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房地產營銷中心人員管理職責范本

房地產營銷中心人員管理職責范本

2024-07-11 閱讀 2880

房地產營銷中心人員管理職責

一、營銷總監

直接上級:副總經理

直接下級:銷售經理

本職工作:協助分管營銷副總做好日常及內務工作

職位職責:

1、負責銷售檔案管理,包括簽報、傳真、通知、政府頒布的影響房地產銷售法律超常規、公司銷售廣告業務等;

2、負責將有關資料分派到相關部門,如每次重新使用的價格表,下達給財務部、銷售人員;

3、起草審核相關業務合同,并負責業務溝通。與合作資源傳達或下發執行要求;

4、負責處理傳真等文件來行為表現函;

5、負責廣告及其他零星費用開支的具體經辦,并建立臺帳。將已發生費用均分燈錄入電腦,按費用計劃表,進行費用控制與統計,制訂報表;

6、負責公司下達任務執行與督促落實;

7、參與價格系統的調整(如價目表、付款方式);

8、參與銷售業務及周、月電腦統計分析,認購書,合同簽約的統計分析,現場銷售客戶記錄的收集與匯總、錄入、歸類存檔建檔;

9、審核傭金金額并簽字確認;

10、負責日常考勤、業績考核、監督各辦公室的工作環境;

11、負責編制各種銷售報表;

12、根據客戶應交樓款金額及時間表,監督催款事項;

13、協調客戶關系,做好個別事件的應變處理。

14、負責各部門工作安排計劃;

15、簽約客戶資料的確認;

16、負責售出單位的確認和審核;

17、負責售出單位認購書審查;

18、審查全體人員考勤統計表。

主要權限:

1、有對本職工作范圍內合理性安排建議權;

2、有各部門人員工作業績評審權;

3、有董事會總經理相關工作事件提醒權;

4、有銷售部日常工作安排權;

5、有參與價格制定與執行權;

二、銷售經理

直接上級:營銷總監

直接下級:銷售人員

本職工作:依照公司銷售策略進行物業的發售、銷售人員及現場銷售工具管理。

職位職責:

1、嚴格執行公司制定的物業售價;

2、規范說接待程序,監督下屬的行為規范;

3、重要客戶的接待應轉交營銷總監處理;

4、執行直接上級制定的銷售計劃,協助下屬完成銷售目標;

5、監督、檢查下屬員工的各項工作;

6、正確及時傳達上級指示;

7、接受客戶投訴并及時處理有關問題;

8、收集來訪、成交客戶信息,及時上報;

9、定期聽取直接下屬述職,并對其工作進行評定;

10、及時對下級人員工作中的爭議做出裁定,并匯報上級;

11、掌握部工作情況和本項目有關銷售數據;

12、受理下級員工的建議、異議、按照程序處理;

13、制定銷售人員技能培訓計劃,報批后實施、考核;

14、填報下屬過失報告,根據執行程序匯報上級;

15、根據工作需要調配下級,報直接上級批準后執行;

16、外線人員的管理調配,經上級批準后執行;

17、匯總擬定每周、每月銷售部工作總結培養呈送上級審核;

18、定期盤點銷售面積、套數等,與銷售助理核實后報送上級;

19、安排銷售人員對周邊樓市動態進行調查,匯總分析后呈送上級;

20、預約律師行與客戶簽約時間;

21、關心下屬思想工作、生活;

22、定期向直接上級述職;

23、對銷售人員工作流程的正確執行負責;

24、對銷售人員的紀律行跡、工作秩序、精神面貌負責;

25、對銷售現場的衛生、物品保管、使用負責;

26、做好與物業部協調工作;

27、處理解決銷售現場突發事件,并呈報上級。

主要權限:

1、有下屬工作調配、任用建議權;

2、有下屬獎勵建議提名權;

3、有換房、更名、退房上報權;

4、有銷售人員及外線人員作息時間和出勤考核權;

