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業局計量中心檢測校準物品處置管理程序

電業局計量中心檢測校準物品處置管理程序

2024-07-11 閱讀 8454

檢測和校準物品處置管理程序

1目的

確保被檢測/校準/檢定物品對實驗室的任何測量都不產生不利影響,并保證物品的完整性以及維護顧客與實驗室的利益。

2范圍

適應于本計量中心檢測/校準/檢定活動中的所有被檢物品。

3職責

3.1技術負責人批準與檢測/校準/檢定物品有關的意外事故處理意見。

3.2班組負責人負責對檢測/校準/檢定物品的安全和保密管理進行監督;必要時對檢測校準物品進行確認;組織編寫本部門的檢測/校準/檢定物品標識作業指導書。

3.3物品管理員負責對顧客提供產品的驗證、登記;對檢測/校準/檢定物品編號和標識;按照顧客要求在符合條件的環境中保存檢測和校準物品并記錄;及時做好已檢物品留樣期后的處置工作和校準物品的歸還工作。

3.4檢測/校準/檢定人員負責在檢測/校準/檢定過程中對物品進行保管和保護。

4程序

4.1物品的接收

4.1.1固定實驗室的物品接收

4.1.1.1在接收顧客送檢物品時,物品管理員應根據委托檢測/校準/檢定項目,對其是否符合檢測/校準/檢定要求進行檢查,若無問題,請顧客填寫實驗室《任務委托單》。

4.1.1.2若對顧客委托的物品是否適于檢測/校準/檢定有疑問時,應協助顧客填寫實驗室《檢測/校準/檢定任務委托單》。

4.1.1.3物品管理員核對《任務委托單》上顧客填寫的內容。

4.1.1.4當顧客對物品及技術資料的貯存和保密性等有特殊要求時,物品管理員請顧客在《任務委托單》上注明詳細要求,并按照顧客的要求對物品和資料進行處理。

4.1.1.5一般情況下,《檢驗/校準任務委托單》一式三聯,第一聯交顧客留存,作為檢測/校準/檢定后領取報告和領回物品的憑據;第二聯由物品管理員留存待查,作為委托任務的統計憑據;第三聯作為任務指令隨物品一起轉交檢測/校準/檢定人員。

4.1.2現場物品狀態的確認

對于在現場檢測/校準/檢定的物品,項目負責人到現場評估現場環境、檢查初始狀態是否滿足檢測條件,并填寫《現場技術服務顧客物品狀態確認表》相關欄目。

4.2物品的標識

4.2.1物品的身份標識

物品管理員根據各班組專業特點對顧客委托的物品進行身份標識。物品的身份標識應唯一,并確保物品編號與原始記錄、報告中的編號一致。

4.2.2物品的狀態標識

各班組根據本專業特點,可選擇下列幾種方式(但不限于)表示:

a)以待檢、合格、不合格區域放置不同檢測/校準/檢定狀態的物品。

b)以不同顏色的標簽表示不同的檢測/校準/檢定狀態。

c)以檢測/校準/檢定條件記錄或過程參數記錄表示不同的檢測/校準/檢定狀態。

4.2.3應根據物品所處檢測/校準/檢定狀態,及時進行狀態標識或標識移植;并在物品的流轉過程中,作好標識的保護工作,以保持物品識別的唯一性,可通過標識實現追溯。

4.3物品的流轉

4.3.1檢測/校準/檢定人員收到被檢測/校準/檢定物品后,應進一步檢查物品狀態及標識情況,明確檢測/校準/檢定任務,并在《任務委托單》的第二、三聯簽字進行交接。

