到公司生產調度令后,必須按照調度令要求立即執行,同時要向各自主管匯報。
4.5.3?總調度室當班調度要跟蹤所下達生產調度指令的執行情況,確保指令按時準確執行。
4.5.4?接到公司生產調度令的單位要將生產調度令記錄到當班操作紀錄臺賬的記事欄中存檔,作為日后生產分析及檢查的依據。
4.6?生產事故、非計劃停車及生產波動管理
4.6.1每月制定生產計劃時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考慮裝置檢維修計劃,凡已納入公司當月計劃的裝置檢修、技改、換劑停車等均屬正常停車。
4.6.2?裝置需停車消除安全隱患,要及時向總調度室上報停車請示報告,經公司主管領導同意后可視為計劃停車。
4.6.3?總調度室建立生產事故、非計劃停車及生產波動臺賬,并根據臺賬記錄對各裝置進行考核,生產異常由總調度室根據調度日報紀錄進行匯總后進行考核。
4.6.4?凡列入公司年度停車檢修計劃、月度停車檢修計劃的裝置停車,以及因公司整體優化需要或完全受外界影響的裝置停車和波動均不列入考核范圍。
4.6.5?總調度室對發生生產異常、生產波動、非計劃停車、而隱瞞不報的單位在加大考核力度的同時,還要對其單位領導和責任人進行嚴肅的處分。
4.7?其它工作管理
4.7.1?各級調度及值班長要認真學習掌握裝置工藝流程、物料平衡、產品走向等有關知識,高標準做好外部物料及公用工程銜接工作。
4.7.2?各級調度及值班長要認真對待公司內外各方面的反映情況,并負責將信息及時通報給有關單位及部門,屬生產管理范疇的要負責組織協調處理。
4.7.3?各級調度要按時完成公司領導及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各項臨時工作。
4.7.4?總調度員在下達調度令時語言要文明,態度要友善,安排及匯報工作既要嚴肅又要有禮貌。
4.7.5?生產異常狀態時,總調度人員在做好通知的同時,需及時到達現場協調,直至現場各項措施到位后方可離開。
4.7.6?對于因總調度室調度組織協調工作不力、組織不當,造成裝置停車、裝置開車延期、車船裝卸受影響的,由公司考核小組負責對總調度室進行考核。
救助站制度
篇3:化工裝置電氣運行管理制度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電氣管理部門的職責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全廠電氣運行管理。
2.?管理職責
電氣管理部門根據區域劃分負責各自區域電氣設備的日常運行和維護。確保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
3.?管理內容與要求
3.1.?值班人員的交接班制度
3.1.1.?交接班制度是銜接生產,了解情況,保證連續不斷安全經濟運行的一項重要制度。運行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本制度。
3.1.2.?接班人員上班前不得喝酒,交班人員如發現接班人員有醉酒者拒絕交班,并向有關領導報告。
3.1.3.?接班人員應提前十五分鐘到達現場,查看運行日志,及專用記錄,全面了解設備的運行情況和檢修情況,系統運行方式,檢查試驗信號裝置,并按職責劃分詳細檢查設備,檢查后向當班值班長匯報情況。
3.1.4.?交班人員應在交班前一小時做好交班準備工作,包括設備,記錄工作票,文明衛生工作等。
3.1.5.?處理事故或進行重大操作時不得進行交接班,但接班人員應在當班值班長統一指揮下協助工作,等處理事故或操作告一段落,雙方值班長同意后進行交接班。
3.1.6.?交接班中發現的問題,接班者應及時提出,凡能迅速處理好的,交班人員應立即處理好,如在短時間內不能處理好的經雙方班長協調處理方法后,可進行交接班,但需將情況詳細記錄在運行日志上,并向值班長匯報。
3.1.7.?正點辦理交接班手續,值班長在運行日志上簽名后正式接班,交班人員在未辦完交班手續前不得私自離開崗位,如接班人員末按時間到場,交班人員應及時向專責工程師匯報,并繼續值班直到有人接替為止,延時交班時,交接班手續不得從簡。
3.2.?交接班的主要內容如下
3.2.1.?本所運行方式及與本所有關的系統運行方式
3.2.2.?負荷及其變化情況。
3.2.3.?設備異常、事故處理和缺陷處理情況
3.2.4.?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運行及變更情況。
3.2.5.?倒閘操作及尚未進行的操作命令
3.2.6.?設備檢修和試驗情況,包括工作進度,安全措施的執行,使用臨時接地線的組數和編號,工作票的交接,設備交接、驗收情況
3.2.7.?各種記錄和統計報表
3.2.8.?文明生產及其他情況
3.3.?設備巡視制度
3.3.1.?巡回檢查制度是貫徹預防為主的精神,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缺陷,將事故消除于萌芽狀態的根本措施。
