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業局計量中心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程序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程序
1目的
合理評定測量不確定度,使評定步驟和方法規范化。
2范圍
適用于本計量中心所有檢測/校準/檢定項目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
3職責
3.1質量負責人負責批準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報告;
3.2班組負責人審核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報告,組織實施測量不確定度的驗證;
3.3檢測/校準/檢定人員負責編寫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報告。
4工作程序
4.1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報告應依據技術規范并結合檢測/校準/檢定工作的實際情況,編制測量不確定度報告,報告格式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4.1.1測量方法
4.1.2數學模型
4.1.3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4.1.3.1A類測量不確定度
a)A類不確定度誤差的主要來源
b)按要求測量、記錄數據
c)按貝塞爾公式計算得出A類測量不確定度
4.1.3.2B類測量不確定度
列出B類測量不確定度分量表。其中包括:誤差源、誤差限、分布系數、靈敏系數、標準不確定度。
4.1.4計算合成不確定度
4.1.5置信概率及包含因子k的選取
4.1.6確定擴展不確定度和報告測量結果。
4.2校準項目評審
班組負責人組織技術人員按統一格式編寫該項目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報告,審核后報質量負責人批準。評審合格后的測量不確定度在校準證書上直接引用。
4.3檢測項目評審
班組負責人組織技術人編寫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報告,審核后報主質量負責人批準。評審合格后的測量不確定度在檢測報告上直接引用。
4.3.1當相關技術規范或顧客要求時,檢測報告上應給出有關不確定度的信息。
4.3.2當檢測不要求得到數字結果(如僅需作通過或不通過,正負或其它定性的估計)則不要求評定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
4.3.3對于某些廣泛公認的檢測方法,如果該方法規定了測量不確定度主要來源的極限值和計算結果的表示形式時,實驗室只要遵守該檢測方法和報告的說明,即被認為符合要求可以不編寫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報告。
4.3.4由于某些檢測方法的性質,決定了無法從計量學和統計學角度對測量不確定度進行有效而嚴格的計算,這時應通過分析找出不確定度的所有分量并作出合理評定,但要確保結果的表達方式不會造成客戶對所給測量不確定度的錯覺。
4.3.5檢測項目包含取樣和樣品制備,則評定時就應考慮由此引起的不確定度來源。當檢測樣品不能作重復獨立測量,就不應考慮重復性(A類)對測量不確定度的貢獻;對于A類評定不確定度分量在總不確定度中起決定作用的檢測項目,不必尋求B類不確定度分量。
4.4在評定測量不確定度時,對給定條件下的所有重要不確定度分量,均應采用適當的分析方法予以考慮。
4.5評審內容
4.5.1測量原理、方法及數學模型是否正確;
4.5.2各個分量的不確定度的來源、傳播系數、自由度等是否準確、齊全;
4.5.3合成的方法是否正確。
4.6經質量負責人批準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報告作為實驗室的受控技術文件登記編號、歸檔。
4.7當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分量變化時,應重新編寫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的評定報告,并重新評審。
4.8班組負責人根據需要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測量不確定度的驗證。驗證程序:
4.8.1選擇驗證的方法(見附錄2)
4.8.2根據驗證方法列出誤差比較的表格
4.8.3做出驗證結果是否合格的結論
5相關文件
6記錄
6.1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報告,格式自定。
6.2測量不確定度驗證記錄,格式自定。
附錄1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步驟
附錄2測量不確定度合理性驗證
篇2:監視測量裝置管理制度
1、目的和適用范圍
為使公司監視和測量裝置的使用與管理更趨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使其更好地為施工生產服務,特制定本制度。
公司所屬各部門、各單位(包括改制單位)、各項目經理部。
2?、編制依據
依據《安全生產法》、《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試行)》制定本制度。
3?、職責
生產部負責對監視和測量裝置的管理。
4、內容和要求
根據生產安全的需要,公司的重點崗位和要害部位安裝了監視和測量設備,以便對這些崗位和部位實施有效的安全監控和測量,達到及早發現問題、隨時處理問題的目的。為加強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4.1、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安裝
4.1.1凡是生產、使用、儲存、充裝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險化學品的重點崗位和要害部位,都必須安裝適宜的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需對重要的壓力、溫度等指標進行監控和測量的,同時安裝壓力、溫度監控和測量裝置。
4.1.2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選型要合理,確保監視和測量的準確度和精確度滿足使用要求,同時供貨安裝單位要有相應資質。
4.1.3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安裝位置要合理,能夠起到有效的監視和測量作用。
4.1.4新安裝的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要經過鑒定和校準方可投入使用。
4.2、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鑒定和校準
4.2.1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鑒定和校準同期,以相應的國家標準為準。
4.2.2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偏離校準狀態時,應按有關國家標準進行鑒定和校準。
4.2.3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鑒定和校準記錄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保存。
4.3、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使用
4.3.1使用部門保證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使用。
4.3.2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應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并保持其準確度。
4.3.3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應在鑒定或校準的有效期內使用,嚴禁超期使用,使用中如發現損壞或處于可疑的校準狀態時,應對其重新進行校準。