5、有銷售人員招聘、錄用建議權;

6、有了解房地產市場變化,并建議相應的推廣、營銷策略建議權。

三、銷售人員

直接上級:銷售經理

本職工作:做好項目產品推銷工作;做好顧客(散客)執接待、談判、簽約及催收個人發生交易的物業銷售回款的工作;

職位職責:

1、嚴格執行售樓程序,規范銷售;

2、嚴格執行行跡規范,熱情服務;

3、對個人洽談的顧客,做好售后服務;

4、對個人發生的樓盤銷售,做好催收銷售款的工作;

5、接受顧客異議和意見,及時上報,并協助銷售經理處理;

7、做好銷售統計工作,填報各項規定表格;

篇2:人員安全管理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設備的不安全狀態,二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根據事故統計,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要確保生產安全必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必須提高人員的安全素質。

人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構成事故的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有4類(即事故的4M構成要素):人的錯誤推測與錯誤行為(統稱為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危險的環境和較差的管理。由于管理較差,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環境的不安全狀態發生接觸時就會發生工傷事故。工傷事故都與人有關,如果人的不安全行為得不到糾正,即使其它三方面工作得再好,發生工傷事故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例如,機床安全性能很好,但工人戴手套操作旋轉物件,手被卷入而出工傷;女工不戴女工帽頭發被絞而出工傷事故等等。

在各種事故原因構成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在生產過程中,常常出現物的不安全狀態,如傳動部分沒有罩殼,電氣插頭塑料殼已損壞,臨時線有裸露接頭等。也常發生人的不安全行為,如操作車床戴手套,沖床加工中手入模區內操作等。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在一定的時空里發生交叉就是事故的觸發點。例如,人違反交通規則橫過馬路(不安全行為),汽車制動系統失靈或路面太滑(物的不安全狀態),當人橫過馬路的不安全行為和車或路的不安全狀態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點相遇(交叉)時,就會發生車禍事故。

傷害事故是一系列有序事件的結果,是人的行動軌跡和物(機械、設備、裝置、工具、物料等)的運動軌跡在時空中發生非正常接觸而引起的。因此,從事故發生的過程來看,要想不發生事故,根本的措施只能是消除潛在的危險因素(物質的不安全狀態)和使人不發生誤判斷、誤操作(人的不安全行為)。事故發生的必要條件是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存在。必要且充分條件是,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不安全行為在一定的時空里發生交叉,并產生了超過人體承受能力的非正常能量轉移。所以,預防事故發生的根本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在事故發生之前一定存在危險行為或危險因素,原則上講,只要人們認識并制止了危險行為的發生或控制了危險因素向事故轉化的條件,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要完全消除物質系統的潛在危險是不可能的,而導致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因素又非常之多。并且不安全狀態與不安全行為往往又是相互關聯的,很多不安全狀態(機器設備的不安全狀態)可以導致人的不安全行為,而人的不安全行為又會引起或擴大不安全狀態。此外,任何事故發生都是一個動態過程,即人與物的狀態都是隨時間而變化的,事故的形成和發展是時間的函數。所以,加強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安全管理好,可能使不安全狀態與不安全行為減少,反之,則會使不安全狀態和不安全行為增加;安全管理不好,有時甚至會成為發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企業為了防止工傷事故,制定各項制度、進行安全教育、開展安全檢查、編制安全措施計劃等,其基本目的就是糾正人的不安全行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然而,就設備來說,使其符合安全要求還是可以辦到的,但對操作者來說就很難做到事事、處處保持行為正確,因為影響人安全性的因素很多,有生理、心理、社會等等。所以由違章和不慎造成的事故是大量存在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構成事故的“橋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不善搭成的,所以安全管理要以人為本。人、物、環境和管理四個因素是相互牽連的,就像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其中的一條邊變化,另外三條邊也就跟著變化。決定另外三條邊的就是人的因素。因為管理規程是人制定、修改、補充的,也是由人執行、監督的;設備是人按規章購置、安裝、操作、維修的;企業作業場所的環境也是由人安排的,這就不難看出,一個企業出不出工傷事故,人的因素是起決定的作用。所以,加強對人員的安全管理,對于企業預防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員安全管理的任務與內容