3.3.2.?巡檢人員必須按規定的巡檢時間,對設備進行詳細的檢查。巡檢時應攜帶必要的工具和用具,如電筒,聽棒和其它檢測工具。根據設備運行特點采用看,聽,嗅,摸等方法,但必須執行安全規程,注意設備和人身安全。
3.3.3.?檢查重點應包括:
3.3.3.1.?運行方式改變和操作過的設備;
3.3.3.2.?檢修試驗中的安全措施;
3.3.3.3.?進行消缺后的設備的運行情況;
3.3.3.4.?運行參數異常的設備;⑸高負荷生產的設備
3.3.4.?在巡回檢查中發現的設備缺陷,凡本班能處理的,應立即處理,不能處理的匯報班長值班長開出缺陷單,通知檢修人員處理,在缺陷消除前,應加強監視。
3.3.5.?如在運行中無法處理的缺陷,應報告有關領導,并在運行日志上做好記錄,同時制定防止事態擴大的措施,加強監視。
3.4.?變電站培訓制度
3.4.1.?變電站生產人中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正式參加值班工作。一般在脫離運行崗位三個月以上者,改變工種后參加值班的人員,也應進行培訓、考試,常用的方法有規程學習、反事故演習,事故預想等。
3.4.2.?值班人員應積極堅持努力學習技術業務,通過學習提高技術業務水平,達到熟悉設備、系統;熟悉設備操作和事故處理;熟悉本崗位的規程制度。能分析運行情況,能及時發現和排隊痛掌握一般維修技能。
3.5.?運行分析制度
3.5.1.?運行分析主要是定期和不定期地對變電站的設備運行工作狀態、運行方式及技術管理狀況進行分析,找出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止事故措施,提高運行質量。
3.5.2.?變電站的運行分析工作主要是對變電站設備運行工作狀態進行分析,摸索規律,檢查薄弱環節,從而找出問題發生的各種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將隱患或薄弱環節消滅在萌芽狀態,它是提高變電站運行管理水平的良好方法。
3.5.3.?運行分析分為綜合分析、專題分析兩種。
3.5.3.1.?綜合分析一般每月一次。主要是分析變電站的接線方式、保護動作情況;設備完好率,兩票合格率;設備事故障礙、異常、重大缺陷、試驗數據、儀表指示、規章制度執行情況;設備運行最大、最小出力,電壓質量,母線電量不平衡率;培訓情況,記錄的填寫、資料的管理,以及文明生產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
3.5.3.2.?專題運行分析一般是不定期進行。主要針對上述綜合分析中某個問題,進行專門深入的分析。并得出具有結論性的意見,將運行分析的內容結論和解決方法、意見,記入運行分析記錄中,并根據需要,呈報有各部設備管理。
3.6.?操作票管理制度
3.6.1.?操作票制度是電業生產杜絕誤操作、嚴防操作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電氣專業各級運行人員均嚴格執行操作票制度。
3.6.2.?電氣操作票應按《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和變電所電氣部分)要求進行。在執行電氣倒閘操作時應做到:
3.6.2.1.?倒閘操作必須根據值班長命令,受令人復誦無誤后執行。倒閘操作人填寫操作票。監護人,值班長審批簽字確認正確無誤后,才能允許執行操作任務。
3.6.2.2.?在執行操作前應對照模擬圖。按照操作票內容逐條進行模擬表演。
3.6.2.3.?執行操作任務時應嚴格執行唱票、復誦制,唱票和復誦時態度必須嚴肅,口齒清楚,聲音宏亮,做到監護人未發命令操作人不動手,操作過程中不準干其它與操作無關的事情。任何人不得催促,干攏操作人員的操作。
3.6.2.4.?監護人要切實執行監護任務,除個別操作項目操作人發生困難時可酌情幫助外,不得代替或連續幫助操作。每操作完全一項,監護人應在編號上畫“√”號。
3.6.2.5.?操作項目全部操作完畢后,應在操作票上蓋“已執行”章。并記錄操作終了時間。接地線,接地刀閘編號應在操作票內注明。
3.6.3.?操作票應由操作人填寫,嚴禁他人代替。填寫時應字跡清楚,操作任務明確,設備名稱、編號和操作順序正確。
3.7.?工作票管理制度
3.7.1.?工作票是在生產現場進行檢修,試驗或安裝工作時,為了能保證有安全的工作條件和設備的安全運行,防止發生事故的一項必要的措施。
3.7.2.?下列工作人員應負工作的安全責任:
(1)工作票簽發人(2)工作負責人?(3)工作許可人
3.7.3.?工作票簽發人必須具備檢修和運行的相關資格,由專責工程師或電氣主管擔任。
3.7.4.?工作許可人為當值值班長。
3.7.5.?工作票簽發人不得兼任工作負責人,工作負責人可以填寫工作票,工作許可人不得簽發工作票。
3.7.6.?工作票簽發人應對下列事項負責:
3.7.6.1.?工作是否必要和可能;
3.7.6.2.?工作是否安全。
3.7.6.3.?工作票上所填寫的內容能否清楚的表達檢修界限和工作目的,措施是否正確和完善。