4.3.2如果需要進行物品制備,制備后的物品應更換包裝的,轉移物品的身份標識和狀態標識。

4.3.3物品在制備、測試等過程中,應加以防護,防止丟失。

4.3.4檢測/校準/檢定人員完成物品檢測/校準/檢定后應及時加貼表明試驗狀態的“已檢”標識或將已檢物品放置于合格或不合格區域。

4.3.5檢測/校準/檢定人員及時將檢測/校準/檢定完畢的物品移交物品管理員,并在《任務委托單》的第二、三聯簽字進行交接。

4.3.6物品測試完畢后,由物品管理員按照有關要求,將物品放置于專用區域,必要時應填寫《物品入庫和處置登記表》。

4.3.7需要送交分包試驗室進行檢測/校準/檢定時,應將檢驗/校準物品進行包裝或分裝,并對物品進行身份標識,確保物品的特性不發生變化。

4.4物品的保管

4.4.1物品貯存環境應安全、無腐蝕、清潔、防潮,避免物品的損壞和丟失。

4.4.2對于有特殊要求的物品需被存放在規定的條件下,對其存放環境進行維持、監控和記錄。

4.4.3保存物品的容器應按照相關標準要求進行存放。

4.4.4物品檢測完成后的剩余檢測物品,應存放在規定區域,并及時通知物品管理員。

4.5物品的處置

4.5.1固定實驗室的物品處置

4.5.1.1物品管理員通知顧客領回物品及附件、技術資料。顧客需要憑《任務委托單》的第一聯領回物品。在雙方確認物品數量、附件及其他技術資料齊全無誤后,由顧客在《任務委托單》的第一聯上簽字。

4.5.1.2必要時各班組應規定物品的保存期限或留樣期。物品保存期限或留樣期滿后,采取安全適當的方式進行處理,并填寫《物品入庫和處置登記表》中的相關欄目。

4.5.2現場檢測/校準/檢定服務的物品處置

對于在現場檢測/校準/檢定的物品,項目負責人到現場評估現場環境,檢查現場檢測/校準/檢定服務結束時的顧客物品狀態,并填寫《現場技術服務顧客物品狀態確認表》相關欄目。

4.6物品的保密

4.6.1各班組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物品的檢測、貯存與處置,嚴格執行《保護顧客機密信息和所有權程序》。

4.6.2檢測和校準過程不允許無關人員參觀,檢測/校準/檢定物品的技術資料不允許無關人員閱覽和帶離試驗場所。

4.6.3對于具有專利技術的檢測和校準物品,本計量中心一律不留樣。

5相關文件

5.1GAEPC/QP-01(A/0)《保護顧客機密信息和所有權程序》

5.2GAEPC/QP-09(A/0)《記錄控制程序》

5.3GAEPC/QP-13(A/0)《基礎設施和環境控制程序》

5.4GAEPC/QP-24(A/0)《檢測和校準管理程序》

6記錄

6.1GAEPC/QR-059《物品入庫和處置登記表》

6.2GAEPC/QR-060《現場技術服務顧客物品狀態確認表》

6.3GAEPC/QR-085《任務委托單》

篇2:電業局計量中心檢測校準物品處置管理程序

檢測和校準物品處置管理程序

1目的

確保被檢測/校準/檢定物品對實驗室的任何測量都不產生不利影響,并保證物品的完整性以及維護顧客與實驗室的利益。

2范圍

適應于本計量中心檢測/校準/檢定活動中的所有被檢物品。

3職責

3.1技術負責人批準與檢測/校準/檢定物品有關的意外事故處理意見。

3.2班組負責人負責對檢測/校準/檢定物品的安全和保密管理進行監督;必要時對檢測校準物品進行確認;組織編寫本部門的檢測/校準/檢定物品標識作業指導書。

3.3物品管理員負責對顧客提供產品的驗證、登記;對檢測/校準/檢定物品編號和標識;按照顧客要求在符合條件的環境中保存檢測和校準物品并記錄;及時做好已檢物品留樣期后的處置工作和校準物品的歸還工作。

3.4檢測/校準/檢定人員負責在檢測/校準/檢定過程中對物品進行保管和保護。

4程序

4.1物品的接收

4.1.1固定實驗室的物品接收

4.1.1.1在接收顧客送檢物品時,物品管理員應根據委托檢測/校準/檢定項目,對其是否符合檢測/校準/檢定要求進行檢查,若無問題,請顧客填寫實驗室《任務委托單》。

