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項目部事故調查處理統計報告制度

項目部事故調查處理統計報告制度

2024-07-11 閱讀 2834

為完善安全管理各項制度,嚴格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依據國家有關事故管理的有關規定和國網公司《電力生產事故調查規程》和總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匯編中事故調查統計報告制度,結合本工程項目部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施工現場人員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和在建的工程施工活動中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必須嚴格按照本制度要求,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認真進行調查、分析、處理、統計和上報。

2、現場發生事故必須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調查、分析、處理、統計和上報?!八牟环胚^”的內容是:找不出事故原因及責任者不放過;本人和職工受不到教育不放過;沒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罰不放過。

3、事故的分類:

(1)記錄事故

(2)輕傷及輕傷事故

(3)重傷及重傷事故

(4)死亡事故和重大傷亡事故

(5)特別重大死亡事故

4、事故的報告程序、時間和處理

(1)記錄事故(不含嚴重未遂事故),由事故當事人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向班組長報告,由班組長主持調查、處理并登記后向項目經理或工地專職安全員報告。

(2)輕傷事故,由事故當事人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向班組長報告,由班組長報告項目經理(工地主任)或工地專職安全員,項目經理(工地主任)工地專職安全員應在當時報告本工程項目部安全部門。

(3)記錄事故中的嚴重未遂事故,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項目經理(工地主任)工地專職安全員,由項目經理(工地主任)工地專職安全員立即報告公司領導和安全部門。

(4)重傷事故,事故現場有關人員立即直接或逐級報告公司負責人和安全部門及當地勞動部門。

(5)死亡事故和重大傷亡事故。

重大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由總公司總經理或副總經理負責組織,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

(6)發生特別重大人身死亡事故的調查處理,執行國務院《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程序暫行規定》及其相關規定。

(7)發生事故后,就近施工(生產)人員應立即停止工作,迅速采取措施搶救傷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

5、事故統計范圍

統計在“本項目部職工欄”內的傷亡事故為:由項目部直接支付工資的各種用工形式職工、包括固定職工、合同制職工、臨時工在勞動過程發生的傷亡事故,以及按《電力建設安全健康與環境工作規定》第104條規定的傷亡事故。

篇2:安全事故統計報告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交通部門各類安全事故的統計、報告和檔案管理,根據有關法規、規章和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政府系統值班工作和緊急突發事件(故)及時上報的通知》要求,結合交通部門的特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安全事故報告。凡發生死亡1人以上,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或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傷亡事故,以及特別緊急、重大突發事件(故),死亡3人以上,經濟損失30萬以上或群傷事故,危險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嚴重泄漏、燃燒、爆炸和人員傷亡事故,事故責任單位必須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及已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立即向市、區(市)縣交通局值班室報告,并在4小時內形成正式的事故快報。

1、道路運輸事故:市級運輸企業負責向市交通局值班室和交管處值班室報告;區(市)縣交通局值班室報告,交管所向交管處值班室報告。

2、水上運輸事故:市級航運企業分別向市交通局值班室和航務處(海事局)值班室報告;區(市)縣交通局向市交通局值班室報告,海事處向海事局報告。3、公路橋梁施工和養護作業事故:市級路橋和養護企業、收費公路公司向市交通局值班室和公路處值班室報告;區(市)縣交通局向市交通局值班室報告,公路所向公路處值班室報告。

4、交通企業生產安全事故:區(市)縣交通局和市級交通生產企業直接向市交通局值班室報告。凡發生重特大傷亡責任事故、社會影響惡劣的一般傷亡責任事故、?;愤\輸安全事故,市交通局值班室接到事故報告后在向局領導和有關處(室)報告事故的同時,立即按要求向市政府值班室、省交通廳值班室、市安監局值班室報告,交管處、公路處、航務處(海事局)負責分別向省運管局、公路局、航務局報告,不得遲報、漏報、瞞報。在電話報告的同時,及時以書面形式傳真報送事故基本情況和應急救援處置情況。