4.3.4對使用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人員,視設備的繁簡和操作難易程度進行必要的培訓,使用人員應熟練掌握操作使用步驟和方法以及維護和保養知識。
4.3.5使用人員要隨時觀察安全和測量設備的狀態,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和處理。
5、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5.1使用單位應對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以便保證監視和測量設備處于良好狀態,并做好維護保養記錄。
5.2安全管理部門應對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建立臺帳,包括:名稱、設備類型、購進日期、使用期限、現存位置、檢定期限、目前狀況。
6、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失效處理
6.1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在檢定有效期內,若發現損壞或處于可疑狀態時,應由聯系有資格的單位或人員維修檢定。
6.2安全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報廢經使用單位安全管理部門確認,按報廢處理程序進行報廢。
7、相關管理
7.1《生產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7.2《安全生產議會制度》。
8、相關記錄
8.1《監視和測量設備清單》。
篇3:監視測量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1總則
為了規范監視和測量設備(包括安全生產過程監控設備設施、安全防護監測設備、驗證設備等)的管理,提高安全監控監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制定本制度。
2引用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計量法》1985.09.06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28001-20**)
《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AQ3013-2008),
3管理職責
3.1動力分廠是公司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的主管處室,其職責如下:
3.1.1負責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安裝、檢驗和定期維修;
3.1.2建立監視和測量設備臺帳,定期進行校準和維護,并保存校準和維護活動的記錄;
3.1.3組織對監視和測量設備的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
3.2安全環保處
負責對監視和測量設備進行綜合安全監督,督促各管理處室和使用單位進行規范化安全管理和維護。
3.3各使用單位職責如下:
3.3.1負責壓力表的安裝和日常維護;
3.3.2負責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使用、日常維護和管理;
3.3.3建立本單位監視和測量設備臺帳,組織進行定期和日常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動力分廠、安全環保處匯報。
4安全管理要求
4.1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采購
4.1.1根據監視和測量的要求,由動力分廠和使用處室確定配備適宜的監視和測量設備,提出采購需求。
4.1.2根據采購需求,采購處室按要求采購監視和測量設備。采購處室必須從具備安全生產經營資質的單位購買,所采購的監視和測量設備質量合格證和安全技術資料等必須齊全。
4.2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驗收及入庫
采購回公司的監視和測量設備,由動力分廠進行驗收,檢定合格后,方準入庫。
4.3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安裝
4.3.1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選型要合理,確保監視和測量的準確度和精確度滿足使用要求。
4.3.2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安裝位置要合理,能夠起到有效的監視和測量作用。
4.3.3新監視和測量設備,在使用前,由使用單位提出檢定申請,由動力分廠組織進行檢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對合格品應在合適的位置貼上表明其狀態的唯一性標識。
4.4監視和測量設備的鑒定和校準
4.4.1動力分廠在年初,按國家有關檢定周期規定,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檢定計劃通知單”,發到各單位,按期對監視和測量設備進行檢定和校準。
4.4.2對需進行內部校準的監視和測量設備,動力分廠按計量檢定規程或校準規范的要求,對其進行校準。對需進行外部檢定(校準)的監視和測量設備,動力分廠應負責聯系國家法定檢定處室進行檢定(校準),由檢定單位出具檢定(校準)報告。
4.4.3校準合格的測量設備,由檢定人員根據要求出具檢定合格證或合格封印;校準不合格的測量設備,根據情況作降級、停用或報廢等處理,并作相應標識。
4.4.4所有測量設備均應有表明其校準狀態的標識鑒定和校準記錄由能計處保存,保存期限為3年。
4.4.5使用單位在生產中發現監視和測量設備不符合要求,應對設備進行評價,做出記錄,并立即向動力分廠匯報,同時對該設備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校準、修理或更新等)。
4.4.6校準監視測量設備的標準設備,應由動力分廠安排專人負責管理、維護,標準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經培訓、取證。
4.5監視和測量設備的使用
4.5.1使用單位保證監視和測量設備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使用。
4.5.2監視和測量設備應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并保持其準確度。
4.5.3監視和測量設備應在鑒定或校準的有效期內使用,嚴禁超期使用,使用中如發現損壞或處于可疑的校準狀態時,應對其重新進行校準。
4.5.4監視和測量設備操作人員,應進行必要的培訓,熟練掌握操作使用步驟和方法以及維護和保養知識。
4.5.5操作人員要隨時觀察監視和測量設備的狀態,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和處理。
4.6監視和測量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4.6.1使用單位應對監視和測量設備進行日常性維護和保養,建立本單位監視和測量設備臺帳,保證監視和測量設備處于良好狀態,并做好維護保養記錄。
4.6.2動力分廠建立監視和測量設備管理臺帳,包括:名稱、設備類型、購進日期、使用期限、現存位置、檢定期限、目前狀況等內容。
4.7監視和測量設備的失效處理
4.7.1使用或維護人員發現監視和測量設備偏離校準狀態或者使用過程中發生損壞、過載或誤操作,致使監視測量值不正常或功能出現可疑,應暫停或監護使用并立即通知動力分廠;動力分廠對該設備進行修理、調整、檢定或校準合格后,才能投入正常使用。
4.7.2動力分廠應組織對測量設備偏離校準狀態的故障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同時應記錄并保存對以往檢測結果有效性的評價。
4.7.3對無法修復或無修理價值的監視和測量設備,經使用單位負責人確認,報動力分廠和機動能源處負責人批準,按報廢處理程序進行報廢。
5附則
5.1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5.2本制度解釋權屬安全環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