4.1.1.2若對顧客委托的物品是否適于檢測/校準/檢定有疑問時,應協助顧客填寫實驗室《檢測/校準/檢定任務委托單》。

4.1.1.3物品管理員核對《任務委托單》上顧客填寫的內容。

4.1.1.4當顧客對物品及技術資料的貯存和保密性等有特殊要求時,物品管理員請顧客在《任務委托單》上注明詳細要求,并按照顧客的要求對物品和資料進行處理。

4.1.1.5一般情況下,《檢驗/校準任務委托單》一式三聯,第一聯交顧客留存,作為檢測/校準/檢定后領取報告和領回物品的憑據;第二聯由物品管理員留存待查,作為委托任務的統計憑據;第三聯作為任務指令隨物品一起轉交檢測/校準/檢定人員。

4.1.2現場物品狀態的確認

對于在現場檢測/校準/檢定的物品,項目負責人到現場評估現場環境、檢查初始狀態是否滿足檢測條件,并填寫《現場技術服務顧客物品狀態確認表》相關欄目。

4.2物品的標識

4.2.1物品的身份標識

物品管理員根據各班組專業特點對顧客委托的物品進行身份標識。物品的身份標識應唯一,并確保物品編號與原始記錄、報告中的編號一致。

4.2.2物品的狀態標識

各班組根據本專業特點,可選擇下列幾種方式(但不限于)表示:

a)以待檢、合格、不合格區域放置不同檢測/校準/檢定狀態的物品。

b)以不同顏色的標簽表示不同的檢測/校準/檢定狀態。

c)以檢測/校準/檢定條件記錄或過程參數記錄表示不同的檢測/校準/檢定狀態。

4.2.3應根據物品所處檢測/校準/檢定狀態,及時進行狀態標識或標識移植;并在物品的流轉過程中,作好標識的保護工作,以保持物品識別的唯一性,可通過標識實現追溯。

4.3物品的流轉

4.3.1檢測/校準/檢定人員收到被檢測/校準/檢定物品后,應進一步檢查物品狀態及標識情況,明確檢測/校準/檢定任務,并在《任務委托單》的第二、三聯簽字進行交接。

4.3.2如果需要進行物品制備,制備后的物品應更換包裝的,轉移物品的身份標識和狀態標識。

4.3.3物品在制備、測試等過程中,應加以防護,防止丟失。

4.3.4檢測/校準/檢定人員完成物品檢測/校準/檢定后應及時加貼表明試驗狀態的“已檢”標識或將已檢物品放置于合格或不合格區域。

4.3.5檢測/校準/檢定人員及時將檢測/校準/檢定完畢的物品移交物品管理員,并在《任務委托單》的第二、三聯簽字進行交接。

4.3.6物品測試完畢后,由物品管理員按照有關要求,將物品放置于專用區域,必要時應填寫《物品入庫和處置登記表》。

4.3.7需要送交分包試驗室進行檢測/校準/檢定時,應將檢驗/校準物品進行包裝或分裝,并對物品進行身份標識,確保物品的特性不發生變化。

4.4物品的保管

4.4.1物品貯存環境應安全、無腐蝕、清潔、防潮,避免物品的損壞和丟失。

4.4.2對于有特殊要求的物品需被存放在規定的條件下,對其存放環境進行維持、監控和記錄。

4.4.3保存物品的容器應按照相關標準要求進行存放。

4.4.4物品檢測完成后的剩余檢測物品,應存放在規定區域,并及時通知物品管理員。

4.5物品的處置

4.5.1固定實驗室的物品處置

4.5.1.1物品管理員通知顧客領回物品及附件、技術資料。顧客需要憑《任務委托單》的第一聯領回物品。在雙方確認物品數量、附件及其他技術資料齊全無誤后,由顧客在《任務委托單》的第一聯上簽字。

4.5.1.2必要時各班組應規定物品的保存期限或留樣期。物品保存期限或留樣期滿后,采取安全適當的方式進行處理,并填寫《物品入庫和處置登記表》中的相關欄目。

4.5.2現場檢測/校準/檢定服務的物品處置

對于在現場檢測/校準/檢定的物品,項目負責人到現場評估現場環境,檢查現場檢測/校準/檢定服務結束時的顧客物品狀態,并填寫《現場技術服務顧客物品狀態確認表》相關欄目。

4.6物品的保密

4.6.1各班組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物品的檢測、貯存與處置,嚴格執行《保護顧客機密信息和所有權程序》。