人員安全管理的任務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預防事故的發生。人的不安全行為有兩種情況,一是由于安全意識差而做的有意的行為或錯誤的行為;二是由于人的大腦對信息處理不當而所做的無意行為。前者如使機器超速運行、未經許可或未發出警告就開動機器、使用有缺陷的機器、私自拆除安全裝置或造成安全裝置失效、未夾緊工件或刀具而啟動機床、裝卸或放置工夾量具不當、沒有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人處于不適當的工作位置或接近危險部位、在機器運轉中進行維修和調整或清掃等作業。后者如誤操作、誤動作;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通電或泄漏;忘記關閉設備;按鈕、閥門、扳手、把柄等的操作錯誤等。引起行為失誤的原因有物缺陷、人方面缺陷、作業不合理和管理缺陷等。

要預防事故就要減少不安全環境和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提高人員的安全性。提高人員安全性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選拔和配置、提高人員素質、規范人的行為等(如圖所示)。

選拔和配置主要通過職務分析、職業適應性測試、職業選拔測試等方法保證人的特性與所從事職業或工種更加匹配,減少事故傾向者,從而減少因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事故。提高人員安全素質的主要方法是宣傳、教育、培訓,包括對新工人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等。規范人的行為主要是利用各種控制力來實現,如激勵措施、紀律措施、組織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等。

對人員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提高人員安全性的途徑選拔與配置提高安全素質利用各種作用力規范人行為

職務分析職業適應性測試職業選拔測試宣傳、教育、培訓心理調試激勵措施紀律措施組織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安全文化建設

圖提高人員安全性的途徑

把好選人關

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新選人員應保證符合崗位安全特性的要求,尤其對于比較危險的作業、特種作業崗位,必須嚴格按有關安全規程要求選拔作業人員;二是在職人員的動態考核,對于那些由于生理、心理等變化不再勝任本崗位操作的人員應及時給予調整。此項工作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安全素質分析法、職務分析法、職業適應性測試法等。

提高人員的安全素質

這是預防工傷事故的根本,主要技術方法有:宣傳、教育、培訓、訓練、安全活動等。

有關人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如安全活動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獎懲制度、勞動組織制度等。

對人員作業過程的監督管理

人員工傷事故大多數發生在作業過程,因此應加強對人員作業過程的監督管理。主要內容包括:

1.人員不安全行為的監督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要預防事故就必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因人的行為受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影響,所以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是整個人員安全管理中的難點。主要技術方法有:心理調適法、激勵措施、紀律措施、組織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控制法、行為抽樣法等。

2.現場作業方法合理性的監督

現場作業方法不合理就容易導致事故,尤其對于危險作業,必須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要求的程序作業,如動火管理、設備維修管理等。主要技術方法:現場觀察法、類比法、功能程序分析法、“六何”分析法等。

3.人員操作動作的合理性監督

合理的操作動作應做到安全、經濟、高效。主要技術方法有:現場觀察法、動素分析法、人機分析法、模擬分析法等。

人員安全信息系統的建立與管理

主要是人員安全臺賬的建設與管理,如人員的安全心理特征類型、生理狀況、身體檢查記錄、作業工種、違章記錄、安全考核情況等方面的信息。主要技術方法有:手工安全臺賬建檔法、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法等。

篇3:裝卸管理人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

1、裝卸前提根據危險貨物的種類、數量、環境、氣候等情況制定裝卸作業計劃并監督實施。

2、負責組織和指導裝卸作業及技術安全教育。

3、帶頭嚴格遵守裝卸現場的安全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4、加強對作業現場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遵守職業道德,堅持文明裝卸,在裝卸危險化學品時,應采取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