3.7.6.4.?檢查現場工作是否正確和完善。
3.7.7.?工作負責人應對下列事項負責:
3.7.7.1.?正確和安全的組織工作,保證任務的完成。
3.7.7.2.?負責檢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完備。
3.7.7.3.?工作前對工作人員交待安全事項。
3.7.7.4.?檢查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是否遵守“安全工作規程”
3.7.8.?工作許可人應對下列事項負責:
3.7.8.1.?負責審查工作票所列內容,設備名稱,設備編號及工作特點是否填寫清楚,安全措施是否正確完備,是否符合現場條件。
3.7.8.2.?檢修設備與運行設備是否確已隔開或有無突然來電的危險
3.7.8.3.?安全措施已正確地執行。
3.7.8.4.?負責審查工作的必要性和檢修工作是否與批準期限相符合,以及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確完備。
3.7.9.?工作票人根據工作任務的需要和計劃工作時間,確定工作負責人。工作負責人填好工作票,一式二份并按班組編號后交工作票簽發人審核無誤后簽名,由工作負責交工作許可人辦理許可手續。
3.7.10.?事故搶修經值班長許可后可不用工作票,但搶修時間預計要超過四小時及夜間搶修工作不能完成延至第二天白班的則仍需工作票。事故必須明確工作負責人,按規定做好安全措施,工作許可人應將搶修內容,工作負責人姓名,采取的安全措施,工作開始時間,終結時間記入值班記錄本上。
3.7.11.?同時有二個以上班組工作時檢修時,可以簽發一張總的工作票,指定一個總的工作領導人,并注明每個班組的工作負責人,總的工作領導人負責統一辦理工作許可和終結手續,協調各班組的工作,每個工作負責人應對其工作成員及工作范圍的安全負責。
3.7.12.?生產現場禁火區進行動火操作,應同時執行明火工作票制度。
3.7.13.?凡進行各項計劃性檢修工作的工作票應在開工前一天送交運行。
3.7.14.?工作票不得任意涂改,若個別字有改動應有工作票簽發人(工作許可人)簽名,但下列內容不得涂改:(1)工作內容(2)設備名稱和編號(3)計劃工作時間?(4)設備的開,停狀況。
3.7.15.?根據工作票的檢修時間,安全措施內容,由當班值班長布置值班人員,按要求執行,對重要的安全措施,需有人監護。
3.7.16.?安全措施全部完畢,當班值班長了解無誤后,可聯系工作負責人辦理開工手續,如因故不能如期開工,需在許可開工時間欄里將許可開工時間填明,并在備注欄里注明原因。如開工時間延期超過當天或在此期間運行方式有所變化影響安全措施時,應重新辦理工作票。
3.7.17.?辦理開工手續,工作許可人和工作負責人,雙方應到現場,工作許可人向工作負責人詳細交待安全措施執行情況及安全注意事項,工作負責人對照工作票檢查無誤后,雙方在工作票上簽名各留一份,作為允許開工的憑證。
3.7.18.?工作負責人和工作許可人不允許在簽名后單方面變更安全措施。值班人員如發現檢修人員違反安全規程或任何危及人身安全的情況,應向工作提出改正意見,必要時可暫停終止其檢修工作,并立即向電氣主管報告。
3.7.19.?工作間斷時,檢修人員應從工作現場撤出,所有安全措施保持不動工作票仍由工作負責人收執,間斷后繼續工作。無需通過許可人,每日收工應清掃工作地點,開放封閉的道路。并將工作票交回值班員,次日復工時,應得值班員許可,取回工作票,工作負責人必須重新檢查安全措施后方可工作。
3.7.20.?工作需延期時,工作負責人應事先向值班長申明工作不能按時完成的理由,同意后辦理延期手續,但延期手續只能辦一次,否則需重新辦理工作票。
3.7.21.?設備檢修后的試運轉:
3.7.21.1.?當設備檢修具備試運轉條件后,檢修人員應清掃現場,人員撤至安全地點,將工作票交給工作許可人要求送電試轉。
3.7.21.2.?若使用一張總的工作票,或系統上有兩個檢修班同時工作時,必須會同有關班組工作負責人共同同意后方可進行設備試轉。
3.7.21.3.?工作許可人應認真檢查,確認可以試轉后,將有關的安全措施撤除并聯系送電,進行試轉。
3.7.21.4.?試轉后應認真驗收,如不合格,需繼續檢修,此時工作許可人應按原來的要求做好安全措施,工作負責人應重新辦理許可手續,然后,繼續工作。如需改變原工作票的安全措施范圍的應重新簽發工作票。
3.7.22.?試運轉合格,工作許可人驗收后,可辦理終結手續。
3.7.22.1.?工作負責人應再次全面檢查,并全面清理工作現場,撤離現場。
3.7.22.2.?工作負責人向工作許可人和工作票簽發人匯報檢修情況及存在問題,必要時作出書面說明。
3.7.22.3.?工作負責人,工作許可人雙方簽字,值班長簽字,辦理終結,工作票雙方各保留一份,統一分廠收取保存。
3.7.22.4.?工作票由設備技術管理室每月對當月工作票進行統計分析,工作票應保留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