4.6.2檢測和校準過程不允許無關人員參觀,檢測/校準/檢定物品的技術資料不允許無關人員閱覽和帶離試驗場所。

4.6.3對于具有專利技術的檢測和校準物品,本計量中心一律不留樣。

5相關文件

5.1GAEPC/QP-01(A/0)《保護顧客機密信息和所有權程序》

5.2GAEPC/QP-09(A/0)《記錄控制程序》

5.3GAEPC/QP-13(A/0)《基礎設施和環境控制程序》

5.4GAEPC/QP-24(A/0)《檢測和校準管理程序》

6記錄

6.1GAEPC/QR-059《物品入庫和處置登記表》

6.2GAEPC/QR-060《現場技術服務顧客物品狀態確認表》

6.3GAEPC/QR-085《任務委托單》

篇3:餐廳廢棄物處置細則

餐廳廢棄物處置管理細則一

  為規范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保障公眾餐飲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與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服務企業簽訂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經營協議。

  二、安排專人負責餐廚廢棄物的處置、收運、臺賬管理工作。

  三、餐廚廢棄物分類放置,做到日產日清。

  四、禁止亂堆餐廚廢棄物,禁止將餐廚廢棄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公共廁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設施。

  五、廢棄物應當實行密閉化運輸,運輸設備和容器應當具有餐廚廢棄物標識,整潔完好,運輸中不得泄漏、撒落;

  六、禁止將餐廚廢棄物交給未經相關部門許可或備案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或個人處理。

  七、不得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餐廚廢棄物喂養畜禽。

  八、建立餐廚廢棄物產生、收運、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并定期向餐飲監督部門及環保部門報告。

  九、發現餐飲服務環節違法違規處置餐廚廢棄物的,應第一時間向當地餐飲監督部門及環保部門舉報。

  十、企業負責人應實時監測單位餐廚廢棄的處置管理,并對處置行為負責。

餐廳廢棄物處置管理細則二

  為加強我校食堂餐廚廢棄物的管理,規范餐廚廢棄物處置,杜*品安全隱患,保障廣大師生的食品安全,特別制定賀州高級中學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

  一、食堂管理人員要自覺遵守《食品安全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直接責任人職責,嚴格執行學校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規定。

  二、食堂必須按要求將餐廚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將餐廚廢棄物直接排入下水道、倒入公共廁所和其他生活垃圾收集設施。

  三、餐廚廢棄物實行分類管理,分別處理。食品原料粗加工產生的垃圾(菜葉、根須、動物內臟、毛皮等垃圾物)按生活垃圾處理,即倒入垃圾桶加上蓋子,運往學校垃圾站,由環衛工人轉運處置;泔水類垃圾(食物殘渣、飯、菜、湯水、鍋底、留樣處理物等)按規定倒入專用泔水桶,回收給養殖戶。

  四、泔水類垃圾按要求要與回收方簽訂回收協議書,注明泔水類垃圾回收僅限于養殖用,不得另作他用。

  五、餐廚廢棄物處置安排專人負責,建立完整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定期報告總務處,并接受監督檢查。

  六、總務處加強對食堂餐廚廢棄物處置工作的檢查監督,對不按規定處理餐廚垃圾的食堂,責令立即改正,并給予相關人員一定的處罰。

  ××中學

  20*年2月8日

餐廳廢棄物處置管理細則三

  1、餐廚廢棄物分類放置,做到日產日清。

  2、設置符合標準的餐廚廢棄物收集容器。

  3、餐廚廢棄物與非餐廚廢棄物分類收集、單獨存放,并按照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設置油水分離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設施。

  4、餐廚廢棄物由經相關部門許可或備案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或個人處理。餐飲服務提供者應與處置單位或個人簽訂合同,并索取其經營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

  5、保證餐廚廢棄物收集容器、污染防治設施完好、密閉和整潔,并保持周邊環境干凈、整潔。

  6、建立《餐廚廢棄物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由餐廳設置專人負責,餐廳負責人監督執行效果,并定期向監管部門報告。

  7、在餐廚廢棄物產生后24小時內將餐廚廢棄物交給與其簽訂協議的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服務企業;

  8、建立《污水檢查記錄表》,并及時對隔油池清理,餐廳設置專人負責,餐廳負責人監督執行效果。

  9、不得將餐廚廢棄物排入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河道、湖泊、水庫、溝渠和公共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