第三條安全事故的統計。安全事故的統計時間為上年的12月26日至當年的12月25日,上月的26日至當月的25日。市交通局負責統計省、市級國營、集體、民營、股份制交通企事業單位安全事故,區(市)縣交通局負責統計在本地注冊的國營、集體、民營、股份制交通企事業單位安全事故。1、道路運輸事故統計:按照交通部制訂的《公路運輸企業責任行車事故統計報告辦法》的要求,區(市)縣交通局和市級道路運輸企業在每月5日前填報省交通廳統一印制的《四川省公路運輸企業行車事故(月、季、年)報表》交市交通局安全監督處,安監處匯總后在每月10日前分別報送省運管局、局規劃處,并將《安全指標對比分析表》報局長、分管安全副局長等有關局領導。2、水上運輸安全事故統計:水上運輸安全事故由區(市)縣海事處和市級航運企業統計,并在每月5日前上報市航務處(海事局),航務處(海事局)在每月5日前報送局安監處,安監處在每月10日前報送市安監局。3、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統計: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統計辦法,市級道橋施工和養護企業、收費公路公司職工傷亡事故由公路處負責統計,并在每月5日前匯總交安監處;其它市級交通企事業單位在每月5日前向局安全監督處報送《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統計表》,經安監處匯總后報局領導和市安監局等相關部門。區(市)縣級交通企事業單位職工傷亡事故由區(市)縣交通局負責統計,并報當地政府有關部門。

第四條安全事故檔案管理。市交通局和區(市)縣交通局分別建立道路運輸安全、水上運輸安全、企事業職工傷亡事故檔案專卷,落實專人負責保管。檔案內容包括:上級領導對事故的批示、政府及有關部門對處理事故的文件和批復、事故責任認定書、事故調查報告、事故快報和應急救援處置報告、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決定、企事業單位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每月各類事故統計報表等。安監處、交管處、公路處、海事局對各類違章受到執法部門依法嚴厲查處的單位和從業人員,應分別建立劣跡檔案,并在**交通安全公示網等媒體上進行公示。

第五條本制度經**市交通局修訂后,從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篇3:事故統計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及時報告和統計安全生產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一、出租汽車公司駕駛員的行車安全生產事故,以及消防事故的報告和統計適用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指安全生產事故、駕駛員傷亡事故是指駕駛員在出租汽車營運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火災事故等。

三、出租汽車公司按其職能對事故進行分類管理,按規定建立檔案,對事故進行統計、上報。

四、事故分類:

(一)交通事故

一般事故:凡一次造成重傷1至2人或輕傷3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重傷3至10人或直接經濟損失折款達3萬元不足6萬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凡一次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傷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及以上;或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及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折款6萬元及以上的事故。

(二)傷亡事故

一般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2人以下或一次重傷9人以下的事故,或輕傷事故。

重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至9人或一次重傷10人以上的事故。

特大傷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三)火災事故

按一次火災事故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受災戶數和財物直接損失金額,火災劃分為:

一般火災:死亡2人及以下;或重傷19人及以下;或死亡、重傷9人及以下;或受災29戶及以下;或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下(不含30萬元)。

重大火災:死亡3人及以上;或重傷1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傷10人及以上;或受災30戶及以上;或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及以上。

特大火災:死亡10人及以上,或重傷2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傷20人及以上;或受災50戶及以上;或直接財產損失100萬元及以上。

五、事故報告

凡發生一般交通事故、傷亡事故、火災事故,駕駛員(事故當事人)應立即報告公司或交通管理部門,公司有關人員應立即到達現場了解情況,做好善后處理工作,2小時內報告公司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并于12小時內將事故概況(事故發生的具體時間、地址、類別、傷亡情況,簡要經過、事故原因等)書面上報相關職能部門?;馂陌l生時應立即撥打119報警。

六、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傷亡事故、火災事故時,事故單位及有關領導、主管部門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按《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制度》的程序和要求進行救援和處置。

七、發生事故隱瞞不報或不按規定報告的有關人員,按相關規定處理。

八、調查處理

1、對一般交通事故,出租汽車公司按制度進行備案統計,并做出書面處理意見,在公司安全工作會議上進行通報。

2、對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出租汽車公司必須按制度上報,并成立公司事故調查組,會同有關單位和部門,提出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3、對發生責任事故的人員,出租汽車公司應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